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飛彈危機:美蘇曾這樣接近核戰爭

2020-12-06 手機鳳凰網

古巴飛彈危機是冷戰中最富有戲劇性的事件。這場危機將兩個大國最大限度地拖到了核戰爭的邊緣,因此它成為人們推斷兩個大國的對抗究竟達到何種程度的界石,同時也告訴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行動來防止核戰爭。

----[蘇]阿納託利·多勃雷寧

當時我們有權利接受飛彈,我們沒有違反國際法。為什麼要秘密地進行呢?

[古]菲德爾·卡斯楚

「冷戰」開始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之間對峙和鬥爭的主要場所是在中歐和遠東地區,也就是說陣勢始終擺在蘇聯的大門口。對此,蘇聯人,特別是赫魯雪夫一直是憤憤不平,於是便決心尋找機會改變這種局面。50年代末古巴革命勝利後,蘇聯終於有一次機會,試圖將「冷戰」推進到西半球美國人的眼皮底下。赫魯曉的這次冒險不僅沒有成功,而且引發了美蘇在「冷戰」期間一場最大的較量--加勒比海危機。然而,這場幾乎將世界推到了熱核戰爭的危機緣何而發又怎樣得以解決等問題,長期以來若明若暗,並不為人所清楚了解。

1992年6月,也就是在加勒比海危機30年之後,美國和俄羅斯兩國政府達成協議,同時首次公布當時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和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尼基塔·赫魯雪夫當時來往的25封信件全文。這些信件的大多數此前都是保密的,只有極少數人道。美國《共產主義問題》雜誌1992年6月專門出版了春季號特刊,用英俄兩種文字將它們刊登出來。在為美蘇首腦這些信件寫的序言中,美國前國務卿J·貝克說:「30年前,古巴的飛彈橫亙在美國和蘇聯中間,我們兩國的分歧幾乎將我們帶入戰爭。我們兩國從來沒有如此接近戰爭,從來沒有如此清楚在核時代這種衝突有多麼危險。我認為,任何生活在那個時候的人都忘不了當時的緊張狀態和恐懼。」俄羅斯外長A·科濟列夫也在寫道:「在1962年10月的日子裡,人類站在核戰爭災難淵藪的邊緣。蘇聯的核飛彈部署在古巴,美國的甘迺迪總統要不惜一切代價將它們除掉,軍事衝突似乎難以避免。」除了他們倆以外,曾是甘迺迪總統助手的A·施萊辛格,俄羅斯的著名歷史學家V·祖波克等也在同期發表了評論文章。

這些信件,以及1990年蘇聯外交部公布的赫魯雪夫與古巴部長會議主席菲德爾·卡斯楚在危機期間的6封密信,使長期以來明暗參半的加勒比海危機內幕昭然若揭,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人們走出了因缺乏第一手資料、依靠想像和推測所造成的誤區。它們向世人展現了赫魯雪夫和甘迺迪這兩位幾乎編排出將人類帶入熱核戰爭悲劇中的大導演的心態和幕後交易,揭示了這次空前絕後的危機發展的不同階段以及牽扯到的更為廣泛的世界性問題。

古巴革命與美蘇兩國態度的易位

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南美洲和北美洲之間是著名的加勒比海;在煙波浩渺的加勒比海中,從西北向東南與連接南北美洲平行地分布著許多島嶼,其中最大的一個就叫作古巴島。它與周圍1600多個大小不同的島嶼就構成了今天的古巴共和國,領土面積有11萬多平方公裡,首都是哈瓦那。

古巴島上的最早居民是印地安人。1492年航海家哥倫布到達這裡後將古巴宣布為西班牙所有,1511年西班牙人D·貝拉克斯建立了第一個殖地點後,古巴逐漸成了西班牙人的殖民地。1868年和1895年,古巴曾經爆發過兩次獨立戰爭,但都被西班牙軍隊殘酷地鎮壓了下去。1898年,因停泊在哈瓦那的「緬因」號美國軍艦發生神秘爆炸,美國和西班牙之間爆發戰爭,結果西班牙戰敗,根據同年12月籤署的《巴黎和約》,西班牙承認古巴獨立。但是,美國並沒有撤兵,古巴於1901年被迫接受喪失主權的《普拉特修正案》,雖然於次年建立了古巴共和國,但實際上又淪為美國的殖民地(名義上是保護國)。

