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種新行星「超熱海王星」現身
科技日報北京9月22日電 (記者劉霞)據英國劍橋大學網站21日報導,由該校科學家領導的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學》雜誌撰文指出,他們發現了一種新行星——「超熱海王星」LTT 9779b。研究人員指出,此前有模型指出,此類行星不可能存在,因此,對其進行進一步分析有助洞悉行星的形成和演化歷程。
-
一種新行星「超熱海王星」現身!此前模型認為這種天體不可能存在
科技日報記者劉霞據英國劍橋大學網站21日報導,由該校科學家領導的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學》雜誌撰文指出,他們發現了一種新行星——「超熱海王星」LTT 9779b。圖源:視覺中國 LTT 9779b的公轉周期僅19個小時,由於距恆星非常近,恆星發出的輻射將行星加熱到
-
天文學家發現「超熱海王星」系外行星,公轉周期僅為19小時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天文學家近日發現了一顆新的系外行星,它屬於一個全新的類別--「超熱海王星」。這顆行星被稱為Ltt 9779b,它的軌道與其恆星極為接近。天文學家還提出了這樣一個系統是如何產生的問題。
-
天文學家發現第一顆「超熱海王星」,此前僅理論上存在
智利天文學家領銜的一個國際團隊在新一期英國《自然·天文學》雜誌上報告說,在距地球約260光年的一個星系中發現了第一顆「超熱海王星」,這是此前僅在理論上存在的一類特殊行星。這個團隊利用位於智利的拉錫亞天文臺和美國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等設施觀測到這顆行星。
-
天文學家發現第一顆「超熱海王星」
新華社聖地牙哥9月23日電(記者尹南 張笑然)智利天文學家領銜的一個國際團隊在新一期英國《自然·天文學》雜誌上報告說,在距地球約260光年的一個星系中發現了第一顆「超熱海王星」,這是此前僅在理論上存在的一類特殊行星。這個團隊利用位於智利的拉錫亞天文臺和美國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等設施觀測到這顆行星。
-
天文學家發現新的系外行星LTT 9779b 屬全新類別「超熱海王星」
:外媒New Atlas報導,天文學家近日發現了一顆新的系外行星,它屬於一個全新的類別--「超熱海王星」。LTT 9779b距離地球約260光年,它與恆星的距離如此之近,以至於它公轉周期還不到一個地球日--它每隔19個小時就繞恆星運行一周--強烈的輻射將使這顆行星的溫度超過1700℃,從而獲得了 「超高溫」的稱號。LTT 9779b比海王星大一些,但質量卻大得多。研究小組計算出,它的核心質量約為28個地球質量,另外它的大氣層約佔其質量的9%。而這就是謎題的開始。
-
距地260光年,在海王星的「沙漠地帶」中,科學家發現特別行星
」現身在太陽系中,海王星是一顆非常美麗的星球,由於大氣層中含有微量的甲烷,所以它整體呈藍色。從質量上來看,海王星屬於中等質量的行星,按照人類現有的行星形成理論來說,行星作為恆星系統中的一員,一般越接近恆星的行星體積就越小,拿太陽系舉例子,太陽系內側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這四個行星,都是巖石行星,而且個頭都很小。
-
距地260光年,在海王星的「沙漠地帶」中,科學家發現特別行星
從質量上來看,海王星屬於中等質量的行星,按照人類現有的行星形成理論來說,行星作為恆星系統中的一員,一般越接近恆星的行星體積就越小,拿太陽系舉例子,太陽系內側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這四個行星,都是巖石行星,而且個頭都很小。此後,越接近太陽系的外側,行星的類型也發生了變化。
-
首次發現"超熱海王星"圍繞太陽一樣恆星運行
一個新的系外行星發現尚屬首次,它位於一個奇怪的「縫隙」中,離它的恆星非常近,它是一個海王星大小的天體,每19小時繞其恆星一圈。通常,離恆星如此近的系外行星要麼是被稱為超熱木星的氣體巨星,要麼是被稱為超短周期行星的較小的巖石行星,如地球、水星、火星和金星。由這個唯一成員代表的新類行星被稱為「超熱海王星」。奇怪的是,它的性質表明系外行星的密度與海王星相似,大氣層至少佔行星質量的9%。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即大氣層如何在其恆星的灼熱中不蒸發?
