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湯素蘭為李卓新書作序:故鄉元素 麥田月光

2021-01-21 瀟湘晨報

李卓從小就有作家夢,還有高考作文滿分的驕人成績。然而,隨著閱讀視野的開闊,以及對「何為文學、文學何為」思考的深入,他的寫作越來越本真,他對自己文字的要求越來越嚴謹,直到而立之年後才鄭重其事地捧出這本散文集《麥田月光》。

從內容上來說,《麥田月光》共分四輯,分別為「家」「暮色蒼茫」「少年的江湖」「何事冬來雨打窗」,都是寫少年李卓成長中的人和事。如李卓自己所說:「寫作最樸素的意義是留住自己的記憶,文學與記憶幾乎從來不可分割。」但《麥田月光》裡的文字,既是少年李卓的記憶,也是成年李卓對故鄉人事深刻思考過後的呈現。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需要閱讀書籍,更需要閱讀人事,就像沈從文所說「我讀一本小書同時讀一本大書」。在這本散文集裡,李卓非常真摯地記錄了他成長過程中遇到的人和事,也閱讀了這些人和事,通過對他們的深情記述與閱讀,他了解社會,懂得人生,獲得前行的力量。這種閱讀讓少年李卓得以成長,而他又將自己的經驗與體悟與讀者們分享,讓它們成為他所面對的小讀者的精神營養。

文學裡的「麥田」有著豐富的意涵,它是大地上生長的植物,是可望見的豐收,還是孩子成長的空間,是充滿希望的土地;在塞林格的作品中,它是孩子們遊戲的地方——因為麥田的邊緣有懸崖。所以,塞林格作品中的主人公霍爾頓願意自覺地站在懸崖邊,充當麥田的守望者。當孩子們跑到懸崖邊的時候,他就一把將他們捉住,使他們不會墜下懸崖。

李卓曾在一個黑暗的夜晚感受恐懼。「在那種情境下,你或許就能明白為什麼中國文人那麼偏愛月亮。倘若在那個時候,有月光傾瀉而下,該是多麼美好!」(《拜飯》)因此,麥田裡的「月光」也是象徵。從作者的親身經歷來說,他對於暗夜裡「月光」的渴望,也正是在暗夜裡「月光」存在的意義,這「月光」能驅除「恐懼」,讓夜行者能勇敢前行。這「月光」又是作者在成長過程中「閱讀一本小書和一本大書」的獲益,是智慧和情感的閃光。

在這本集子裡,李卓用簡樸的文字敘述生命中的各種遇見,最為動人的是真情,是對各色各樣人物的理解,對生之艱難的悲憫。初中畢業就扛起家庭重擔的「勝哥」、因校園欺凌而精神分裂的「果子」、月光下割稻子的「二舅」、老光棍「聾子」、上門女婿「和平舅」……他們是李卓的親戚朋友,李卓熟悉他們的生活如同熟悉自己的掌紋,李卓體貼他們勞作的辛苦,同情他們不幸的命運,同時,也禮讚他們的勤勞和堅韌——「那個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一個家庭的有始有終的男人,始終是值得尊重的,他們應該有權利,平凡地站在平凡的人群裡」(《舅舅和平》)。悲憫是文學高貴的靈魂。對於人生世相中的過往與人事,用情去對待,用有溫度的文字來記述,既看到生命的不易,又寫出存在的意義,寫出人世間的「有情」,是文字存在的價值所在。

