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人說鬣狗是貓科動物,此說法不對,須知貓型總科並不是指貓科

2020-10-18 動物速遞

能夠被叫做鬣狗的動物其實有三種,它們分別是鬣狗亞科下面的斑鬣狗、棕鬣狗及條紋鬣狗,而我們常說的鬣狗一般代指斑鬣狗,它是鬣狗科裡面體型最大的一種,而且雌性體重比雄性大許多,成年雌性體重多為44-64千克,而成年雄性體重多為40-55千克。

當然這個體重數據並不是絕對的,因為斑鬣狗在非洲的分布範圍較廣,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大多數地區都有,所以不同區域之間的斑鬣狗體型差異也比較大,比如尚比亞的斑鬣狗平均體型就比非洲其他地區的大一些,成年雌性能夠達到69.2千克,而雄性也有67.6千克。

斑鬣狗是一種「網紅」動物,在全世界知道它的人很多,但了解它的卻不多,甚至不少人都不知道它的全名是「斑鬣狗」,因此也產生了許多錯誤的認知,比如單從名字上就將其誤認為是犬科動物裡的一種,好在經過許多闢謠文章的講解,不少人已經知道這個知識點了。

但是接踵而來的卻是另外一個認知誤區,有人說鬣狗其實是貓科動物,事實上這也是不正確的,雖然相較於犬科來說,鬣狗跟貓科的關係的確要近一些,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就是貓科動物了。

斑鬣狗為啥不是狗?

蝸牛不是牛,海馬不是馬,老婆餅裡沒有老婆,同樣的,鬣狗也不是狗,當然,科學上這樣解釋肯定是不行的,我們還得從鬣狗的分類與狗的分類說起。

狗與狼都是犬科犬屬裡面的物種,除此之外,犬屬還有紅狼、黑背胡狼等另外6種生物,但未包含鬣狗。

從生物學分類上看,所有的鬣狗都屬於鬣狗科,是獨立於犬科、貓科之外的一個科,但相對於貓科、犬科家族的「人丁旺盛」,鬣狗科可謂是「人丁凋零」,只有4個物種,分別是前面提到過的鬣狗亞科三種,以及土狼亞科裡面的土狼一種。

斑鬣狗除了名字上看起來像犬科之外,事實上不管是牙齒、頭骨還是身體構造上,與犬科都有著較大的區別。

由於斑鬣狗最常用的一種捕獵手段是「掏肛」,所以它們深知此招的厲害,為了防止非洲野犬等動物將此招用在自己的身上,於是斑鬣狗乾脆進化出了前肢長後肢短,前肢發達後肢較弱,臀部小而圓的形態特徵,這樣的好處就是使別的動物不容易抓住它的臀部,有效地規避了被「掏」的風險。

斑鬣狗前肢發達後肢薄弱的身體構造令它完全沒有速度的優勢,不過它的心臟質量佔體重的1%,這個比例較大,使得斑鬣狗能夠有較強的耐力,而它的爪子短鈍,但爪墊寬厚,這樣的構造也有利於長時間行走而不會損傷腳掌,所以斑鬣狗雖然也是群體捕獵,但不同於狼群分工合作強力追逐的模式,斑鬣狗通常是靠耐力跟隨獵物,最終耗盡獵物大多力氣,然後才開始捕殺。

斑鬣狗之有著強勁的裂齒咬力,主要是因為它有著食肉動物中最強大的頭骨構造,加上大顎肌,即便是它拼盡全力去啃咬,也不會對頭骨產生強大的衝擊,自然就不會有損傷了。

另外斑鬣狗的犬齒雖然沒有貓科動物發達,但前臼齒如圓錐狀一般,能夠輕易刺穿獵物的骨頭,也就賦予了斑鬣狗吃肉嚼骨的本事,而斑鬣狗的這種牙齒構造,也與灰狼等典型的犬科動物不一致。

從生活方式來看,犬科動物幾乎為群居,而斑鬣狗雖然也是群居生活,但彼此之間的模式大有不同。

斑鬣狗是母系社會,群體中的最高首領是雌性,通常被稱為「阿爾法雌性」,在鬣狗群裡面有著絕對的權威,斑鬣狗的首領通常是世襲的,幼崽在群中的地位往往由其母親決定,母鬣狗在群裡的地位越高,它的幼崽地位就越高,比如阿爾法雌性的幼崽在鬣狗群裡面,地位僅次於阿爾法雌性。