-
極熱海王星首被發現,質量是地球34倍,科學家認為它不該存在
據報導,日前來自於英國劍橋大學的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在宇宙中發現了一種本不應該存在的天體,在此前的建模分析中,科學家們曾經普遍認為,這種新行星是不應該存在的,這次新行星的發現,或許將改寫人類很多天文知識,這項研究結果也發表在近期的《自然·天文學》雜誌上。
-
發現一顆奇怪熱木星,公轉周期僅18小時,不幸的是,它將被破壞
本來我們發現行星,是一件比較尋常的事情,因為在過去這麼長的時間內,我們已經發現了4000多顆行星。不過,這顆新發現的行星,看起來有點不尋常。這顆巨大的行星環繞其主恆星運轉一周只需要18.4小時,還不到一個地球日。可以說這顆行星的運載速度相當快。之所以會轉得這麼快,主要原因就是它與主恆星的距離非常近。
-
宇宙有太多未知,本不該存在的極熱海王星,是一種怎樣的行星?
天文學家認為,不同種類的行星只能出現在特定的位置之上,比如在距離恆星很近的位置上只可能存在兩類行星,一類就是如地球和水星一般的巖質行星,這類行星與所屬恆星的距離很近,運行周期很短,比如地球繞行太陽一周大概為365天,而水星繞行太陽一周只需要87.968個地球日。
-
小科普:八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與公轉自轉周期,看一遍就能顯擺
如果有人問你太陽系某顆行星與太陽的距離以及公轉與自轉運行時間,除了地球之外,你都能說出來嗎?估計能說出來的朋友不多,本文告訴大家,記住這些數據,有機會就可以向人顯擺一下了哈。火星的公轉周期是686.98個地球日,距離太陽約227,940,000千米,約1.524天文單位,時間差不多要耗時近兩個地球年,但它的自傳幾乎和地球相等,為1.026個地球日。
-
溫度超過1700度的「第二海王星」出現,同時存有大量疑點
那麼這顆行星究竟是一顆什麼樣的星星呢?科學家們把它叫做超熱海王星,因為它有一些明顯的特點,比如它的軌道和它的恆星是極為接近的。國際團隊利用凌日系外行星進行勘測,發現這顆星星距離地球有260公裡左右,而它的公轉周期時長則小於一個地球日,也就意味著它差不多每隔19小時就會圍繞它的恆星運轉一周,並且由於周周身場內的輻射,這顆行星的溫度總體來講超過2000度,因而獲得了超高溫的稱號。
-
溫度超過1700度的「第二海王星」出現,同時存有大量疑點
科學家們把它叫做超熱海王星,因為它有一些明顯的特點,比如它的軌道和它的恆星是極為接近的。 國際團隊利用凌日系外行星進行勘測,發現這顆行星距離地球有260公裡左右,而它的公轉周期時長則小於一個地球日,也就意味著它差不多每隔19小時就會圍繞它的恆星運轉一周,並且由於周周身場內的輻射,這顆行星的溫度總體來講超過2000度,因而獲得了超高溫的稱號。
-
「第二海王星」被發現,溫度超1700℃,第二個太陽系會有嗎?
不過在將八大行星踢出去之後,科學界也有反對聲說冥王星還是屬於九大行星,但是時至今日,也沒有將其改變過來。根據《自然·天文學》雜誌發布的新消息指出,最近天文學家們又發現了一顆系行星,引發了大家的熱議,這會不會就是第九大行星?
-
海王星,奇妙的外太陽系天體,自轉、公轉、軌道共振都別具一格
在地球上,一年大約有365.25天,每一天有大約24小時長。在一年的時間裡我們的星球將會經歷一些相當顯著的季節變化。這是我們地球的公轉周期,自轉周期和軸向傾斜角度所共同決定的。當這三個要素應用於其他星球上時,大部分原理也是相同的。
-
九大行星:海王星
在旅行者2號造訪海王星的期間,行星上最明顯的特徵就屬位於南半球的大黑斑(The Great Dark Spot)了。黑斑的大小大約是木星上的大紅斑的一半(直徑的大小與地球相似),海王星上的疾風以300米每秒(700英裡每小時)的速度把大黑斑向西吹動。
-
地表1700°C的「海王星」,竟能殘存如此厚厚大氣
這一顆類似太陽系海王星般大小的行星,被人們命名為LTT 9779b,如今也被稱為:「超熱海王星」。可是,這個理論,如今在「超熱海王星」身上一點也不顯現。如今這個行星公轉一周耗時僅僅19小時,你可以想像到它的徑向速度是有多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