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文學作家湯素蘭:對我們而言,文學到底有什麼用

2021-01-21 新華網客戶端

  不久前,兒童文學作家、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湯素蘭來到「齊魯大講壇」,以「文學的力量」為題,講述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下,文學之於我們的意義。

  我們都是「吃」故事長大的

  在北京的中國現代文學館門前有一塊石頭,上面刻著巴金先生的一段話:「我們有一個豐富的文學寶庫,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傑作,他們教育我們,鼓勵我們,讓我們做得更好、更善良、更純潔、對別人更有用。文學的目的是使人變得更好。」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下,還會有那麼多人願意去閱讀文學作品,還會有那麼多作家願意從事寫作的原因。

  文學為什麼會讓我們變得更好?因為作家是會講故事的人。故事像麵包一樣,我們吃了麵包會長身體,而我們「吃」了故事則會增長智慧。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我們就聽故事,並沉浸其中,是故事哺育了我們,讓我們弄懂了這個世界。在建構世界的過程中,故事也建構了作為其中的存在者的我們,然後我們開始講述自己的故事,通過故事塑造出一個自我。所以,我們都是「吃」故事長大的。

  在很小的時候,家長告訴你不要說謊,你可能記不住這句話,但當家長告訴你《狼來了》的故事時,你一下子就記住了。而故事如何塑造了我們自己呢?有一部文學作品很形象地說明了這個問題,那就是《一千零一夜》。故事說的是有一個非常殘暴的國王,每天晚上要殺一個姑娘。後來,一個勇敢的女孩進了王宮,每天晚上給國王講故事,而每當講到故事最精彩的時候正好天亮了,國王想知道故事的結局,得第二天晚上繼續聽。就這樣,她一直講了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這些故事都是懲惡揚善的故事,最後國王被感化了,娶了這個姑娘做他的王后。《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間故事的全集,而民間故事正是代表了我們人類自身、我們集體的一種道德和情感。其實這個故事就是告訴我們,文學可以塑造我們的文化,文學可以塑造我們自己。

  觀察就是「眼睛的採訪」

  我想說說文學的「七種力量」。

  文學的第一種力量,是讓我們擁有一雙能夠發現美的眼睛。有這樣一句耳熟能詳的話:「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文學作品正是作家用自己的眼睛發現這個世界,然後再把這些發現寫出來。作家格非說過,作家就是觀察者。當然,這個觀察者要有足夠的敏感性,需要有一定的學識,也需要有自己的思想。

  當你學會了像作家那樣觀察時,你也就有了一雙發現這個世界的慧眼。觀察應該是有目的的、有計劃的、有方向的,也是比較持久的。所以,我們把觀察叫作「眼睛的採訪」。

  比如,一位小學四年級的小朋友這樣寫《躲貓貓》:「太陽,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和他一起躲貓貓。晴天的時候,我們躲他,陰天的時候,他躲我們。雨天的時候,噓,我們都躲了起來。」這是小朋友對世界的發現,對人和太陽之間關係的一種發現。

  每家門前都有一個鞋墊,我們通常回到家的第一個動作就是脫鞋。但是,有一位臺灣作家卻發現了鞋墊的「秘密」。他寫道:「我回家把鞋脫下,姐姐回家把鞋脫下,哥哥、爸爸回家也都把鞋脫下。大大小小的鞋是一家人,依偎在一起,說這一天的見聞。大大小小的鞋,就像大大小小的船,回到安靜的港灣,享受家的溫暖。」作家用他的眼睛發現,門前的鞋其實就是一家人。所以,文學讓我們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有了對生活的發現,你才能用心去感受。沒有了發現,生活是索然無味的;而你有了發現,生活就變得充滿滋味。

  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一定要有好奇心,所以,像孩子那樣保持好奇心是極其重要的。任溶溶先生今年已經96歲了,他曾經寫過一首詩《狗叫》,寫他到香港講學時的經歷。「我對門是一排別墅,偶然一聲狗叫: !猛一下子到處狗叫,從別墅這頭到那頭。難道對門家家養狗?我忍不住往外瞅瞅。不不,養狗的只有一家,其他叫的,是小朋友。你看他們伸長脖子,大叫特叫,把狗來逗。他們越叫越是來勁,汪汪汪汪, !大家倒是看看那狗,它好奇地側轉了頭,乾脆靜下來『聽』熱鬧,豎起耳朵,閉上了口。」任溶溶先生教會了我們要有好奇心,才能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

