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中國又一巨大成就已完成,讓世界各國媒體驚嘆

2020-08-25 八戒有故事

這周二英國廣播公司報導說:中國已經成功將其北鬥三號導航系統個最後一顆衛星送入軌道,這進一步的推動了中國在太空中的重要地位,這讓所有的國家都驚嘆中國的航空能力,現如今中國已成為美國在太空探索領域的有力競爭者。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介紹中國說,這是中國繼美國後的第二的國家擁有完全智慧財產權、完全獨立,並且精確性極高的國家,其中中國的北鬥導航系統全部網絡由55顆衛星組成,可提供全球導航覆蓋。也就是說在未來的中國可以不再依賴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其中每日郵報:「北鬥導航可與GPS系統競爭」 衛報:「中國作為主要太空大國 又向前邁出了一步」。


這是中國的將北鬥導航系統的最後一顆衛星送入軌道,這讓人完全無法想到,中國是大跨度的邁進,感覺科技在爆發,在中國的您可以說每天都在變化。這大概就是中國的科技爆發,你可以發現許多新的科技在中國國內已經完全成熟,但是在歐美國家卻不是還沒有運用,北鬥系統的運用是廣泛的,在民用領域它的運用是十分廣泛的。許多國家是無法有這個能力去做這個巨大工程,這樣的創舉讓世界各國都折服,截至去年中國的的移動通信已經有70%正在使用北鬥服務系統,




這套北鬥系統在90年代的中國的就開始了,這個服務系統的萌發的背景是當時美國發動了中東戰爭,當時美國隨即就停了給中東服務的GPS系統,如今已經過去了三十多年,這套系統也接近完成,根據中國媒體稱,大約有120個國家正在使用北鬥服務。可想而知這個系統運用是多麼的廣泛。我覺得不久之後肯定是有許多國家會用這套系統,畢竟兩個系統更為保險,



以下是各國網友的評論:

去年美國媒體說中國的量子衛星發射成功,這是世界上最先進最新的技術,量子衛星的保密性是世界上最好的,這是通過加密來發射信息,然而加密就是通過量子之間加密,這是無法破解的,所以說中國最新的量子計算和衛星是首屈一指的。

北鬥3號擁有35顆衛星,在全球導航衛星中居多。這使得精確度達到1毫米。憑藉這種精確度,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可以倒進你的車庫裡,不會撞上東西。GPS的非民用精度為1米,可以讓巡航飛彈擊中窗戶。




當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開發北鬥系統時,中國還是第三世界的三流國家。現在,中國在技術和創新方面的排名很靠前了。這都怪我們認為中國將永遠停留在第三世界。中國的發展是有規劃性的,中國的通過一步一步的完成自己的設置的目標,可能開始我們覺得他設置的目標很小,但是慢慢的形成了量變我們就能發現中國慢慢的跟上了美國,甚至不久將來中國將會把美國甩在後面,這就是中國三年或五年規劃。




當時的中國想要加入國際空間站,但其他歐美給拒絕了,於是他們建立了自己的空間站。然後慢慢的超過的他們。

中國在發展自己的本國的各種基礎設施,比如道路、橋梁、鐵路等等各種基礎設施。然而你卻完全想不到的是美國竟然在修圍牆。中國建立衛星導航,美國推倒紀念碑。

然後美國看著中國正在追上自己害怕了,然後就制裁中國跨國公司,比如中國華為、中興等等中資公司,然後向世界宣傳各種中國製造的負面消息,抹黑中國,去美國供應鏈是世界趨勢

這是被歐洲各國逼迫的,是歐洲把中國踢出伽利略計劃,美國限制中國使用GPS,逼得中國研發了北鬥系統。



我覺著這是公式,其中21世紀的科技=中國,中國正在瞬速的發展,中國正在努力的成為世界強國,這也是美國衰退的開始,我們總能在美國新聞上看到美國留學的中國科學家慢慢的回到了中國,不再為美國工作,所以麼美國現在正在發起各種貿易戰和科技戰,

開發了20多年

中國幹得好!

我現在應該去學中文了,也許有一天美國總統也會是華裔。

中國的GPS將為全球提供服務。

來為他們慶祝下。

中國長期使用美國GPS,並開發了依賴GPS的軍事系統。在經歷了一些羞辱性的事件之後,中國想要擁有自己的導航系統。在戰爭期間,某些國家可以關閉自己的導航系統,但不能關閉對手的導航系統。

對中國而言,這是真正的進步。

不用擔心,沒人會用北鬥導航的。

多虧了美國在沉睡,中國這個巨人一天天變得越來越強大

幾十年來,中國都想讓自己的軍事技術超越美國。

中國製造的,不用擔心!

