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發布第三季財報,回應華為禁令及美國出口管制影響

2021-01-17 電子工程專輯

11月11日晚間,中芯國際公布2020年Q3季度業績。財報顯示,截止今年9月底的前三季度收入、淨利潤均創下歷史新高。

中芯國際第三季度營收10.8億美元,同比大增32.6%,高於市場預估的9.948億美元。公司稱,三季度營收增加主要由於需求強勁、平均售價上升和其他收入增加所致。

三季度,公司毛利2.62億元,同比大增54.3%,毛利率24.2%,和上季度的26.5%相比略有下降,但仍高於分析師預期的22.0%,並高於去年同期的20.8%。

公司三季度經營利潤同比大增287.5%至1.827億美元。淨利潤2.564億美元,同比大增122.7%。具體到核心業務指標,該公司三季度的產能和產能利用率都同比增加。

業績增長原因

中芯國際財務長高永崗博士表示,三季度公司收入繼續創新高,達1083百萬美元, 環比增長15.3%, 同比增長32.6%;毛利為262百萬美元,歸屬於公司的應佔利潤為256百萬美元,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為653百萬美元,同創歷史新高。全年收入增長預期上修為24%到26%,全年毛利率目標高於去年。

報告期末,公司握有123億美元現金流,和今年二季度末的70億美元相比,大幅增加。

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趙海軍博士和梁孟松博士在財報表示,由於成熟應用平臺需求一如既往強勁,來自於電源管理、射頻信號處理、指紋識別,以及圖像信號處理相關收入增長顯著;在此同時,受益於先進技術應用多樣,第一代先進技術良率達業界量產水平,第二代進入小量試產,產能穩步擴充,利用率維持高位。

關於三季度中芯國際淨利潤大增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公司毛利和經營利潤大幅增長,另一方面則是公司來自「其他綜合收益」項目同比扭虧為盈,其中的「外幣報表折算差異變動」從去年三季度的-2003.2萬美元轉為正2995.3萬美元。

第三季度中芯國際資本支出22.8億美元。

中芯國際還稱,預計四季度公司收入環比減少10%至12%,毛利率介於16%至18%的範圍內。

從地區、應用和技術節點解讀財報

三季報顯示,由於第三季度公司控股的北京300mm晶圓廠產能擴充,中芯國際的月產能由第二季度的約48萬片約當8英寸晶圓增加至第三季度的51萬片。

從地區來看,今年三季度,中芯國際來自中國內地及香港的收入佔比進一步提升,同比上升9.2個百分點至69.7%;來自北美洲的收入降至20%以下至18.6%;來自歐洲及亞洲其他地區的收入下降至11.7%。

按收入細分來看,以應用分類:智慧型手機、智能家居和消費電子在2020年三季度佔晶圓收入比例分別為46.1%、20.5%、17.0%。去年同期三者對應數據分別為42.3%、17.0%和22.2%。

從服務類型來看,公司來自晶圓業務的收入有所下降,三季度為85.4%;來自其他業務的收入為14.6%。

以技術節點來看:14/28nm 晶圓2020年三季度佔晶圓收入比例已達14.6%,這一數據較今年第二季度的9.1%佔比有所提升,去年同期該數據則為4.3%。目前公司收入的主流仍是40/45 nm和55/65nm 晶圓,第三季度佔晶圓收入比例分別為17.2%和25.8%,但環比均出現下降。

從非財務數據來看,第三季度中芯國際銷售晶圓數量共計1.44億片(約當8吋晶圓的片數),同比增長9.5%。產能利用率高達97.8%,增加0.8個百分點。

回應美國管制,下修資本支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芯國際11月12日的第三季度電話財報會議上還上調了2020年收入目標,從原來的中至高10位數增長上修為年增長24%~26%;資本開支從457億元下修到約402億元,主要是由於美國出口管制使部分機臺供貨期延長或有不確定性,以及物流原因導致部分機臺到貨延遲。

