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敲響的「末日之鐘」

2021-01-15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鐘的大家族中,有一個奇特的成員,它的大名叫「末日之鐘」。這台鐘有指針顯示時間,時針指向的時間都是23點以後。到2005年,這台鐘已經60周歲了,但時針還沒有走到過23點59分,最高紀錄「23點58分」!這台鐘的走時還會倒退,最低紀錄也只是23點43分。



這是一臺什麼樣的鐘?為什麼叫「末日之鐘」呢?


原來,這是美國一家雜誌社旨在反對核戰爭,警示核戰爭將會給世界帶來末日而設立的鐘。這家名為《原子科學家公報》的雜誌,是參與研製第一顆原子彈研究開發的美國科學家們於1945年創辦的。這些科學家雖然成功研製了第一顆原子彈,但是以愛因斯坦為代表的大多數科學家反對將核武器用於戰爭。使用核武器就是人類的大規模屠殺,1945年8月9日和13日,美國投向日本廣島和長崎的兩顆原子彈,雖然只有13萬噸和22萬噸TNT當量級,但已經造成幾十萬人的傷亡。隨著核技術的發展,今後核戰爭的結果必將是以世界末日告終,於是他們創辦雜誌之後也創立了「末日之鐘」。



末日之鐘的創立者將午夜零點象徵為世界末日。時鐘指向的時間距離晚上零點的遠近象徵世界面臨毀滅性災難風險的大小。2007年1月17日,末日之鐘顯示的時間是23時53分,也就是說,時鐘警示人類離開世界末日只有7分鐘了。


「末日之鐘」自1945年創立以來,世界末日時間的指針隨著國際形勢的風雲變幻,曾有17次調整。其中離世界末日最近的時間只有2分鐘。儘管末日之鐘顯示的離世界末日時間還有2分鐘是象徵性的,但是在20世紀冷戰時期的蘇聯和美國兩個超級大國的爭霸大戰中,確實發生過驚心動魄的一刻,差一點就要發生蘇美核大戰而敲響「末日之鐘」。



據解密後的蘇聯檔案透露,1983年9月26日是美蘇兩國距核戰爭最近的一次。這天深夜,蘇聯莫斯科南部的一個絕密核戰備預警中心內警報突然拉響,這是蘇聯諜報衛星發來的信號,坐在電腦終端顯示器前的240名值班人員的神經頓時緊張起來。所有的在場人員都站了起來,大叫大嚷著不知所措。幾秒鐘後,顯示器幕牆明確顯示:美國本土的某個核彈發射基地已有5枚「民兵」型洲際彈道飛彈正在向蘇聯襲來,情況十萬火急!當時值班的預警中心主任斯塔尼斯夫·佩特洛夫中校馬上啟動了多套電腦確認系統,結果,所有系統都作了有效確認。按規定,只要對方的核襲擊得到確認,佩特洛夫中校就得向當時蘇聯最高決策人、蘇共總書記尤裡·安得羅波夫匯報,以決定是否對美國進行核報復。時間不容拖延,核彈正在飛來,用不了半個小時核彈就要飛襲蘇聯,蘇聯必須在有效時間內採取核還擊才能免遭核攻擊的滅頂之災。

如果核戰爭真的打起來,景象極其可怕!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一份報告說,一場核戰爭的結果,可能是全世界一半人口立即成為犧牲品,大約有15億人口死亡,11億人受傷,倖存者也會在以後的幾年內死於輻射、疾病、嚴寒和飢餓。



20世紀80年代,正是美國和蘇聯核競賽的火熱時期,美蘇兩個大國的核武庫內擁有的核彈頭有30000多顆,總當量超過100億噸TNT,按全球50億人口計,平均每人可分攤到2噸。專家稱,這些核武器足夠將地球反覆毀滅幾次!核物理學家指出,如果核戰爭的當量達到50億噸,核爆炸引起的煙雲和城市大火燃燒產生的煙霧足夠使天空變得灰暗一片,導致地面溫度迅速降低。科學家將核戰爭引起的強烈降溫的現象稱為「核冬天」。「核冬天」的結果是人類文明遭到毀滅,也就是人類的末日。


所幸的是,這位中校還算理智。他分析,美國人要是對蘇聯實施核打擊肯定不會從單個攻擊點連射5枚核飛彈。他判斷,警報有誤,核襲擊是假的。幾小時後的結果證明佩特洛夫中校的判斷是正確的,莫斯科城市仍是萬家燈火,核飛彈沒有飛來。


佩特洛夫中校的正確判斷將蘇聯人的核報復扼殺在萌芽狀態中。「末日之鐘」終於沒有敲響。


專家們擔心,這樣的危機還難以根除,核戰的陰雲時刻籠罩在人們的頭上,「末日之鐘」警示的人類離末日最近的時間只有2分鐘,是毫不過分的。「末日之鐘」的指針離子夜零點最遠的時刻是23時43分,離末日的時間只有17分鐘。 


