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撥快"末日之鐘" 核武器威脅加劇

2020-11-25 央視網
科學家撥快"末日之鐘" 核武器威脅加劇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19日 10:01 來源:中國青年報

  

1月17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美國《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執行主任肯尼特·本尼迪克特為撥快後的「末日之鐘」揭幕 

  「末日之鐘」設立近60年來,它一直警示著世界距離毀滅的遠近,時鐘上的午夜零時,意味著毀滅時刻。管理時鐘的科學家組織17日把分針撥快2分鐘,指準錶盤距離零時5分鐘的位置。

  「末日之鐘」指針變化通常與核武器威脅相關。但這一次,科學家首次把全球變暖的危險與核威脅並列,警告人類面臨的威脅。  

越洋發布

  美國《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1947年設立了「末日之鐘」。這個雜誌最初創立於1945年,當時只是一群擔心世界爆發核戰爭的物理學家的業務通訊,但逐漸發展成集合一批科學家的組織,致力於研究人為因素對於人類文明生存的威脅。

  17日,《原子科學家公報》組織在一場史無前例的越洋聯合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把「末日之鐘」的時間從晚11時53分調至晚11時55分。

  新聞發布會在美國華盛頓的美國科學促進會和英國倫敦的英國皇家學會同時舉行。《原子科學家公報》執行董事肯尼特·本尼迪克特女士在華盛頓會場宣讀了這份雜誌的聲明,英國理論物理學家、數學家史蒂芬·霍金則在倫敦會場通過語音合成器發表致辭。

  科學家警告毀滅性災難的源頭集中在兩點:核武器威脅和氣候變化對人類棲息地的破壞。

  這次「末日之鐘」經過調整後,指針處於冷戰以來距離午夜零時最近的位置。換句話說,就是警告人們,人類已經處於10多年來的最危險時期。  

氣候威脅

  本尼迪克特宣讀聲明時形容人們正處於「第二次核時代的邊緣」,這一情形由於朝鮮、伊朗對核技術的尋求、美國恢復核武器研究的論調、核原料無法得到妥善保管以及美俄手中擁有的大約2.6萬件核武器等問題所導致。

  聲明警告說,如今的核武器,每一件的破壞力都比投向廣島的那顆原子彈要強8到40倍,當時的核爆炸殺死了10萬人、毀滅一座城市,如今50件核武器可以殺死兩億人。

  不過,這份聲明說,氣候變化構成的威脅「接近核武器威脅的可怕水平」,這種威脅的效果「也許在短期內不如核爆炸造成的毀滅那樣強烈」,但在「今後30年或40年的氣候變化可能對人類賴以生存的棲息地造成急劇傷害」。

  霍金在致辭中也說:「作為科學家,我們了解核武器的威脅及其毀滅性後果。我們也正在了解,人類活動和技術正以各種方式影響著氣候,可能對地球生命造成永久性變化……有一種共識,我們正在使氣候變糟,這會產生災難性後果。儘管這種威脅目前不如核武器可怕,但從長遠看,我們視它為一種嚴重威脅。」

  霍金還說:「作為世界的公民,我們有責任提醒公眾注意,我們每天的生活伴隨著不必要的風險,如果政府和社會不採取行動消除核武器、避免氣候進一步變化,我們可預見到極大的危險。」  

幾度調整

  參與研究世界第一顆原子彈的美國科學家1945年創立《原子科學家公報》,主旨是反對使用核武器。美國向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標誌著第一次核時代的來臨。兩年後,這家雜誌設立了「末日之鐘」,警告世界面臨緊急的核威脅。

  「末日之鐘」錶盤上只有4個圓點,劃分從晚11時45分至零時的15分鐘。

  「末日之鐘」最初設定在零時差7分,近60年指針一共調整了18次,其中包括17日這次。

  每次調整「末日之鐘」,決定由《原子科學家公報》董事會做出。自雜誌創立以來,董事會集合一批卓越的科學家、政策專家,每次做決定,他們還與雜誌的贊助者委員會商議。霍金便是贊助者委員會現任成員之一。在董事和贊助者中,至少包括17名諾貝爾獎獲得者。

  美國1953年試爆第一顆氫彈後,《原子科學家公報》把「末日之鐘」調整至晚11時58分,為迄今指針最接近零時的一次。

  冷戰結束後,「末日之鐘」調整到11時43分,這是距離零時最遠的一次。

  印度、巴基斯坦1998年相繼進行核試驗,致使科學家把「末日之鐘」從晚11時46分撥至11時51分。

  上一次調整是在2002年,「末日之鐘」運行至晚11時53分,原因是美國退出《反彈道飛彈條約》(《反導條約》)以及情報顯示恐怖分子正尋求核武器和生化武器。新華社供本報特稿 (作者  莊北寧)

