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3位橋梁專家獲「茅以升科學技術獎」

2020-10-25 長江日報

(圖為廣西大學教授鄭皆連院士(左二)和中鐵大橋院秦順全院士(右二)榮獲「橋梁大獎」。通訊員吳茜提供)

長江日報-長江網10月25日訊 24日,由中國工程院、中國鐵道學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聯合主辦的第二十九屆「茅以升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鐵大橋院董事長秦順全榮獲「橋梁大獎」,中鐵大橋院第二設計院院長傅戰工、橋隧公司總經理劉華分別榮獲「鐵道工程師獎」。

據了解,「茅以升科學技術獎」是由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批准設立的,共設「橋梁大獎」「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大獎」「橋梁青年獎」「鐵道工程師獎」等10個獎項。其中,「橋梁大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每屆兩名,旨在表彰我國橋梁事業的傑出工作者,該獎項已成為中國橋梁工程界最高水平、最具權威和最有影響力的獎項。本屆「橋梁大獎」獲獎者為廣西大學教授鄭皆連院士和中鐵大橋院秦順全院士。在此之前,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鐵大橋院副總工程師楊進曾獲得茅以升「橋梁大獎」。

秦順全院士長期致力於大型橋梁的設計、施工技術工作。先後主持了武漢天興洲公鐵兩用長江大橋、京滬高速鐵路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京廣高鐵鄭州黃河公鐵兩用大橋、滬蘇通長江大橋、青藏鐵路拉薩河特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二七長江大橋、孟加拉國帕克西大橋、孟加拉國帕德瑪大橋等多座國內外大型橋梁的設計和施工技術。他完成了國家、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30餘項。

(圖為中鐵大橋院第二設計院院長傅戰工榮獲「鐵道工程師獎」。通訊員吳茜提供)

此次,中鐵大橋院還有兩名橋梁專家榮獲「鐵道工程師獎」:傅戰工從事橋梁專業23年,完成各類橋梁30餘座;劉華長期致力於交通基礎設施全壽命期智能監測與防災減災的研究與實踐,主持了50餘座特大型橋梁健康監測系統的建設。

(圖為中鐵大橋院橋隧公司總經理劉華榮獲「鐵道工程師獎」。通訊員吳茜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頒獎大會在「茅以升科學技術獎——建造師獎」中增設了「特殊貢獻獎」,對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為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予以表彰獎勵。(記者陶常寧 通訊員鄧達 吳茜)