  在書裡讀到新鮮的想像

  文學的第二種力量,是它可以激發我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想像力是五官之外的第六感官,想像是人在以往認識的基礎上創造形象的心理過程。有想像力的人,就有創造力。但想像不是無中生有的,閱讀是最好的方式,尤其是文學閱讀,能夠激發我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我是一個童話作家,大家經常問我:為什麼你有那麼豐富的想像力?因為我喜歡閱讀,我在書裡讀到那些新鮮的想像,就經常會思考作者是怎麼想出來的,然後我會去學習。而且,我特別愛做「白日夢」,我的很多童話故事都是做「白日夢」時想像出來的。

  比如,去年一位東北的朋友給我寄來了榛子。我一邊吃一邊想:要是有一天我的牙都掉光了,我該怎麼吃榛子?我想這個世界上最愛吃榛子的就是松鼠了,如果我朋友給我寄榛子時,同時快遞來一隻松鼠,當我打開箱子,一隻松鼠從裡面跳出來幫我剝榛子,那該多好啊。後來我根據這個想像寫了一篇童話故事。

  這是一位小學四年級小朋友寫的《鋸春風》:「春天,我在家裡種鳳仙花。種子,那麼小,過了幾天,小種子長出了小苗,葉子的邊緣長著鋸齒。原來小苗用自己的鋸子把大風鋸成了小小的春風。」讀了這篇短文,我每次看到鳳仙花,都會想到那些葉子上的鋸齒。

  在我看來,想像力的來源其實有三個,第一是書籍,第二是生活,第三是大自然。而文學閱讀是激發想像力、創造力的一個重要來源。

  閱讀讓心靈得到薰陶

  文學的第三種力量,是能讓我們的心靈更加豐富。

  我們人類的生命長度都差不多,哪怕科學技術再發達,人類的預期壽命也不過150歲。但是,人的心靈寬度是無限的,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擁有一個非常豐富的心靈世界。通過閱讀文學作品,通過閱讀別人的故事,我們恰恰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閱讀是讓心靈得到薰陶的過程。什麼叫薰陶?薰陶是一個接觸的過程,是被一種思想、品行或習慣所濡染而漸趨同化的過程。我們在書裡會尋找到很多共鳴。

  曾經有一個9歲的小朋友讀了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後寫了一首小詩,當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次比賽中獲得了大獎,題目叫《別問我這是為什麼》。詩裡寫道:「媽媽給我兩塊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一塊,你別問這是為了什麼。爸爸給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你別問這是為了什麼。哥哥給我一盒歌片,我選出了最美的一頁,你別問這是為了什麼。晚上我把它們放到床頭邊,讓夢趕快飛出我的被窩,你別問這是為了什麼。我要把蛋糕送給她吃,把棉衣送給她去擋風雪,再和她一起唱那最美麗的歌。你想知道她是誰嗎?請你去問問安徒生爺爺,她就是賣火柴的小姐姐。」

  閱讀,讓我們的心變得更加柔軟,更有同情心、更有愛心,讓我們的心靈世界變得更加豐富。

  好的故事會讓我們反省

  文學的第四種力量,是能讓我們獲得智慧。智慧和知識是完全不一樣的,有的人有很多知識,卻沒有多少智慧。

  作家沈從文先生的墓非常樸素,只有一塊小小的石頭,石頭上刻著這麼幾個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也就是說,像他一樣思考,可以認識自我,也可以認識他人。所以,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會認識世界、認識生活,獲得智慧。