「故鄉」一直是文學創作非常重要的主題。因為故鄉縈繞在作家的少年記憶中,同時,當作家逃離故鄉、進入都市之後,現代都市的喧譁又讓故鄉作為「鏡像」而存在,能延展出許多現代性的話題。李卓也注意到每個作家都有自己的「文學領地」,自己的文學故鄉。因此,李卓在《麥田月光》中,回到了自己的文學領地「奮鬥村」,「以舊時光為縱軸,以故鄉為橫軸,展開了一幅幅畫卷。這些畫中,有灰色,有焦黃,有五彩斑斕,也有褶皺和漏洞——它們也許並不美,但它曾經就是這樣的存在,我只是用筆去復原它的肌體,它的每個細胞,還它以本來面貌」。以故鄉為寫作主題,以真實的畫卷呈現出故鄉的人和事,既是比肩大作家的寫作野心,也是一種寫作的策略。散文的寫作,看似最為簡單,然而要出彩,要被人記住,是特別不容易的,它需要作者有對自己獨特題材與主題的自覺開掘,對自己寫作個性的自覺追求。從魯迅的《朝花夕拾》、梁實秋的《雅舍小品》、沈從文的《湘行散記》到近年來有影響的散文如李娟的《遙遠的向日葵地》、劉亮程的《一個人的村莊》都是走的這個路徑。李卓採用的路徑和技巧,是向經典學習的寫作姿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麥田月光》超越「心靈雞湯」類的文字,走的是經典文學的正道。

《麥田月光》作者簡介:

李卓,80後青年作家,出生於汨羅江邊的一個教師家庭,現居長沙。愛讀書,愛寫作,現任湖南師大文學院創新班學術導師、湖南寫作學會常務理事,創辦了知名作文教育品牌「麥田格」,是一個才氣與江湖氣兼備的文藝青年。

