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一種微結構超薄膜實現水蒸發高效淨化

2021-01-08 孜然學術

太陽蒸發被認為是一種綠色,可持續的水修復策略,在海水淡化,消毒和淡水生產中具有廣泛的應用。水蒸發是水-空氣界面的吸熱過程,水分子的能量在此過程中進行傳輸。因此,在水-空氣界面處進行局部加熱是提高太陽能蒸發的能量效率的有效方法。當前光熱材料的關鍵挑戰是將水與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分離。當前的材料只能通過相變將水與非揮發性汙染物分離,而不能以廢水中的合成有機物形式存在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以及天然水中微生物代謝產生的生物有機物。汙染物可能與水一起蒸發,導致蒸餾水受到二次汙染,甚至可能富含蒸餾水。因此,非常需要允許水分子容易滲透但阻止VOCs蒸發的光熱材料。

為此,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報導了一種微結構的超薄聚合物膜,該膜能夠通過太陽蒸發以90%的VOC去除率從VOC汙染物中分離出淡水。相關論文以題為「具有選擇性溶液擴散作用的聚合物膜,用於攔截太陽能驅動的水修復過程中的揮發性」發表在頂尖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004401

水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與聚合物膜的不同溶液擴散行為促進了它們的分離。此外,由於增加了光吸收,擴大了液-氣界面以及縮短了傳質距離,膜的微結構和超薄結構有助於平衡滲透選擇性和產水量之間的平衡。該膜不僅可以有效地蒸發原型中模擬揮發性汙染物,而且還可以攔截天然水源中複雜的揮發性有機汙染物,並生產出符合飲用水標準的水。通過實際演示和令人滿意的淨化性能,這項工作為有效蒸發水修復中的太陽能蒸發的實際應用鋪平了道路。

方案1. a)水和苯酚與PPy的化學親和力。 b)在選擇性滲透過程中,分子大小對溶液的影響以及分子-膜相互作用對擴散的影響。 c)使用MPS-PPy膜產生蒸汽的示意圖。

d)通過MPS-PPy膜進行的選擇性滲透蒸發過程。

圖1. a)通過模板輔助電聚合製備的MPS-PPy膜的數碼照片。 b)PPy金字塔的SEM圖像(上圖)和橫截面圖像(下圖)。 c)扁平膜和MPS-PPy膜的反射光譜。d)在1 kWm–2的輻射下,扁平膜和MPS-PPy膜的紅外照片。 e)輻射(1 kW m–2)下MPS-PPy和PPy PPy膜的溫度變化。 f)在不同溫度下水在PPy膜上的接觸角。 g)漂浮在水面上的PPy膜的顯微鏡照片。

圖2. a)初始酚溶液(5 mgL-1)的吸收光譜,以及分別由MPS-PPy膜,石墨,石墨烯和PPy塗層的碳布產生的蒸汽中的冷凝物。 b)在不同的循環中,由MPS-PPy膜產生的蒸汽中的冷凝物中的苯酚濃度。在每個循環中,每平方米PPy膜產生3升純淨水。c)在輻射(1 kWm–2)下,水和苯酚通過MPS-PPy膜的溶液擴散行為,可用於計算擴散係數。 d)PPy膜中不同揮發性化學物質的歸一化擴散係數。

圖3. a)MPS-PPy膜在輻照下(7 kW m–2)產生的蒸汽照片,以及b)相應的IR照片。c)在光照射下(5 kW m–2),燒杯頂部水表面與底部之間的溫度差異。黑色曲線表示帶MPS-PPy膜的海水數據,紅色曲線表示不帶膜的海水數據。 d)在以下條件下蒸發水的重量隨時間變化:在輻照下使用MPS-PPy膜和PU絕熱材料,在輻照下使用MPS-PPy膜,在輻照下使用平PPy膜,在輻照下用裸水,在MPS-PPy膜下 但不照射,而裸露的水不照射。e)用MPS-PPy膜在太陽輻射分別為1、3、5和7 kW m-2時的蒸發重量與時間的關係。 f)通過使用MPS-PPy膜和PPy塗層的碳布作為光熱材料,使水的蒸發速率提高。 g)在不同光密度下,使用MPS-PPy膜,石墨烯膜和石墨膜作為光熱材料的水蒸發速率

