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與妃子之間的小心思,藏在了衣間

2021-01-10 鬢邊韶華

衣服每日都是要穿的,從古自今都是,但是在古代,一開始是沒有紐扣的,就像我們看電視見到的一樣,古人都是拿一條布繩往身上一束,衣服就算穩固在身上了,這種情況直到紐扣的出現才得以改變。

清 銅嵌白紅米珠紐扣 故宮博物院藏

在我國服飾發展史上,紐扣的出現算是較晚的。明朝之前,墓葬中出土的衣服,少有見到紐扣,出土的幾乎全是「結帶式」,連在一起,也叫「結纓」。

清 蜜蠟紐扣 故宮博物院藏

《天水冰山錄》中載,衣用紐扣是在十六世紀末才被逐漸應用的。但是在明末時候還是主要在禮服上使用,常服上少用。直到清代,紐扣才被人們大量地使用。

小小的紐扣其實是為穿著之便,又很好的點綴了衣襟 ,華美而美觀。點翠的紐扣,顏色多彩華美,配在衣服上極其富麗堂皇。

清 黃碧璽紐扣 故宮博物院藏

清朝衣服上的紐扣,大多數是銅製的小圓扣,大的如榛子,小的如豆粒,民間基本用素麵,也就是表面光滑無紋,宮廷中大多用大顆銅扣和金扣、銀扣。並且紐扣上常常是鐫刻或鏤雕很多紋飾,如盤龍紋、飛鳳紋等。

清 蜜蠟琥珀紐扣 故宮博物院藏

其中紐扣的釘法也有很多種,有單排、雙排和三排紐。 乾隆以後,紐扣的製作工藝日趨精巧,衣用紐扣也更加講究,以各種材質制。

清 藍色料竹紐扣 故宮博物院藏

值得一提的是,清宮的服飾奢華精美,不同的材質經過細緻的裁剪、繡花和縫製,最後成了一件極精美的藝術品。同時每件衣服上都會有一種實用而別致的紐扣。

紐扣的材質大多為琉璃、珊瑚、蜜蠟、碧璽、翡翠、珍珠、金、銀等,可以說是極致奢華 。

滿清入關時,神州大地上掀起了服飾界的「遊牧民族風」。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滿清都是一個與紐扣有著不解之緣的政權。紐扣雖然在明代成為女性服飾的點綴,但在男性士大夫眼中卻是不屑。

明代學者朱之瑜在《朱氏舜水談綺》中說「黃金為扣,嵌物於內者雖華美,然非大人丈夫之服」,所以,在明代紐扣佔據了日常衣飾的半壁江山,所以清代「易服改制」才是紐扣全盤進入漢族的標誌。

在有這些極致奢華的紐扣前,與滿族服飾搭配的是盤扣。盤扣是由「扣」「袢」「條」三部分組成的一種布制紐扣。其實就是用以固定衣服的小圓疙瘩,清代常用金,銀,珠寶來做這個小疙瘩; 「條」最初的功能是用來做成扣、袢並將這兩者固定在衣物上,因此早期簡單的盤扣就是一字型的,直到後來,條越來越長,後來就逐漸出現了盤花。

清 翠紐扣 故宮博物院藏

看完古代皇帝御用的紐扣後,很多人默默地盯著自己身上的紐扣,發現竟然和古代的差別那麼大。從這點上就能知道,古人對於美的追求也是無線的。在技術手段一般的情況下能做出那麼多華麗的紐扣,實則不易。