來源:中國作家網

作者:湯素蘭

編輯:姜珊

【來源:中國作家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書香雨花」新書分享:和湯素蘭一起「犇向綠心」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5月11日訊(通訊員 戴娟娟)今天下午,著名兒童文學家——湯素蘭攜新書《犇向綠心》走進長沙市雨花區和+共享圖書館,舉辦新書分享會。現場與大讀者、小讀者近百人零距離交流,回憶自己童年生活、分享創作初衷,並呼籲社會各界更多的關注中國兒童的成長。
  • 這個母親節跟湯素蘭一起「犇向綠心」
    5月11日,著名兒童文學家——湯素蘭攜新書《犇向綠心》走進和+共享圖書館,舉辦新書分享會。聽到動人處,孩子們報以熱烈地掌聲。紅網時刻長沙5月11日訊(記者 胡芳 通訊員 戴娟娟)周日(5月12日)就是母親節,這個節日你打算怎麼過?
  • 首屆謝璞兒童文學獎評選結果揭曉,湯素蘭等19名作家榜上有名
    7月22日,首屆謝璞兒童文學獎評選結果揭曉,8篇童話、4篇小說、2篇散文、5首(組)童詩獲獎,湯素蘭等19名作家榜上有名。此次評獎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400餘位作者的來稿,各類參評的兒童文學短篇作品1000餘篇(首)。
  • 【時代脊梁】湯素蘭:用童話在孩子的世界種下真善美種子
    全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湖南師範大學教授湯素蘭。   ——笨狼媽媽湯素蘭   《笨狼的故事》是全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湖南師範大學教授湯素蘭以小笨狼為主角創作的一系列童話故事,除了笨狼,湯素蘭還創作了阿蓮、小朵朵、愛斯基摩女孩、呆頭熊等童話人物,她的作品陪伴了中國很多孩子成長,有些被翻譯為十幾種語言走出國門,在孩子的心靈世界種下了真善美的種子。
  • 一周文化講座│故鄉如何影響一個作家的寫作
    )、斯庫裡(文學評論人)《御龍記:史前闖入者》是國內著名恐龍專家邢立達的首部科幻長篇著作。上海│記憶中最結實的存在——故鄉如何影響一個作家的寫作時間:8月17日(周五)19:30-21:00地點:長寧區長寧路1139號來福士廣場店西區B1層言幾又書店主講人:閻連科(作家
  • 湯素蘭新作《犇向綠心》研討會舉行
    圖為與會專家合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貴勇)日前,人民文學出版社、天天出版社等聯合主辦「奔跑在現實中的童話——中國當代童話發展與創新論壇暨湯素蘭現實主義童話新作《犇向綠心》研討會」。《犇向綠心》是兒童文學作家湯素蘭寫作生涯中花費最多心血的作品,從2007年有了最初想法,到2019年最後完成,整整用了12年。該書將兒童文學特有的兒童情趣和想像與現實生活相契合,表達了對孩童成長、親子溝通、學校教育等社會熱點的思考以及對生態保護、鄉村振興等時代之題的期冀,並以關切的廣角,使得曾被書寫、凝視過的城市兒童生活與心理,以更高更宏大的筆觸有了深入、寫實的表達機緣。
  • 月是故鄉明
    祭祀完畢,一家人切月餅為若干塊,分餉男女大小,僕工傭婦也有份。這就是紹興中秋祀月的風俗。 叄 老舍先生贊北平中秋 現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是寫市民生活題材最有成就的作家,他於上世紀40年代創作了巨著《四世同堂》,其中有一段對北京(舊稱北平)中秋的描寫,讀來讓人羨慕不已: 那文化過熟的北平人,從一入八月就準備給親友們送節禮了。
  • 奔跑在現實中的童話,湯素蘭新作《犇向綠心》實現多重突破
    湯素蘭、王泉根、劉頲等十餘位評論界、創作界的權威學者出席了會議。  本次論壇從當代童話的歷史發展、童話這一文體的傳播與講述、童話創作的新風向、現實主義與童話的結合等多個議題展開。  《犇向綠心》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湯素蘭寫作生涯中花費最多心血的作品,從2007年有了最初的想法,到2019年最後完成,整整用了12年。
  • 寫作時常常把自己「幻化」為兒童 雲南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吳然訪談
    這兩篇文章的作者,是年逾七旬的雲南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吳然。11月7日,吳然做客雲南晨光出版社,向媒體記者講述自己當初創作的點滴。《走月亮》:整篇作品就像浸潤著月光吳然兒時因為父親工作的原因曾四處轉學,除了昆明的大觀小學外,他還曾在大理就讀,在蒼山洱海間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吳然表示,大理是他的第二故鄉。吳然記得,那時一到星期天,班上的白族同學就會約他到洱海邊的村子裡玩。有月亮的晚上,他們就在大青樹下,或是院壩、曬場上玩耍,追逐打鬧。
  • 最著名的麥田圈
    原標題:最著名的麥田圈這個麥田怪圈出現在英國牛津郡金斯頓庫姆比附近的一個麥田裡。麥田怪圈研究專家卡倫·亞歷山大稱:「我們曾見過蝴蝶和鳥類形狀的麥田怪圈,但是水母形狀的麥田怪圈還是首次發現。這個麥田怪圈的大小是大多數麥田怪圈的3倍,可以稱之為巨型,見到它的人們都驚呆了,像個大怪物。我們正在調查它所代表的意義,還沒弄清它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 兒童文學作家湯素蘭:對我們而言,文學到底有什麼用