專家們擔憂,核威脅的危機不但沒有減少,而且正在不斷加劇。核武器不再是幾個軍事大國的專利,除了美、俄、英、法、中5個公認的世界核大國之外,印度、以色列、巴基斯坦、朝鮮等都已經或即將成為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南非、伊朗、巴西等也都在籌劃製造核武器。



「末日之鐘」是由美國的核科學家出於對人類生存危機的憂慮而創立的。根據這個宗旨,有人建議多設幾個「末日之鐘」。因為人們發現除了核戰爭,地球和人類面臨的末日威脅還有天體撞擊。這不是杞人憂天。很多科學家認為,地球上恐龍的滅絕就是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的結果。2004年6月9日,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天文、物理、空間科學、環境和氣象學專家在美國紐約聚集一堂,討論的主題是:怎樣才能避免來自太空的小行星對地球的撞擊。自1991年以來這樣的國際性會議已是第八次召開了。會議中有專家報告,有一顆代號為2000SG344的小行星將在2071年與地球發生碰撞,可能性是千分之一,一旦這顆小行星和地球相撞,其能量相當於100顆廣島原子彈!這樣的險情一旦發生,不能說是地球的末日,也是一場全球性的大災難。會議發布宣言:為了地球的安全,全世界應聯合起來,共同防範「天外來客」的突然來訪。



紐約會議宣言的墨跡未乾,2005年4月英國的媒體又報導,太空中有一顆叫作「2004MN4」的小行星有可能將於2029年撞向地球。雖然理論計算出這顆小行星距地球有2萬5千公裡到4萬公裡之間的距離,只是和地球擦肩而過,但是科學家還是擔心,在這麼近的距離內,地球和小行星產生的引力有可能會改變小行星的運行軌道,使它有可能與地球相撞的危險。科學家們一致認為:無論是地球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撞擊悲劇,還是對未來可能性的測算,小行星撞擊地球不是會不會發生的問題,而是一個或遲或早的時間問題。2013年,一顆隕落的小行星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上空爆炸,致使大量建築物受損,數千人受傷。許多宇航機構還是從網上了解此事的,這表明人類對近地小行星的出沒,在認知上存在嚴重的不足。為此,科學家提出,應提前數十年知道直奔地球的小行星的運行軌跡,並作出相應的對策, 比如用宇宙飛船布置一枚核彈在小行星旁邊爆炸把小行星炸離其軌道,不讓它撞向地球。1998年,美國好萊塢科幻巨片《深度撞擊》就演示了這樣一個故事,一顆巨型彗星正在撞向地球,「彌賽」號飛船奉命去轟擊這顆彗星,最後用四顆核彈與它同歸於盡,使彗星在進入地球大氣層之前炸成碎片從而保衛了地球。



普林斯頓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時空之旅》的作者裡查德· 歌德說,如果我們不對小行星碰撞事件做好充分準備,一旦發生小行星撞擊地球,即使不是地球的末日,6500萬年之前恐龍的滅亡就是人類相似的下場。 北京時間2005年7月4日13時52分,美國發射的「深度撞擊」探測器在太空中飛行了6個多月後釋放的撞擊器準確命中坦普爾一號彗星。可算是人類為避免小天體撞擊地球而進行的一次成功的演習。但是,科學家也說,這次撞擊只使彗星行進速度減慢了萬分之一秒,軌道走向也只是偏了10米。人類真要有能力改變撞向地球小行星的運行軌道、保衛地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末日之鐘」警鐘長鳴,也是必要的。


-版權資訊-

本文觀點來自於

《趣說時間》



【內容提要】

本書講述了古今中外關於時間的發展軌跡及奇聞趣事,不僅有明晰的時間科學發展脈絡以及有關人物及其事跡,亦有當代世界時間科學最新研究成果和應用領域、時間科學與有關學科的關係及其相互作用———如涉及時間的物理學、天文學、生物學、社會學和生命科學等,還有中國作為文明古國在時間科學上的歷史貢獻、偉大成就及光明的前景。


【作者簡介】

周偉良,男,上海浦東人,1946年10月生。1982年畢業於華東理工大學。曾任職於上海市煤氣公司、上海市原水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級工程師。退休後曾為上海市科技館志願者及現代設計集團項目管理外聘工程師。自1992年起,在報刊上發表文章80多篇,現為浦東新區文史學會會員。


