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幼南團隊Mater. Today Energy:一種高效太陽能表面水蒸發器件

2021-01-20 能源學人

文末附我們邀請Mater. Today Energy副編輯範紅金教授為新刊的介紹


背景介紹

由於氣候變化和人口增長的影響,淡水資源承受的壓力逐步攀升,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建造海水淡化廠,使海水淡化成為水資源的重要補充和戰略儲備。目前常用的海水淡化方法主要包括蒸餾法和反滲透法,這兩種方法的成本主要來自於材料設備投資和運行能耗,目前不但耗能高,對環境的影響也很大。把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與海水淡化相結合正成為研究熱點,這將在海水淡化和汙水純化等方面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最近,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夏幼南教授團隊研發了一種可便攜、並可重複使用的太陽能表面水蒸發膜,它由負載金納米籠的聚偏氟乙烯(AuNC/PVDF)靜電紡納米纖維組成。與傳統的太陽能蒸餾技術相比,它不需要使用昂貴笨重的光學聚焦元件,也不需要將所有水加熱,顯著提高了蒸發效率。在實際使用中,還可以通過調節金納米籠的含量來改變AuNC/PVDF膜的升溫曲線,進而控制水蒸發速率,以滿足不同地區的成本需求。


該研究工作發表在ELSEVIER旗下雜誌《Materials Today Energy》,東華大學的博士訪問學生吳桐為第一作者,喬治亞理工學院夏幼南教授為通訊作者。

 

圖文簡介

圖1. AuNC/PVDF水蒸發膜的紫外-可見光-近紅外吸收光譜、宏觀形貌數碼照片以及微觀形貌掃描電鏡圖片


要點:金納米籠具有顯著的光熱效應以及優良的光熱轉換效率,通過調節其壁厚以及壁上的孔隙率,可以精確有效地將金納米籠的局域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峰調節至400−1200 nm範圍內的任一波長。另一方面,通過靜電紡絲技術製備的納米纖維膜具有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積以及很好的連通性,且可選擇的原材料較多,在能源、環境用膜的設計與製備中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該研究中首先製備了局域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峰在808 nm附近的金納米籠,然後將其分散於PVDF的紡絲液中,通過靜電紡絲技術製備AuNC/PVDF水蒸發膜,用於實驗室研究。

2. AuNC/PVDF水蒸發膜在空氣中經近紅外雷射輻射後的照片以及溫度升高曲線


要點:將乾燥的AuNC/PVDF水蒸發膜在空氣中經0.4 W cm-2的近紅外雷射(波長808 nm)輻射30 s就可以將其溫度升高到120 oC,其後溫度保持穩定,而對於不添加金納米籠的PVDF納米纖維膜,其溫度沒有明顯升高。同時,通過改變近紅外雷射的輻射強度,可以有效調控AuNC/PVDF膜的升溫曲線,由於水的沸點為100 oC,實驗中選擇0.4 W cm-2的輻射強度進行後續研究。

 

3. AuNC/PVDF水蒸發膜漂浮於水面時經近紅外雷射輻射後的照片、輻射2小時內水的質量損失以及蒸發速率


要點:由於PVDF的疏水性,AuNC/PVDF納米纖維膜可以自由地漂浮在水面上,並且可以自動隨著水面的下降而下降。當AuNC/PVDF納米纖維膜漂浮在水面時,經0.4 W cm-2的近紅外雷射輻射15 min後膜的溫度升高到96 oC。持續將AuNC/PVDF納米纖維膜輻射2小時,蒸發水的質量為0.69 ± 0.02 g,水蒸發速率達到3.64 ± 0.06 kg m-2 h-1。

4. AuNC/PVDF水蒸發膜的再循環能力以及用於水除鹽和純化的概念驗證


要點:將AuNC/PVDF水蒸發膜置於水面上,經0.4 W cm-2的近紅外雷射輻射2小時後真空乾燥作為一個循環,重複10次,測量每次的水蒸發速率以及光熱轉換效率,亦即蒸發效率。結果表明,水的蒸發速率保持穩定,維持在3.40-3.57 kg m-2 h-1範圍內,AuNC/PVDF水蒸發膜的光熱轉換效率也很穩定,保持在59.3-63.5%範圍內,每個循環的平均光熱轉換效率為60.9%,這要遠高於將光吸收納米材料置於容器底層以對整體水加熱時的光熱轉換效率(30−45%)或者直接將金納米粒子分散於水中時的光熱轉換效率(24%)。


