為什麼要找尋宜居星球?
地球是人類最適合居住的星球,沒有這一,這個地球人都知道的。但是,隨著地球環境變壞,以及地球上資源被耗盡,人類最終可能離開這顆可愛的藍色星球。
擔心並非是多餘,就像著名的天體物理學家霍金曾預言的那樣,地球人口增長應該減緩。他說,到了公元2600年,地球將會面臨人無立足之地的處境,而電力的消耗也會讓整個地球變得「火熱」。但是,從現在發達國家以及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的大國來看,生育水平往往出現了負增長。

霍金是對能源的擔心,可以腦洞大開以下。或許人工智慧真能在2030出現一個奇點,實現爆發性的質變,那麼是否會進化出更加強大的機器人也未可知。他們在和我們,他們的先祖們爭論的時候,我們或許會落下風。到時候,能源被它們掌控,人類成為粘板上的魚肉。能源被這些機器提前耗盡也未可知。
為什麼宜居星球都在光年之外?
隨著天文技術的發展,人類擁有了更強的對宇宙的探索能力。但是,為什麼每次發現的宜居星球都在光年之外。這有點讓人難辨真假,無所適從。於是有人認為,這是科研機構為了騙取更多的科研經費。畢竟,以現在的科學技術水平想要去到光年之外去證明那顆行星是否宜居暫時是不可能的了。
與太陽系外宜居星球相關的信息屢屢見諸報端。 除Gliese 667C的行星外,還有4顆行星是熱門候選: Gliese 581g,2010年9月宣布發現,是一顆巖態行星, 距離地球大約20光年,公轉周期大約30天,處於「宜居帶」。 「克卜勒-22b」,2011年12月由美國航空航天局宣布發現, 距地球大約600光年,直徑為地球的2.4倍。 這顆行星有溫室效應,表面平均溫度為22攝氏度。 HD 85512b,2011年9月宣布發現,距離地球35光年, 表面平均溫度估計為25攝氏度。 Gliese 581d,2007年發現。 這顆行星存在溫室效應, 可能適合生命繁衍。 是研究人員首次一次性發現多顆可能宜居星球。

上列數據來自百度百科,就在8月2日,美國福克斯新聞網(Fox News)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最近發現一顆可能適合生命生存的星球。
NASA在一份聲明中說,一隊天文學家在據地球約31光年的「九頭蛇星系」(Hydra constellation)發現了這顆名為GJ357d的星球。(註:1光年等於6萬億英裡)。
也許,對於天文學來說光年是基本單位,並不算遙遠,但是,對於人類太空飛行器來說,幾乎成了不可能。突然想到《失控》中寫道的,與其用笨重複雜的太空飛行器去探尋太空,還不如發送更多的輕便簡單的器材去探尋。雖然功能簡單,但是他們可以飛得更遠。像蜂群一樣可持續的的向深空探索,並形成分布式聯繫的網絡,而且這些微型探測器不用回收。和笨重的太空飛行器相比,對重力束縛可以視而不見。
人類離第二個地球還有多遠?
人類踏足的星球,最遠就是月球,月球離地球只有不到40萬公裡。而且即使到離地球較近的火星,登陸依舊還在計劃中。

也許,人類到現在探索宇宙的方法都存在著方向性的錯誤。比如這裡提到的宜居星球的定義,要大氣,液態水,溫度合適等。這些考慮的現在人類的省體結構而言的適應,在將來,或許未來的人類不會受到這些條件的束縛。比如,基因技術改造過的新生物,或許可以成為探索新行星的前哨。基因技術已經是較為成熟的技術,但是出於倫理,法律等原因依舊受限非常。
讓人工設備去探索,替代人類,不要讓「人類登上了這個星球」這樣的榮譽蒙蔽了眼睛,我們或許可以走得更遠。讓更多簡單的可以疊加的設備去探索宇宙,然他們像蟻群吞噬大樓一樣為人類開闢一個生存的機場空間。在需要時,可以形成一個集合,像積木一樣堆積成為另外一個工具。人工智慧和高度集成的晶片,或許也會成為我們更早登陸宜居星球的捷徑。
CCLOrIsL:不管有沒有另一個星球,我們都要好好保護地球媽媽,因為這裡才是我們長期生存的地方,不要再破壞地球了,想想我們的後代吧!
一jio踢飛:這個超級地球可能會完美的緩解地球人口多的情況,還會減少很多的土地紛爭,怎麼能說是「與我無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