相關焦點

  • 在古代皇帝如何選擇後宮妃子的,她的的美麗標準是怎麼定義
    在古代,當皇帝可以說是男人最幸福的事情。為了成為皇帝,它伴隨著「血雨腥風」。除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最高權力外,「三宮六院七十嬪妃」、「三千佳麗」那麼,皇帝是如何挑選妃子的?不同朝代皇帝的審美標準是不同的。人們將美麗描述為「沉魚落雁,閉月羞花。
  • 皇帝為何不要年過五十的妃子侍寢,年老色衰只是一點,真相太現實
    ——《阿房宮賦》 皇帝的後宮,一直是人們常常提起的話題。三千佳麗歸一人所有,是很多男人的夢想。皇帝有很多的妃子,有很長時間見不上一面的妃子很正常,但是又有這樣一條規定,年過五十的妃子不能侍寢。那麼究竟真相是什麼呢?
  • 古代選妃那麼嚴格,為什麼很多妃子進宮之後無法懷孕,真相悽慘
    但是我們所了解到的歷史中,皇帝的孩子似乎也沒有像選妃一樣幾百個,男女加在一起最多也就幾十個,甚至十幾個,或者連一個孩子都還沒有,皇帝就已經不行了,這樣的比例看起來是非常不正常的,那麼究竟是怎麼回事,什麼原因讓這些妃子不能懷孕呢?
  • 清朝皇帝的作息時間表,皇帝一天都做什麼,看以後你還想當皇帝嗎
    整個早起過程,皇帝是不需要親自動手的,真正的實現了「衣來伸手」。皇帝穿什麼也不都能憑藉著自己的喜好來決定。如果這一天是上朝日,皇帝就需要穿吉服上朝,也就是龍袍。平時的時候皇帝穿常服就可以了。常服比較輕便,對於皇帝來說也比較舒適。皇帝洗漱完畢之後就需要前往乾清宮去上朝。上朝時間大約有兩個小時。
  • 古代妃子為何不能在皇帝宮中留夜?看完這2點,盡顯古人大智慧
    古代妃子為何不能在皇帝宮中留夜?
  • 兩位妃子的一次閒談,竟然給大漢留下一個好皇帝,世界太奇妙了!
    有一天,劉邦叫這兩位妃子在河南宮陪自己散心,二人就聊起了年少時的一些事情。原來啊,她們倆還有一個共同的小夥伴,三個人小時候非常的要好,曾經在一起約定,將來不管誰尊貴了,不能忘了彼此。劉邦也是閒著無聊,就向她們倆多問了幾句,這一聽才知道,原來那第三個姑娘也在自己的宮中,她姓薄。
  • 吃螃蟹被禁,看女相撲被罵,義釋出牆妃子;宋仁宗:做好皇帝要忍
    仁宗帶著太監妃子,來到久負盛名的市井樂園。這裡人山人海,美食琳琅滿目,遊玩的把戲新鮮多樣,可仁宗卻一直向裡面鑽,在太監的帶領下來到一個叫 「瓦子」的地方。趙禎好奇地睜大眼,只見舞臺中央兩位健壯的「女飈」正在向臺下的觀眾秀肌肉、比胳膊粗細,兩人皆輕裝上陣。
  • 妃子在宮闈之中能在幹嘛?除了侍奉帝王,難道無其他事可做?
    皇帝之正妻稱皇后。皇后名稱自秦漢沿用至清末。皇后在後宮的地位等同於皇帝在前朝的地位。皇貴妃側室中最大的。從近些年的影視劇尤其是在宮鬥劇之中,似乎帝王根本無心朝政大事,而是一心待在後宮,處理後宮雜務。但其實不然,以清宮劇為例,就拼命的雍正來說,是根本沒有陪伴妃子的時間。就單單是最喜好遊玩的乾隆。也是沒有時間周旋於妃子之間的。
  • 「吃人皇帝」博卡薩,喜歡中國瓷器,娶中國女人當妃子,三年後淪為...
    古代由於生產力落後吃人我們也能理解,但是在吃喝不愁的現代,卻還有人吃人,甚至還以此為樂,並且還當上了皇帝。 博卡薩於1921年出生於中非的一個酋長家庭。長大後參加了法軍,由於作戰勇敢很快就升了官。二戰後中非爆發了反殖民浪潮,法國人不甘心自己的利益全部失去,於是就幫助親法的博卡薩當上了中非總統。
  • 宮中妃子每天衣食無憂、錦衣玉食,但為何身體經常都病殃殃的呢?
    這幾個後宮的妃子,每天都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可以說是很無憂無慮,雖然這些後宮嬪妃們每天都過著衣食無憂的錦衣玉食的生活,為什麼每天身體還是病懨懨呢?那到底是為什麼呢?跟著小編的腳步一起來看看吧!從古裝劇中我們雖能看出後宮的妃子們都衣食無憂,但真正快樂的並不多,她們進入後宮,大多是為家庭所迫,或是為了能鞏固家庭在宮中的地位而進宮。
  • 清朝妃子手上又長又尖的東西有什麼用?妃子戴手上不會不方便嗎?
    清朝妃子手上又長又尖的東西有什麼用?妃子戴手上不會不方便嗎?清朝皇帝的妃子手上都喜歡戴上又長右肩的那些「指甲套」。這些「指甲套」外表往往十分華麗,鑲嵌有各種玉石,做工也十分精美。但是很多人都有疑惑,妃子們帶著些「指甲套」有什麼寓意嗎?
  • 清朝唯一使用皇帝封號的妃子,盛寵七年,死後卻未葬入皇陵