書名:《趣說時間》

作者:周偉良

ISBN:9787313176585

定價:58元

掃二維碼購買此書

相關焦點

  • 「末日鍾」在100秒後,可能會被敲響?難道霍金的預言即將成真?
    「末日鍾」在100秒後,可能會被敲響?難道霍金的預言即將成真?在過去的6個多月,人類面臨了各種形式的災難,其中極端性的高溫、強降雨以及森林大火格外明顯。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不禁疑惑,難道世界末日已經正式開啟?若這是真的,人類應該怎樣保證自己的安全呢?
  • 「末日之鐘」接近午夜 距離世界末日僅2.5分鐘
    標誌人類危機的"末日鍾"撥快半分鐘,距離象徵人類滅亡的午夜12時,只有兩分半鐘,是1953年以來最接近"人類終結"。設立"末日鍾"的芝加哥《原子科學家公報》組織(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簡稱BAS)周四(26日)發出警告,美國新總統川普的言論,加上"全球安全面貌日益黑暗",使世界變得更加不安全,因此將象徵性的"末日鍾"(Doomsday Clock)調快30秒,距離世界毀滅來臨的午夜更近了,只剩下2.5分鐘。
  • 世界核威脅加劇 「末日之鐘」五年來將首次被撥快
    「末日之鐘」上一次被撥動是在2002年2月。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末日之鐘」是原子時代最著名的標誌之一,它指針的每一次撥動,都象徵著人類向戰亂或和平又靠近了一步。負責管理這隻鐘的一個美國科學家協會組織日前表示,他們將在1月17日再次調整「末日之鐘」,這距離它上一次被撥動已經近五年。
  • 「末日之鐘」被回撥一分鐘
    新華社華盛頓1月17日電 鑑於人類近年來在應對核威脅和氣候變化等問題上的努力,科學家最近決定將「末日之鐘」回撥1分鐘。
  • 「末日之鐘」撥快2分鐘
    警告1  人類處於最危險時期  美國《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1947年設立了「末日之鐘」,致力於研究人為因素對於人類文明生存的威脅。  本月12日,《原子科學家公報》組織預告說,他們計劃在17日調整象徵世界距離核毀滅危險遠近的「末日之鐘」。
  • 科學家再調「末日之鐘」(圖)
    「末日之鐘」設立近60年來,它一直警示世界距離毀滅的遠近,時鐘上的午夜零時,意味著毀滅時刻。管理時鐘的科學家組織1月17日把分針撥快2分鐘,指準錶盤距離零時5分鐘的位置。  「末日之鐘」指針變化通常與核武器威脅相關,但這一次,科學家首次把全球變暖的危險與核威脅並列,警告人類面臨的威脅。  人類處於10多年來最危險時期  本月17日,《原子科學家公報》組織在一場史無前例的越洋聯合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把「末日之鐘」的時間從晚11時53分調至晚11時55分。
  • 末日鍾即將敲響?科學家再次將末日鐘調快,距零點僅剩100秒
    世界末日距離我們到底有多遠?我們生活的地球到底有多不安全?相信大部分人都曾經思考過這種問題。從院線上映的各種災難片,到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各種自然災害的新聞,再到切身體會到的氣候變化,都讓我們深深地為地球母親擔心,也有了深深的危機感。那麼,地球的末日到底會來嗎?我們到底安全嗎?
  • 科學家撥快「末日之鐘」兩分鐘
    據新華社電「末日之鐘」設立近60年來,它一直警示世界距離毀滅的遠近,時鐘上的午夜零時,意味著毀滅時刻。管理時鐘的科學家組織17日把分針撥快2分鐘,指準錶盤距離零時5分鐘的位置。  美國《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1947年設立了「末日之鐘」。
  • 距末日還剩3分鐘?末日之鐘是怎麼回事
    【不變理由】  儘管當前全球面臨著朝核問題、氣候變化等影響,但《原子彈科學家公告》仍然宣布,「末日之鐘」的時間與去年相比並無變化,原因是各方就伊朗核問題達成協議,以及各國就遏制氣候變化達成巴黎協定。
  • 科學家撥快"末日之鐘" 核武器威脅加劇
    科學家撥快"末日之鐘" 核武器威脅加劇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19日 10:01 來源:中國青年報   1月17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美國《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執行主任肯尼特·本尼迪克特為撥快後的「末日之鐘」揭幕   「末日之鐘」設立近60年來,它一直警示著世界距離毀滅的遠近,時鐘上的午夜零時
