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問題與氣候變化讓「末日之鐘」最接近午夜

2021-01-12 新華社

新華社華盛頓1月23日電(記者周舟)由於核問題、氣候變化等方面的影響,美國《原子科學家公報》23日把「末日之鐘」撥快20秒,距離象徵世界末日的午夜僅剩100秒。這是「末日之鐘」設立以來的最高風險水平。

《原子科學家公報》由研製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的美國科學家於1945年創辦。這家雜誌於1947年設立「末日之鐘」,由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科學家和政策專家負責調整,指針越靠近午夜,表明人類文明所面臨的威脅越大,旨在呼籲人們關注威脅人類文明的諸多重大問題。

《原子科學家公報》負責人雷切爾·布朗森23日在一份聲明中說,核戰爭和氣候變化仍然是人類面臨的重大風險,而網絡信息戰增加了新的風險。

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在關於「末日之鐘」調整的一份聲明中說,無法通過多邊體系解決一些問題的情況令人擔憂,比如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等破壞了合作機制。

《原子科學家公報》專家呼籲美俄重回談判桌,就核武器、網絡戰、飛彈防禦、太空軍事化等問題展開討論。他們還呼籲世界各國致力實現《巴黎協定》中關於控制氣候變化的目標。

「末日之鐘」在1947年剛設立時被設定在11時53分,此後多次調整,離零點最遠的是1991年冷戰結束後的11時43分,此前最接近午夜的是美國試爆第一顆氫彈後在1953年調至11時58分,在2018年也調至11時58分,2019年未調整。(完)

