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目前全球最為炙手可熱的資產,絕非黃金,毫無疑問非比特幣莫屬。盤點2020年各類資產表現,加密貨幣比特幣的漲勢稱得上「一騎絕塵」:標普500指數全年累計漲幅約16.5%,滬深300指數上漲約27.2%,現貨黃金、白銀分別上漲約25%、48%……相比之下,比特幣接近300%的全年累計漲幅無疑是最亮眼的。截至2021年1月5日,比特幣交易價格逼近35000美元,總市值突破6000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
全球新冠疫情泛濫使得2020年無疑成為魔幻之年。在區塊鏈史上,2020年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年份,對於幣圈來說是「風雲變幻」的一年,比特幣展開了一番過山車般的行情。
首先回顧下2020年比特幣的巨震歷程:
(1) 312暴跌事件:
對於合約玩家來說,3月12日晚就是一個冰冷的屠殺之夜。那天,比特幣出現暴跌,引發加密貨幣領域大動蕩,火幣、OKEx、幣安相繼遭遇爆倉者的討伐。隨疫情瀰漫的恐慌愈來愈濃,全球經濟越來越差,幣圈終於在3月12日發生了大動蕩,從2月13日起,BTC便有了下跌的趨勢,繼3月12日正式「崩塌」。3月12日18點左右,BTC從7300美元開始下跌,僅半小時就暴跌近24%。經過劇烈震蕩後,24小時跌幅超50%。
在這一天,對於幣圈投資者們而言簡直是滅頂之災,對比特幣失去信心的人不在少數,但2020年剩餘時間的走勢則完全讓他們的小心臟難以承受。
(2)512減半
5月12日,比特幣在區塊高度630000處完成誕生以來第三次減半,區塊獎勵由12.5枚BTC減至6.25枚BTC,減半時比特幣對應價格約8541美元。業內指出,回顧歷次減半數據,該事件將催化下一輪牛市。
但這次的減半卻上演悲喜交加的一幕,減半前夕,比特幣出現閃崩。 5月10日,比特幣價格出現大幅下跌,1小時急跌約15%至8200美元,致使數萬人被爆倉,而減半完成後,比特幣在完成震蕩築底後逐漸企穩反彈,開始進入橫盤波動區間。
(3)機構投資者減持黃金增持比特幣
上市公司 MicroStrategy(MSTR)因比特幣獨特的風險/回報特徵,首次將其納入投資標的。2020年8月,該公司宣布了將比特幣作為庫存儲備資產的計劃。值得注意的是,MicroStrategy於 2020 年 8 月選擇將全部 2.5 億美元都投入比特幣,共買入 21,454 枚比特幣,並於 2020 年9 月再追加1.75億美元,投資買入 16,796 枚比特幣,總計擁有 38,250 枚比特幣。
美國特許另類投資分析師協會 CAIA 的數據顯示, 2018年另類投資市場的規模為 13.4 萬億美元(佔全球可投資市場 116 萬億美元規模的 12%)。按照 CAIA 的說法,如果比特幣能佔據另類投資市場的 5%,這將相當於其市場規模增加 6700 億美元。如果它能佔領 10%的市場,那將使其市場規模擴大至 1.3 萬億美元。
比特幣的機構牛行情持續至今,普遍被認為是海外機構正大力買入比特幣。具有典型代表的就是灰度信託,也被很多人視為加倉的風向標。就在今年感恩節之際,迎來國外購物狂歡節黑色星期五,就在灰度沒上班的那幾日,市場突如其來的下跌,讓幣圈人陷入恐慌情緒中,很多人認為灰度上班就進入買買買模式,似乎比特幣價格的上漲也和以灰度為首的大機構的加倉比特幣有關。
(4)比特幣價格創出新高后迎來井噴
在11月30日,經過近三年的耐心等待,比特幣作為全球最大加密貨幣在價格飆升至超過19,800美元之後,創下了歷史新高,超過了2017年12月創下的歷史高點。相信11月30日將永遠銘刻在比特幣投資者的記憶中,因為比特幣價格飆升,意味著在過去12年中所有買入並持有比特幣的人都100%處於盈利狀態!