美國離古巴很近,佛羅裡達半島寫它隔海相望,只有180公裡。在以後的歲月中,美國基本上控制了古巴的政治和經濟,而且還獲得了在關塔那摩建立海軍基地和幹預古巴外交權力。然而,古巴人民為了爭取獨立自主的鬥爭也一直沒有停頓,1940年由人民選舉產生的代議制立憲代表大會還通過了古巴歷史上最民主的憲法,並建立起了多黨的政府。為了維護美國在古巴的特權,1952年3月美國支持被趕下臺的獨裁者巴蒂斯塔發動政變,奪取了政權。再度上臺以後,巴蒂斯塔實行軍事獨裁,廢除1940年的憲法,解散議會,迫害進步和民主力量;與此同時,他還出賣國家主權,允許美國指揮古巴的軍隊。結果古巴人民生活在國內反動獨裁和美國壟斷資本的雙重壓力之下。在這個以盛產庶糖聞名於世的「世界上最甜的國家中」,人民卻過著最苦的生活。

不堪忍受的古巴人民也不斷地起來反抗。其中最著名的是1953年卡斯楚帶領一批青年學生發動的武裝起義。

相關焦點

  • 古巴飛彈危機:小炸彈險引發核戰,人類史上最接近核戰爭的一刻
    1962年10月27日是美國歷史上一個極度危險的日子,當年的「古巴飛彈危機」遠比人們所知道的要嚴重得多。美國驅逐艦向前蘇聯配有核武器的B—59潛艇發射的震蕩炸彈差點引發了一場毀滅性的核戰爭。幸虧B—59指揮官在最後時刻克制住了自己,否則蘇美雙方當時很有可能同歸於盡。
  • 古巴飛彈危機:1962年10月24日上午,人類世界最接近核戰的時刻
    雖已過去58年之久,對人類來說,1962年10月的那13天危機,是整個人類歷史上最接近毀滅的一刻——古巴飛彈危機。 世界核平,對如今的年輕人來說更像是個梗,而在那13天,這柄達摩克裡斯之劍卻是實實在在地即將落下,全世界都籠罩在核戰陰影之下。
  • 古巴飛彈危機:你永遠不知道這13天,世界隨時都有可能毀滅
    發生於 1962 年的古巴飛彈危機又被稱為加勒比海危機,它是在蘇聯和美國之間爆發的,差點將世界帶到核戰爭邊緣的一次危機。蘇聯出於種種目的,將核飛彈運到古巴,美國發現之後立即對古巴實行了軍事封鎖,要求蘇聯撤出在古巴設置的核飛彈。
  • 吳徵宇:冷戰史上最接近核戰爭邊緣的一場危機
    摘要:1962年爆發的古巴飛彈危機,在冷戰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這場危機,是世界歷史上人類經歷的首次真正意義上的核戰爭危險,美蘇兩國乃至整個世界都切切實實地感覺到,人類正站在核戰爭的邊緣,及由此而造成的各種風險。
  • 人類歷史最接近消亡的13天,核戰爭一觸即發
    在上個世界中期,美國和蘇聯成為了兩個超級大國,世界在這兩個超級大國的爭霸中處在了戰爭爆發的陰影裡,不過核武器把戰爭扼殺在了搖籃裡,美蘇都不敢發起戰爭,世界就這樣開始了長期整體的和平。不過在這過程中還是出現了接近戰爭的時刻。
  • 人類史上最接近毀滅的13天,核戰爭一觸即發
    美蘇兩國對霸權的爭奪,讓世界再次處在冷戰陰影下,因為美蘇兩國都是擁核大國,幾乎所有國家都在擔心兩國會突然爆發核戰,進而波及到全人類。1962年,人們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持續了13天的古巴飛彈危機危險到了什麼程度呢?差點毀滅世界,核戰爭一觸即發,而這13天也被人們稱作是人類歷史最接近滅亡的13天。
  • 人類滅絕危機下的意外發現——古巴海底金字塔
    上個世紀60年代,正值美蘇冷戰時期,由於美國在義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彈道飛彈,蘇聯為了扳回一城,打破不利局面,於是在加勒比海旁的古巴部署核飛彈,這對於美國來說可謂是後院失火。這是冷戰期間蘇美兩大國之間最激烈的一次對抗,雖然衝突和對峙雖然僅僅持續了13天,但可以說,迄今為止,古巴飛彈危機是人類存亡的最危險時刻,它險些釀成熱核戰爭!蘇美雙方都在核按鈕旁徘徊,使人類空前地接近毀滅的邊緣,世界處於千鈞一髮之際,所幸是最後以蘇聯與美國的相互妥協而告終。
  • 古巴飛彈危機:差點毀滅世界的13天,到底危險到了何種程度?