  有一個故事叫《愛心樹》,講的是一個男孩和一棵樹的故事。一個男孩和一棵樹是特別好的朋友,男孩和樹一起慢慢長大。男孩要到遠方去,樹有什麼可以給男孩呢?樹說,你把我的果子拿走吧。於是男孩摘下了所有的果子。男孩需要房子,樹說,你把我的樹枝都拿走吧,於是男孩用樹枝建了房子。男孩想到更遠的地方去,離開故鄉。樹說,你用我的樹幹做一艘船吧。於是男孩拿走了樹幹。多年以後男孩回來了,回到了樹的身邊。樹說,我已經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給你了,我只有一個樹墩子,你可以坐下來。男孩說,我也不需要什麼,我恰恰需要一個樹墩坐下來休息。

  在閱讀這個故事的過程中,我們是否會不斷問自己:你是那個男孩還是那棵樹?對於家長、對於長輩、對於這個社會,你索取了什麼?又有多少回報?這樣的故事會讓我們反省,會讓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然後探究真理和真相。

  「從歧路上觀察到正路上去」

  文學的第五種力量,是讓我們變得更加勇敢和正義。

  我們的世界要變得更好,需要勇敢和正義,而且要敢於批判,促進變革。文學往往就有這樣的作用。雖然文學家不是歷史學家,也不是社會學家,但他們可能更敏銳地感覺到社會的變化。所以,法國作家巴爾扎克說:「教育他的時代,是每一個作家應該向自己提出的任務,否則他只是一個逗樂的人罷了。」鬱達夫也說過:「善於觀察的人,雖不是神仙,雖不是預言家,但他卻能從現在觀察到將來,從歧路上觀察到正路上去。」

  安妮是一個猶太女孩,她用短暫的生命寫下了《安妮日記》。所有知道她故事的人,沒有不對納粹的殘暴表示憤慨的。這就是文學的力量。

  美國南北戰爭結束的時候,林肯總統說:引發這場戰爭的不是他,而是一個女人。她就是《湯姆大叔的小屋》的作者斯陀夫人。《湯姆大叔的小屋》第一次把美國黑奴的悲慘生活呈現出來,激起了很多人的憤怒,同時也激起了北方很多人對黑奴的同情。所以,好的作家總是以敏銳的洞察力捕捉時代精神,推動社會進步,甚至超越時代、預見未來。

  正因為作家的作品裡有這樣一種力量存在,所以它會教我們去關心社會和他人,同時學會思考,去承擔責任,改變社會。

  讓我們感受語言的魅力

  文學的第六種力量,是讓我們感受語言的魅力。

  文學終究是語言的藝術。而我們的存在和思索,都會以語言的形式反映出來。

  看上去寫作是最不需要天賦的,因為會說話就會寫作,但恰恰文學是最難的。英國作家康拉德說,一個作家「必須力求達到雕塑的造型,達到繪畫的色彩,達到最高的一種藝術,就是音樂所能激發聯想的魔力。也只有堅決徹底地致力於形式和內容的融為一體,只有毫不懈怠、永不氣餒地注意詞句的結構和音調,才能接近造型、色彩之美,才可以迫使千百年來被人隨意濫用,以致稜角磨盡、面目全非的老詞舊字,暫時在平庸的字面上閃現一下神奇聯想的光輝。」所以,文學是語言的藝術,但不是所有的語言都能成為文學。只有語言表達得夠藝術,才能成為文學。

  臺灣詩人林良有一首詩叫《公共汽車》,詩是這樣寫的:「這個有輪子的藝廊,掛滿了一幅幅充滿個性的人像畫。這個巡迴圖書館,裝滿了一本本人的故事。民俗學社會學現代文學,這個旅行學府為你開了好幾門課。只要繳上小小的一張申請書,你就能得到最平等的接待,成為這個鋁房子裡的人。沙丁魚罐頭的想法,是錯誤的。」詩人把我們習以為常的公共汽車,用特別藝術的文字描述出來,但是一般人想不到。這就是語言的藝術。

  文學能夠讓生命永恆

  我認為,我們的文學寫作和藝術表達,最終是為了讓我們的生命能夠存留下來,讓生命能夠永恆,因為我們的生命註定是要消失的,但是通過優秀的文學作品,通過對生命存在意義的解讀,那些曾經存在過的生命會一直留在我們的文化中。比如明代于謙的《石灰吟》,借石灰表達了自己的人生態度:「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所以,文學的第七種力量,是讓我們的生命能夠擁有永恆的力量。