圖4.a)太陽蒸餾裝置的照片。 b)初始海水(新加坡聖淘沙)和從太陽蒸餾系統產生的蒸汽中冷凝的水的離子濃度。 c)初始河水,通過常規多孔蒸發器(石墨氈)和MPS-PPy膜淨化的水的總有機碳濃度和3D-EEM光譜。 d)分別通過常規多孔膜(以石墨氈作為對照樣品)和MPS-PPy膜在原河水中,蒸餾水中的溶解有機物的3D螢光光譜。

總之,本文報告了通過模板輔助電聚合過程開發的微金字塔結構PPy膜,該膜對水和VOC具有選擇性滲透性。在太陽蒸發過程中,VOC的蒸發量達到了90%。 MPS-PPy膜的VOC截留行為歸因於其對水和VOC的選擇性溶液擴散行為,這已通過仿真和實驗結果得到驗證。微型金字塔結構不僅減少了光反射,從而提高了MPS-PPy膜的光熱效率,而且還增加了空氣/ PPy膜界面的面積,從而可以提供更大的表面積來產生蒸汽。

因此,金字塔結構保持了滲透選擇性和產水能力之間的平衡。此外,基於溶液的簡便模板輔助電聚合工藝可製造出薄,均勻且大面積的MPS-PPy膜。所有這些特性使MPS-PPy膜成為太陽蒸發的理想選擇。在一個標準太陽光(1 kW m–2)照射下,其蒸發效率為1.12 kg m–2 h–1。作為概念的證明,MPS-PPy膜用於自然環境中的海水蒸發,冷凝水的離子濃度符合飲用水標準。此外,MPS-PPy膜還成功攔截了河水中的VOC。這些優點清楚地表明了使用MPS-PPy膜進行有效的VOC攔截的太陽能水淨化的可行性。此外,與催化氧化替代方法相比,基於溶液擴散的VOC攔截方法具有不需要昂貴的氧化劑且不產生有機副產物的優點。(文:SSC)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哈工大《Adv Mater》:一種微結構超薄膜實現水蒸發高效淨化!
  • 進展|單原胞層強磁性鈷氧化物超薄膜的實現
    近兩年,郭爾佳特聘研究員利用單晶襯底的表面臺階具有的面內二重旋轉對稱性實現了LaCoO3薄膜準一維鐵彈結構和磁各向異性的精準調控【E. J.該些系列研究成果證實了人工設計的微結構可以高效調控鈷離子的自旋態,從而實現鐵磁序與鐵彈序共存和耦合,為實現具有鐵磁性的LaCoO3超薄膜提供了實驗依據。
  • 物理所實現單原胞層強磁性鈷氧化物超薄膜
    這些研究證實了人工設計的微結構可以高效調控鈷離子的自旋態,從而實現鐵磁序與鐵彈序共存和耦合,為實現具有鐵磁性的LaCoO3超薄膜提供了實驗依據。近期,李思思和物理所博士研究生林珊在郭爾佳的指導下,與物理所研究員金奎娟、谷林、朱濤合作,利用SrCuO2無限層銅氧化物隨厚度減小發生的結構相變誘導鈷氧八面體鍵長和鍵角的改變,實現了單原胞層厚度(約0.4納米)、強磁性(~0.5 μB/Co)和高居裡溫度(~75 K)的LaCoO3超薄膜,解決了單原胞層磁性氧化物不易在功能器件中應用的難題。
  • 納米複合光熱膜促進水蒸發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年來,受自然界水循環過程的啟發,利用太陽光碟機動水蒸發獲得清潔淡水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該技術有望作為一種應急手段應用在海難
  • 納米複合光熱膜促進水蒸發研究取得進展—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研究員江河清帶領的膜分離與催化團隊提出,利用不同維度納米材料的複合策略,實現對光熱膜表面微結構的調控
  • 實現高效友好的汙水淨化和海水淡化!海大課題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珍梅日前, 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徐曉峰教授課題組近期在國際頂尖材料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針對全纖維素基光/熱能量轉換器件與納米摩擦發電機一體式系統的設計與構建,實現了汙水處理
