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美冷戰時期因為古巴差點引起核戰爭,大戰一觸即發,想想都有點後怕!

2021-01-20 小二狗下士

我們都知道核武器是非常厲害的武器,只要對擁核大國使用核武器就相當於自殺式攻擊,因為每個擁核大國都有自己的防禦體系,只要陷入戰爭,局面非常的危險隨時就會使用核武器進行主動攻擊或者是反擊。一旦受到了核打擊就相當於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因為核武器是能摧毀一切的武器,而且還會有核輻射只要生活在核輻射區域內的人過不了多久就會發生疾病,換句話來說只要受到了核輻射根本活不長。核武器產生的高溫能夠瞬間氣化一切,高樓大廈,一切都會夷為平地。另外也會引起海嘯或者是地震,對於人類來說都是毀滅性的災難。所以說這樣的毀滅性武器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輕易的使用,除非是本土的重要建築設施受到了打擊,或者重要的城市受到了安全的威脅,這樣擁核大國才會互相使用核武器。



就在1962年10月16到10月28,古巴飛彈危機的13天,現在想起來還是令人毛骨悚然,差一點整個世界都被毀滅。不僅是冷戰時期的美國和蘇聯讓全世界人民都擔驚受怕。當時美國總統總統甘迺迪已經準備發射核武器了,2858枚核彈只要在一瞬間就會被發射,當然蘇聯的總統也不會慫,直接向潛艇下達了可以隨時發射核魚雷的命令,在這時人類的存亡都掌握在這兩個領導人的手上,當時的局勢可以說是一觸待發。



而當時的古巴飛彈危機差點帶上了全人類陪葬。1959年1月1日,卡斯楚推翻了巴蒂斯塔獨裁政權,建立共和國。新興的古巴政府,當然也不願意成為美國的小弟,兩個國家的關係便很快的惡化,之後美國開始不斷的針對古巴。中國有一句古話敵人的人就是朋友,所以古巴和蘇聯站到了一起。


當時蘇聯在歐洲被美國針對的特別嚴重險些有些喘不過氣來了,美國巴爾幹半島的飛彈,隨時就可以對蘇聯造成毀滅性打擊,蘇聯卻沒有那麼大的實力抗衡。蘇聯當時的飛彈技術不如美國,所以根本打不到美國本土。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1957年8月21日蘇聯P-7洲際飛彈首次發射試驗成功,蘇聯政府非常自豪的宣布,飛彈最終在1960年7月列裝。儘管飛彈射程8000公裡,可以直接打擊美國本土,然而由於採用液氧作為推進劑,整個加注過程需要12小時,無法長時間保持戰備,而且發射陣地配套投資巨大等原因,因此僅僅裝備了4枚。



蘇聯在製作飛彈的路途中特別艱辛坎坷,換句話來說美國可以直接打到蘇聯本土,但是蘇聯卻無能無力,只能吃啞巴虧。站在蘇聯這一邊兒的古巴卻不一樣,本土離著美國非常的近,於是蘇聯就準備幫助古巴,在古巴本土部署飛彈,來對美國達到威懾力。為了不讓美國知道這個事情,這個計劃一直在秘密的進行中。蘇聯想的非常的完美,但是現實是殘酷的,最後美國得知這一計劃,嚇得美國趕緊對古巴開始監視和偵查。最後蘇聯在古巴建設的飛彈基地被美國的偵察機拍到,當時美國總統的臉色大變,趕緊召開會議研究對策。會議持續了很長時間,最後美國跟蘇聯攤牌,對古巴進行了全面的封鎖,迫使蘇聯把飛彈撤出古巴。



隨後聯合國傳出消息要求蘇聯把飛彈撤走,並且支持美國對古巴全面的封鎖。隨後美國氣勢洶洶的出動了120架攜帶600枚核彈的飛機,地面還準備好了隨時起飛裝滿核彈的飛機。


在90艘美國軍艦在68個空軍中隊和8艘航空母艦的護衛下駛入封鎖海域,完成了對古巴的封鎖。美國總統同時表態對古巴進行全面的封鎖,任何國家都不可以介入或者是通過。



隨後美國軍隊進入二級戰備狀態,美國南部城市進行了防核打擊的軍事演習。擺出了隨時準備戰鬥的樣子。


隨後蘇聯方面態度也很強硬,並不害怕美國,隨後出動了多艘攜帶核魚雷的潛艇,看起來這一戰是不可避免的樣子,隨後美國總統對蘇聯總統說:這場戰爭沒有任何國家會成為贏家,最終只會對全世界造成災難性的後果,包括挑釁者在內。隨後蘇聯總統表示他也熱愛和平。隨後蘇聯提出要求只要美國不入侵古巴蘇聯便會把飛彈撤出,也要求美國必須把部署在土耳其的飛彈也撤出。隨後美方答應蘇聯,但是不允許蘇聯對外宣傳。緊接著10月28日,蘇聯宣布將從古巴撤出飛彈,一場核大戰終於得以倖免。