而狼群的首領往往是一頭最為強壯、經驗最豐富的雄狼,地位是靠硬實力打拼而來的,一旦頭狼呈現老態,群裡的其他年輕雄狼就會對它發起挑戰。

在狼群裡面,幼崽的地位是最低的,即便是群裡地位最低的成年狼,也要比未成年狼地位高,這點在進食的時候就能夠明顯看得出來。

另外狼雖然也會吃腐肉,有時會扮演「清道夫」的角色,但總體來說這個比重佔很小一部分,而斑鬣狗不一樣,食腐的佔比相對較大,尤其是非洲一些缺乏食腐動物的地區裡面,斑鬣狗會出來承擔這個「重任」。

所以整體看下來,斑鬣狗無論是外在形態還是生活方式,甚至是食性,都與大多數犬科動物不一樣,所以光從名字上就說它是犬科動物中的一種,這是極為不科學的說法。

鬣狗科屬於貓型總科,但不屬於貓科

為啥近年來又有那麼多人說鬣狗是貓科呢?主要是一些闢謠文章裡面沒有說清楚,或者說博主自己本身都沒有搞懂,一知半解就出來說話,導致了許多人誤解了其中的知識點。

簡單來說就是根據生物之間相同、相異的程度,親緣關係的遠近,使用不同的等級特徵,可以將動物分成界、門、綱、目等幾個重要的分類階元,比如拿獅子來說,它就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食肉目、貓科、豹屬、獅種

後來為了更精確地表達種的分類地位,人們在已有的分類階元之間加入了一些新的階元,比如亞目、亞綱、總科、亞科等,所以獅子在分類上就有了脊椎動物亞門、真獸亞綱、裂腳亞目、豹亞科。

關於以上的分類等級我們不需要太過熟悉,只需要有一個大致的印象即可,在傳統分類學上,鬣狗科與貓科、獴科等同屬於貓型亞目,而犬科、熊科、鼬科等則分在犬型亞目下面。

後來隨著生物分類學不斷發展,分類方式更為科學,人們就將貓型亞目、犬型亞目降級為貓型總科、犬型總科,而鬣狗科與貓科、獴科、靈貓科還屬於貓型總科,犬科與熊科、浣熊科、鼬科仍屬於犬型總科,無論從傳統分類還是從現代分類來看,鬣狗與貓科之間的親緣關係都要比它與犬科的近,基於此,人們才說鬣狗是貓科。

不過雖然鬣狗科屬於貓型總科,但在當今世界上,已經沒有任何一種動物與鬣狗科動物有著很近的親緣關係了,如果非要在貓型總科裡面挑一種與它關係最近的話,也並非是貓科,而是獴科動物

歷史上鬣狗家族並不像現在這般「人丁凋零」,尤其是晚中新世時期,鬣狗家族極為繁盛,在史前時期,曾生長著一類跟獴相似的鬣狗,只是很快就滅絕了。

這裡面需要搞清楚的是貓型總科與貓科之間的關係,簡單來說就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所有的貓科動物都屬於貓型總科下面的物種,但貓型總科下面的物種並非都是貓科動物。

從分類學上面可以看出,鬣狗科與貓科在分類等級上的地位是一樣的,即我們數學裡面常說的並行關係。現代貓科動物40種,而鬣狗科動物只有4種,且二者在外在形態上面也有著極大的差異。

絕大多數的貓科動物都呈現出這些特徵:身材均勻,頭大而圓,犬齒、裂齒發達,臼齒退化較嚴重,四肢中長,腳趾有彎鉤狀利爪,能伸縮,趾行性

除了少數幾種之外,貓科動物大多擅長跳躍及攀緣,採用伏擊的方式捕殺獵物,所以它們身上往往會有著各式各樣的「迷彩裝置」,以幫助它們在環境中更好地隱藏自己,比如老虎的條紋,豹子的斑點等等。

與貓科相比,鬣狗科成員多數體型三分似犬但頸長,肩高而臀低,頸後背中線有較長的鬣毛,裂齒發達能啃骨,日常飲食中腐肉佔據比重較大。

對斑鬣狗的其他誤解

由於斑鬣狗的生活習性在人們的眼中,總有那麼一絲的猥瑣或者不堪,所以從古至今人們也對斑鬣狗產生了許多誤會,除了將它們錯認為是犬科或者貓科動物中的一種之外,常見的誤解還有以下幾個:

誤區一:斑鬣狗主要食物來源是腐肉

這裡面需要明確的一點是,斑鬣狗的確會食腐,而且還會積極尋找腐肉,比如它常跟蹤在棕鬣狗後面,或者留意兀鷲的動向,因為後兩種是非洲大草原上典型的「清道夫」,它們嗅覺發達,跟著它們,就意味著有極大的概率能夠找到腐肉。

但斑鬣狗的飲食來源裡面的大頭,究竟是不是腐肉呢?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根本就不是,起碼絕大多數鬣狗棲息地裡面的斑鬣狗,它的主要食物來源是捕獵,而且在非洲,斑鬣狗群所獵殺的有蹄類動物數量並不會比獅群少

斑鬣狗是食肉目動物裡面最具社交性的一類,它們在「阿爾法雌性」的領導下,能夠形成較大的群體,且不同群體之間的競爭往往「點到為止」,雙方都不會受嚴重的傷,這使得斑鬣狗之間的內耗很少,讓它們有足夠的實力在草原上與其他競爭者較量。

如果說前臼齒賦予了斑鬣狗碎骨的能力,那麼大犬齒則賦予了它捕獵的能力,一項調查裡面顯示,斑鬣狗獨自捕食時的成功率為26%,而群體捕獵的成功率則高達46%,這點讓獅群都汗顏。

由於斑鬣狗食量較大,且群居,所以生活在擁有大量「清道夫」的非洲草原上,它們想要靠吃腐肉維持生活,是絕無可能的,斑鬣狗們必須不停地捕獵,而且需要捕食大型獵物。

雖然說斑鬣狗是一種機會主義的捕食者,對獵物的要求基本不挑,但它們更青睞於捕食體型在56-182千克左右的中大型有蹄類動物,小了不夠吃,大了搞不定,所以在生境中斑鬣狗的生態位與獅子幾乎重疊,自然也就捕食主流的食腐動物了。

誤區二:斑鬣狗咬力超過獅子

斑鬣狗咬力巨大的謠言由來已久,具體出處是來源於2017年的一個科普節目,叫《巨齒鋼牙》,裡面研究人員經過測量得出了一隻成年雄獅的咬力為311千克,而一隻亞成年斑鬣狗的咬力為271千克,節目中還說了根據記載成年鬣狗的咬力為450千克,咋看之下斑鬣狗的咬力的確比獅子強太多,這也是為何會有這麼多人說斑鬣狗的咬力要遠遠強於老虎的原因。

但是這個科普節目說的就正確嗎?事實上這裡面有很大的漏洞,首先就是測量方式的問題,研究人員在測量雄獅咬力的時候,先將金屬測力棒包裹一層肉,然後綁在樹上,期望雄獅能夠來啃咬,但結果卻大失所望,獅子只是一直舔,將肉舔光就走了,於是研究人員不得不改進測量方法。

第二次測量是將測力氣放置在一塊小尾羚頸部肉裡面,然後吸引獅子前來撕咬,結果獅子的確被吸引來了,而且咬住拖著走,於是測得獅子最高一次的咬力為311千克。

測量斑鬣狗的方式是將金屬測力器直接與奶源接通,只要鬣狗用力啃咬測力器,就會有奶水流出。

研究人員找來了一隻亞成年斑鬣狗,然後鬣狗為了獲取到奶水,拼命啃咬,因此得出了它咬力為271千克,數據幾乎與一隻成年雄獅相當。

仔細看的話這兩個測量方式差距非常大,鬣狗為了獲取更多的奶水,會拼命啃咬測力器,於是得出的數據會更接近於真實數據,而雄獅只需要用力咬一下,叼得住肉使之不會掉就行,根本不用花太多的力氣去啃咬,所得出的數據也是嚴重偏小的。

另外一個漏洞就是實驗中測量的咬力值實為裂齒咬力,即咀嚼時的咬力,而通常我們所說的咬力則為犬齒咬力。很簡單,拿我們人類來說,我們要撕下一塊肉的時候用的是門牙,而吃這塊肉的時候則用的是大板牙。

在食肉動物裡面,打架、捕獵所需要用的是犬齒咬力,而進食的時候多用裂齒咬力,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混為一談,也不能交叉比較。