  我自己寫過一個童話,叫作《長生不老的故事》,也是來自於自己對生命的感受。故事講的是三個姐妹都渴望長生不老,大姐聽說生命在於運動,就不停奔跑,最後她成了風的一部分。二姐聽說生命是靜止的,最後成了山上的化石。最小的妹妹在家裡等姐姐們歸來,她就結婚生子,把大姐、二姐的故事告訴她的孫女,這樣故事代代流傳了下來。在我看來,故事才是長生不老的,因為故事代代相傳,所以他們的生命才流傳下來。

  什麼樣的故事最具有撼動心靈的力量?英國作家錢伯斯說,沒有哪一本教科書可以教會我們如何寫作,但是一個15歲的猶太女孩卻教會了所有人如何寫作,她就是安妮。第一,她是一個出色的講故事的人,她當年為了逃避納粹的追捕,被關在一個狹小的密室裡,記錄了自己充滿恐怖的25個月的密室生活。第二,她寫自己的故事,以自己為標本來研究生命。她熱愛寫作,因為寫《安妮日記》,她忘記了恐懼,忘記了密室外面是一個多麼可怕的世界。所以《安妮日記》才具有如此震撼心靈的力量。如果說故事的根是真實的生活和真切的體驗,那麼故事的生命取決於作家在故事中所彰顯的生活信仰和價值觀念。

  長沙有一座洗心禪寺,寺裡的一位和尚寫了一首《炭火》。詩是這樣寫的:「燃燒一夜,灰燼如雪。只需一吹,熾熱如昨。誰會心上,撥灰覓火。」我相信文學也是一樣,它是一個用心靈點亮心靈的過程。