  • 北理工曲良體教授:垂直排列的石墨烯薄膜實現高效太陽能水蒸發
    利用該種特殊管狀結構,作為水蒸發的傳送通道,實現在太陽能等光源下,水分高效快速地蒸發。基於還原氧化石墨(rGO)一些獨特的性質,得到的VA-GSM(Vertically aligned graphene sheets membrane)膜具有很高的吸光率和超高穩定性。
  • 一種用於高效太陽能界面水蒸發的四氧化三鈷@聚多巴胺-還原氧化石墨烯3D光熱蒸發器
    近期,南澳大利亞大學 徐浩蘭研究員團隊在英文刊Tungsten上發表了標題為「一種用於高效太陽能界面水蒸發的四氧化三鈷@聚多巴胺-還原氧化石墨烯3D光熱蒸發器」的研究文章,該工作合成了聚多巴胺(PDA)功能化的四氧化三鈷(Co3O4)納米粒子,將其與還原氧化石墨烯(rGO)結合,從而製造出一種Co3O4@PDA-rGO光熱氣凝膠。
  • Nature Nanotechology:如何高效利用太陽能進行水汽蒸發
    材料類綜合、全面、專業的微信平臺  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太陽能的有效利用一直是人們密切關注的研究領域。其中直接利用太陽能實現水的高效蒸發、海水淡化和鹽分結晶是今年來的一個熱門研究領域。
  • 中國科大研製出一種蒸汽發生器 有望成為未來水淨化中的新技術途徑
    因此,迫切需要一種高效、低成本、可持續和簡單易得的技術和設備來產生清潔的飲用水。太陽能是地球上最豐富和廣泛的資源之一。太陽能淨水技術簡單有效,可從不可飲用的水源(如湖水,汙水或海水)中獲得乾淨的飲用水。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開發了一種基於細菌纖維素納米複合材料的高效且可持續的仿生多層級太陽能蒸汽發生器。
  • Today Energy:一種高效太陽能表面水蒸發器件
    最近,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夏幼南教授團隊研發了一種可便攜、並可重複使用的太陽能表面水蒸發膜,它由負載金納米籠的聚偏氟乙烯(AuNC/PVDF)靜電紡納米纖維組成。與傳統的太陽能蒸餾技術相比,它不需要使用昂貴笨重的光學聚焦元件,也不需要將所有水加熱,顯著提高了蒸發效率。
  • 雷射蝕刻鋁合金板和利用太陽能來進行淨化金屬汙染的水
    採用飛秒雷射在通常的鋁合金表面進行發黑處理,通過太陽能來實現高效淨水。鑑於太陽能本身就可以消滅水生病原體,且能夠為低成本的淨水器供電,這套方案成本低,效率高。圖解:雷射腐刻的,能量吸收的,導水金屬表面,持續的一直與太陽光成直角,提供了一個廉價的,有效的途徑來利用太陽光來純化水,這一技術是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的Chunei Guo實驗室所發展的。
  • 雷射蝕刻鋁合金板和利用太陽能來進行淨化金屬汙染的水以解決全球...
    採用飛秒雷射在通常的鋁合金表面進行發黑處理,通過太陽能來實現高效淨水。鑑於太陽能本身就可以消滅水生病原體,且能夠為低成本的淨水器供電,這套方案成本低,效率高。 使用太陽光來進行蒸發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被認為是一種排除微生物致病體和減少腹瀉感染致死的途徑。但沸騰的水並不會排除重金屬和其他汙染物。 該實驗室的實驗表明他們的新的辦法可以減少幾乎所有的常見的汙染物,如洗滌劑,染料,尿,重金屬和甘油,直至到一個安全的飲用水平。
  • 哈工大(深圳)路璐教授在Cell子刊《Joule》上發表論文
