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聯手國家隊斥500億投建12吋晶圓製造 什麼信號?

2020-12-06 新浪財經

來源:券商中國

中芯國際又有大動作!

12月4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公告,公司全資附屬公司中芯控股、國家集成電路基金II和亦莊國投已訂立合資合同,以共同成立合資企業中芯京城集成電路製造(北京)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50億美元,總投資額為76億美元(約500億人民幣),業務範圍包括生產12吋集成電路晶圓及集成電路封裝系列等。

日前,中芯國際被美國國防部列入中國涉軍企業名單,從北京時間2020年12月4日開始的60天後,美國人士不可買入公司證券;365天後,美國人士不可交易公司證券。

中芯國際12月4日早間公告表示,公司是獨立營運的國際性企業,投資人、客戶等利益相關方遍及全球。本公司一直堅持合法合規經營,並遵守經營地的相關法律法規,其服務和產品從未涉及任何軍事用途,皆用於民用及商用。公司強烈反對美國國防部的決定,此舉反映了美國國防部對本公司業務與技術最終用途的根本誤解。公司會繼續與美國政府相關部門保持積極的交流溝通。

投資近500億加碼12吋晶圓製造

12月4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公告,於2020年12月4日(交易時段後),中芯控股、國家集成電路基金II和亦莊國投訂立合資合同以共同成立合資企業。合資企業的註冊資本為50億美元,中芯控股、國家集成電路基金II和亦莊國投各自同意出資25.5億美元、12.245億美元和12.255億美元,分別佔合資企業註冊資本51%、24.49%和24.51%。

合資企業的業務範圍包括生產12吋集成電路晶圓及集成電路封裝系列;技術測試;集成電路相關技術開發、技術服務及設計服務;銷售自產產品(對須根據相關法律審批的項目,將按照相關機構核定的審批內容開展業務活動)(受限於市場監管機關最終審批及備案的內容)。

合資企業的總投資額為76億美元,註冊資本為50億美元。

國家集成電路基金II於2019年10月註冊成立,透過股權投資,主要投資於集成電路產業的價值鏈,其中以集成電路晶片生產、晶片設計、封裝測試以及設備及材料為主。國家集成電路基金II有27名基金投資者,包括中國財政部(為單一最大股東,持有11.02%持股權益)、國開金融(持有10.78%持股權益)、成都天府國集投資有限公司(持有7.35%持股權益)、重慶戰略性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有7.35%持股權益)、武漢光谷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有7.35%持股權益)、中國菸草總公司(持有7.35%持股權益)、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持有7.35%持股權益)、浙江富浙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持有7.35%持股權益)及一組19名股東(各持有少於7%持股權益,當中包括公司、合夥企業及華芯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亦莊國投創立於2009年2月,為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政審計局全資附屬公司。作為一家就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轉型升級而成立的國有投資公司,亦莊國投可提供創新金融服務以滿足當地企業發展需要。通過長周期戰略投資,同時搭建全流程的母基金體系,並依靠其市場實力,發展多元化的產業投資及金融服務,旨在促進集成電路發展,以創造智能產業集群。於本公告日期,亦莊國投持有中芯北方5.75%股權。

「本公司認為,成立合資企業可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和客戶需求,有助本公司擴大生產規模,降低生產成本,精進晶圓代工服務,從而推動本公司的可持續發展。」中芯國際在公告中表示。

美國封鎖再加碼

日前,中芯國際被美國列入中國涉軍企業名單後,美國對公司的封鎖進一步加碼。

12月4日早間,中芯國際發布公告表示,被列入中國涉軍企業名單後,美國人士將被限制對中芯國際所發行的有價證券及其相關的衍生品進行交易:從北京時間2020年12月4日開始的60天後,美國人士不可買入本公司證券;365天後,美國人士不可交易本公司證券。關於具體法規限制,請參照美國總統於2020年11月12日發布的行政命令。