    伴隨著邱吉爾1946年3月5日發表的鐵幕演說,美蘇冷戰拉開序幕。隨後杜魯門主義出臺,冷戰正式開始。兩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重新變成了兩級格局,這兩個格局的領頭就是美國與蘇聯。在二戰結束之後,蘇聯和美國的關係陷入僵局。二戰時期,美國僅在後期被拖入戰場,積累了大量的軍事力量,國際經濟發展也不錯。
  • 太陽風暴曾險釀核戰
    【新華社華盛頓8月9日電】冷戰期間,蘇聯把飛彈運進古巴,差點導致美蘇發生核戰爭,這一事件被看做冷戰的頂峰,史稱「古巴飛彈危機」。但鮮為人知的是,同樣是冷戰期間,一場強烈的太陽風暴也曾險些導致美國對蘇聯發動核戰爭,這一事件直到9日才首次由研究人員對外公布。 1967年5月23日,一場強烈的太陽風暴對美國軍方位於北極的雷達與無線電通信造成強烈幹擾。
  • 在日本部署中程飛彈,美國是想在中國周邊重演「古巴飛彈危機」嗎
    這種飛彈的歷史相當久,在冷戰時期就已經研製成功,但受到《中導條約》的限制,陸基戰斧飛彈最終全部退役銷毀,直到如今才正式「復活」。美國試射陸基「戰斧」飛彈(圖源:Wikimedia Commons)BGM-109「戰斧」飛彈的大名,相信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
  • 美蘇登月競賽之我見:單打獨鬥的冷戰思維已經過時
    這是一場人類史上最激烈的非作戰對抗,美蘇雙方投入數百億規模的資金進行航天技術的研發,出發點並非造福於人類,而是追求世界第一。1960年,新成立不久的美國宇航局首次向外界公開了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將美蘇空間競賽引導向月球,當時美國宇航局列出的預算為260至380億美元。
  • 人類最接近滅亡一次,80顆核彈部署美家門口,5分鐘就能打到紐約
    於是美蘇兩國之間就開啟了一段很長時間的軍備競賽,差一點還爆發了核戰爭,也就是古巴飛彈危機事件,也是人類最接近死亡的一次。當時美國為了對蘇聯造成威脅,所以在土耳其和西歐部署了大量的飛彈,而蘇聯為了不被美國制約,所以和剛剛脫離美國掌控的古巴達成了合作,將80顆核彈部署到了古巴,也就相當於部署在了美國的家門口,一旦這些飛彈發射,5分鐘就能打到美國紐約。
  • 蘇美冷戰時期因為古巴差點引起核戰爭,大戰一觸即發,想想都有點後怕!
    所以說這樣的毀滅性武器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輕易的使用,除非是本土的重要建築設施受到了打擊,或者重要的城市受到了安全的威脅,這樣擁核大國才會互相使用核武器。就在1962年10月16到10月28,古巴飛彈危機的13天,現在想起來還是令人毛骨悚然,差一點整個世界都被毀滅。不僅是冷戰時期的美國和蘇聯讓全世界人民都擔驚受怕。
  • 因為這片海域其實是美蘇打造的騙局
    如果如今再回頭去探秘,會發現這片海域發生的故事和任何的科學理論都沒有關係,發生這一切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美蘇的冷戰角逐和一堆作家編寫的故事。事實上,如今追溯百慕達三角洲的起源,你會發現一個叫做愛德華·瓊斯的作家。
  • 過去兩百年,美國和古巴之間結了哪些梁子?
    那麼多年來,古巴和美國到底結了哪些梁子?「古巴飛彈危機」中美國偵察機拍攝的載有飛彈的蘇聯貨輪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美古突然換囚,古巴釋放2009年起拘押的美國合同商阿蘭·格羅斯及一名特工,美國釋放3名古巴特工。美聯社及CNN報導,這是美古改善關係協議的一部分,美古隨後將開始關係正常化談判,預計數月內重開使館。
  • 最接近世界末日的夜晚,這個不起眼的軍官,阻止了第三次世界大戰
    據"國家利益"網站報導,日前美國公布了冷戰期間的一系列機密報告,其中一份外國情報諮詢委員會在1990年的報告承認,美蘇最接近核戰爭的時間為1983年,當時蘇聯研製成功了新一代超視距預警雷達和空間飛彈預警衛星,這使得莫斯科能獲得15到20分鐘的預警時間,但是美軍"潘興-2"中程飛彈在歐洲部署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