為了驗證AuNC/PVDF水蒸發膜用於海水除鹽以及汙水純化的概念,分別將該膜置於NaCl水溶液以及含有染料的水溶液液面上,經0.4 W cm-2的近紅外雷射輻射5小時,蒸發水的質量和每小時可輸出水的體積分別為1.55 ± 0.04 g和2.68 ± 0.04 L m−2 h−1 (NaCl溶液,圖4C)以及1.45 ± 0.04 g和2.94 ± 0.04 L m−2 h−1(染料溶液,圖4D)。

5. 三種具有不同紫外-可見光-近紅外吸收峰的金納米籠形貌的透射電子顯微鏡圖片、紫外-可見光-近紅外吸收光譜以及在自然太陽光下輻射8小時內水的質量損失和蒸發速率


要點:為了將AuNC/PVDF納米纖維膜用於太陽能蒸發水的實際應用,通過調控金納米籠的壁厚以及壁上的孔隙率,製備出三種金納米籠,其局域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峰分別為650 nm (AuNCs-1),740 nm (AuNCs-2),970 nm (AuNCs-3)。將三種金納米籠以一定比例混合後得到局域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峰覆蓋500−1000 nm範圍的混合物,將其以0.05% 和0.10%的質量比例分散於PVDF紡絲液中,製備兩種不同金納米籠含量的AuNC/PVDF膜,用於自然太陽光下水蒸發的研究。


在自然太陽光下輻射8小時後,蒸發水的質量損失以及水蒸發速率分別達到10.73 g和 1.07 kg m−2 h−1 (0.05% AuNCs)以及12.78 g 和1.27 kg m−2 h−1(0.10% AuNCs)。比起不含金納米籠的PVDF納米纖維膜的水蒸發速率(0.30 kg m−2 h−1,主要來源於水自然蒸發),AuNC/PVDF膜的水蒸發速率分別提高了3.57 (0.05% AuNCs)和4.23倍 (0.10% AuNCs)。將自然太陽光下的水蒸發反覆進行10個循環,AuNC/PVDF膜的水蒸發速率穩定維持在1.03–1.12 kg m−2 h−1 (0.05% AuNCs)和1.21–1.30 kg m−2 h−1 (0.10% AuNCs)範圍內,光熱轉換效率可達到67.0% (0.05% AuNCs)和79.8% (0.10% AuNCs)。

 

意義分析:

這一研究成果為高效太陽能表面水蒸發器件的設計與研發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並可簡單地通過調節金納米籠的含量來達到不同的水蒸發效率,滿足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成本需求,後續更可與無針靜電紡絲等大規模製備納米纖維的技術相結合,獲得AuNC/PVDF水蒸發膜的大批量生產,為水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和利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原文連結

Wu, T.; Li, H.; Xie, M.; Shen, S.; Wang, W.; Mo, X and Xia, Y. Incorporation of gold nanocages into electrospun nanofibers for efficient water evaporation through photothermal heating. Materials Today Energy, 2019, 12, 129-135. DOI: 10.1016/j.mtener.2018.12.008.

 

Xia Group網頁連結

https://www.nanocages.com/



期刊介紹: 

by Hong Jin Fan (Associate editor of MTE)


乘能源之浪,立巨人之肩

Materials Today Energy 是Materials Today 家族的一本能源期刊,首發2017年。

心有博志,豈甘平庸

內容涵蓋各種能源材料及器件,基礎與應用,政策和標準。

納天下精品佳構,播九州妙想奇思

編輯和編委全部都是活躍在科研第一戰線的能源材料科學家,他們不捨得放過一篇優秀稿件!一旦接收,迅速上網,而且優秀工作將通過網絡渠道廣為宣傳。

光電熱電核電壓電不論新舊

產能儲能運能轉能但求精華

只要你的研究有助於保護我們共同的地球,我們就有興趣幫你快速發表。

 



將『能源學人』添加星標

就能第一時間接收到當天的最新消息

(瘋狂暗示)