中芯國際稱,被列入中國涉軍企業名單,對本公司運營沒有重大影響,並重申,本公司是獨立營運的國際性企業,投資人、客戶等利益相關方遍及全球。本公司一直堅持合法合規經營,並遵守經營地的相關法律法規,其服務和產品從未涉及任何軍事用途,皆用於民用及商用。本公司強烈反對美國國防部的決定,此舉反映了美國國防部對本公司業務與技術最終用途的根本誤解。本公司會繼續與美國政府相關部門保持積極的交流溝通。

集成電路國產替代加速

近兩年來,受到國際貿易形式變化等影響,國內對於集成電路產業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從產業發展上看,國產替代的腳步正在加速。

開源證券分析師劉翔指出,中國集成電路未來將保持高速發展。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18 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中最大的三類應用市場為網絡通信領域、計算機領域及消費電子領域,合計佔比 79%。未來隨著汽車智能化、電子化、自動化的不斷發展,人工智慧、物聯網、5G 等新興領域的不斷擴展,集成電路的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應用領域將不斷延伸。據中芯國際投資者關係報告披露數據,中國集成電路 IC設計/IC製造/IC封測市場規模預計將由2009年的39.52億美元/40.51億美元/72.94億美元增長至2023年的857.33億美元/864.17億美元/590.13億美元。

劉翔表示,近年來,國內也相繼出臺產業政策,以市場化運作的方式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產業,是電子信息產業的核心,國家也越來越重視集成電路產業。2014 年 6月,國務院發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明確了集成電路產業未來幾年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 16/14nm 製造工藝實現規模量產,2030年集成電路產業鏈環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批企業進入國際第一發展梯隊,實現跨越發展。

事實上,中芯國際等國產半導體企業近兩年經營確實體現了比較好的趨勢。

中芯國際三季度單季營業收入76.3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1.71%,環比增長12.99%;單季歸母淨利潤約16.94億元,同比增長105.54%。晶圓生產製造為公司主營業務,營收佔比約85%-90%,其中超過50%收入來自55/65納米與0.15/0.18微米兩類晶圓。公司先進位程工藝水平穩步提升,產能轉化業績能力不斷增強,下遊5G及AIoT領域增量發展帶給公司業務增長廣闊空間。

東吳證券分析師王平陽分析,目前,中芯國際在先進位程方面已取得長足的進步,但距離業界頂尖企業還有一定技術差距。對標業界龍頭臺積電,中芯國際未來有望在先進位程研發、先進設備配套和資本支出等方面進一步突破,從而提升公司在全球晶圓製造產業的市場地位和份額。中芯國際處於半導體產業鏈的晶圓製造環節,其上遊包括各類半導體設備和材料環節,下遊為半導體封測環節。未來,中芯國際在先進位程研發、先進設備配套和資本支出等方面的推進,也有望推動我國半導體產業鏈的完善。