責編:張鑫

相關焦點

  • 世界核威脅加劇 「末日之鐘」五年來將首次被撥快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末日之鐘」是原子時代最著名的標誌之一,它指針的每一次撥動,都象徵著人類向戰亂或和平又靠近了一步。負責管理這隻鐘的一個美國科學家協會組織日前表示,他們將在1月17日再次調整「末日之鐘」,這距離它上一次被撥動已經近五年。
  • 科學家撥快「末日之鐘」兩分鐘
    據新華社電「末日之鐘」設立近60年來,它一直警示世界距離毀滅的遠近,時鐘上的午夜零時,意味著毀滅時刻。管理時鐘的科學家組織17日把分針撥快2分鐘,指準錶盤距離零時5分鐘的位置。  美國《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1947年設立了「末日之鐘」。
  • 美科學家將「末日之鐘」撥快1分鐘
    參考消息網1月11日報導 據新華社電,美國雜誌《原子科學家公報》的科學家委員會10日宣布把「末日之鐘」撥快1分鐘,距離象徵世界災難末日的午夜時分僅剩5分鐘。參與研製世界第一枚原子彈的美國科學家1945年創辦《原子科學家公報》,主旨是反對使用核武器。
  • 「末日之鐘」撥快2分鐘
    美國東部時間17日,象徵世界核安全局勢的「末日之鐘」被科學家組織撥快了2分鐘,時間距離代表爆發全球性災難的「午夜零時」只有5分鐘了。這是科學家們近5年來第一次撥動這隻鍾,並且首次將氣候變化給人類帶來的威脅與核威脅並列。
  • 「末日鍾」再撥快!離象徵「末日」還剩100秒 (1/3)
    「末日鍾」再撥快! 當地時間1月23日,科學家警告稱,地球正在越來越接近「災難」。《原子科學家公報》將其象徵性的「世界末日鍾」的指針移近午夜,科學家稱,現在離「末日」還剩100秒。據報導,世界末日鍾是一虛構鐘面,由芝加哥大學的《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於1947年設立,標示出世界受核武器威脅的程度:12時整象徵核戰爆發。
  • 科學家再調「末日之鐘」(圖)
    「末日之鐘」設立近60年來,它一直警示世界距離毀滅的遠近,時鐘上的午夜零時,意味著毀滅時刻。管理時鐘的科學家組織1月17日把分針撥快2分鐘,指準錶盤距離零時5分鐘的位置。  「末日之鐘」指針變化通常與核武器威脅相關,但這一次,科學家首次把全球變暖的危險與核威脅並列,警告人類面臨的威脅。  人類處於10多年來最危險時期  本月17日,《原子科學家公報》組織在一場史無前例的越洋聯合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把「末日之鐘」的時間從晚11時53分調至晚11時55分。
  • 美科學家將「末日之鐘」調快2分鐘
    ,將其象徵世界末日的時鐘上的分針向著發生災難的時刻撥快2分鐘。「末日之鐘」如今距離午夜只有3分針,這是因為隨著全球氣候持續變暖以及全世界的核武器儲備越來越多,導致「發生全球性災難的可能性變得非常的高」。  「在2015年,不受控制的氣候變化,全球核武器的現代化以及龐大的核武庫帶來的特別和不可否認的威脅將持續存在於人類社會。」該委員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世界各國領導人未能採取足夠迅速以及規模的行動保護公民免受潛在災難的威脅。
  • 「末日鍾」撥快!科學家:離象徵末日僅100秒
    中新網1月24日電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當地時間23日,科學家警告稱,地球正在越來越接近「災難」。《原子科學家公報》將其象徵性的「世界末日鍾」的指針移近午夜,科學家稱,現在離「末日」還剩100秒。據報導,世界末日鍾是一虛構鐘面,由芝加哥大學的《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於1947年設立,標示出世界受核武器威脅的程度:12時整象徵核戰爆發。公報基於應世界局勢將分針撥前或撥後,以此提醒各界正視問題。最近一次調整在2019年1月24日,距離「象徵世界災難末日的」午夜時分僅剩2分鐘,這也意味著人類面臨的生存威脅,上升到冷戰結束後的最高水平。
  • 「末日時鐘」被撥快30秒 距離末日僅剩2分鐘
    2018年1月25上午,原子科學家公報將末日時鐘(doomsday clock)調到了接近午夜的時間,警告世界說,2018年將會是一場災難。科學家們指出,日益增長的核威脅、氣候變化以及對政治機構缺乏信任,導致末日時鐘再度撥快30秒,距世界末日僅剩2分鐘。
  • 川普讓世界離末日更近? 科學家撥快「末日時鐘」
    「末日鍾」撥快了半分鐘,距離象徵人類滅亡的「午夜」只剩下兩分半鐘,是1953年以來最接近「人類終結」的時刻。  科學家撥快「末日鍾」  象徵世界末日剩2.5分鐘  據報導,設立「末日鍾」的芝加哥《原子科學家公報》組織(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簡稱BAS)於1月26日發出警告稱,美國新總統川普的言論,加上「全球安全面貌日益黑暗」,使世界變得更加不安全,因此將象徵性的