  • 美科學家將「末日之鐘」撥快1分鐘
    參考消息網1月11日報導 據新華社電,美國雜誌《原子科學家公報》的科學家委員會10日宣布把「末日之鐘」撥快1分鐘,距離象徵世界災難末日的午夜時分僅剩5分鐘。參與研製世界第一枚原子彈的美國科學家1945年創辦《原子科學家公報》,主旨是反對使用核武器。
  • 距世界末日還剩3分鐘?科學家們設定的「末日之鐘」是怎麼回事
    前兩天,美國負責管理「末日之鐘」的科學家組織宣布了這一消息:今年「末日之鐘」仍保持在11時57分,如果午夜時分象徵著世界災難末日的話,我們離它就只有3分鐘了,這意味著人類面臨的生存威脅保持在冷戰高峰期以來的最高水平。1947年,當時冷戰的陰影籠罩世界。
  • 「末日之鐘」被撥至歷史最高風險水平
    新華社華盛頓1月25日電(記者 周舟 林小春)由於全球面臨多種風險,一個科學家組織25日把「末日之鐘」撥快30秒,距離象徵世界末日的午夜僅剩2分鐘。這是「末日之鐘」設立以來被撥至歷史最高風險水平,此前在美國試爆第一顆氫彈後在1953年也曾調至這個水平。
  • 「世界末日鍾」又加快了,距離末日象徵僅100秒,科學家憂心不已
    大家也能看出來,這兩年極不太平,地震、颱風和山火災害頻發,還有從去年流行到現在的新冠病毒,就算沒有到「世界末日」的地步,但我們已經清楚地看到地球生態環境已經有很大的變化了,也許不遠的將來就會威脅到人類的生存。
  • 1947年設置的世界末日鍾,被科學家再次調快,離末日100秒?
    筆者:三體-小遙上個世紀初期,愛因斯坦聯合數名科學家創辦了一份雜誌,創辦的初衷就是向人們傳播和平,並且在1947年設置了一個十分特殊的欄目——世界末日鍾。實際上,這個鐘並不存在實體,是科學家特意設置的虛構物體,並不受到人們傳統思維中的時鐘概念限制,所以沒有任何刻度,科學家會根據每年地球上發生的各種大事來判斷人類文明何時會走向終點。這聽起來十分詭異,不過為了讓大部分人理解,科學家還是為其設置了時針和分針,並且將時間定格在零點之前7分鐘。
  • 核問題與氣候變化讓「末日之鐘」最接近午夜
    新華社華盛頓1月23日電(記者周舟)由於核問題、氣候變化等方面的影響,美國《原子科學家公報》23日把「末日之鐘」撥快20秒,距離象徵世界末日的午夜僅剩100秒。這是「末日之鐘」設立以來的最高風險水平。《原子科學家公報》由研製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的美國科學家於1945年創辦。
  • 什麼是世界末日鍾?
    期追劇,在藍皮書(Project Blue Book)第二季的最後一集中,兩個船員曾經提到過一個世界末日鍾(Doomsday clock)。這並非編劇的奇思妙想,它的確存在。那麼世界末日鍾到底是個什麼鍾呢?世界末日鍾起源於1947年芝加哥大學的《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其核心成員都曾經參與美國著名的「曼哈頓計劃」。
  • 美科學家將「末日之鐘」調快2分鐘
    「末日之鐘」如今距離午夜只有3分針,這是因為隨著全球氣候持續變暖以及全世界的核武器儲備越來越多,導致「發生全球性災難的可能性變得非常的高」。  「在2015年,不受控制的氣候變化,全球核武器的現代化以及龐大的核武庫帶來的特別和不可否認的威脅將持續存在於人類社會。」該委員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世界各國領導人未能採取足夠迅速以及規模的行動保護公民免受潛在災難的威脅。
  • 今年「末日鍾」再被調整,距離末日還剩100秒?
    「末日鍾」由美國芝加哥大學《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於1947年設立,其作用就是顯示世界受到核威脅的程度。即:指針越是靠近午夜零時,人類距離核戰爭越近,等午夜零時的時候核戰爭便會爆發。他設立之初,指針就被調整在,距離零時七分鐘的位置,也就是說,一開始我們距離核戰爭,最長時間也只有七分鐘。自「末日鍾」設立以來,已經被調整了24次。
  • 「末日之鐘」撥快一分鐘 人類離毀滅更近
    點擊查看更多雙語新聞(Agencies)周二,科學家們把邪惡的「末日之鐘」的指針撥快了一分鐘,相對於去年更加逼近「末日」 ,表示他們對於世界領袖應對全球威脅的行動感到越來越悲觀。2010年1月,「末日之鐘」的分針從11時55分調回11時54分。午夜零時象徵著人類的毀滅。「末日之鐘」於1947年設立,代表了人類感受到的來自核武器或生化武器、氣候變化及其它人為災難等威脅的嚴峻程度。《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每年都有調整「末日之鐘」的慣例, 「末日之鐘」最初設定在午夜11時53分。美國1953年試爆第一顆氫彈後,「末日之鐘」調整至晚11時5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