    不久前,兒童文學作家、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湯素蘭來到「齊魯大講壇」,以「文學的力量」為題,講述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下,文學之於我們的意義。文學作品正是作家用自己的眼睛發現這個世界,然後再把這些發現寫出來。作家格非說過,作家就是觀察者。當然,這個觀察者要有足夠的敏感性,需要有一定的學識,也需要有自己的思想。  當你學會了像作家那樣觀察時,你也就有了一雙發現這個世界的慧眼。觀察應該是有目的的、有計劃的、有方向的,也是比較持久的。所以,我們把觀察叫作「眼睛的採訪」。
  • 獨秀女作家文叢新書發布,廣西女性創作獨放異彩
    著名作家李洱、廣西作家協會主席東西、《南方文壇》雜誌主編張燕玲、魯迅文學獎得主黃詠梅、知名作家楊映川、廣西藝術學院黨委書記蔡昌卓教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集團副總編輯黃毓、廣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黃偉林以及來自各地的作家、讀者出席了本次發布會。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優秀的作家往往與生養自己的土地之間有著文化上的血脈相連。
  • 臺灣漫畫家高妍被作家村上春樹指定為新書繪製封面與插圖
    華夏經緯網3月27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作家村上春樹首度與臺灣創作者合作,即將在4月推出的《棄貓──關於父親,我說的其實是…》,由漫畫家高妍繪製封面及內頁插圖。過去這項工作多由已故插畫家安西水丸素操刀,這次擔當如此重任,高妍表示,「村上春樹是影響自己最深的作家,能為村上春樹的新作繪製封面,是從沒想過的事情,真的非常開心。」臺灣漫畫家高妍為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繪製新作封面及書內插圖。
  • 【專訪】馬華作家張貴興:故鄉過於迅速地成長,土地沒有靈魂,人也...
    但他經常會回到故鄉,今年趕上了疫情,他就用谷歌街景在故鄉街頭散步,看看房屋有沒有什麼改變。「谷歌的攝影是360°的,前後左右都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就好像在馬路上散步一樣。」二十年過去了,他的故鄉羅東(Lutong)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在新版序言裡寫:故鄉從前鳥不生蛋,而鳥不生蛋有鳥不生蛋的好處,而現在鳥生蛋了,卻也有鳥生蛋的壞處。
  • 勵志新書《靈魂的重量》首發 感悟著名企業家林常平傳奇創業經歷
    人民日報客戶端8月4日訊(記者 郭超 盧立雄)近日,長篇紀實小說《靈魂的重量》新書發布會在廣東舉行,該書由著名軍旅作家李本深創作,用細膩的筆觸講述了福建著名民營企業家、福建鑫磊工貿集團董事長林常平的傳奇人生,歷時兩年幾經易稿而成,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 作家新書「一錯千金」懸賞廣告引糾紛
    作家新書「一錯千金」懸賞廣告引糾紛 法院判定18處錯誤判令支付1.8萬
  • 【專訪】馬來西亞作家黃錦樹:我早已沒有故鄉 故鄉只在我的寫作裡
    而作為一直致力於書寫故鄉的馬華作家代表,馬來西亞對黃錦樹而言意味著什麼?對於故鄉的執念在文學上的意義何在?作為處在華語文學「鄙視鏈」底端的馬華文學代表,在文學領域對於霸權的挑戰和抗爭,以及與此相關的文學與政治的關聯有是否可能損害文學本身?針對上述種種問題,黃錦樹在訪談中一一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 席慕蓉新書憶故鄉:大自然是原文,我是翻譯
    在《我給記憶命名》這本新書中,席慕蓉選登那時的日記,「我常常渴求愛,希望聽到別人對我的讚美,我喜歡熱鬧,我愛出風頭,我常常做白日夢,也許有一天我真的可以出國讀書,也許有一天我回家了,回到我明駝瀚海的故鄉……」  席慕蓉後來到比利時留學,這些日記本被仔細珍藏,這是席慕蓉家的一個美好傳統。
  • 17位大神作家5月開新書,諸神爭霸,誰又能力壓眾神獨領風騷?
    17位大神作家5月一起開新書,誰能力壓眾神獨領風騷?1.《大夢主》作者:忘語白金作家忘語新書,2020.5.20當天在起點發布,至今更新了8天,23章,4.8萬字。25萬推薦,8萬收藏,6838人新書投資,白銀萌一個,盟主14個,粉絲12萬。新書講述了一個體弱多病的富商之子,尋求續命之法時,意外走上修仙登天之路的故事。
  • 2021新年別再吼我了,聽聽「小樅樹」的10位作家爸媽怎麼說
    從膽小到勇敢,從懵懂到懂事,寶貝豬慢慢長大了……安武林:兒童文學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出版有《老蜘蛛的一百張床》《長大做一條書蟲》《月光下的蟈蟈》等。曾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冰心兒童文學獎、張天翼童話金獎、文化部蒲公英兒童文學獎等獎項。《舒涵上學記》 李學斌 著舒涵是小學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