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主要媒體紛紛報導倫敦爆炸事件(組圖)

2020-12-04 搜狐網
 當地時間7月7日清晨,英國倫敦發生連環爆炸事故,幾處地鐵與一輛公共汽車相繼發出巨響。英國首相布萊爾稱此為恐怖襲擊,一個自稱為蓋達組織的歐洲恐怖主義組織承認對此事故負責。爆炸造成了巨大損壞,截至目前英國警方稱倫敦爆炸造成37人死亡,700人受傷,傷亡人數還在繼續增加。世界各國著名媒體對此事件作了報導,以上為媒體頭版截屏圖。搜狗(www.sogou.com)搜索:「倫敦」,共找到6,216,307個相關網頁.

相關焦點

  • 倫敦三大交通樞紐現爆炸裝置 警方視為恐怖事件
    中新網3月6日電 綜合報導,英國倫敦警方發布消息指出,倫敦火車站和2個機場收到自製爆炸裝置,警方將這起事件視作恐怖主義事件,已展開調查。  機場火車站接連收到可疑包裹  消息稱:「倫敦警方反恐部門5日在英國首都3處公共設施收到3個可疑包裹後啟動調查。
  • 成都熊貓「熊抱」倫敦 全球媒體「熊抱」成都
    」在倫敦首映即刻便吸引了BBC、ITV、路透社、英國《每日電訊》、《每日郵報》、《鏡報》等各路媒體的持續關注,「這是倫敦奧運會收到的最美好禮物」成為各媒體不約而同的聲音。  這場跨越萬裡的「熊貓熱」,始於成都,但卻並未止於倫敦,持續一周的時間裡,通過「成都熊貓保護意識周」活動的持續推進,各方關注「引爆」了「熊貓粉」的全球熱。在國外社交網站twitter上,「熊貓粉」的數量每天持續刷新遞增,來自各國的問候以及人氣用戶的轉載不斷,「很中國」的大熊貓熱到全球,歐美亞洲國家主流媒體競相追捧「ChengduPAW」。
  • 倫敦發生恐怖襲擊事件致5死40傷 歐洲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據悉,這是倫敦自2005年7月7日大眾運輸系統自殺炸彈攻擊以來,死傷最慘重的攻擊事件。當年有4名英國伊斯蘭主義分子發動自殺攻擊,造成52名通勤民眾喪命。  英國國會外本月22日發生攻擊案,適逢布魯塞爾機場與地鐵連環爆炸攻擊釀32死事件1周年。
  • 各國政要、境外媒體和外交部門微博影響力研究
    自去年年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歐盟輪值主席範龍佩、舊金山亞裔市長李孟賢、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等國際政要紛紛入駐新浪微博,新浪微博成為國際政要與民眾交流的重要平臺。他們主要看中的是如何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參與選舉的政要則通過微博爭取華人群體的支持。
  • 倫敦民眾紛紛外逃,場景宛如世界末日
    據英國天空新聞網報導,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克談到當前國內的新冠肺炎疫情時表示,該國發現的新冠病毒新毒株已經失去控制,英國政府必須對其進行控制,且有責任地採取行動。據悉,英國政府已經證實,這種變異新冠毒株正在倫敦和英格蘭東南部地區迅速蔓延,傳播速度比原有的新冠病毒要快上70%。在發現變異新冠毒株的嚴重危害後,倫敦等地的防控級別已經升至最高的四級,為期兩周。
  • [論文]網體對「躲貓貓」事件報導的框架分析和比較(組圖)
    關鍵詞:框架理論;「躲貓貓」事件;新浪網;新華網  引 言  近幾年來,國內運用框架理論分析報導的研究漸成氣候,主要探索對新聞事件進行報導時的組織原則和探討傳媒對人們認知特定群體的形象的影響因素等。從現階段所能收集到的研究成果來看,框架分析主要針對紙質媒體的報導展開,對電視、網絡以及其他新媒體的報導分析較少。
  • 駱駝四肢被砍乞討事件引熱議 世界各地英文媒體爭相報導
    上周末,「駱駝四肢被砍成乞討工具」的新聞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一些媒體微博出於可憐駱駝、呼籲解救乞討駱駝的原因轉發擴散。更有一些媒體和網友在傳播「駱駝四肢被砍成乞討工具」消息的時候加上諸如「道德淪喪」的指責。其中,就包括世界各地不少英文媒體。
  • 上龍村爆炸事件後續報導
    據了解,這起爆炸發生在11月12日下午1時30分許,爆炸地點位於該屯一名莫姓村民家的二層半樓房。李先生住在白山鎮上龍村下兌裡屯,距離爆炸現場約1公裡。事發時,他正在睡覺,突然被「嘭」的一聲巨響驚醒,只見家裡的玻璃連續震動四五秒鐘。他跑出門外,看見兌揚屯方向騰起約40米高形似蘑菇的白煙團,才知道出大事了。
  •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後,世界各國都有哪些反應?
    它有力地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讓整個世界都對中國有了嶄新的認識。 美國敏銳地意識到,中國進入核國家行列將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為此,美國總統詹森取消了原定的競選行程,對美國民眾發表電視講話。這篇講話,全文刊登在10月17日的《紐約時報》頭版頭條上。
  • 走進51區 外星人不存在於人類已知的世界(組圖)