業績會上,中芯國際還回應了華為禁令以及美國出口管制給自身帶來的影響。

「中芯國際只為民用終端用戶提供產品和服務,沒有任何軍事終端用戶。」趙海軍在電話會上強調。

他進一步表示:「作為家國際化運營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中芯國際嚴格遵守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和法規。多年以來,公司與美國和國際上的知名客戶以及半導體設備供應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在美國出口管制消息傳出後,公司在第一時間裡發布公告,與供應商梳理信息,並與客戶通報了可能的風險。同時,公司也與美國政府的相關部門保持溝通和交流。」

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也在11月12日早間舉行的業績溝通電話會議上表示,當前國際形勢日趨複雜,公司合法合規經營,對美國的出口管制表示遺憾,但其對公司影響可控。公司目前與美國方面保持積極溝通,並持續評估影

中芯國際方面指出,雖然受到了出口管制,但目前公司運營正常,不過影響仍在,同時強調「目前公司仍在申請出貨許可,希望通過開放透明建立互信,恢復正常的採購,也感謝投資者客戶和供應商的信任和支持。」

關於8吋和12吋設備是否會因為出口管制持續而短缺,並進一步影響到公司生產,趙海軍指出,短期內公司還不會面臨這樣的問題,但從長遠來看,公司會與第二供應商以及其他供應商合作,找到解決此類問題的辦法。

針對華為禁令帶來的產能缺口,梁孟松也在業績會上表示,「中芯國際是一個國際性的晶圓代工公司,產能布建或者技術的發展並不是針對單一客戶來制定的。所以,公司在布建運載產能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了多種場景,例如之前提到中低端的消費電子、汽車類、射頻連接類、IoT類、AI類等平臺。正是因為有這些平臺,公司一直跟十幾個客戶保持著在各平臺的NTO項目,預計需要2-3季度時間可以把已規劃產能填到需要達到的程度上。」

東方證券分析師蒯劍認為,「美國出口管制短期影響可控」。他表示,美國出口管制政策源於6 月底開始實施的CIV(民用最終用戶)許可例外取消,其影響低於被列入實體清單,更低於美國對華為的制裁。中芯國際已多次申明,只為民用和商用的終端用戶提供產品及服務,與中國軍方毫無關係,也沒有為任何軍用終端用戶生產。而全球光刻機龍頭ASML也明確表示,可從荷蘭向中國出口DUV深紫外光刻機,無需美國許可。