相關焦點

  • 餘桂華團隊EES:調控水凝膠表面潤溼態加快太陽能致水蒸發
    太陽能海水蒸發被視為可以緩解淡水稀缺的最有前景的環保型技術之一。然而,最關鍵的挑戰在於自然陽光擴散太強(≤1kW m-2),無法為高效的水蒸發系統提供動力。而一旦利用昂貴的太陽能集中器就會增加其整體的技術成本。研究者們通過引入高效光熱能轉換材料以及合理設計蒸發器納米結構來加速蒸發過程。最近,通過調節聚合物網絡與水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水凝膠太陽能蒸發器可在一個陽光下達到高蒸發速率。
  • 一種用於高效太陽能界面水蒸發的四氧化三鈷@聚多巴胺-還原氧化石墨烯3D光熱蒸發器
    近期,南澳大利亞大學 徐浩蘭研究員團隊在英文刊Tungsten上發表了標題為「一種用於高效太陽能界面水蒸發的四氧化三鈷@聚多巴胺-還原氧化石墨烯3D光熱蒸發器」的研究文章,該工作合成了聚多巴胺(PDA)功能化的四氧化三鈷(Co3O4)納米粒子,將其與還原氧化石墨烯(rGO)結合,從而製造出一種Co3O4@PDA-rGO光熱氣凝膠。
  • 上海交大鄧濤團隊在《Nature Energy》發表太陽能光熱界面蒸發綜述...
    近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2018年影響因子:46.859)在線刊登了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鄧濤教授團隊與合作團隊的綜述文章「Solar-driven interfacial evaporation」。
  • Nature Nanotechology:如何高效利用太陽能進行水汽蒸發
    材料類綜合、全面、專業的微信平臺  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太陽能的有效利用一直是人們密切關注的研究領域。其中直接利用太陽能實現水的高效蒸發、海水淡化和鹽分結晶是今年來的一個熱門研究領域。
  • 北理工曲良體教授:垂直排列的石墨烯薄膜實現高效太陽能水蒸發
    利用該種特殊管狀結構,作為水蒸發的傳送通道,實現在太陽能等光源下,水分高效快速地蒸發。基於還原氧化石墨(rGO)一些獨特的性質,得到的VA-GSM(Vertically aligned graphene sheets membrane)膜具有很高的吸光率和超高穩定性。
  • 哈工大:一種微結構超薄膜實現水蒸發高效淨化
    太陽蒸發被認為是一種綠色,可持續的水修復策略,在海水淡化,消毒和淡水生產中具有廣泛的應用。水蒸發是水-空氣界面的吸熱過程,水分子的能量在此過程中進行傳輸。因此,在水-空氣界面處進行局部加熱是提高太陽能蒸發的能量效率的有效方法。當前光熱材料的關鍵挑戰是將水與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分離。
  • 韓國研發更高效大面積有機太陽能電池與自旋塗層
    該方法在成膜過程中用於加速溶劑的蒸發。低成本的旋轉塗層使用離心力和汽液界面將均勻的薄膜塗在固體表面上。它被用於有機光電研究,在成膜過程中加速溶劑蒸發。臺灣國立交通大學和清華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基於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光伏組件,他們聲稱這種組件的活性面積超過100平方釐米,是同類面板中效率最高的。研究人員說,自旋塗層使大塊異質結(BHJ)膜對於大面積的有機細胞來說表現得更好,而且比不經過此過程生成的膜更具可複製性。KIST小組解釋說:「商業上可用的有機材料容易結晶,這使得它們不適合大面積的溶解工藝。」
  • 高效太陽能與熱能轉換材料與器件的創新
    陳剛教授的研究涉及熱傳遞、納米技術和能源,主要包括微米和納米尺度能量轉換與能量傳輸機理的實驗、理論和數值計算;具有高和低導熱率的納米工程材料;熱輻射和電磁超材料;固體能量轉換系統、微機電系統、熱感應傳感器;水處理和海水淡化。2009年,陳剛領導的團隊通過實驗證實物體極接近的熱輻射傳輸,可高到定律所預測的千倍,即打破了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於1900年創立的黑體輻射定律的預測。
  • 上海交大製冷所ITEWA團隊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發表超...
    近日,能源領域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IF=33.250)發表了有關超高效太陽能海水淡化研究成果Ultrahigh-efficiency desalination via a thermally-localized multistage solar still,該論文由上海交大製冷與低溫工程研究所
  • Solar RRL:綜述:基於清潔太陽能的二維材料水處理應用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能源和水資源危機是21世紀最令人擔憂的全球挑戰。基於豐富而清潔的太陽能的水淨化技術,在解決水資源危機的同時,不會受限於能源短缺問題。二維納米材料具有獨特電學,光學,和機械性能,且由於其大的吸收面積,太陽光譜下的強烈的光吸收以及高效的光熱光催化轉換能力,在太陽能水處理領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深圳大學張晗教授團隊和深圳技術大學胡俊青教授團隊合作,系統介紹了基於二維納米材料的太陽能水淨化技術的最新進展。基於太陽能的水淨化技術大有可為,主要包括光熱水蒸發,光催化抗菌和光催化降解有機物等領域。
