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晚間,中芯國際公布2020年Q3季度業績。財報顯示,截止今年9月底的前三季度收入、淨利潤均創下歷史新高。
中芯國際第三季度營收10.8億美元,同比大增32.6%,高於市場預估的9.948億美元。公司稱,三季度營收增加主要由於需求強勁、平均售價上升和其他收入增加所致。
三季度,公司毛利2.62億元,同比大增54.3%,毛利率24.2%,和上季度的26.5%相比略有下降,但仍高於分析師預期的22.0%,並高於去年同期的20.8%。
公司三季度經營利潤同比大增287.5%至1.827億美元。淨利潤2.564億美元,同比大增122.7%。具體到核心業務指標,該公司三季度的產能和產能利用率都同比增加。
業績增長原因中芯國際財務長高永崗博士表示,三季度公司收入繼續創新高,達1083百萬美元, 環比增長15.3%, 同比增長32.6%;毛利為262百萬美元,歸屬於公司的應佔利潤為256百萬美元,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為653百萬美元,同創歷史新高。全年收入增長預期上修為24%到26%,全年毛利率目標高於去年。
報告期末,公司握有123億美元現金流,和今年二季度末的70億美元相比,大幅增加。
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趙海軍博士和梁孟松博士在財報表示,由於成熟應用平臺需求一如既往強勁,來自於電源管理、射頻信號處理、指紋識別,以及圖像信號處理相關收入增長顯著;在此同時,受益於先進技術應用多樣,第一代先進技術良率達業界量產水平,第二代進入小量試產,產能穩步擴充,利用率維持高位。
關於三季度中芯國際淨利潤大增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公司毛利和經營利潤大幅增長,另一方面則是公司來自「其他綜合收益」項目同比扭虧為盈,其中的「外幣報表折算差異變動」從去年三季度的-2003.2萬美元轉為正2995.3萬美元。
第三季度中芯國際資本支出22.8億美元。
中芯國際還稱,預計四季度公司收入環比減少10%至12%,毛利率介於16%至18%的範圍內。
從地區、應用和技術節點解讀財報三季報顯示,由於第三季度公司控股的北京300mm晶圓廠產能擴充,中芯國際的月產能由第二季度的約48萬片約當8英寸晶圓增加至第三季度的51萬片。
從地區來看,今年三季度,中芯國際來自中國內地及香港的收入佔比進一步提升,同比上升9.2個百分點至69.7%;來自北美洲的收入降至20%以下至18.6%;來自歐洲及亞洲其他地區的收入下降至11.7%。
按收入細分來看,以應用分類:智慧型手機、智能家居和消費電子在2020年三季度佔晶圓收入比例分別為46.1%、20.5%、17.0%。去年同期三者對應數據分別為42.3%、17.0%和22.2%。
從服務類型來看,公司來自晶圓業務的收入有所下降,三季度為85.4%;來自其他業務的收入為14.6%。
以技術節點來看:14/28nm 晶圓2020年三季度佔晶圓收入比例已達14.6%,這一數據較今年第二季度的9.1%佔比有所提升,去年同期該數據則為4.3%。目前公司收入的主流仍是40/45 nm和55/65nm 晶圓,第三季度佔晶圓收入比例分別為17.2%和25.8%,但環比均出現下降。
從非財務數據來看,第三季度中芯國際銷售晶圓數量共計1.44億片(約當8吋晶圓的片數),同比增長9.5%。產能利用率高達97.8%,增加0.8個百分點。
回應美國管制,下修資本支出值得一提的是,在中芯國際11月12日的第三季度電話財報會議上還上調了2020年收入目標,從原來的中至高10位數增長上修為年增長24%~26%;資本開支從457億元下修到約402億元,主要是由於美國出口管制使部分機臺供貨期延長或有不確定性,以及物流原因導致部分機臺到貨延遲。
業績會上,中芯國際還回應了華為禁令以及美國出口管制給自身帶來的影響。
「中芯國際只為民用終端用戶提供產品和服務,沒有任何軍事終端用戶。」趙海軍在電話會上強調。
他進一步表示:「作為家國際化運營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中芯國際嚴格遵守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和法規。多年以來,公司與美國和國際上的知名客戶以及半導體設備供應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在美國出口管制消息傳出後,公司在第一時間裡發布公告,與供應商梳理信息,並與客戶通報了可能的風險。同時,公司也與美國政府的相關部門保持溝通和交流。」
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也在11月12日早間舉行的業績溝通電話會議上表示,當前國際形勢日趨複雜,公司合法合規經營,對美國的出口管制表示遺憾,但其對公司影響可控。公司目前與美國方面保持積極溝通,並持續評估影
中芯國際方面指出,雖然受到了出口管制,但目前公司運營正常,不過影響仍在,同時強調「目前公司仍在申請出貨許可,希望通過開放透明建立互信,恢復正常的採購,也感謝投資者客戶和供應商的信任和支持。」
關於8吋和12吋設備是否會因為出口管制持續而短缺,並進一步影響到公司生產,趙海軍指出,短期內公司還不會面臨這樣的問題,但從長遠來看,公司會與第二供應商以及其他供應商合作,找到解決此類問題的辦法。
針對華為禁令帶來的產能缺口,梁孟松也在業績會上表示,「中芯國際是一個國際性的晶圓代工公司,產能布建或者技術的發展並不是針對單一客戶來制定的。所以,公司在布建運載產能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了多種場景,例如之前提到中低端的消費電子、汽車類、射頻連接類、IoT類、AI類等平臺。正是因為有這些平臺,公司一直跟十幾個客戶保持著在各平臺的NTO項目,預計需要2-3季度時間可以把已規劃產能填到需要達到的程度上。」
東方證券分析師蒯劍認為,「美國出口管制短期影響可控」。他表示,美國出口管制政策源於6 月底開始實施的CIV(民用最終用戶)許可例外取消,其影響低於被列入實體清單,更低於美國對華為的制裁。中芯國際已多次申明,只為民用和商用的終端用戶提供產品及服務,與中國軍方毫無關係,也沒有為任何軍用終端用戶生產。而全球光刻機龍頭ASML也明確表示,可從荷蘭向中國出口DUV深紫外光刻機,無需美國許可。
責編:Luffy Liu
本文綜合自中芯國際財報、證券日報、國際電子商情、華爾街見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