相關焦點

  • 中芯國際又有大動作:斥資500億投建12吋晶圓...
    現在,中芯國際又公布來一項重大動作,那就是狂砸500億元,用來投建12吋晶圓製造。12月4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公告,於2020年12月4日(交易時段後),中芯控股、國家集成電路基金II和亦莊國投訂立合資合同以共同成立合資企業。
  • ...斥資500億投建12吋晶圓製造!此前剛被美國「拉黑」,什麼信號?
    來源:券商中國中芯國際又有大動作!12月4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公告,公司全資附屬公司中芯控股、國家集成電路基金II和亦莊國投已訂立合資合同,以共同成立合資企業中芯京城集成電路製造(北京)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50億美元,總投資額為76億美元(約500億人民幣),業務範圍包括生產12吋集成電路晶圓及集成電路封裝系列等。
  • 中芯國際發布第三季財報,回應華為禁令及美國出口管制影響
    報告期末,公司握有123億美元現金流,和今年二季度末的70億美元相比,大幅增加。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趙海軍博士和梁孟松博士在財報表示,由於成熟應用平臺需求一如既往強勁,來自於電源管理、射頻信號處理、指紋識別,以及圖像信號處理相關收入增長顯著;在此同時,受益於先進技術應用多樣,第一代先進技術良率達業界量產水平,第二代進入小量試產,產能穩步擴充,利用率維持高位。
  • 「競標風」吹向晶圓代工!8吋擴到12吋,晶圓代工短缺成啥樣?
    近期晶圓代工產能(特別是8吋產能)緊缺問題已經引發了整個半導體產業的普遍關注,因為其已經引發了下遊眾多的相關晶片的缺貨、漲價問題,比如電源管理IC、面板驅動IC、CMOS圖像傳感器、部分功率器件及MCU缺貨和漲價問題都非常嚴重,甚至部分車廠因缺「芯」而遭遇了停產危機,足見事態之嚴重。
  • 中芯國際CEO邱慈雲:中國企業可以做好晶圓製造
    比如28納米的研發經費大致上是9億到12億美元,14納米的研發經費估計在13億到15億美元。而建廠的費用則更為高昂。對於28納米而言,一座月產能35000片的晶圓工廠,就需要花費近50億美元。這種巨大的投入對每一個企業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而且大規模的投入也並不能保證一家集成電路企業一定會成功。除了強有力的持續投入,還要有好的經營、管理、技術團隊,必須要有正確管理和良好的市場環境。
  • IMEC首次在12吋晶圓上實現3D CFET集成
    打開APP IMEC首次在12吋晶圓上實現3D CFET集成 晶片揭秘 發表於 2021-01-08 09:32:56
  • 2019年全球晶圓代工企業動向:中芯國際(00981)12nm工藝開發進入...
    要聞 2019年全球晶圓代工企業動向:中芯國際(00981)12nm工藝開發進入客戶導入階段 2020年1月20日 10:15:40 智通財經網本文來自 「晶片思想」。7LPP工藝終極版4LPE工藝2019年第四季度完成開發,在2020年完成首批晶片製造,大規模生產應該會在2021年。二、產能擴張篇1、中芯國際1.1中芯南方(12英寸14納米) 2019年中芯南方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12英寸14納米生產線正式投產,標誌著中國大陸集成電路生產工藝向前推進一步,順利完成《推進綱要》的目標。
  • 傳中芯成熟製程「解禁」有望,8吋產能吃緊有解?
    值得一提的是,據中芯國際12月31日晚間公告最新董事會名單顯示,上個月因公開辭職信而引起廣泛關注的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CEO)梁孟松並未離職。 在公司董事會成員執行董事名單中,梁孟松仍擔任聯合執行長(CEO)。bTZesmc
  • 一片晶圓可以切多少個晶片及晶圓製造流程
    晶圓製造的流程一顆集成電路晶片的生命歷程就是點沙成金的過程:晶片公司設計晶片——晶片代工廠生產晶片——封測廠進行封裝測試——整機商採購晶片用於整機生產晶片供應商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叫IDM,通俗理解就是集晶片設計、製造、封裝和測試等多個產業鏈環節於一身的企業。有些甚至有自己的下遊整機環節,如Intel、三星、IBM就是典型的IDM企業。另一類叫Fabless,就是沒有晶片加工廠的晶片供應商,Fabless自己設計開發和推廣銷售晶片,與生產相關的業務外包給專業生產製造廠商,如高通、博通、聯發科、展訊等等。
  • 一片晶圓到底可以切割出多少晶片?(附30強晶圓代工廠)