    然而,有些人卻屬於例外,比如說清朝歷史上就有一位使用皇帝封號的妃子,她便是宸妃海蘭珠,即敏惠恭和元妃。海蘭珠早年經歷海蘭珠是一名來自科爾沁部的蒙古女子,生於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姓博爾濟吉特氏,父親為科爾沁部貝勒寨桑。
  • 明朝妃子被鎖在宮牆夾道,別被電影誤導了
    很多膽小的宮女與妃子,常常聽到冷宮中傳來的幽怨聲響,驚得渾身發顫。帶有主角光環的妃子被皇帝一怒打入冷宮,只得拾掇衣服,帶著太監和宮女戚戚然地生活。前幾年熱播的電視劇裡,女主被打入冷宮,裡面全是一些不太正常的女人,有的精神失常,有的衰老不已,但依舊會有太監等人照顧著她們。其實,歷史與電視劇有所出入,真實的冷宮與影視全然不同。
  • 最慘的皇帝,死了沒有陵墓,只能葬在妃子的陵墓裡
    皇帝是古代的最高統治者,要坐上皇帝的位置,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歷朝歷代,開國皇帝都很強大,相反,亡國之君大多昏庸無能,毫無人性,同時他們的結局也不會太好。歷史上這樣的亡國皇帝屈指可數。但歷史上死去的皇帝大多結局悲慘,明朝的崇禎皇帝就是其中之一。明朝末年,內憂外患,明朝已奄奄一息。在東北地區,後金的勢力越來越強大。遼東地區有起義,西北地區,也是連年乾旱,顆粒無收。這就造成了明朝最大的隱患,老百姓沒有飯吃,甚至出現了"煮人骨為柴,煮人肉為食。情況。當崇禎皇帝登基的時候,明朝大不如前。
  • 大臣和皇帝說話,口水濺到皇帝臉上,皇帝手一抹說沒事
    封建社會的時候,處於上層社會的官員和貴族有天生的「特權」,包拯能毫無顧忌對這些「特權」說不,全因有一個後盾,這個人就是北宋仁宗皇帝趙禎。包拯劇照趙禎原本是真宗皇帝和一個妃子所生的,當時皇后和這個妃子同一天生產,皇后生的孩子當時就死了,趙禎就被皇后抱養在宮中,這就是民間「狸貓換太子」的故事。
  • 寵妃年齡比皇帝大一倍,皇帝反而十分寵她,手段可見一斑
    十幾年後,萬貞兒出落得花容月貌,臉蛋不亞於漢成帝妃子趙合德,體態卻與唐玄宗妃子楊玉環相似,英宗的母親孫太后見她伶俐,召人仁壽宮,讓她管理衣飾。憲宗年幼時,經常去朝見孫太后,萬貞兒在旁,兩人很是親近。孫太后死去,十四歲的東宮太子,情竇初開,將三十三歲的萬貞兒納入東宮。兩人年紀雖然相差一半還多,但萬貞兒卻天生得豔麗無比,雖然年過三十,但看上去也只有二十來歲的樣子。
  • 雍正妃子畫像,烏拉那拉氏端莊,鈕祜祿氏母憑子貴,年氏生涯坎坷
    雍正,愛新覺羅·胤禛,清朝第五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個兒子。雍正帝共有后妃三十人,高位者包括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敦肅皇貴妃年氏,純懿皇貴妃耿氏,齊妃李氏,謙妃劉氏等。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
  • 董鄂妃去世,另外一妃子忽然肚子疼,皇帝大怒:賜死這個不貞女
    結果在當時能夠理解她的人只有順治皇帝,他們兩個的愛好非常相似,而且通過在一起相遇相知,所以感情才會那麼的如膠似漆。董鄂氏在順治十三年被冊為「賢妃」,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順治帝又下旨晉封她為皇貴妃,能夠上位的這麼快的人,也是非常之少,但是在順治帝的背後,有著孝莊太后。這個孝莊太后管制順治也非常的嚴格。
  • 歷史上殘暴的皇帝,石虎
    歷史上有一個特別殘暴的皇帝,他就是石虎。他十八歲的時候就因為武藝高強被石勒皇帝選為了將軍,並且他深受石勒的寵信。但是他得到權利了以後對權力就特別的嚮往,於是就動用自己在軍隊中的權力威脅當時的皇帝石宏被迫讓位,自己坐上了皇帝的位子。
  • 西遊記中的妖怪能很輕鬆霸佔國王的妃子,卻佔不到便宜,為何?
    《西遊記》我們都很熟悉了,每年的暑假基本上都有播出,這其中有一些妖怪本性其實也不是很壞,只是單純地想找一位「壓寨夫人」,於是當地國王的妃子或皇后就成為了他們的首選。但是不知各位朋友是否發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這些妖怪能夠很輕鬆地掠奪到國王的妃子或女兒,卻總是佔不到半點便宜,而且還是在同一屋簷下生活好幾年的結果。對於這點大家有想過是何原因嗎?我們來看原著中幾個例子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