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9日 16:14:14
在媒體口中,上周比特幣的價格第一次超過了黃金價格,然而美國金匯投資集團(GoldMoney)副總裁韋勒(Stefan Wieler)卻在其研究報告中表示,這種比較完全是一種主觀臆斷。
黃金是以重量計算的,而比特幣是一種抽象的貨幣形式,只能以自身單位計量。一個比特幣的價值多於1克黃金,但卻遠小於1噸的黃金,儘管比特幣在去年表現出色,但數字加密貨幣市場的規模和深度仍遠遠小於7萬億美元的黃金市場。
所以說,目前黃金仍然是全球唯一一種規模和波動性與法定貨幣相當的貨幣。以下為智通財經對該研究報告的全文編譯:
比特幣,或者說數字加密貨幣,是當代最令人興奮的貨幣實驗。
與法定貨幣不同,它不能被印刷出來,但卻具備了黃金的稀缺性,因為創建一個比特幣需要大量能量。能量價值將黃金與第一產業聯繫起來,並允許其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維持購買力,沒有它,任何形式的貨幣都將不可避免地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衰減。
而比特幣也同樣具有一些能量價值,因此從理論上說,比特幣也像黃金一樣,是一種在未來可以得到普遍接受的全球貨幣,即使是美元無法達到這一功能。
另一方面,比特幣也具有一些其他任何形式的貨幣所不具備的特性,最顯著的是在電子交易中的完全匿名性,而這也是一些人認為比特幣無法作為貨幣被普遍採用的原因。
目前,儘管比特幣的價格大漲,但它的全球總量仍然只有200億美元,交易量比起其他貨幣來說也還是很小,但隨著比特幣採用率的增加,各國政府必將會更加重視其匿名交易的問題,並且還可能阻止企業接收比特幣作為貨幣。
上述假設只有時間能給出答案,但從目前來看,作為銀行儲戶逃避法定貨幣內在衰減性的選擇,比特幣仍然是黃金和其他貴重金屬的唯一替代品。
目前比特幣在一些交易所中的價格明顯已經超過了黃金價格,一些主流媒體甚至表示,比特幣已經變成「比黃金更好的黃金」,因為目前比特幣的波動率低於黃金,但我們預測,比特幣的波動率將在不久之後回到100%。
去年一年,比特幣上漲了近500美元,而且僅在今年的頭兩天就漲了100美元,1比特幣的價格也一度超過了一盎司黃金,雖然這在概念上是很不嚴謹的,但這並不會阻止媒體給出「比特幣價格超過黃金」的標題。
黃金和其他貴金屬都可以通過重量單位(盎司,克,噸等)衡量,這是自然賦予的測量單位,而法定貨幣或任何其他抽象貨幣(包括比特幣)則無法這樣衡量,只能靠自身單位來衡量,因此黃金和白銀是今天唯一以重量交易的貨幣形式。
另一方面,法定貨幣則不能通過法定貨幣以外的貨幣形式來衡量,至少從1971年尼克森宣布美元跟黃金脫鉤之後就一直是這樣。從這一方面來說,比特幣則與法定貨幣屬於同一類別。
因此,將黃金與比特幣的價格進行比較時,首先必須定義衡量黃金價格的單位,到底是克(目前為38美元/克),盎司(1173美元 /盎司)還是噸(3700萬美元/噸)?
比較1比特幣和1盎司黃金的價格有點像比較美國豬肉加工商Seaboard(每股4179美元)與蘋果(每股116美元)的股價,並得出結論:Seaboard的價值是蘋果的35倍,但很明顯,蘋果是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大約是Seaboard的126倍。
而從市場規模上看,比特幣以及其他數字加密貨幣則遠遠不及黃金白銀市場,事實上,所有數字加密貨幣(據統計約有710種)的總市值僅為210億美元,下圖可以明顯看出數字加密貨幣與其他貨幣及黃金白銀市場的差距:
比較比特幣和黃金時還有另一個明顯的要素:波動性。高波動性常被作為質疑黃金交換媒介和價值儲藏作用的一大缺陷,但總體上看,我們發現黃金的波動性(以標準差計算)與貨幣大致相當,即使考慮到利息,黃金也已經被證明比起其他任何貨幣來說,是一種更好的長期價值儲藏手段。
而比特幣的平均波動率則明顯超過了黃金和法定貨幣,此前比特幣的波動率也有兩次持續性的下降,甚至接近了黃金和法定貨幣的波動率,但隨後往往都會出現大幅反彈,如下圖所示:
此外,標準差不應與風險度量混淆。標準差確定的是回報率的分散度,但並不能區分該分散是向上移動還是向下移動。
例如某一種資產每兩天內有一天回報率為1%,另一天為0%,那麼其年化標準差就是8%,而另一種每兩天內有一天回報率為-1%,另一天為0%的資產也會顯示相同的標準差。在資產管理背景下,這兩種資產具有相同的風險,但對於一個儲蓄者來說,第一種資產的風險明顯更低。
因此,我們測量的並不是標準差的波動,而是只測量下行偏差的波動,而這將讓我們對風險有更好的認識。在完成數據對比後我們發現,比特幣的下行偏差仍然比黃金或者法定貨幣高几個數量級,而如下圖所示,在過去兩年中比特幣的下行偏差超過了45%,自2010年以來則超過了100%。
波動性,或者說下行風險,使得比特幣很難更廣泛地作為貨幣使用。對於比特幣來說,它在短期內的確有著出色的表現,但這種表現伴隨著相當大的下行風險,而接受比特幣作為付款貨幣的企業則要面臨這種下行風險,除非他在交易後立即將比特幣兌換成其他法定貨幣。
雖然理論上一個交換周期大約只需要6分鐘,但比特幣兌換法定貨幣實際上需要一個小時的時間來確認交易,還需要一個小時來確認價格,在此期間企業必然也會受到下行波動的影響。
而永久持有比特幣雖然可能會有巨大的上升空間,但隨之而來的是一個企業所無法容忍的下行風險。畢竟企業應該把時間和精力花費在商品銷售上,而不是比特幣與法定貨幣的交易上。
還有市場人士指出,比特幣與黃金一樣沒有交易對手風險,這一點同樣有待商榷。目前已經出現了另一中新生數字加密貨幣:以太坊(Ethereum),其主密匙由一個決定其未來通脹率的委員會控制,但比特幣的主密匙則是由其首席開發者安德烈森(Gavin Andresen)所控制,我們不能保證未來他不會改變比特幣區塊鏈的開原始碼在未來,因此在這方面,我們並不為比特幣沒有交易對手風險,區塊鏈本身就是「厚尾風險」。
總之從目前來看,黃金仍然是唯一一種個人和公司可以隨時進行交易的全球性貨幣,其價格波動與主要貨幣基本相當,但不存在交易對手風險,並且幾個世紀以來一直都是全球公認的價值儲藏手段。(信息支持:比特港)
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均竭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和可靠度,但不能保證其絕對準確和可靠,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不管是否侵權法下的責任或合約責任又或其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