相關焦點

  • 首屆謝璞兒童文學獎評選結果揭曉,湯素蘭等19名作家榜上有名
    7月22日,首屆謝璞兒童文學獎評選結果揭曉,8篇童話、4篇小說、2篇散文、5首(組)童詩獲獎,湯素蘭等19名作家榜上有名。此次評獎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400餘位作者的來稿,各類參評的兒童文學短篇作品1000餘篇(首)。
  • 【時代脊梁】湯素蘭:用童話在孩子的世界種下真善美種子
    「作家寫作有一個過程,首先是自發興趣,後來變成了一種自覺的追求。」中國兒童文學較西方起步晚,發展較慢,早期的兒童文學創作中,湯素蘭創作受到西方很多作品影響,但後階段在寫作中,她去追求自己的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這種創作形式和內容上的轉變,來源於湯素蘭對「中國作家」這一身份的重新審視。
  • 湯素蘭新作《犇向綠心》研討會舉行
    圖為與會專家合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貴勇)日前,人民文學出版社、天天出版社等聯合主辦「奔跑在現實中的童話——中國當代童話發展與創新論壇暨湯素蘭現實主義童話新作《犇向綠心》研討會」。《犇向綠心》是兒童文學作家湯素蘭寫作生涯中花費最多心血的作品,從2007年有了最初想法,到2019年最後完成,整整用了12年。該書將兒童文學特有的兒童情趣和想像與現實生活相契合,表達了對孩童成長、親子溝通、學校教育等社會熱點的思考以及對生態保護、鄉村振興等時代之題的期冀,並以關切的廣角,使得曾被書寫、凝視過的城市兒童生活與心理,以更高更宏大的筆觸有了深入、寫實的表達機緣。
  • 奔跑在現實中的童話,湯素蘭新作《犇向綠心》實現多重突破
    《犇向綠心》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湯素蘭寫作生涯中花費最多心血的作品,從2007年有了最初的想法,到2019年最後完成,整整用了12年。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會一如既往地支持原創兒童文學的出版,為繁榮兒童文學創作繼續發力。  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在致辭中提到,當前對童話特性的再次闡發是必要的,對童話創作的促進更是必須的。希望我們今天這個會能引起對中國當代童話創作更多的建議和支持,期待一部一部的新作讓童話的生命力永續,讓童話在現實中奔跑起來。
  • 提升我國兒童文學研究品質
    同時,國外兒童文學研究成果的引進、國際性兒童文學研討會的舉行、國內兒童文學研究者的成長和研究成果的呈現,均體現出我國當代兒童文學研究開闊的視野。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湯素蘭告訴記者,從學科發展的縱向比較來看,我們已經開始和國際兒童文學研究領域對話。
  • 暑假小學生閱讀清單,22位兒童文學作家力作,自選
    設定暑假的意義就是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主提升自己,緩衝學校教育,在生活中體會學校所學,享受童年,拓展課外知識,有長時間去學習一項技能,去外面的世界走走瞧瞧,開闊視野。利用暑假,家長可以陪伴孩子,與孩子一起做有意義的事情,其中一起閱讀課外書籍就是很好的項目,不僅能和孩子一起孩子更多知識,還能夠增進與孩子的感情,增加話題,所以在暑假和孩子一起閱讀吧。選擇什麼書合適呢?
  • 兒童文學作家稀缺 優質作品少
    隨著國內文化事業的繁榮和兒童文學的發展,湧現出了越來越多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和作品,在為這些可喜的現象感到振奮和鼓舞時,我們也慢慢清醒認識到,兒童文學的創作和出版上仍有一些問題是無法忽視和迴避的。曹文軒、常新港、張之路、沈石溪四位深受孩子們喜愛的兒童作家被稱為「兒童文學四大天王」,他們代表著中國當代兒童文學創作中四種重要創作類型,探索追求兒童文學創作的美學高度、思想深度、題材廣度與人性關懷的厚度,在近二十年的歲月中逐步成為一代又一代中國孩子閱讀的新經典。
  • 孩子能看什麼書?14位兒童文學作家為你薦書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大灰狼畫報》編輯部策劃了本期薦書活動,邀請14位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為你推薦14本童書,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推薦的都是什麼書吧!通過這個故事作家想表達什麼呢?用一個關鍵詞來概括就是「傳遞」,男孩從家裡往外走的時候,傳遞的是友善,它是有形的,是用一樣一樣的東西去表達的,一開始是蘋果,然後是野花,糠果、糠紙;回去的時候傳遞的是快樂,是無形的,是用歌聲去表達的。因為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句話,「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每一個幫助了別人或是得到了別人的幫助的人,心裡都是快樂的。
  • 寶山區作家協會今天成立,兒童文學作家秦文君當選主席
    今天下午,一批文人作家聚集於此,見證了上海市寶山區作家協會的成立。圖說:寶山區作家協會今天成立 官方圖首屆寶山區作家協會會員共72人,由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秦文君當選寶山區作協主席,馮與藍、張弘、龐婕蕾、唐吉慧、黃德海為副主席。
  • 這個母親節跟湯素蘭一起「犇向綠心」