  • 「末日之鐘」接近午夜 距離世界末日僅2.5分鐘
    標誌人類危機的"末日鍾"撥快半分鐘,距離象徵人類滅亡的午夜12時,只有兩分半鐘,是1953年以來最接近"人類終結"。設立"末日鍾"的芝加哥《原子科學家公報》組織(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簡稱BAS)周四(26日)發出警告,美國新總統川普的言論,加上"全球安全面貌日益黑暗",使世界變得更加不安全,因此將象徵性的"末日鍾"(Doomsday Clock)調快30秒,距離世界毀滅來臨的午夜更近了,只剩下2.5分鐘。
  • 距末日還剩3分鐘?末日之鐘是怎麼回事
    》雜誌在華盛頓宣布,標誌人類遭受毀滅威脅程度的「末日之鐘」時間不變,如今的時間仍為11:57分。  《原子彈科學家公告》說,「世界局勢充滿毀滅陰影,但仍有進展給持續的灰暗帶來些許亮色」。  自從2015年1月以來,「末日之鐘」的時間一直停留在距離午夜3分鐘的位置。
  • 「末日鍾」撥快20秒,到設立以來最接近世界末日點
    據新華社消息,由於核問題、氣候變化等方面的影響,美國《原子科學家公報》23日把「末日之鐘」撥快20秒,距離象徵世界末日的午夜僅剩100秒。這是「末日之鐘」設立以來的最高風險水平。《原子科學家公報》由研製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的美國科學家於1945年創辦。這家雜誌於1947年設立「末日之鐘」,由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科學家和政策專家負責調整,指針越靠近午夜,表明人類文明所面臨的威脅越大,旨在呼籲人們關注威脅人類文明的諸多重大問題。
  • 「末日之鐘」被撥至歷史最高風險水平
    新華社華盛頓1月25日電(記者 周舟 林小春)由於全球面臨多種風險,一個科學家組織25日把「末日之鐘」撥快30秒,距離象徵世界末日的午夜僅剩2分鐘。這是「末日之鐘」設立以來被撥至歷史最高風險水平,此前在美國試爆第一顆氫彈後在1953年也曾調至這個水平。
  • 「世界末日鍾」的19次撥動
    本報特約撰稿 韓曉星1月14日晚,來自世界各個角落的人們通過網絡轉播,見證了設在美國的「世界末日鍾」的第19次調整——向回撥動1分鐘。在這舉世聞名的「世界末日鍾」上,人類距離代表「末日」的零時還有6分鐘之遙。本報上期「趣新聞」版對此進行報導後,一些讀者對文中提到的該鐘時間的歷次調整表示好奇。現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 核問題與氣候變化讓「末日之鐘」最接近午夜
    新華社華盛頓1月23日電(記者周舟)由於核問題、氣候變化等方面的影響,美國《原子科學家公報》23日把「末日之鐘」撥快20秒,距離象徵世界末日的午夜僅剩100秒。這是「末日之鐘」設立以來的最高風險水平。《原子科學家公報》由研製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的美國科學家於1945年創辦。
  • 「距離末日只差100秒」?世界末日鍾設立70年來調整了26次
    1945年,參與研製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彈的一些科學家,還有17位諾貝爾獎得主,共同創辦了一份《原子科學家公報》,旨在反對使用核武器。1947年,世界末日鍾第一次出現在 《原子科學家公報》上,標示出世界受核武器威脅的程度:12時整象徵核戰爆發,雜誌社根據世界局勢將分針撥前或撥後,以此提醒各界正視問題。
  • 「距離末日只差100秒」?世界末日鍾設立70年來調整了26次
    1945年,參與研製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彈的一些科學家,還有17位諾貝爾獎得主,共同創辦了一份《原子科學家公報》,旨在反對使用核武器。1947年,世界末日鍾第一次出現在 《原子科學家公報》上,標示出世界受核武器威脅的程度:12時整象徵核戰爆發,雜誌社根據世界局勢將分針撥前或撥後,以此提醒各界正視問題。
  • 「末日之鐘」撥快一分鐘 人類離毀滅更近
    點擊查看更多雙語新聞(Agencies)周二,科學家們把邪惡的「末日之鐘」的指針撥快了一分鐘,相對於去年更加逼近「末日」 ,表示他們對於世界領袖應對全球威脅的行動感到越來越悲觀。《原子科學家公報》冷靜地分析了現在的趨勢,指出:「現在是午夜11時55分,兩年前世界領袖們看上去好像真的能解決我們面臨的全球威脅。但是很多情況下,這一樂觀的趨勢並未持續或者說已經逆轉。」2010年1月,「末日之鐘」的分針從11時55分調回11時54分。午夜零時象徵著人類的毀滅。
  • 「末日之鐘」被回撥一分鐘
    新華社華盛頓1月17日電 鑑於人類近年來在應對核威脅和氣候變化等問題上的努力,科學家最近決定將「末日之鐘」回撥1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