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
華輿訊 綜合報導 因為疫情的緣故,全球人民在家「死宅」,給了許多地方的生態系統喘息的機會,在廣袤的非洲大陸上尤甚。因為遊客減少的關係,非洲野生動物不斷擴張地盤,看起來好不愜意。
但這背後也暗藏隱憂:野生動物可以借疫情從旅遊業手中搶佔各類國家公園,但如果沒有旅遊業提供的巨額收入,土地更可能被用於開墾建設。
遊客不再,廣闊天地任憑撒歡
據南非365華人信息網報導,由於疫情的影響,南非著名的克魯格國家公園不再接待遊客,園區內許多設施已經被動物們「佔領」。
克魯格國家公園佔地1萬9485平方公裡,1898年列入保護區,1926年正式成為南非首座國家公園,是非洲最大野生動物園之一,北與辛巴威接壤,東與莫三比克為鄰,每年吸引全球超過百萬旅客前來觀賞野生動物。
克魯格國家公園(圖來自南非365華人信息網)
據報導,新冠疫情爆發後,南非自3月26日進入最嚴格的第5級全國封鎖,幾個月來因疫情變化逐漸開放,8月18日起改善第2級,逐步開放旅遊觀光。不過因為長時間無人入住,部分屋舍遭動物佔領與破壞,園方目前正展開維修,尚未恢復接待能力。
這也引發了一些意外糾紛:有部分南非民眾稱自己在克魯格國家公園內的度假小屋在封閉期間被園區員工侵佔,南非國家公園管理處執行長姆克特尼則強調,破壞住宿小屋的是靈長類動物、松鼠與蝙蝠,還稱要對造謠網友提出刑事訴訟。
克魯格國家公園內的度假小屋(圖來自南非365華人信息網)
無獨有偶,8月以來,在東非國家肯亞,以角馬和斑馬為主的數以百萬計的動物如約從坦尚尼亞北上,但往年間坐著吉普車,端著相機的遊客卻已不見蹤影。肯亞剛剛宣布,再延長一個月的宵禁時間,以應對眼下正逐漸向該國農村地區蔓延的疫情。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當地一些導遊轉型成了網絡主播,向全球觀眾直播動物大遷徙。一位主播還推出了「收養土地」項目,呼籲觀眾為保護區捐款。
暗藏隱憂:沒有遊客,誰來阻擋開發建設?
然而,野生動物一時的「反撲」,只是旅遊業疲敝的表現,這種疲敝,難免造成未來更大的麻煩。
據中青報援引外媒報導,非洲許多自然保護區的運行模式是,以牧民為主的當地居民放棄了傳統營生,將土地交給保護區,自己轉型為股東,坐享旅遊業的補貼和分紅。蓬勃發展的野生動物觀賞活動還帶來了工作機會,比如酒店服務員和護林員。活著的野生動物比倒在獵槍下的更有價值,這抑制了偷獵行為。
遊客在肯亞納庫魯國家公園遊覽(圖來自新華社)
然而眼下,非洲旅遊業已經可以用「命懸一線」來形容。肯亞政府旅遊部表示,截至6月底,該國旅遊從業者已損失7.5億美元,82%的經營者讓員工無薪休假。
「在整個保護區,到處是嶄新的豪華帳篷,吉普車也是簇新的,本來準備迎接旅遊旺季。」一位營區經理向媒體表示,「完了,全完了,還不如把它們都扔了呢。」
報導認為,如果旅遊業的凋敝持續下去,唯一的選擇就是解散多年來建立起的保護區運行機制,將土地還給當地人,重新用於放牧。
事實上,當地人已經做好準備,開墾舊牧地、擴充牛群,以彌補旅遊收入的損失。「你問這裡的任何人,他們都會給出同樣的回答。」當地農民向媒體表示,「如果保護區付不起錢,我們還要他們做什麼?留著那些一文不值的股票幹什麼用?除了回去放牧,我們還能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