  • 華中科大張建兵團隊:兼具強電學耦合和高效表面鈍化的量子點紅外太陽能電池
    優異的載流子輸運可促進器件中光生載流子的抽取,實現高JSC。因此,PbSe QDs是解決目前紅外太陽能電池低JSC的關鍵。然而,目前還未見關於窄帶隙PbSe QDs(<1.1 eV)紅外太陽能電池的報導,這可能是由於大尺寸PbSe QDs表面暴露更多高活性的富Se的(100)晶面,導致其表面鈍化工程異常困難。
  • 哈工大邵路團隊《Materials Today》:高效、低能耗納濾膜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與化學學院教授、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員邵路團隊將天然綠色材料(葡萄糖,PDA和Zr-MOF)結合使用,克服了大多數天然材料成膜後具有低化學穩定性和低分離性能問題,成功製備出了
  • Energy Mater.綜述: 兩性離子用於有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發光器件和鋰離子電池的最新進展和前景
    同時,兩性離子形成的界面偶極子有助於其用作光電器件中的界面層,包括有機太陽能電池(OSCs)、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VSCs)和有機發光器件(OLEDs)以及用於鋰離子電池(LIBs)的電解質添加劑。隨著兩性離子材料的快速發展,通過將它們作為界面層和電解質添加劑,已經構建了具有增強效率的高性能器。最近,Adv. Energy Mater.
  • ...Mater.:高效硒化鉛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基於鈣鈦礦納米晶體的...
    :高效硒化鉛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基於鈣鈦礦納米晶體的離子交換鈍化法 【引言】膠體量子點擁有帶寬可調節、造價低廉等優勢,被認為是一種應用前景廣闊的太陽能電池材料,其中硒化鉛(PbSe)量子點以多重激子效應和高效載流子遷移為著稱。
  • 上海交大Energy Environ. Sci.:局部加熱型多級太陽能蒸餾實現超...
    被動式太陽能蒸餾器通過太陽能加熱產生蒸汽並依靠冷凝收集淡水,具有運行簡單可靠和適用範圍廣等優勢,對偏遠地區和基建落後地區尤為重要,然而受到低效率限制(約35%),傳統太陽能蒸餾器的產水成本高且面積需求大,嚴重限制了其廣泛使用。採用界面局部加熱的太陽能蒸發通過將太陽能光熱轉換置於氣液蒸發界面,大幅度提升了太陽能蒸發效率,並成為了能源科學、材料科學和熱科學的研究熱點。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從分子工程和固態核磁到高效、穩定的器件性能 |...
  • 新的效率水平,太陽能淡化水系統
    麻省理工學院和中國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完全被動式太陽能淡化系統,每平方米太陽能收集面積每小時可提供這樣的系統有可能為離網乾旱的沿海地區提供高效、低成本的水源。該系統使用多層平板太陽能蒸發器和冷凝器,排列成垂直陣列,頂部是透明的氣凝膠絕緣材料。該系統效率的關鍵在於它如何利用每個階段的海水淡化。在每個階段,前一階段釋放的熱量被利用而不是浪費。
  • 研究團隊通過特製鋁板和太陽能來高效淨水
    不過美國陸軍和羅切斯特大學的研究團隊,已經提出了一套新穎的解決方案。其特點是藉助一種特殊設計的鋁板,通過太陽能來實現高效淨水。鑑於太陽能本身就可以消滅水生病原體,且能夠為低成本的淨水器供電,這套方案還是相當可行的。
  • 共軛小分子「電荷驅動器」助力高效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
    共軛小分子「電荷驅動器」助力高效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與傳統硫族量子點材料相比,滷素鈣鈦礦量子點材料由於其優越的光電性質,近年來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但是由於其量子限域效應導致其電荷分離效率較低,從而限制了其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近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楊陽(點擊查看介紹)團隊通過引入共軛小分子來提供額外的電荷分離驅動力,從而減少載流子複合以實現高效率的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在傳統量子點電池領域中,提高電荷分離的策略主要有:設計合理的核殼結構、表面配體的處理、器件結構的合理設計等。
  • 太陽能分解水 構建一片「氫農場」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燦團隊在《德國應用化學》發表的一項成果,引起了業界的關注。他們提出並驗證了一種新的太陽能分解水規模化制氫策略——「氫農場」策略,並使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效率創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