這一驚心動魄的舉動想必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擔憂,誰都不願意看到世界兩個最強的國家發生戰爭,因為實力相當根本沒有輸贏,只有滅亡。


相關焦點

  • 人類史上最接近毀滅的13天,核戰爭一觸即發
    在二戰結束後,在世界各國都忙著進行戰後重建的同時,美蘇兩國卻在勢力範圍的劃分上出現了矛盾,再加上意識形態的對立,美蘇兩國為了避免引發熱戰,便開啟了長達45年的冷戰。美蘇兩國對霸權的爭奪,讓世界再次處在冷戰陰影下,因為美蘇兩國都是擁核大國,幾乎所有國家都在擔心兩國會突然爆發核戰,進而波及到全人類。
  • 古巴飛彈危機:小炸彈險引發核戰,人類史上最接近核戰爭的一刻
    1962年10月27日是美國歷史上一個極度危險的日子,當年的「古巴飛彈危機」遠比人們所知道的要嚴重得多。美國驅逐艦向前蘇聯配有核武器的B—59潛艇發射的震蕩炸彈差點引發了一場毀滅性的核戰爭。幸虧B—59指揮官在最後時刻克制住了自己,否則蘇美雙方當時很有可能同歸於盡。
  • 吳徵宇:冷戰史上最接近核戰爭邊緣的一場危機
    摘要:1962年爆發的古巴飛彈危機,在冷戰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這場危機,是世界歷史上人類經歷的首次真正意義上的核戰爭危險,美蘇兩國乃至整個世界都切切實實地感覺到,人類正站在核戰爭的邊緣,及由此而造成的各種風險。
  • 古巴飛彈危機:美蘇曾這樣接近核戰爭
    古巴飛彈危機是冷戰中最富有戲劇性的事件。這場危機將兩個大國最大限度地拖到了核戰爭的邊緣,因此它成為人們推斷兩個大國的對抗究竟達到何種程度的界石,同時也告訴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行動來防止核戰爭。----[蘇]阿納託利·多勃雷寧當時我們有權利接受飛彈,我們沒有違反國際法。為什麼要秘密地進行呢?[古]菲德爾·卡斯楚「冷戰」開始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之間對峙和鬥爭的主要場所是在中歐和遠東地區,也就是說陣勢始終擺在蘇聯的大門口。
  • 古巴飛彈危機:你永遠不知道這13天,世界隨時都有可能毀滅
    這次危機使得美蘇之間的冷戰達到了最激烈的狀態,核戰爭幾乎一觸即發。古巴革命勝利,卡斯楚上臺後,蘇聯給予古巴低息貸款,並且在艾森豪削減從進口食糖時,蘇聯也及時地以收購古巴的食糖作為回應。蘇聯放出話來,古巴人能掌握多少武器,我們就給他們多少。古巴堅定的站在了蘇聯的一方,成為蘇聯在拉丁美洲的一面旗幟,蘇聯開始秘密運送進攻性武器。
  • 古巴飛彈危機:差點毀滅世界的13天,到底危險到了何種程度?
    伴隨著邱吉爾1946年3月5日發表的鐵幕演說,美蘇冷戰拉開序幕。隨後杜魯門主義出臺,冷戰正式開始。兩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重新變成了兩級格局,這兩個格局的領頭就是美國與蘇聯。在二戰結束之後,蘇聯和美國的關係陷入僵局。二戰時期,美國僅在後期被拖入戰場,積累了大量的軍事力量,國際經濟發展也不錯。
  • 「冷戰」會否再次爆發?今日的俄羅斯已不是昨天的蘇聯
    這是自冷戰時期即西方與前蘇聯關係最為嚴峻的時期以來規模最大的外交官驅逐行動。目前,人們擔心俄羅斯與西方之間或將發生嚴重的外交危機,關係跌至冰點,甚至有人懷疑將再次爆發冷戰。何為冷戰?「冷戰」指1945年至1989年間,美國與蘇聯之間相互對峙的緊張局面。
  • 冷戰時期的亞歐局勢:每一次動蕩的背後都在影響人類的歷史進程
    冷戰時期歐洲局勢  冷戰開始於1947年,美國的杜魯門主義出臺標誌冷戰的開始。冷戰中的兩大陣營;一方以美國為首的國家高舉資本主義大旗。另一方以蘇聯為首的國家高舉社會主義大旗。美國和蘇聯在當時都是世界上的超級大國,兩國和它們的同盟國,為爭奪世界霸權的目的,進行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明爭暗鬥。
  • 美蘇冷戰怎麼結束的,星球大戰計劃,起到了什麼影響
    與此同時,冷戰時期的軍備競賽,也達到了不可接受的程度。裡根提出的「星球大戰」計劃,如果蘇聯在應戰,蘇聯的更會苦不堪言。正如上文所說,戰後蘇聯參與冷戰,主要是把戰勝資本主義,作為實現社會主義的戰略目標,可是長久的拉鋸戰之下,蘇聯弊端已經顯現。當時在高度集中的體制下,蘇聯傾全國之力,動員全國民眾一味的強國,反而犧牲了更多的利益。