相關焦點

  • 「末日之鐘」接近午夜 距離世界末日僅2.5分鐘
    標誌人類危機的"末日鍾"撥快半分鐘,距離象徵人類滅亡的午夜12時,只有兩分半鐘,是1953年以來最接近"人類終結"。設立"末日鍾"的芝加哥《原子科學家公報》組織(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簡稱BAS)周四(26日)發出警告,美國新總統川普的言論,加上"全球安全面貌日益黑暗",使世界變得更加不安全,因此將象徵性的"末日鍾"(Doomsday Clock)調快30秒,距離世界毀滅來臨的午夜更近了,只剩下2.5分鐘。
  • 「末日鍾」撥快20秒,到設立以來最接近世界末日點
    據新華社消息,由於核問題、氣候變化等方面的影響,美國《原子科學家公報》23日把「末日之鐘」撥快20秒,距離象徵世界末日的午夜僅剩100秒。這是「末日之鐘」設立以來的最高風險水平。這家雜誌於1947年設立「末日之鐘」,由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科學家和政策專家負責調整,指針越靠近午夜,表明人類文明所面臨的威脅越大,旨在呼籲人們關注威脅人類文明的諸多重大問題。《原子科學家公報》負責人雷切爾·布朗森23日在一份聲明中說,核戰爭和氣候變化仍然是人類面臨的重大風險,而網絡信息戰增加了新的風險。
  • 「末日之鐘」撥快2分鐘
    美國東部時間17日,象徵世界核安全局勢的「末日之鐘」被科學家組織撥快了2分鐘,時間距離代表爆發全球性災難的「午夜零時」只有5分鐘了。這是科學家們近5年來第一次撥動這隻鍾,並且首次將氣候變化給人類帶來的威脅與核威脅並列。
  • 距世界末日還剩3分鐘?科學家們設定的「末日之鐘」是怎麼回事
    前兩天,美國負責管理「末日之鐘」的科學家組織宣布了這一消息:今年「末日之鐘」仍保持在11時57分,如果午夜時分象徵著世界災難末日的話,我們離它就只有3分鐘了,這意味著人類面臨的生存威脅保持在冷戰高峰期以來的最高水平。1947年,當時冷戰的陰影籠罩世界。
  • 距末日還剩3分鐘?末日之鐘是怎麼回事
    【不變理由】  儘管當前全球面臨著朝核問題、氣候變化等影響,但《原子彈科學家公告》仍然宣布,「末日之鐘」的時間與去年相比並無變化,原因是各方就伊朗核問題達成協議,以及各國就遏制氣候變化達成巴黎協定。
  • 美科學家將「末日之鐘」調快2分鐘
    「末日之鐘」如今距離午夜只有3分針,這是因為隨著全球氣候持續變暖以及全世界的核武器儲備越來越多,導致「發生全球性災難的可能性變得非常的高」。  「在2015年,不受控制的氣候變化,全球核武器的現代化以及龐大的核武庫帶來的特別和不可否認的威脅將持續存在於人類社會。」該委員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世界各國領導人未能採取足夠迅速以及規模的行動保護公民免受潛在災難的威脅。
  • 科學家撥快"末日之鐘" 核武器威脅加劇
    1月17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美國《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執行主任肯尼特·本尼迪克特為撥快後的「末日之鐘」揭幕   「末日之鐘」設立近60年來,它一直警示著世界距離毀滅的遠近,時鐘上的午夜零時  科學家警告毀滅性災難的源頭集中在兩點:核武器威脅和氣候變化對人類棲息地的破壞。  這次「末日之鐘」經過調整後,指針處於冷戰以來距離午夜零時最近的位置。換句話說,就是警告人們,人類已經處於10多年來的最危險時期。
  • 2019年「世界末日鍾」撥至午夜前兩分鐘 警告地球正處於毀滅的邊緣
    2019年「世界末日鍾」撥至午夜前兩分鐘 警告地球正處於毀滅的邊緣  Emma Chou • 2019-01-25 15:
  • 什麼是世界末日鍾?
    (曼哈頓計劃的直接產物-1945年在日本的兩次核爆)進入了核時代後,這些科學家擔心人類的這種技術終有一天將反噬其身,於是在他們的雜誌封面上畫了一個四分之一的鐘面,午夜零時象徵世界末日來臨,倒計時的指針象徵迫在眉睫的危機降臨,初始的時間被設定為離午夜7分鐘。
  • 「末日之鐘」有用嗎?有人會擔心世界末日嗎?
    末日之鐘,由芝加哥大學的《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於1947年設立,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標示出世界受核武威脅的程度,其中12時整象徵核戰爆發,雜誌社對世界局勢進行評估,按照核戰爆發的可能性將分針撥前或撥後,以此提醒各界。如前蘇聯試驗原子彈時,距離午夜12時僅僅3分鐘。而最接近午夜12時的時候是冷戰最激烈的時候,距離午夜12時僅2分鐘。
  • 世界核威脅加劇 「末日之鐘」五年來將首次被撥快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末日之鐘」是原子時代最著名的標誌之一,它指針的每一次撥動,都象徵著人類向戰亂或和平又靠近了一步。負責管理這隻鐘的一個美國科學家協會組織日前表示,他們將在1月17日再次調整「末日之鐘」,這距離它上一次被撥動已經近五年。
  • 什麼是末日時鐘?為什麼這個時鐘正在接近午夜?
    根據末日時鐘的顯示,我們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危險。世界上許多著名的科學家將舉行一個儀式,宣布末日時鐘上的時間,這是人類面臨危險的一種表達。每年一次的這種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個儀式,讓科學家們可以儘量展示出他們對世界末日的問題有多麼擔心。
  • 美科學家將「末日之鐘」撥快1分鐘
    參考消息網1月11日報導 據新華社電,美國雜誌《原子科學家公報》的科學家委員會10日宣布把「末日之鐘」撥快1分鐘,距離象徵世界災難末日的午夜時分僅剩5分鐘。參與研製世界第一枚原子彈的美國科學家1945年創辦《原子科學家公報》,主旨是反對使用核武器。
  • 科學家再調「末日之鐘」(圖)
    「末日之鐘」設立近60年來,它一直警示世界距離毀滅的遠近,時鐘上的午夜零時,意味著毀滅時刻。管理時鐘的科學家組織1月17日把分針撥快2分鐘,指準錶盤距離零時5分鐘的位置。  「末日之鐘」指針變化通常與核武器威脅相關,但這一次,科學家首次把全球變暖的危險與核威脅並列,警告人類面臨的威脅。  人類處於10多年來最危險時期  本月17日,《原子科學家公報》組織在一場史無前例的越洋聯合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把「末日之鐘」的時間從晚11時53分調至晚11時55分。
  • 「距離末日只差100秒」?世界末日鍾設立70年來調整了26次
    23時43分,這是有史以來距離午夜12點最遠的時間。1991年冷戰結束,美蘇籤署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末日鐘被推遲到有史以來距離午夜12點最遠的時間。隨著洪水、風暴和乾旱影響到世界各地的人們,氣候變化正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很有可能會導致增加核子應用,甚至間接助長使用核武。
  • 「距離末日只差100秒」?世界末日鍾設立70年來調整了26次
    1991年冷戰結束,末日鐘被推回到23時43分,這是有史以來距離午夜12點最遠的時間。1991年冷戰結束,美蘇籤署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末日鐘被推遲到有史以來距離午夜12點最遠的時間。2007年,由於世界處於「第二個核時代的邊緣」,末日鐘被調到了23時55分。隨著洪水、風暴和乾旱影響到世界各地的人們,氣候變化正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很有可能會導致增加核子應用,甚至間接助長使用核武。
  • 「末日之鐘」被撥至歷史最高風險水平
    新華社華盛頓1月25日電(記者 周舟 林小春)由於全球面臨多種風險,一個科學家組織25日把「末日之鐘」撥快30秒,距離象徵世界末日的午夜僅剩2分鐘。這是「末日之鐘」設立以來被撥至歷史最高風險水平,此前在美國試爆第一顆氫彈後在1953年也曾調至這個水平。
  • 「末日之鐘」撥快一分鐘 人類離毀滅更近
    點擊查看更多雙語新聞(Agencies)周二,科學家們把邪惡的「末日之鐘」的指針撥快了一分鐘,相對於去年更加逼近「末日」 ,表示他們對於世界領袖應對全球威脅的行動感到越來越悲觀。《原子科學家公報》冷靜地分析了現在的趨勢,指出:「現在是午夜11時55分,兩年前世界領袖們看上去好像真的能解決我們面臨的全球威脅。但是很多情況下,這一樂觀的趨勢並未持續或者說已經逆轉。」2010年1月,「末日之鐘」的分針從11時55分調回11時54分。午夜零時象徵著人類的毀滅。
  • 「世界末日鍾」被撥至11:58分僅剩2分鐘,主要原因都和美國有關
    「今日俄羅斯」(RT)24日報導稱,芝加哥大學的《原子科學家公報》發布最新的年度「世界末日預測」,將著名的「世界末日鍾」定在了晚上11時58分,距離午夜的「世界末日」僅2分鐘的位置。該組織稱此為「新的異常現象」。
  • 世界末日鍾:我們正處於1947年以來最危險的時期?
    氣候變化風險考慮在內。布朗森承認,將氣候變化納入其職權範圍是「可能是最具爭議的決定之一」,因為該組織過往的聲譽主要是應對核武器威脅的權威機構。「但,如果你相信這個公告是為了管理『潘多拉魔盒中的危險禮物』而創立的,那麼答案當然是,你必須包括氣候變化。」。 近年來,公報也開始關注新的顛覆性技術。「以合成生物學為例,或者說基因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