我們還遙遙領先呢。

相關焦點

  • 這些中國成就閃耀世界,引發外媒高度關注!
    近兩年,中國在創新領域碩果纍纍,不論在科學技術、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中國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贏得了海內外媒體的讚譽,引發國際輿論的高度關注。  一起來看看,這幾個讓世界驚嘆的中國發展奇蹟吧。
  • 中國又一超級工程即將完工,打穿喜馬拉雅山,讓世界各國驚嘆
    說起中國,很多人想到基建的惡魔稱號,對中國很多人都是豎起大拇指的,作為中國人,我們也都是很自豪的,無論任何工程到了我國手,都能得到完美的答案,特別是我國的鐵路技術讓世界各國震驚,今天告訴大家,如果建設順利的話,可以說海拔也是世界最高的,中國還有一個超級項目即將完成,穿著喜馬拉雅山,
  • 中國連傳2大喜訊!引爆輿論震撼外媒:中國速度果然難以阻擋
    航天領域的兩大核心成就了中國航天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北鬥三號全球組網,打破美國壟斷,和平利用太空,中國的「空中飛機」成為了世界唯二的存在。毋容置疑,未來的大國競爭中,太空將作為重要的角力點,我們必須要有所防備,為了其他國家的進一步挑釁,我們也必須做出相應的措施來應對,今年以來,中國在航天領域取得的成就,足以讓世界各國為之驚嘆。疫情防控取得了勝利自中國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政府及時採取了最全面、最嚴格的、最徹底的防控措施,全力遏制疫情擴散蔓延,有效切斷了病毒傳播鏈。
  • 1000萬人,5天測完:外媒驚嘆「中國速度與眾不同」
    ,外國媒體和網友們又一次「酸」了。有效防止「第二波感染風險」《華爾街日報》對比了各國的確診病例數,稱美國和歐洲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數以萬計,而中國僅有兩位數——幾乎均由境外輸入。中國政府嚴格的防疫措施和努力幫助了中國經濟的「更快復甦」,並且正有效防止潛在的「第二波感染風險」。
  • 國際輿論高度評價中國改革開放成就 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蹟
    西班牙埃菲社報導稱,「經濟改革改變了中國,史無前例的經濟發展讓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中國發展成就及世界意義,紛紛探尋其中蘊含的智慧和經驗。   中國的發展成就令世界矚目。眾多外媒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觀察中國,報導改革開放帶給中國的歷史性劇變。   奧地利《趨勢》雜誌網站關注到,2010年至2015年間,中國在本國以外的直接投資增加了一倍。2016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投資者,並進行了一系列引發轟動的收購,如國有企業中國化工集團收購瑞士化工業巨頭先正達,家電業巨頭海爾收購美國競爭對手通用電氣的家電部門。
  • 外媒關注: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球採樣並「打包」
    原標題:外媒關注: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球採樣並「打包」參考消息網12月3日報導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這一最新進展,引發外媒關注。
  • 國際媒體和各國網友熱議抗擊疫情「中國速度」和央企擔當
    國際主流媒體和各國網友對中國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進展高度關注,多家主流媒體推出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專題報導,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在短時間內建設完成,中國速度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主流媒體熱議「中國速度」,聚焦企業有序復工國際主流媒體高度關注中國企業「超高速」建設應急醫院,已相繼交付使用的武漢火神山和雷神山兩所「小湯山模式」醫院成為報導熱點。
  • 繼火星計劃之後,中國又在太空完成一偉大成就,俄羅斯看了都羨慕
    ​圖為中國試驗太空飛行器想像圖近日,據媒體報導,繼火星計劃之後,中國又在太空完成一偉大成就,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成功發射引得鄰國俄羅斯看了都十分羨慕,與此同時也引發俄媒體猜測,中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新型空天飛機或已揭開面紗?
  • 中國再次登上「熱搜」!再次攻克世界難題,外媒:攔不住中國了
    如今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和進步,我國在很多領域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要知道在我們國家剛成立的時候,我們發展過程十分艱苦,一些發達國家對我們實行「技術封鎖」,因此我們在一些技術方面走了不少彎路。,另一件就是我們在核廢物的處理上,再次獲得重大突破,雖然我們國家起步比較晚,但我們已經在各個領域趕超世界各國,甚至拉開一些發達國家一定距離,給他們帶來無形壓力。
  • 外媒關注: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球採樣並「打包」