許多著名投資者也開始「猛吹」比特幣的價值和投資前景。貝萊德固定收益部門首席信息官Rick Rieder認為,比特幣作為一種價值儲存手段、甚至可能取代黃金,因為它的功能要比金條多得多。更瘋狂的是古根海姆投資公司,該機構是加密貨幣的「忠實粉絲」,其首席投資官米納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比特幣的稀缺性,加上美聯儲「瘋狂印鈔」,意味著比特幣最終將攀升至40萬美元左右。花旗在近期的一篇研報《比特幣:21世紀的黃金》中也表示,2021年12月,比特幣的價格將達到31.8萬美元,迎來超級牛市。理由是,1970年的黃金市場與如今的比特幣市場間存在明顯的相似性。
比特幣暴漲的核心因素—全球央行的印鈔泛濫
5000年的人類文明史,貨幣一直都是經濟運轉的核心,但除了個別國家、偶爾的時期之外,幾乎所有文明都是拿著黃金白銀和銅做貨幣,信用貨幣持續的時間,都非常非常短。
但是,從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倒臺開始,全球範圍內,都在美元的影響下,都開始採用沒有任何實物資產做抵押的信用貨幣體系,這種體系迄今已經持續近半個世紀——也許,正因為我們這一代人處在信用貨幣體系下的,還以為信用貨幣才是世界貨幣本來的樣子。
包括美聯儲、歐央行、日本央行、英格蘭銀行等主要經濟體的央行,印鈔機開動的節奏不但沒有減緩而且還有變本加厲的態勢。2008年的時候,資產負債表總規模僅為3.6萬億美元,12年過去之後,現在西方四大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已經超過25萬億美元。
比特幣價格暴漲加速全球央行研發數字貨幣
我國自自2014年起開始了對數字貨幣和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我國發行法定數字貨幣具備明顯的優勢。一是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具有後發優勢,歷史包袱小,數位化程度高;二是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電子商務經濟最活躍的經濟體,終端用戶使用數字貨幣的潛在需求旺盛,應用場景豐富。因此,中國法定數字貨幣發行流通體系的建立,對於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貨幣政策實施、金融穩定性維護、人民幣國際化戰略乃至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也是中國啟動法定數字貨幣研究最重要的動力源泉和基礎支撐。
央行行長易綱此前在發表的《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文章中指出,穩妥推進數字貨幣研發,有序開展可控試點,健全法定數字貨幣法律框架。當前央行也是在很大程度上基於民間數字貨幣對於央行地位甚至央行貨幣的衝擊,才開始對央行數字貨幣進行研究和試點。
央行數字貨幣推出以後,可能對比特幣生態有一定影響,甚至有可能會助推比特幣等更加廣泛地與主權數字貨幣或者央行數字貨幣進行交易,因為都是數字形態更方便交換,也許會形成更大的數字貨幣生態,比特幣的交易生態也可能會擴大。
比特幣潛在地位趕超黃金的幾大動因:
加密貨幣市場與貴金屬一起上漲,預示著新興的金融資產類別的好兆頭。它向世界證明了,避險資產的故事是有噱頭的,同時資產的數字稀缺性正在證明其在當前經濟環境中的價值。
促使更多黃金資產湧入加密貨幣的潛力在於,全球範圍內日益增長的安全威脅。在亞洲,一些富人將黃金轉移到海外,而在美國和世界其他地方,動蕩和抗議導致暴力和搶劫。
比特幣的規模限制造就稀缺性。比特幣目前的區塊獎勵是6.25,也就是說,每次開採一個區塊,就會發行6.25個新的比特幣。平均每十分鐘開採一次區塊,這通常意味著每天約有800-1000個新比特幣被發行。從長期來看,這種供應發行量是確定的、可預測的。重要的是,比特幣的供應發行也是透明的、可審計的。任何人都可以運行一個比特幣節點,並獨立驗證比特幣在整個歷史上的發行量。由於其定期減半和最大供應上限,比特幣的通脹率在未來會降低,而非貨幣的通脹率可能會增加。
目前市場交易過程中所謂的比特幣爆倉主要是在於合約的槓桿倍數,而比特幣日益成為部分機構的儲備資產,伴隨單價的穩步走高而持續增長,隨著普遍接受性和價值穩定為投資者所重視,地位將持續媲美黃金為首的貴金屬。
因此,無論比特幣到底是目前3萬美元一枚,抑或以後會不會漲到5萬,還是10萬美元,甚至是100萬美元。現在她的價格持續上漲,難道不是對全球央行濫印信用貨幣大趨勢的最好註解嘛?
特別提示:
文章基於可靠的已公開信息,但作者不保證信息的準確性或完整性。文章中所載的資料、工具、意見及推測只提供給客戶作參考之用,並非作為或被視為出售或購買證券或其他投資標的的邀請或要約。本欄中的信息、意見等均僅供參考,不作為或被視為做出投資決策的惟一因素。在任何情況下,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本欄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