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火星探測器上天的火箭,為什麼有著葫蘆形狀的推進器?

2021-01-08 騰訊網

小編作為一個假期長胖十幾斤的人,最近出去玩走得真是費了勁兒,吃了體重大的虧了。

想起來被稱作「胖五」的長徵五號,這不也快要發射了嗎。而且還是走帶著火星探測器,去火星這麼遙遠的路線。你說這個胖子怎麼這麼有信心?

你還別說,火箭推進器就是類似於一個會噴火的葫蘆形裝置,火箭之所以能上天全靠這個葫蘆狀的法寶。

來源:新華網

來源:搜狐

你看火箭模型,會發現火箭的pp下面有幾個小「腳」。你要是把他拆下來看,會發現這個腳竟然還是葫蘆形狀。可千萬不要以為這真的是腳,這可就是火箭的推進器的拉瓦爾噴管(也作德拉瓦爾),是火箭能夠上天的關鍵。

拉瓦爾噴管 來源:wikipedia

01

低速流體的流動

任何生理過程和物理化學實驗都遵循能量守恆定律和質量守恆定律,流體在流動過程中也同理。

流體流動過程中會遵循質量守恆對應的連續性定理,同一時間內流體流進任意截面的流量和從另一截面流出的流量相等。可以得到推論:低速(小於聲速很多)理想流體(遵循理想流體狀態方程)連續不斷地流經一個粗細不一的管子時,粗的地方流的慢,細的地方流的快。這主要是為了保證流量在管道的各個截面上相等。你也可以在水龍頭上進行嘗試,小編提示:不要太過哦,否則你還得洗個澡。

細的地方流速快,粗的地方流速慢 來源:vapotherm

流體流動也會遵循能量守恆對應的伯努利原理,對應伯努利方程:

其中,P為流體中某點的壓強,v為流體該點的流速,ρ為流體密度,g為重力加速度,h為該點所在高度,C是一個常量。由此也可以得到這樣的一個推論:低速理想流體,在速度相對大的部分靜壓力會更小一點(文丘裡效應),可以理解為流體的勢能存在和動能的相互轉化。像文氏流量計就是和它有關。

文氏流量計原理,流速快的地方壓力小,流速慢的地方壓力大 來源:wikipedia

02

高速流體的流動

火箭噴管中推進氣流真實情況下是非常複雜滴,氣流的狀態能夠達到亞音速甚至高音速,以上得到的推論都不成立啦。1馬赫定義為1倍的音速,流體的速度可以從馬赫到20馬赫以上,可以將流體根據不同的馬赫數的速度劃分為:不可壓縮、亞音速、跨音速、超音速、高超音速和超高速流。

流速為不同馬赫數的流體對應的名稱 來源:wikipedia

真實情況下氣體密度還會改變,而且氣流是三維空間的流動,所以在理解氣流性質時可以做一些簡化。可以設想氣流是一維的絕熱等熵流動,穩定且符合理想氣體狀態方程。那麼結合能量守恆定律和質量守恆定律,經過複雜的微分方程的推導,可以得到速度與截面積變化的關係式:

其中M代表氣流的馬赫數,A代表噴管截面積,v為噴射氣流速度。從上面公式我們可以得到什麼結論呢?

簡單概括一下就是亞音速(包括低速)如果管截面收縮則流速增加,面積擴大則流速下降。超音速則相反。

那我們知道火箭的發射基於動量守恆定律,如果能夠使有限的工質在燃燒後以更大的速度噴射出來,火箭豈不是就能獲得更高的速度呢?那麼太空旅遊那就得以實現了。然而到這裡就出現問題了。根據以上結論可以看到在截面收縮的管裡的氣流,雖然能夠對低於音速的氣流進行加速,但是存在以音速為上限的限制。而對於截面擴展的管來說,雖然能夠使超音速氣流進一步加速,但是要是氣流達到超音速談何容易。不過你要是想起來題目中提到的「葫蘆狀」的拉烏爾噴管,你可能就恍然大悟了,只是準確的說應該是沙漏狀。

03

拉瓦爾噴管

在還沒有發明拉瓦爾噴管之前,在人們的觀念裡提升噴出蒸汽的速度,得用口徑縮小的噴嘴並增加流體壓強。所以他們以為,氣流的速度是存在上限的。直到瑞典的發明家卡爾·古斯塔夫·派屈克·德·拉瓦爾(Karl Gustaf Patrik de Laval),給口徑縮小的噴嘴上加了一段口徑擴張的部分。噴出的蒸汽竟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這種口徑先縮小後擴張的噴管就被稱作了拉瓦爾噴管,如今被廣泛的用在了火箭推進器上。