咬力受許多因素影響,比如機體的年齡、身體狀態、體重大小等等,都能夠影響咬力,就拿同一隻斑鬣狗來說,在其幼年、成年、老年、生病時所測得的數據也是完全不一樣的,而且物種與物種之間因為體型相差較大,無法直觀地比較,於是人們引入了「咬力商」的概念,指的是動物咬力除以其體重的商的回歸,我們不需要對這個概念太懂,只需知道它是單位咬力就夠了。

2005年,雪梨大學生物科學院的一些專家們曾在《生命科學》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裡面給出了大多數野生動物的犬齒咬力數據,從這些數據裡面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一隻體重69.1千克的斑鬣狗,其犬齒咬力為733牛頓,咬力商為117;而一隻體重為294.6千克的獅子,犬齒咬力為1768牛頓,咬力商為112

所以如果說斑鬣狗的犬齒咬力商大於獅子是正確的,但若說犬齒咬力大於獅子,則是錯的,畢竟獅子體重遠遠高於斑鬣狗,它的犬齒咬力自然就要比斑鬣狗強太多。

(喜歡請給個贊,關注我,看更多硬核的野生動物知識。)

相關焦點

  • 鬣狗到底是貓科動物還是犬科動物
    其實早就想對這說法糾錯/闢謠了,但後來把這事忘了(撓頭),現在我又想起來了。鬣狗到底是什麼科的動物?鬣狗名字裡有個「狗」字,外形看起來也像是狗,所以很多人自然而然地認為它是犬科動物。網絡文章截圖網友的評論截圖我說這些大哥們,發言之前為什麼不先查一下呢……百度結果如下圖網上的答案很明確,鬣狗既不屬於犬科也不屬於貓科,而是屬於鬣狗科。鬣狗科和貓科、犬科是什麼關係呢?
  • 熊竟然是犬科動物,鬣狗是貓科動物?那為何說貓科體型比犬科大?
    平時在生活中,時不時會聽到有些朋友說:熊其實屬於犬類的亞目啊,所以其實熊也是犬科動物呀,不然怎麼總是有狗熊一說,嚇你一跳吧。誠然,熊科和犬科都是屬於犬型的亞目,那麼體型龐大的熊,是否就如同他人所說的,可以認為是某種大型犬類呢?
  • 不屬於貓科也不屬於犬科,非洲二哥鬣狗,到底是屬於哪種科類?
    往期還有許多精彩內容,點擊左上角名稱觀看往期精彩文章不屬於貓科也不屬於犬科,非洲二哥鬣狗,到底是屬於哪種科類?之前咱們說了蜜罐被評為非洲一霸,今天咱們來說一下被稱為非洲二哥的鬣狗,意思就是獅子老大鬣狗老二,因為這傢伙憑著碩大的個頭強壯的身軀,就連豹子都不敢和他打鬥,所以除了獅子之外基本沒有對手了,很多朋友搞不清楚,鬣狗雖然像狗,卻和其它犬科動物在動物學分上有著很大的差別,有的是說它是貓科動物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其實他們既不屬於犬科,也不屬於貓科。
  • 鬣狗不是「狗」動物學分類上它到底屬於什麼?
    鬣狗被稱為非洲二哥,在非洲大草原上獅子老大鬣狗老二,它們的專有技能是掏肛門,第二個技能是團隊掏肛。這是鬣狗的捕獵方式,鬣狗也是唯一的一種在獵物尚未死亡就活吃的捕食者,那是相當殘忍的。鬣狗科有四屬四種,分別為斑鬣狗、條紋鬣狗、棕鬣狗、土狼。
  • 鬣狗明明叫狗,長得也像狗,為什麼有人說它和貓的關係更近?
    喜歡看動物世界的朋友一定對非洲的鬣狗記憶猶新,這種動物叫狗,長得和狗也有幾分相似,而且這個角色容易讓人聯想到大灰狼。然而,有人說鬣狗和狗沒什麼關係,卻和貓是近親。這是怎麼回事呢?鬣狗和誰是近親?為了更好說明同一目下各科之間的系統發生關係,動物學家在目和科之間設置了亞目、下目和超科(總科)三個分類層級。食肉目分兩個亞目,犬型亞目和貓型亞目。其中貓型亞目有七科,分三個下目:雙斑狸科獨樹一幟,剩下的分貓型下目和靈貓下目。貓型下目就是貓超科,有貓科和林狸科兩個科。