責編:Luffy Liu

本文綜合自中芯國際財報、證券日報、國際電子商情、華爾街見聞報導

相關焦點

  • 被列入「實體清單」影響多大?中芯國際重磅回應 最新解讀也來了!
    來源:e公司官微作者: 證券時報 王一鳴 中芯國際(688981)確認並回應了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12月20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納入實體清單的說明公告,公司關注到美國商務部以保護美國國家安全和外交利益為由,將中芯國際及其部分子公司及參股公司列入「實體清單」。
  • 聯發科新品「捲入」華為新禁令? 五味雜陳也要淡定回應
    不幸的是,昨晚,美國商務部發布了對華為的修訂版禁令,進一步限制華為,並增加38個華為相關公司的禁令名單。這意味著華為尋求外購諸如聯發科等第三方晶片的方案或將會被阻攔,而每次購買相關產品都需要獲得美國的許可,無異於禁止購買。
  • 美國又封殺!大疆回應:照賣不誤!中芯國際也發聲
    當地時間12月18日晚間,美國商務部正式發布公告,以「保護美國國家安全」為由,將共計77個實體列入「實體清單」,其中絕大多數為中國公司、高校或個人,中芯國際、大疆等公司在列。對此,12月20日,大疆回應:照賣不誤!中芯國際也回應,稱將持續與美國相關部門溝通。同樣被列入實體清單的光啟集團回應稱,光啟所有產品均從底層科學研究做起。
  • 美國國防部黑名單對中芯國際影響幾何?中芯寧波獲30億元增資!2021...
    1、美國國防部制裁中芯國際分析:僅禁止投資,子公司暫不受限2、【芯觀點】美國國防部「軍工企業」黑名單,對中芯國際影響幾何?3、【芯視野】中國掀起顯示材料投資熱潮,該如何搶抓機遇期?4、2021中國IC風雲榜·投資機構/投資人榜單及獎項評選正式啟動!
  • 中芯國際回應被納入實體名單:未來先進工藝遭重創
    2020年12月18日,美商務部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的消息引發關注。當地時間周五,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正式宣布將中國半導體製造企業中芯國際(SMIC)列入實體清單。根據細則,中芯國際在先進技術節點(10納米或以下)生產半導體面臨全面封禁。
  • 中芯國際又創造了一個新記錄,離徹底解決華為被卡脖子問題還有多遠?
    因為美國的禁令不僅對臺積電有效,同樣也對中芯國際有效,一旦中芯國際與華為進行全面的合作,美國可能會轉而對中芯國際進行制裁。中芯國際「閃電過會」意味著什麼?回顧中芯國際的科創板上市之路,可以用「沒有最快,只有更快」來形容。
  • 回應被列入「實體清單」 中芯國際正尋求解決方案
    來源:證券時報網證券時報記者 王一鳴中芯國際(688981)確認並回應了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12月20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納入「實體清單」的說明公告,公司關注到美國商務部以保護美國國家安全和外交利益為由,將中芯國際及其部分子公司及參股公司列入「實體清單」。
  • 華為晶片斷供首日!美國禁令生效,任正非以後該怎麼辦?
    但在設計環節,雖然麒麟9000是華為海思自主設計,但設計過程所必備軟體EDA,在這個領域三家巨頭公司Cadence、Synopsys和Mentor Graphics,處於壟斷地位,無一不是美國企業。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和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都相繼發布聲明希望禁令延期,並強調禁令對產業利益的損害。
  • 9.15禁令全面生效,倪光南院士卻說華為有芯可用,這是什麼意思?
    美國的禁令全面生效的時間是9.15日,過了這時間華為將沒有任何辦法從三星、聯發科、臺積電等這些知名晶片企業拿到晶片。不過就在禁令就要全面生效之時,倪光南院士卻對外表示,華為不會無芯可用,這是什麼意思?然來是有部分國人對於美國禁令產生了非常不樂觀的想法,認為在晶片的領域中國是一丁點的自主能力都沒有的。說到「中國已經擁有28納米的光刻機」,根據目前中國的能力,自己生產28納米和14納米的晶片還是沒有問題的。
  • 中芯國際回應被列入「實體清單」:短期內不會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記者 劉會玲 見習記者 許偉12月20日晚,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公司於12月18日關注到美國商務部以保護美國國家安全和外交利益為由,將中芯國際及其部分子公司及參股公司列入「實體清單」。