    路璐教授在Cell子刊《Joule》上發表論文:水-能源-碳關聯領域取得新進展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哈工大(深圳)教授任南琪領銜的城市水安全智慧管控團隊核心成員,哈工大(深圳)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路璐教授在水-能源-碳關聯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於9月21日以研究論文形式發表於Cell旗下能源旗艦子刊
  • :界面層極化誘導法製備低晶態MOF超薄膜
    膜分離作為新型高效節能分離技術,有望在該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金屬-有機骨架材料(MOFs)具有優異的孔道結構和化學特性,在膜分離領域展現出巨大的前景。而超薄膜有望克服分離膜的選擇性與滲透性的制約難題,獲得整體性能優異的分離膜。但是,現有MOF超薄膜難以同時兼具高滲透性和高選擇性,且主要在無機或金屬支撐體上製備,限制了其工業應用。
  • 中國十大給排水院士,六位來自哈工大!
    本文來源:今日哈工大網站中國水網2016-12-22報導:水處理行業的發展,離不開環保專家與學者的鑽研,本文盤點十大給水排水專業畢業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們都是對水處理行業具有巨大貢獻的環保學者。全國高等學校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顧問,建設部科技委員會顧問,中國水工業學會副理事長等。
  • Ti3C2Tx MXene雜化水凝膠用於高效產生太陽能蒸汽
    有效利用豐富的太陽能進行海水淡化和廢水淨化是生產清潔水的可持續技術之一,有助於緩解全球水資源短缺在本文中,我們將垂直排列的還原氧化石墨烯/Ti3C2Tx MXene(A-RGO/MX)雜化水凝膠與排列的通道作為獨立的太陽能蒸汽產生裝置,以高效地產生太陽能蒸汽。由液氮輔助定向凍結過程生成的垂直排列的通道不僅將水迅速向上傳輸到蒸發表面,以有效地產生太陽能蒸汽,而且還促進通道內太陽光的多次反射,從而有效吸收太陽光。略微減少使RGO具有大量極性基團,有效降低了水汽化焓,從而有效地加速了水汽化。
  • 餘桂華團隊EES:調控水凝膠表面潤溼態加快太陽能致水蒸發
    對近30億生活在嚴重缺水地區的人,海水淡化和汙水淨化是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有效途徑。然而,傳統的基於熱能或過濾膜的海水淡化會消耗大量電力,且需要大型而複雜的集中式基礎設施。太陽能海水蒸發被視為可以緩解淡水稀缺的最有前景的環保型技術之一。然而,最關鍵的挑戰在於自然陽光擴散太強(≤1kW m-2),無法為高效的水蒸發系統提供動力。而一旦利用昂貴的太陽能集中器就會增加其整體的技術成本。
  • 混凝土複合膠凝材料體系水化動力學的定量表徵及微結構模擬
    以水化模型輸出的產物體積膨脹係數、微結構實驗結果、膠凝材料的組成、細度及水膠比為輸入參數,建立計算機模型,用於模擬二元複合膠凝材料漿體在特定水化狀態的微結構。微結構隨時間的演化可通過水化動力學模型獲知。計算機模型輸出的數位化微結構將被用於計算傳輸性能。
  • 哈工大首次實現石墨烯光致精準功能化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簡稱「哈工大」)化工與化學學院於淼教授課題組在石墨烯功能化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該工作為石墨烯光致精準功能化的首例,通過精細調控局域雜化模式打開石墨烯帶隙,首次在原子尺度實現了石墨烯的二維長程有序功能化,為石墨烯基二維材料在電子和光電器件應用方面的關鍵難題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