氣流通過火箭推進器的噴管噴出 來源:aerospaceweb

火箭推進器 來源:wikipedia

拉瓦爾噴管很好的平衡了氣流在噴管中,亞音速和超音速狀態下加速時看似不可調和的矛盾。如圖在噴管的喉管(管中間最細的部分)左側為氣流進口,充分燃燒的工質在排出時在喉管處從亞音速被加速到1馬赫。在過了喉管之後,管口豁然開朗,已經達到音速的氣流就很快被加速到了7-8馬赫的超音速狀態。(速度分布如圖中藍線)

拉瓦爾噴管模型圖 來源:wikipedia

氣流溫度和氣流壓強也從非常高的狀態,在經歷過加速之後變小。(溫度和壓強在管內的分布如圖中紅線和藍線。)這個過程也就一個能量守恆原理,燃燒後廢氣的內能轉化成了超音速流的動能。

可以用以下公式計算出氣流的速度:

舉個例子:氣流進入噴嘴的氣壓為p= 7.0 MPa,並在臨界壓力為pe= 0.1 MPa時排出管口。當臨界溫度為T= 3500 K,等熵膨脹係數為γ= 1.22,摩爾質量為M=22 kg / kmol時。由上述方程,可得出排氣速度ve= 2802 m / s或2.80 km / s

這下有了這麼高速的氣流,就不愁火箭上不了天了!

03

拉瓦爾噴管的三種膨脹模式

然而拉瓦爾一笑,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拉瓦爾噴管噴出的超音速氣流的壓強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所看到的火焰的姿態也不一樣。可以將氣流的行為劃分為三種:過度膨脹,理想膨脹,膨脹不足

拉瓦爾噴管的三種膨脹方式,從左至右分別為過度膨脹,理想膨脹和膨脹不足 來源:aerospaceweb

理想情況下管出口處的氣流氣壓應該降低到和大氣壓強一樣的程度。也就是氣流噴出來不會再發生進一步膨脹或者壓縮,所有的內能都轉換成了氣流動能(對應上圖中間的情況)。這種情況也是最高效的,但是這種情況只能通過調節管的形態,在某一特定的海拔下存在(不同海拔氣壓是不同的)。

點擊播放 GIF 0.0M

火箭升空時的尾焰 來源:Giphy

當氣流氣壓低於出口大氣壓,稱為膨脹不足。這種情況下,氣流離開噴嘴後還會繼續向外擴張,沒有完全把內能轉化成動能。離開噴嘴繼續膨脹的氣流不會再給噴嘴提供反作用力了,因此效率很低。這時候可以通過延長噴嘴來提升效率。

來源:shutterstock

當氣流氣壓低於出口大氣壓,稱為過度膨脹。外界大氣壓高,容易使膨脹氣流還沒來得及從管口出來,就被大氣壓從噴嘴壁上剝離開來。這樣的就會浪費掉還沒來得及提供反作用力的氣流,所以效率也低。這時可以通過縮短噴嘴來提升效率。但實際上在大氣中大部分噴管都會過度膨脹,並產生非常好看的鑽石形狀的馬赫環

點擊播放 GIF 0.0M

噴氣式戰鬥機的馬赫環

小編於是想到,多級火箭在不同高度還要脫掉不同級別的外殼。除了減少多餘的負載重量之外,是不是還為了選擇合適形狀的拉瓦爾管,以保持推進器在特定海拔高度的高效推進呢?

中國航天事業,起步於上個世紀中期(1956年),到現在已歷經60餘年。今年是中國航天非凡的一年,有北鬥衛星三代成功組網,有預計7月到8月即將發射的火星探測器,有預計10月份實施的嫦娥5號無人月面取樣返回,還有中國空間站也將在今年開始逐步搭建。

嫦娥n號們 來源:騰訊網

04

結語

胖五的技能小編是學不來。沒有推進器,要想活動自如,那咱還是得管住嘴,邁開腿。不過不要方,等小編先把眼前的手抓羊肉吃了,再減。(熟悉的場景)