    除了U-2,SR-71黑鳥、F-117夜鷹的前身都曾在這裡測試,也有媒體報導這裡放置著一些不同途徑獲得的蘇聯飛機。圖為基地中士兵們在觀看各武器性能的評分。Reuters  走進51區外星人不存在於人類已知的世界(組圖)   來源:網易資訊我有話說  羅斯威爾事件發生時正值莫古爾計劃(Project Mogul)實施中,因此軍方未公布具體細節。不少人認定該事件中的「外星人」和「飛碟」等物品被轉移至51區進行研究。
  • 英文媒體如何報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
    因為艱澀的科學知識、術語等不是本專欄的重點,本文將焦距於各英文媒體相關報導中的「描述性」段落,提取其中的語言知識點,供大家積累、賞析。The Los Angeles Times Dec 3,2018 熱點話題「出現、發酵、尾聲」的全過程都會有各家媒體跟進報導 (news)。不同於重在闡述觀點、但有時會「沒頭沒尾」的「社論」 (editorial),這些「新聞報導」 (news) 都會在開篇用一定的篇幅來概括事件的基本信息。
  • 世界著名空氣汙染事件盤點:倫敦大霧曾致萬人死
    1943年洛杉磯煙霧事件因顆粒物引起的世界著名空氣汙染事件雖然肉眼看不見空氣中的顆粒物許多家畜也未能倖免於難,紛紛死去。這次事件曾轟動一時,雖然日後類似這樣的煙霧汙染事件在世界很多地方都發生過,但馬斯河谷煙霧事件卻是20世紀最早記錄下的大氣汙染慘案。(據人民網)40年代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美國西南海岸的洛杉磯,西面臨海,三面環山。
  • 「一帶一路」阿拉伯國家主流媒體涉華疫情報導分析與啟示
    3月中旬以後,監測範圍內各家媒體的涉華疫情報導數量有所下降。第二階段的報導話題類型開始明顯從疫情數據通報轉向相關問題的探討與評論,主要包括:1、中國的抗疫經驗;2、疫情所導致的社會經濟影響。例如,6家媒體在第一階段的報導中均涉及新型冠狀病毒暴發和傳播的基本事實,並按照重要時間節點進行了梳理,以便阿拉伯國家的讀者對此次疫情有一個全面的把握。除了關注疫情本身,6家媒體也都在第一階段對此次疫情可能對中國和世界經濟以及各行業造成的影響做出過相應預測和評估。例如,沙特《中東報》曾報導疫情導致中國股市的波動;黎巴嫩《白天報》分析了此次疫情給世界旅遊市場帶來的衝擊。
  • 伊拉克突發緊急事件!一天發生七起爆炸案,後果引發世界擔憂
    據塔斯社最新報導,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於2月22日一天內,同時爆發了7起爆炸案,爆炸裝置在Al-Maalif,Shaab,Al-Khabibiya,Al-Shuala,Abu Dashir,Al-Mashtal和Ez-Zaafaraniya地區爆發,而且爆炸的時間間隔也很小,根據伊拉克方面消息
  • 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促使英國全面治霾
    這是《霧都孤兒》中對19世紀工業倫敦的描繪,在1952年的倫敦人看來,或許是個可怕的伏筆。1952年爆發的倫敦煙霧事件,是世界空氣汙染史上最慘重的一頁,超過1.2萬人過早死亡。  63年過去了,當冬季的倫敦再也不是「深黃色」時,中國的北方城市卻逐年被灰色的霧霾籠罩,汙染指數幾度「爆表」。
  • 盤點世界上十大最為恐怖殘忍食人事件[組圖]
    國外一家網站為我們盤點了十大最典型食人事件,讓我們來看看這些恐怖片。 10、探礦家帕克(Packer)吃同伴1994年,根據帕克的真實事跡改編的劇情長片《食人狂魔》(Cannibal:The Musical)上演,立刻引起了轟動,他的食人事件也就得以廣為流傳開來。 9、阿爾伯特-菲什吃小女孩
  • 埃及上演真實版《大白鯊》吃人事件(組圖)
    (文 環球網友「刻薄嘴」) 埃及上演真實版《大白鯊》吃人事件(組圖)   點擊圖片進入 埃及上演真實版《大白鯊》吃人事件(組圖)   點擊圖片進入 埃及上演真實版《大白鯊》吃人事件(組圖)   點擊圖片進入鯊魚照片 埃及上演真實版《大白鯊》吃人事件(組圖)
  • 外媒稱:中國又一巨大成就已完成,讓世界各國媒體驚嘆
    這周二英國廣播公司報導說:中國已經成功將其北鬥三號導航系統個最後一顆衛星送入軌道,這進一步的推動了中國在太空中的重要地位,這讓所有的國家都驚嘆中國的航空能力,現如今中國已成為美國在太空探索領域的有力競爭者。
  • 倫敦恐襲,他們用獨角鯨牙和滅火器制服了兇徒…
    一時間,全世界的媒體都在關注這起突發事件,歹徒的身份,被稱為「英雄」的勇敢路人,官方及網友們對事件的態度,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他們就是臨危不懼、反抗歹徒的幾位平民,媒體報導時都稱他們為「英雄」。不過媒體在報導中對Ford仍然使用了「英雄」的稱呼,他曾經殺人不假,並且一生都將帶著這個巨大的汙點,但他幫忙制服歹徒也是真。
  • 日本再次面臨重大危機,世界各國坐臥不安,這次還是核電站
    為了避免外界擔憂,日本媒體還專門報導稱,洩露的水屬於消防用水,沒有危險。日本核電站又出事,110噸積水發生洩露日本中部電力公司方面表示,當地時間9日凌晨,濱岡核電站的渦輪機房的漏水警報突然響了起來,工作人員立即前去查看。經過檢查之後發現,核反應堆所在的建築已經積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