    5月11日,著名兒童文學家——湯素蘭攜新書《犇向綠心》走進和+共享圖書館,舉辦新書分享會。聽到動人處,孩子們報以熱烈地掌聲。紅網時刻長沙5月11日訊(記者 胡芳 通訊員 戴娟娟)周日(5月12日)就是母親節,這個節日你打算怎麼過?
  • 2021新年別再吼我了,聽聽「小樅樹」的10位作家爸媽怎麼說
    媽媽說:「孩子就是我的學校,我們一起放慢腳步……」爸爸說:「媽媽用文字記錄成長故事,我用畫筆呈現繽紛童年!」登登說:「《小超人登登》這個書名還可以,媽媽你要好好寫!」葛競:兒童文學作家,北京電影學院副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作家協會理事。已出版「魔法學校」系列、「幸運兔精靈」系列、「貓眼小子包達達」系列等。曾獲中華優秀出版物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等獎項。
  • 70位作家70部作品,集結70年兒童文學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蔣肖斌)10月20日,由北京出版集團旗下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主辦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兒童文學經典作品集」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北京出版集團總編輯李清霞介紹,「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兒童文學經典作品集」是一套總結現當代中國兒童文學成果和經驗,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而策劃的大型兒童文學叢書。70位作家70部經典作品,在今年10月前全部完成出版。叢書以作家個人作品精選集的形式,全方位、多層次地呈現當代中國原創兒童文學的多維風景,是中國原創兒童文學繁榮創作的集中體現。
  • 「書香雨花」新書分享:和湯素蘭一起「犇向綠心」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5月11日訊(通訊員 戴娟娟)今天下午,著名兒童文學家——湯素蘭攜新書《犇向綠心》走進長沙市雨花區和+共享圖書館,舉辦新書分享會。現場與大讀者、小讀者近百人零距離交流,回憶自己童年生活、分享創作初衷,並呼籲社會各界更多的關注中國兒童的成長。
  • 多位兒童文學作家評論家雲上對話「童年中國書系」
    本報訊近日,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與冰心獎辦公室共同主辦「『童年中國書系』出版座談會——『對話』與『聲音』:淺議兒童文學創作的邊界、蛻變與突破」出版座談會,二十八位兒童文學作家、評論家齊聚網絡,雲上巔峰論「道」。  冰心獎創立者之一、兒童文學作家葛翠琳先生特意為座談會發來賀辭。
  • 「百年上海兒童文學展」巡禮滬上五代兒童文學作家風採
    展覽通過「起航」「變革」「復興」「引領」「傳承」五個板塊,介紹了中國兒童文學的輝煌成就與跨越式發展。作家牆上可領略跨越了五代的九十多位上海兒童文學作家的風採。    「百年上海兒童文學展」從現有上海兒童文學基地館藏中擷取部分資料進行展陳,展出近三百件涵蓋百年來上海兒童文學發展史上小說、童話、幼兒文學、報告文學、散文、詩歌、理論研究等不同載體的作家史料,包含創作手稿、作品、藏書、報刊、信函、證書、照片、學術交流等不同類型。    上海是中國兒童文學的重鎮和發源地,現代意義上的兒童文學在這片土地醞釀、探索、啟航。
  • 70位作家70部兒童文學作品,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新中國成立...
    未來,我們還會不斷為這套書『擴容』,吸收更多優秀的作品,同時在這套書的推廣營銷上,我們也將嘗試更為多樣化的方式。」曹文軒發言。國際安徒生獎得主、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雲霧中的古堡》一書作者曹文軒高度評價了此套叢書。
  • 作家富豪榜公布郭敬明韓寒無緣十強 兒童文學作家火熱
    其中幻想文學作家江南、雷歐幻像、「童話大王」鄭淵潔分別以3200萬、2000萬和1900萬的版稅收入位列前三。  哪些作品最熱銷?  與此同時,曾經拿下第六屆作家排行榜首位的郭敬明,以及當紅作家韓寒名次則出現大跌,雙雙無緣十強,前者位列第20名,後者更是止步50強。  兒童文學作家為啥這麼火?
  • 優秀的兒童文學,提供的是什麼
    但我們卻還是本能地推動孩子去閱讀,去讀適合他們的讀物,尤其是兒童文學。那麼,優秀的兒童文學究竟應該是怎樣的?它能給我們的青少年一代提供什麼?  想像力的展開  兒童的身心舒展與健康,是首先必須考慮到的。因此,我們必須交付給他們心靈的自由,即自由翱翔的想像力。  想像力意味著對未知世界的探索。
  • 優秀的兒童文學,提供的是什麼?
    但我們卻還是本能地推動孩子去閱讀,去讀適合他們的讀物,尤其是兒童文學。那麼,優秀的兒童文學究竟應該是怎樣的?它能給我們的青少年一代提供什麼? 想像力的展開兒童的身心舒展與健康,是首先必須考慮到的。因此,我們必須交付給他們心靈的自由,即自由翱翔的想像力。
  • 著名作家湯素蘭為李卓新書作序:故鄉元素 麥田月光
    李卓從小就有作家夢,還有高考作文滿分的驕人成績。然而,隨著閱讀視野的開闊,以及對「何為文學、文學何為」思考的深入,他的寫作越來越本真,他對自己文字的要求越來越嚴謹,直到而立之年後才鄭重其事地捧出這本散文集《麥田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