編輯:Kun

相關焦點

  • 帶火星探測器上天的火箭,為什麼有著葫蘆形狀的推進器?
    而且還是走帶著火星探測器,去火星這麼遙遠的路線。你說這個胖子怎麼這麼有信心?你還別說,火箭推進器就是類似於一個會噴火的葫蘆形裝置,火箭之所以能上天全靠這個葫蘆狀的法寶。來源:新華網火箭是太空飛行器的運載工具,能夠攜帶多種實驗器材和觀測儀器上太空,是種利用噴射的工質產生反作用力推進的飛行器。相比於普通飛機這種上天的航空器,火箭升空的速度那可是槓槓的。想要上天?小編推薦你用火箭。
  • 新型吸氣式電推進器:有望讓地球和火星低軌探測器永久待機
    新型吸氣式電推進器:有望讓地球和火星低軌探測器永久待機 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導,歐洲空間局(ESA)首次測試了一種新型吸氣式電推進器,它能收集大氣分子並用其代替機載推進劑,有望使近地軌道衛星幾乎無限期地停留在太空中
  • 航天探秘:火箭推進器為什麼一定要設計成「喇叭口」?
    人們為了將火箭發射到太空,需要從地面將其加速到幾公裡每秒的速度。火箭推進器內部燃料發生化學反應,將燃料的能量轉化為火箭的推力。這種推力就是以我們肉眼看到的火箭尾焰表現出來的。那麼為什麼推進器一定要設計成喇叭形狀的呢?
  • 打破太陽系枷鎖:霍爾推進器
    火箭極限所以,但凡想上天的發動機,都是圍繞「如何更快地扔燃料」而設計的。比如飛機發動機,為了扔得更快,就拼命倒燃料,燃燒需要空氣,於是就在發動機裡裝了一臺抽風機。不然帶電離子會沾滿整個太空飛行器,發動機內部也會積累電子產生靜電,各種麻煩。
  • 打破太陽系枷鎖:霍爾推進器
    火箭極限所以,但凡想上天的發動機,都是圍繞「如何更快地扔燃料」而設計的。比如飛機發動機,為了扔得更快,就拼命倒燃料,燃燒需要空氣,於是就在發動機裡裝了一臺抽風機。離子推進器其實算不上很黑的黑科技,深空飛行已經普遍採用。一般而言,離地球200萬公裡開外就算「深空」,在這種地方,笨重的化學火箭就是根廢柴。2007年美國的Dawn黎明號小行星探測器,3臺離子推進器,推力92毫牛,累積飛行11年69億公裡。
  • 如果我國火星探測器安裝霍爾推進器去火星的行程就不會七個月之久
    這些年由於我們沒有更加先進的推動器,所以我們向深空探測也遇到了短板,我們的科學家一直在探索如何讓我們的探測器飛得更遠,去了解更遠的地外文明。我們的科學家把目光盯在了很有前景的霍爾推進器上面,但是造出的樣機推力太小只有毫牛級別,沒有實際意義。
  • 火星探測器為什麼取名「天問」?第一時間解讀火星探索 4 大問題
    2020年7月23日中午 12 時 41 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引發全民關注。火星探測器為什麼取名為「天問」?「天問一號」之後,我國下一步的深空探索瞄向哪裡?人類探索火星的歷史有多波折?同樣緊盯火星的馬斯克到底是一個航天愛好者,還是一個騙子呢?《科學史評話》主播吳京平老師動用他積累多年的航天知識,為您深入解讀以上 4 個問題。
  • 火星探測首戰告捷:日本H-2A火箭搭載阿聯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1.概述 2020年7月20日凌晨6點58分14秒(北京時間5時58分14秒),搭載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的H-2A火箭在種子島發射中心準時發射,約一小時後器箭分離,探測器順利進入400km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本次發射原定7月14日,但由於日本連遭梅雨天氣影響,導致多次推遲。
  • 中國的火星探測器為什麼不走最近的路線?天問一號面臨哪些風險
    本文共有三個問題要探討,第一個問題,地球公轉周期是一年,有人覺得應該每年都有一次跟火星相遇的機會啊,為什麼每隔26個月才能發射一次火星探測器呢?第二個問題是,兩點間線段最短,明明走直線距離更近,火星探測器為什麼不走直線呢?第三個問題,中國今年發射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有哪些看點呢?
  • 深度好文丨打破太陽系枷鎖:霍爾推進器
    不然帶電離子會沾滿整個太空飛行器,發動機內部也會積累電子產生靜電,各種麻煩。一般而言,離地球200萬公裡開外就算「深空」,在這種地方,笨重的化學火箭就是根廢柴。2007年美國的Dawn黎明號小行星探測器,3臺離子推進器,推力92毫牛,累積飛行11年69億公裡。
  • 美國竟然用飛機運毅力號火箭!2020年三大火星探測器哪個更先進?