  • 獅子的「類狗」特徵明顯,該不該歸到貓科?
    奇特的獅子譬如斑鬣狗並非屬於犬科,而是鬣狗科,與貓科都是貓型總科下面的分支。但是既不是貓科也不是犬科。它與獅子具有同樣的生存環境:非洲草原。非洲草原上還有另一種大型貓科動物:獵豹。可見生存環境主要影響著貓型總科下面各分支的進化。越是植被茂密或地形崎嶇複雜的地方貓科特徵越明顯,越是地勢平坦獵物繁多的地方越會阻止進化,越原始。所以典型的貓科特徵:前肢靈活、爪可伸縮且鋒利、骨骼柔軟、性情孤僻警惕這些都是進化程度更高級的特徵。而獅子的特徵更接近原始,雖然比較大型,但是在同屬大型貓科動物裡,就獵殺和搏鬥能力來說大的體型並非佔絕對優勢。
  • 犬科動物與貓科動物的怎麼區分?
    貓科動物 即Felidae,是一種幾乎專門以肉食為主的哺乳動物,屬食肉目,生活在除南極洲和澳洲以外的各個大陸上。如今人們將它們分為4個亞科,即獵豹亞科(Acinonychinae)、貓亞科(Felinae)、豹亞科(Pantheriinae)、猞猁亞科(Lyncinae),共36種。小型貓科動物與大型貓科動物的主要區別不在於體型,而是小型貓科動物不發出吼叫聲。
  • 鬣狗不是犬科,它也愛乾淨,事實上關於鬣狗的這些傳聞都不是真的
    而民間常說的鬣狗則代指斑鬣狗,今天我們就沿用民間的說法,如沒有特殊說明,本文所提到的鬣狗均為斑鬣狗。這裡沒有說錯,鬣狗是少有的雌性比雄性體型還大的物種,其族群的首領也是最大的雌性,在群體中有著絕對的地位,支配著鬣狗的生活中的一切。可能一些對野生動物或者說鬣狗家族不是很了解的人們,會先入為主根據名字將鬣狗誤認為是犬科動物中的一員,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說法,鬣狗是單獨一個科的,就叫鬣狗科,它跟犬科沒有半毛錢關係。
  • 世界上食肉動物大都以貓科犬科為主?貓科的體型又比犬科大得多?
    貓科和犬科動物確實是我們最常見的食肉動物,但是這兩個科絕對不是食肉動物的全部。因為所謂的食肉動物實際上就是食肉目下所有動物的總稱,而食肉目下又分為犬形亞目和貓型亞目,犬形亞目下有包括犬科、熊科在內的9個科的動物組成,貓性亞科則有包括貓科、鬣狗科在內的6個科。
  • 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哪個戰鬥力強?
    一般而言,大型貓科動物的體形,基本上要高於犬科動物。獅虎,美洲豹,都是200千克以上的個體。第二,貓科動物是職業殺手,獵殺鎖喉一擊必死,而狼群獵殺一般要咬上很多口,靠體力耗盡獵物。一個是胡亂咬,一個是鎖喉必死。另外,貓類動物有爪和牙兩種武器,犬類基本是只用牙。和貓比起來,狗的武器更少,而且狗的精確度沒貓高。通常貓的繁殖速度也比狗快。
  • 同為食肉動物,為什麼貓科體型比犬科大得多?
    除獵豹外,貓科都是伏擊型獵手,捕獵流程是:發現獵物→潛伏→慢慢靠近→突然襲擊,一擊不得手很少遠距離追捕。伏擊狩獵注重個體力量和技巧,體大力不虧很重要。現存犬科也扮演了兩種生態角色,幾種大型犬類主要追捕大型有蹄動物,而多數中小型犬類偏雜食性(吃昆蟲和水果),還有一些介於兩者之間,如郊狼、金背胡狼。
  • 何為食肉動物?為何陸地三大食肉動物中只有貓科是堅定的肉食者?
    棕熊在分類學上屬於哺乳綱食肉目,所以它當然是食肉動物,但在我們通俗看來,它是雜食動物,這就是學術與通俗之間的衝突。哺乳綱食肉目現共有11科89屬250種,分別為貓科、犬科、熊科、靈貓科、鼬科、浣熊科、獴科、鬣狗科、海象科、海獅科、海豹科。
  • 為什麼許多人說獵豹是「貓科動物之恥」?