    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這一最新進展,引發外媒關注。各國表達祝賀期待合作據塔斯社莫斯科12月1日報導,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主管國際合作的副總裁謝爾蓋·薩維利耶夫代表公司,就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向中國同行表示祝賀。他指出,這項計劃的新一階段任務的圓滿完成是一個歷史性事件。他祝願中國國家航天局圓滿完成計劃,順利將月球土壤送回地球。
  • 熱點 印度火星探測器入軌 外媒稱"把中國甩在後面"
    參考消息網9月25日報導 外媒稱,印度首次星際飛行任務取得成功——24日早些時候把一個探測器送入火星軌道,這幫助印度加入外太空探索精英俱樂部。美聯社24日稱,發動機工作24分鐘後推動探測器進入既定軌道,這時,科學家們激動地歡呼起來。在位於班加羅爾的控制中心,與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科學家站在一起的印度總理莫迪說:「我們已突破人類進取和創新的界限。」
  • 聯合國報告:中國在人類發展領域取得巨大成就
    信息 聯合國報告:中國在人類發展領域取得巨大成就 2016   中新網北京8月22日電(呂春榮)22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北京發布的《2016中國人類發展報告》指出,中國的人類發展取得了巨大進步,2014年中國的人類發展指數在188個國家中列第90位,已進入高人類發展水平國家組。
  • 中國「天眼」成全球唯一,各國或需競爭申請
    隨著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開始退出太空探索領域,中國天眼開始受到外媒關注,並被寄予了全球探測外太空的重要希望。日前,外媒報導,中國天眼將從明年向世界開放。中國「天眼」成世界唯一,基於天眼的研究成《自然》年度十大發現之一據法媒12月15日報導,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發生坍塌事故,引發世界天文探索領域的震動,中國天眼將成為世界射電天文學領域內唯一重要工具。
  • 再次聚集世界目光!中國「切斷」世界最長河流,外媒:又是中國?
    這兩個基建,就連科技狂人、美國著名企業家埃隆馬斯克也忍不住在社交網絡上發出感慨:中國在先進基礎設施上的發展要比美國快100多倍。不管是之前還是現在,中國基建一直在驚豔著世界,向世人宣告:中國基建名不虛傳!而如今中國再次聚集世界目光!中國「切斷」世界最長河流,就連外媒都直呼:怎麼又是中國?
  • 從嫦娥五號到「奮鬥者」號,為什麼外媒如此關注中國大事?
    短短兩個月時間裡,中國先後在太空和深海中取得突破性成就,吸引了無數外國人的注目。12月1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並且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再次成為各國媒體關注的焦點。美國《華盛頓郵報》則指出,一個太空飛行器周二降落在月球上,這是中國一系列月球任務中的又一項。這代表著,中國作為一支太空探索力量的崛起。
  • 中國這一成就世界驚嘆!美媒終於認清現實,川普被當頭澆下涼水
    中國領導人發來賀電,讚揚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世界多國航天機構和專家都為中國航天成就點讚,並期待與中國合作。此次任務的成功完成使中國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第三個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的國家。
  • 中國月球科研站官宣,世界各國都可以參與
    隨著嫦娥五號成功發射升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即將完成,同時外界也十分關注中國下一階段的規劃,在近期舉行的2020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上,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向外界宣布,我國未來將陸續實施
  • 中國科技創新活力令世界驚嘆
    趙春亮攝(人民視覺)近日,來自中國國家航天局的一條信息引發外媒廣泛關注。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發射。美聯社報導稱,「中國此次太空任務計劃從月球帶回物質。
  • 中國科技創新活力令世界驚嘆(國際論道)
    趙春亮攝(人民視覺)近日,來自中國國家航天局的一條信息引發外媒廣泛關注。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發射。美聯社報導稱,「中國此次太空任務計劃從月球帶回物質。這是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俄執行飛行任務以來,科學家再次有機會研究月球新物質。」
  • 外媒展望諾貝爾獎未來走勢 稱中國將成獲獎主力
    多國媒體預測,加拿大醫學博士科爾曼最有希望獲此殊榮,而上月獲得「準諾獎」美國拉斯克醫學獎的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被稱獲獎可能性不大。醫學獎是今年諾貝爾獎的首個揭曉獎項,除了文學獎的時間尚未確定外,諾貝爾獎其他獎項的得主本月也將逐一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