【編輯:賀方程】

相關焦點

  • 武漢3人獲茅以升橋梁大獎
    通訊員吳茜提供)長江日報-長江網10月25日訊 24日,由中國工程院、中國鐵道學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聯合主辦的第二十九屆「茅以升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鐵大橋院董事長秦順全榮獲「橋梁大獎」,中鐵大橋院第二設計院院長傅戰工、橋隧公司總經理劉華分別榮獲「鐵道工程師獎」。據了解,「茅以升科學技術獎」是由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批准設立的,共設「橋梁大獎」「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大獎」「橋梁青年獎」「鐵道工程師獎」等10個獎項。
  • 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第29屆頒獎大會暨第十屆橋梁與隧道工程...
    近日,由中國工程院、中國鐵道學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聯合主辦的「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第29屆頒獎大會暨第十屆橋梁與隧道工程技術論壇」在北京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廣西大學教授鄭皆連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秦順全榮獲本屆橋梁大獎,包括兩位院士在內,本屆共有180人獲得了包括橋梁青年獎、鐵道工程師獎、北京青年科技獎、木材科學技術獎和木材科技教育獎學金、工程教育學生獎、鐵道教育希望之星獎和建造師獎(特殊貢獻獎)等在內的各個獎項。
  • 這位綿竹籍院士斬獲中國「橋梁大獎」
    日前我們從有關方面獲悉今年10月24日第二十九屆「茅以升科學技術獎,現任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中鐵大橋設計院有限公司董事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勞動模範,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2009
  • 中科院院士茅以升:背叛妻子致其抑鬱離世,臨終卻收到「原諒信」
    我國有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他為國為民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名字和錢塘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緊緊相連。只是他也是婚姻中的背叛者,一個能在妻子屍骨未寒時便領回外遇對象和私生女的丈夫。他便是茅以升,我國的橋梁專家。
  • 11位清華校友入選「最美奮鬥者」建議人選名單 16位校友在「最美...
    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和一等獎各2項,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何梁何利科學技術獎、軍隊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2005年被中央軍委授予載人航天功勳科學家榮譽稱號。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次,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次。
  •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你認為最厲害的5位分別都是誰?
    在筆者心中最牛的5名科學家分別是錢學森、袁隆平、鄧稼先、華羅庚和茅以升。第一名:錢學森錢學森是我國早期最知名的科學家之一,是我國航空航天技術的奠基人,也被稱為「中國航天之父」和「中國飛彈之父」,為中國的航天和飛彈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我市6個科技成果獲省科學技術獎
    本報訊 記者鎮強、通訊員楊琪略報導:日前,省科技廳公布2020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獎建議授獎項目名單,我市6個科技成果榮獲2020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獎,其中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獎2項。獲獎單位中,湖北帥力化工有限公司和湖北福人金身藥業有限公司憑藉企業創新實力,榮獲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獎,全省僅15家企業獲此殊榮。
  •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你認為最著名的5位分別都是誰?
    在筆者心中最厲害的5名科學家分別是錢學森、袁隆平、鄧稼先、華羅庚和茅以升。」,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獲得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共和國勳章獲得者。正因為中國有了像華羅庚這樣的數學科學家,推動了我國科學技術領域的快速發展。現如今的大數據也都是源於數學的計算而得出的結果。由此可見,數學在推動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 35項技術獲「中國化工學會科學技術獎」
    中國化工學會理事長,中國石油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戴厚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呂昭平,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等出席並致辭。  會上頒發了2020年度「中國化工學會會士」「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中國化工學會科學技術獎」等重要獎項。14位2020年度中國化工學會會士、49位「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和35項技術成果獲表彰。
  • 上虞新聞網丨今年3個項目獲省科學技術獎
    從剛剛結束的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獲悉,我區又有3個項目喜獲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獲獎數量居紹興市前列。這3個項目分別為浙江國祥股份有限公司蒸發冷凝式高效螺杆冷水機組的關鍵技術研究及工程應用,浙江思納克熱流道科技有限公司的輕量化汽車模具針閥熱流道系統模塊化的開發及產業化項目,以及浙江林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4,5-三氟溴苯含氟芳香化合物的溴代定位。
  • 鹹寧市6個科技成果獲2020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獎
    日前,省科技廳公布2020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獎建議授獎項目名單,我市6個科技成果榮獲2020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獎,其中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獎2項。獲獎單位中,湖北帥力化工有限公司和湖北福人金身藥業有限公司憑藉企業創新實力,榮獲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獎,全省僅15家企業獲此殊榮。
  • 大盤點 | 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31位科學家都是誰?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我國五個國家科學技術獎中最高等級獎項,每年評審一次,每次授予不超過兩名科技成就卓著、社會貢獻巨大的個人,並由國家主席親自籤署、頒發榮譽證書和高額獎金。對於每一位科研工作者而言,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一種無上光榮。
  • 2位浙大校友獲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
    日前,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舉行,共有40位專家和1個團體獲獎。先後主持或參與國家及省部級科技項目18項;獲國家級科技獎勵5項。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萬人計劃;獲全國發明人物特等獎、詹天佑大獎、茅以升科學技術獎、湖南光召科技獎、中央企業勞動模範等榮譽。2020年5月,獲得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 這3位院士獲陝西省最高科學技術獎,省委書記親自頒獎
    7月17日,陝西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西安隆重舉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多項成果獲2019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郝躍院士獲得最高科學技術獎,高琳教授、鄧成教授牽頭獲得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沈玉龍教授牽頭獲得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張逸群教授牽頭獲得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陳曉峰教授、崔江濤教授、陳雪利教授牽頭獲得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於江霞教授牽頭獲得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 中北大學再獲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大獎
    其中,中北大學祁貴生教授榮獲「2020年度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創新獎」;太原理工大學李晉平教授當選「2020年度中國化工學會會士」。此前,中北大學劉有智教授曾榮獲2019年度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成就獎,同時,劉有智教授還曾當選中國化工學會首批會士。另外,中北大學焦緯洲教授曾榮獲2016年度「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青年獎。
  • 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揭曉,周緒紅、卞修武院士獲科技突出貢獻獎
    重慶之聲9月22日訊 9月22日上午,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重慶大學周緒紅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卞修武院士獲科技突出貢獻獎,142項成果獲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6家企業獲企業技術創新獎,1名外籍科技專家獲國際科技合作獎。
  • 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揭曉,兩位院士獲科技突出貢獻獎
    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22日召開,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142項成果獲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6家企業獲企業技術創新獎,1名外籍科技專家獲國際科技合作獎。重慶大學周緒紅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卞修武院士獲科技突出貢獻獎。
  • 張存浩、程開甲獲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中新網北京1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共中央、國務院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高能化學雷射奠基人、分子反應動力學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存浩,著名物理學家,中國核試驗科學技術的創建者和領路人,「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程開甲院士,共同榮獲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武漢理工大學3項成果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習近平、李克強、王滬寧、韓正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並為獲獎代表頒獎。武漢理工大學2項主持完成的項目和1項參與完成的項目獲得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