  • 他被稱為中國半導體之父,回國創立中芯國際,如今市值2800億
    2020年5月,美國發布禁令,臺積電宣布於9月14日後不再繼續向華為提供晶片代加工的服務。中芯國際也是華為晶片代加工廠之一,對於這次禁令中芯國際在8月7日的財報會上首次回應對於美國禁令,稱對於此次禁令仍在可控範圍。
  • 一天內傳來3個好消息,中芯國際正式表態發聲了
    但在全球通訊設備中,華為的市場份額仍是全球第一,遠超愛立信以及諾基亞等。最主要的是,在短短一天時間內,傳來3則與中芯國際有關的好消息,而中芯國際也正式表態發聲了。最主要的是,在一天時間內,中芯國際接連傳來3個好消息,而且,中芯國際也發聲了。第一個好消息,中芯國際回應對公司運營沒有重大影響。
  • 中芯國際第二代FinFET工藝進入小批量試產
    11月11日,中芯國際公布2020年第3季度財報,單季營收首次突破10億美元。 財報詳解 財報顯示,中芯國際今年第3季度產能依然接近滿載,高達97.8%,中國區收入佔比進一步提升到了69.7%。值得一提的是,中芯國際的28nm及以下工藝在第3季度的收入佔比提升到了14.6%,較今年第2季度的9.1%有小幅提升。 第3季度按應用劃分的收入佔比分別為:智慧型手機46.1%、智能家居20.5%、消費電子17.0%、其他16.7%。
  • 一年了 被美國制裁的華為過得怎麼樣?
    這一年,華為首次開始發布季度財報;這一年,華為打造多年的備胎,一夜之間轉正;這一年,華為公布了首批天才招募計劃;這一年,華為加快發布了鴻蒙作業系統,首次發布整體計算戰略;這一年,華為HMS、APPGallery搭載P40出海;這一年,華為以公司之力,起訴了美國;這一年,準備退休的任正非開始了給公共關係打工……今年516前,川普宣布對華為等公司的供應鏈禁令延期一年。
  • 【芯視野】美國進一步加強禁令,華為外購晶片之路是否已被斷?
    【芯視野】美國進一步加強禁令,華為外購晶片之路是否已被斷?2.王禮賓:尋EDA創新之道 譜中國半導體之「芯華章」3.【集微拆評】榮耀 30拆解:設計嚴謹,搭載麒麟985晶片助力營銷4.美國對華為禁令恐影響韓國經濟復甦5.華為經營範圍新增汽車零部件生產6.點評|ASR和展銳明年都會登陸創業板;未來幾年會有幾家國內EDA公司登陸資本市場1.【芯視野】美國進一步加強禁令,華為外購晶片之路是否已被斷?
  • 華為禁令今日生效!有何影響?機構:短期破壞性影響不會特別明顯
    華為禁令今日生效2020年9月15日,美國對華為禁令將正式生效,華為晶片「斷供」也將開始實施全面。自從2019年5月美國將華為納入「實體清單」以來,美國對華為的打壓就在不斷升級。2020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加強出口管制,要求臺積電停止接受華為的新訂單。已接受的訂單將於9月15日前出貨,此後的訂單在出口時將需要得到美方許可。
  • 一年了,被美國制裁的華為過得怎麼樣?
    這一年,華為首次開始發布季度財報;這一年,華為打造多年的備胎,一夜之間轉正;這一年,華為公布了首批天才招募計劃;這一年,華為加快發布了鴻蒙作業系統,首次發布整體計算戰略;這一年,華為HMS、APPGallery搭載P40出海;這一年,華為以公司之力,起訴了美國;這一年,準備退休的任正非開始了給公共關係打工……今年516前,川普宣布對華為等公司的供應鏈禁令延期一年。
  • 斷供後的中芯國際
    中芯國際4日發布正式公告,針對美國商務部向其供應商發出信函,對於向中芯出口的部分美國設備、配件及原物料會受到美國出口管制規定進行說明。
  • 突發:美國正式制裁中芯國際、大疆和光啟及其他74家實體
    突發:美國正式制裁中芯國際  當地時間12月18日,美國商務部官網發布消息,正式將中芯國際(SMIC)列入「實體清單」(Entity List),限制其對美國技術和設備的使用  與華為、海康威視、大華股份一樣,被列入「實體清單」的中芯國際如果想再使用與美國相關聯的技術,或者包含美國技術的設備,必須首先獲得美國頒發的出口許可,尤其是10nm及更先進工藝相關技術,被嚴格禁止提供給中芯國際。
  • 關於華為事件的終極推演 - Huawei 華為 - cnBeta.COM
    根據此前中芯國際的公告,2019年2月-2020年1月的12月間,中芯國際就購買了應用材料公司的6.2億美元的機器及設備;2019年3月12日至2020年2月17日的12個月期間,中芯國際向泛林集團購買了6.01億美元的機器及設備。顯然,從上面的數據來看,與華為有合作的晶圓代工廠,不論是臺積電還是中芯國際,都離不開美國應用材料和泛林半導體的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