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德華
菲律賓放棄與美國的軍事夥伴關係,對華盛頓來說是一個相當尷尬的時機,因為它正試圖團結其盟友,接受美國對中國的敵對立場。
顯然,這個東南亞國家已經決定,它不需要華盛頓假定的軍事「保護」,並有信心在沒有美國幹預下與中國和周邊國家維持正常關係。
美國在其他亞洲小夥伴,包括日本和韓國,可能也會得出同樣的結論,從而引發一場帶有現代版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五角大樓執行長埃斯珀上周末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表示,世界需要對中國這個日益增長的安全威脅「覺醒」。
就在一年一度的慕尼黑會議召開前幾天,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宣布,菲律賓將終止1998年與美國籤署的《訪問部隊協定》。正式終止合同需要6個月的時間。此舉是他自2016年當選以來,一直在進行的「轉向中國」戰略的一部分。
這一舉動似乎讓華盛頓感到意外。但它兌現了杜特爾特此前的承諾,即與美國「拜拜」,與中國建立更緊密的經濟和政治關係。
埃斯珀對菲律賓決定廢除軍事夥伴關係表示遺憾。
他說:「我確實認為,這將是一個錯誤的方向,因為我們與菲律賓的雙邊關係,以及與該地區其他一些夥伴和盟友的共同努力,都在試圖對中國說:『你們必須遵守國際秩序。你必須遵守,你知道,遵守國際準則。」
相比之下,美國總統川普對菲律賓的舉動持更為樂觀的態度。他表示,他並不介意,因為取消每年與菲律賓舉行的多次聯合軍事演習,將「為美國節省一大筆錢」。
然而,五角大樓很清楚,更深層次的戰略觀點是,失去菲律賓作為基地,將對菲律賓在南海的軍力投射造成巨大打擊。
近年來,「大國對抗」重新成為五角大樓的一個指導概念。數份戰略規劃文件,明確將中俄列為主要地緣政治對手,超越恐怖主義和流氓國家的威脅——這讓人回想起冷戰時期的幾十年。
華盛頓試圖在經濟和軍事上保持其全球主導地位的野心,這才是真正的危險所在。這種單極世界觀,與中國和俄羅斯的多極國際觀格格不入。因此,為了追求主導地位,華盛頓有必要創造「我們和他們」的敵對條件;親美或親中,等等。
在南海,美國政府習慣性地幹預中國與其他許多國家之間的領土爭端,其目的是使衝突兩極化。美國的政策是把北京描繪成對該地區的惡意威脅,而這反過來又允許美國人建立軍事力量,表面上是為了「保護」夥伴國。但美國這些「航行自由」演習的真正目的是用軍事力量包圍中國。
中國的經濟依賴南海的海上貿易路線,每年大約有5萬億美元的貨物通過這些路線運輸。美國在東南亞的軍艦和基地對中國構成了潛在的威脅,中國可能因此在經濟上被封鎖。這給了華盛頓在貿易和政治談判中的籌碼。
菲律賓宣布不再願意與美國結成軍事同盟,這是對華盛頓敵對的世界觀的明顯冷落。美國與菲律賓的結盟可以追溯到1945年太平洋戰爭結束後的近70年。
杜特爾特總統長期以來一直表示希望擁抱中國,將其作為經濟夥伴。他說,兩國在南海的領土爭端可以通過談判解決。
除了失去菲律賓作為軍事力量投射基地的後勤挫折外,美國還會擔心的是「多米諾骨牌效應」。
冷戰期間,華盛頓擔心共產主義會通過多米諾骨牌效應擴散,從而使一些國家受到蘇聯或中國的鼓舞,放棄對美國的忠誠。美國之所以發動長達10年的越南戰爭,就是因為美國影響力越來越小。
《今日俄羅斯》評論稱,菲律賓拒絕作為美國的軍事夥伴關係,是對美國全球地位的嚴重打擊。這是對華盛頓自以為是的保護者的大膽諷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