    這三種,而12吋約等於305mm,為了稱呼方便所以稱之為12吋晶圓。  與Fabless相對應的是Foundry(晶圓代工廠)和封測廠,主要承接Fabless的生產和封裝測試任務,典型的Foundry(晶圓代工廠)如臺積電、格羅方德、中芯國際、臺聯電等,封測廠有日月光,江蘇長電等。
  • 中國12吋晶圓項目光刻機採購統計與光刻材料市場
    中國12吋晶圓項目光刻機採購統計與光刻材料市場 中國半導體論壇 發表於 2020-12-29 15:41:44 光刻是晶圓製造的核心工藝。
  • 12寸晶圓價格變化趨勢_12寸晶圓能產多少晶片
    另外,由於臺積電、聯電、美光、中芯等半導體大廠正在極力擴大產能,半導體矽晶圓市場供給持續吃緊,上遊的晶圓供應商要求漲價籤訂新合約價格。   臺積電也於日前的股東大會中鬆口指出矽晶圓的確已調漲價格。消息顯示,全球矽晶圓市場第一季度合約價平均漲幅約達10%,20納米以下先進位程矽晶圓更是大漲10美元,一次性激活整個上遊晶圓供應鏈。
  • 目前中國這些晶圓廠不適宜進口設備!是否有備胎可尋?
    FKREETC-電子工程專輯產能爬坡的晶圓廠三、中芯國際(深圳)FKREETC-電子工程專輯中芯國際深圳基地規劃一條月產能4萬片的12吋產線,聚焦在0.11微米到55納米這些工藝的生產,2017年第4季投產。
  • 中芯國際產業鏈機會深度剖析:SMIC生態圈,重構「芯」陣列
    一、中芯國際上市,材料設備鏈國產替代加速 中芯國際回歸 A 股,國產晶圓製造崛起。中芯國際公布將於科創板上市,擬發行 16.86億股募集 200 億,國產晶圓製造龍頭強勢回歸 A 股,募集資金主要投資於:(1)40%用於投資 12 英寸 SN1 項目(中芯南方一期);(2)20%用於公司現金及成熟工藝研發項目的儲備資金;(3)40%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 中芯國際(00981)購買6.2億美元生產晶圓的應用材料產品
    公告 中芯國際(00981)購買6.2億美元生產晶圓的應用材料產品 智通財經網 智通財經APP訊,中芯國際(00981)發布公告,公司已根據商業條款協議於
  • 中芯國際擬科創板上市 四成募資用於12英寸晶片SN1項目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中芯國際擬科創板上市 四成募資用於12英寸晶片SN1項目5月5日晚間,國內晶片製造龍頭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公司計劃在科創板申請上市。2004年3月中芯國際已在港股上市,5月6日上午,截至記者發稿,中芯國際股價為16.38港元,上漲7.34%,總市值約為844億港元。此前,中芯國際在美國以ADR的方式上市,但是2019年5月份宣布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出。如今,中芯國際將要回歸A股。
  • 一片晶圓到底可以切割出多少的晶片vv數目?
    目前業界所謂的6寸,12寸還是18寸晶圓其實就是晶圓直徑的簡稱,只不過這個吋是估算值。實際上的晶圓直徑是分為150mm,300mm以及450mm這三種,而12吋約等於305mm,為了稱呼方便所以稱之為12吋晶圓。國際上Fab廠通用的計算公式:聰明的讀者們一定有發現公式中 π*(晶圓直徑/2)的平方 不就是圓面積的式子嗎?
  • 美日豐創光罩來了 廈門聯芯如虎添翼
    廈門美日豐創光罩日前在廈門火炬(翔安)產業區舉行動土典禮,將依託當地產業鏈,5年內投資1億6千萬美元,在廈門建立一座國際先進光罩廠,主要客戶是廈門聯芯。集成電路巨頭聯電在廈門投建的聯芯集成電路製造(廈門)有限公司已順利導入28納米製程並量產,這也將成為中國技術水平最先進的12吋晶圓廠。
  • 斷供後的中芯國際
    觀察中國半導體自主化的發展,目前主要中國廠商包含北方華創(清洗、沉積、蝕刻)、中微半導體(沉積、蝕刻)、上海微電子(光刻、檢測)、中電科(離子注入及CMP(化學機械研磨))等,雖然各項製程皆已有中國廠商可自主供應,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光刻及檢測製程上目前仍僅有上海微電子可供應最先進達90納米的設備,因此90納米以下製程,亦即12吋廠設備基本上仍需仰賴美系供應商的支援,預估未來5-10年內達成半導體設備自給的可能性極低
  • 華西都市報:砸25億美元英特爾在華做晶圓
    英特爾在亞洲最大單筆投資落戶大連,在中國的投資升至38億美元  中國作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P C 消費市場,世界晶片巨頭英特爾沒有理由不下重注。昨日,英特爾宣布,將投資25億美元在大連興建晶片晶圓製造工廠,這是英特爾在亞洲最大的單筆投資,也是15年來首次投建晶圓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