    為什麼有人說獵豹是貓科動物之恥?說這個話的人一般是認為在大型的貓科動物之中,獵豹的戰鬥力相對是較弱的,因為它在非洲大草原上甚至連鬣狗都打不過。不知道大家還記得那支「糖漿」的廣告嗎?那個追著要糖漿的就是獵豹。
  • 貓科動物中戰鬥力最強的是誰?
    在動物界中,貓科動物可以說是食物鏈頂端的肉食性掠食者,是高超的獵手,它們集敏銳的聽覺和嗅覺,敏捷強大的爆發力,鋒利的牙齒和利爪,協調的身軀,各種優勢為一體,在動物界中大殺四方,好不威風。那,這麼兇猛的貓科動物誰最強呢?
  • 狗和狼交配可以誕生後代,那麼鬣狗和狗可以有雜交後代嗎?
    1、鬣狗並不是狗,相對於犬科動物它們跟貓科動物親緣關係更近鬣狗有自己單獨的一科被稱為鬣狗科,它並不是犬科動物,在鬣狗科下繼續分為鬣狗亞科和土狼亞科,共包含了四屬四種,分別是斑鬣狗、縞鬣狗、棕鬣狗以及土狼,其中土狼是一種特化的動物,主要吃白蟻,並不算是獵食者。
  • 「山貓」指的是哪種貓科動物?
    這種中型貓科動物的生境選擇是多種多樣的,主要偏愛植被茂密或者地形複雜的生境,在美國平原地區就表現為喜歡往山地丘陵地帶跑,這可能就是「大山貓」這個名字的由來。短尾貓主要產於美國,在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的北部也有分布,它們可以說是北美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貓科動物了,其適應能力非常強,因此目前沒有滅絕之憂。它們性情兇猛,能夠捕殺70公斤重的黑尾鹿。
  • 非洲草原二哥——鬣狗到底是狗呢還是貓呢?
    在非洲草原上有這樣一種生物,它們喜歡抱團行動,它們常常搶奪其他獵食者的食物,它們捕殺獵物十分兇殘,它們經常讓獵物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被吃掉,是的它就是被成為非洲草原二哥的鬣狗。雖說鬣狗名字裡帶個狗字,可是在它捕食獵物時更像是一隻大貓,可能有的人就犯迷糊了,它這到底是狗還是貓呢?
  • 叔說動物:金貓,紋貓,獰貓,藪貓
    貓科一共分成8個世系(Lineage),豹亞科自己是一個世系,另外7個世系在貓亞科,貓亞科就相應的分成了7個族。之前在獅虎豹,介紹了豹亞科,以及貓亞科的美洲獅族。今天來說金貓族的金貓屬和紋貓屬,獰貓族的獰貓屬和藪貓屬。
  • 有大型貓科動物,為什麼沒有體型相當的犬科動物?
    貓科動物具有尖利的爪子,能夠「鉤住」試圖逃脫的獵物,並用力量將其摔倒。比起貓科動物,犬科動物的爪子就顯得圓鈍一些,殺傷力不是那麼大,無法像貓科動物一樣撕開並鉤住獵物。它們主要是用牙齒咬傷獵物的腿骨和肌肉,通過不斷騷擾的方式使獵物血流不止、體力下降,並最終精疲力竭,只能接受被捕食的命運。這是一種需要持久耐力的捕獵方式,犬科動物會消耗很多熱量,過於龐大的體型顯然有點不合時宜。
  • 38種貓科動物3000萬年前是一個祖先,貓遇到獅子老虎會被吃掉嗎?
    有人問:貓和獅子老虎都是貓科動物,大自然裡它們是不是可以相處很融洽?家貓遇上老虎獅子,老虎獅子會吃掉它們嗎?乍一看到這個問題,腦子是有點轉不過彎來,是啊,貓和獅子老虎都是貓科動物,現存的38種貓科動物,三千多萬年前還是一家,有著一個共同的祖先。所有貓科動物都長得很像,生物學家甚至不能依據化石建立貓科的分類,因為不同貓科動物的化石看起來都太像了,只是大小尺寸不一樣而已。既然這樣,它們不是應該可以友好相處其樂融融了嗎?下面這些畫面看起來是不是很「溫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