    2020年7月20日,阿聯的「希望號」探測器出發了;2020年7月23日,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也上路了;作為壓軸的美國「毅力號」火星車,目前已經打包完畢,到達火箭發射場。三家的火星探測器各有什麼特點和亮點,哪一家的比較先進呢?
  • NASA推出最強離子推進器,人類20年內登陸火星,馬斯克表示等不了
    雖然電推的推力很小,技術目前最強的離子推進器,也還不如一個兒童的力氣大,因此要靠電火箭將衛星帶離地面,是遠遠不夠的,還得靠使用化學推進劑的火箭。不過在太空中,幾乎沒有引力和主力的情況下,那就大大不同了。在太空中一個物體,你吹一口氣,都可能改變它運動軌跡。所以,包括離子推進器在內的電推進器,太空就是它們的主場。
  •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趕在美國之前奔向火星
    今天中午12點40分,在海南文昌火箭發射中心,長徵五號順利點火併成功地將我國首個自主的火星探測器送進地火轉移軌道,目前火箭已經進入二級滑行階段,箭器分離後「天問一號」將朝著火星飛去,將在2021年2月份到達火星!
  • 中美阿聯扎堆火星,火箭燒的都是人民幣,航天發射如何更省錢?
    1960年,蘇聯首次嘗試發射火星探索火箭。1965年,美國水手四號(Mariner 4)第一次傳回火星數據。還有如今仍在火星地表漫步的美國好奇號(Curiosity),火星探測經歷了飛掠、環繞器軌道探測、著陸器登陸火星、巡視器火星地表探索四個階段。
  • 穩定推進!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飛行路程超1.3億千米
    在科技發展的道路上,我們國家對於航天工程有著越來越多的突破,而在9月11日,中國航天局探月魚航天工程中心有消息稱,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路達到1.37億千米,距離地球約1520千米,探測器的姿態穩定、能源平衡,相關工作一切穩定順利。
  • 78天到火星!NASA神秘離子推進器再創紀錄
    雖然馬斯克的火星物流是建立在目前最便宜最可靠的可回收火箭基礎上,時間成本卻是令人難以承受的,每趟火星之旅即使是單程也需要花費將近一年的時間,更不用說沿途的宇宙射線,很可能讓你的火星之旅變成天堂之旅,再也回不到這個豐腴的物質世界。不過現在好了,NASA已經成功測試了神秘的離子推進器X3,創紀錄地產生了5.4牛頓的推力,可以在超過100千瓦的功率下運行。
  • 中國航天再次彎道超車,國產霍爾推進器成功邁入牛級
    長期以來,中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並不盡人意,直到進入2015年後,中國航天就如同加了推進器,發展更是令世界矚目,從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實現全球組網、天宮核心艙發射升空,到火星探測器發射和嫦娥五號登月,這一系列的成就無疑就標誌著中國正式邁入了
  • 「胖五」再出徵「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火箭託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據來自國家航天局的最新消息,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這是人類航天史上的一次壯舉,是中國行星探測的首飛之戰,也是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徵五號首次應用性飛行。
  • 打破太陽系枷鎖,進軍半人馬座的關鍵:霍爾推進器
    所以,但凡想上天的發動機,都是圍繞「如何更快地扔燃料」而設計的。一般而言,離地球200萬公裡開外就算「深空」,在這種地方,笨重的化學火箭就是根廢柴。2007年美國的Dawn黎明號小行星探測器,3臺離子推進器,推力92毫牛,累積飛行11年69億公裡。
  • NASA發明了史上最強的離子推進器,20年內可送人類去火星
    原標題:NASA發明了史上最強的離子推進器,20年內可送人類去火星 導語:圖說科技,用圖片感知科技大事件 01 NASA發明史上最強離子推進器測試表明,X3推進器可以提供超過100kW的功率,產生5.4牛頓的推力。這是迄今為止離子推進器的巔峰。它還打破了最大功率輸出和最大工作電流的記錄。X3是一種霍爾推進器(Hall thruster),使用離子流推動太空飛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