  • 人類歷史最接近消亡的13天,核戰爭一觸即發
    在上個世界中期,美國和蘇聯成為了兩個超級大國,世界在這兩個超級大國的爭霸中處在了戰爭爆發的陰影裡,不過核武器把戰爭扼殺在了搖籃裡,美蘇都不敢發起戰爭,世界就這樣開始了長期整體的和平。不過在這過程中還是出現了接近戰爭的時刻。
  • 核戰爭或一觸即發,中國該何去何從
    由於它只在極為特殊的緊急情況下,才能派上用場,所以說它的一舉一動都被人們看在眼裡。令人感到不安的是,10月份,這款與核戰爭息息相關的「末日飛機」,從美俄兩國,都傳出了新的消息,許多人開始往不好的方向猜測,難道說,核戰爭真的有可能要發生了嗎?  所謂「末日飛機」,顧名思義,是一款能在「末日」時派上用場的飛機。而現代戰爭,能讓我們聯想到「末日」的,莫過於暴發一場核戰爭。
  • 哆啦A夢中讓人害怕的道具,差點就毀滅地球,現在想想都後怕
    哈嘍,大家好呀,說到《哆啦A夢》相信是許多小夥伴的童年,這部腦洞大開的長篇動畫,曾經帶給了我們許許多多的歡樂,可以說哆啦A夢是我們心中永恆的經典,在哆啦A夢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就是哆啦A夢身體上的百寶袋了,什麼道具都有,當時小時候看到的時候,做夢都想自己也擁有一個,而我們今天就來說說哆啦
  • 現實版末日孤艦,冷戰時期美國的海上應急指揮系統
    事實上,在原著小說中,末日孤艦指的並不是那艘名為內森·詹姆斯的伯克級驅逐艦,而是蘇聯的一艘核潛艇,而導致末日的也並非什麼超級病毒,而是一場規模巨大的核戰爭。《末日孤艦》的主角是一艘伯克級驅逐艦,但是真到了核戰邊緣,它肯定不是最合適的在今天看來,如此大規模的核戰爭簡直是天方夜譚,不過在冷戰時期,潛在的核戰爭距離人類曾一度非常接近。
  • 《末日機器:一個核戰爭策劃者的自白》丨「奇愛悖論」
    來到戰情室的蘇聯大使一邊充當美蘇領導人之間的翻譯,一邊告訴美國人末日機器的事情。奇愛博士向他指出,如果蘇聯想用末日機器當作威懾手段,最關鍵的就是提前讓美國人知道這個裝置的存在。「沒錯,但是如果你把末日機器當作秘密,那它就什麼用都沒有了。為什麼不讓全世界都知道它的存在呢?」大使回答道:「本來是要在周一的黨代表大會上宣布的。你也知道,部長會議主席先生喜歡搞驚喜。」
  • 美蘇到底有多瘋狂?末日武器一旦啟動,整個世界都會被拖下水
    這款武器系統產生的背景是美蘇爭霸的冷戰時期,為了與美國的核威懾進行對抗,蘇聯軍方在西伯利亞等人煙稀少的地方秘密打造了一套末日武器系統,這個絕密項目直到蘇聯解體後才開始被洩露。然而,這個消息被大多數人當成了謠言,並未引起過多關注。俄羅斯人並不願意談論相關問題,而當時的美國高官在面對提問時,也表示「從未聽說過」。然而有參與建設該項目的軍官認為,儘管蘇聯已經解體,但該系統仍然在原地待命。
  • "核冬天"理論:推動美、蘇/俄核裁軍的"催化劑"
    簡言之,「核冬天」理論的基本觀點是核戰爭會引起全球性氣候變化,使整個世界處於嚴寒的環境之中,稱之為「核冬天」。科學家計算,如果在一場核戰爭中使用50億噸以上當量的核武器,不僅將有20多億人成為直接受害者,而且會使世界上的氣候發生重大變化,地面溫度平均下降低至零下15-25攝氏度以下,並持續數周以上。最後,地球上的相當一部分生命,包括人類在內,將在一場核大戰中消失。
  • 美蘇登月競賽之我見:單打獨鬥的冷戰思維已經過時
    核心提示:1957年10月4日,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升空為標誌,美蘇開啟了太空科技與登月競賽。到1970年代末,以美國成功登月結束競賽,雙方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以至於連合作登陸火星的計劃都不再提及,急需恢復到正常生產狀態。從美蘇登月競賽可以看出,單打獨鬥的冷戰思維已經過時,唯有合作才能共贏,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
  • 差點敲響的「末日之鐘」
    儘管末日之鐘顯示的離世界末日時間還有2分鐘是象徵性的,但是在20世紀冷戰時期的蘇聯和美國兩個超級大國的爭霸大戰中,確實發生過驚心動魄的一刻,差一點就要發生蘇美核大戰而敲響「末日之鐘」。據解密後的蘇聯檔案透露,1983年9月26日是美蘇兩國距核戰爭最近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