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2月份開始,好消息以更快的速度到來。
例如,日本晶片企業愷俠獲得向華為出貨的許可;高通正式發布了驍龍888處理器,全力討好國內用戶,並在努力申請全面自由出貨許可(目前僅4G等產品可自由出貨)。
還有就是,雖然美國處處使絆子,不僅要求盟國等放棄華為5G技術,還多次修改規則。
但在全球通訊設備中,華為的市場份額仍是全球第一,遠超愛立信以及諾基亞等。
最主要的是,在短短一天時間內,傳來3則與中芯國際有關的好消息,而中芯國際也正式表態發聲了。
都知道,晶片製造是晶片研發設計到商用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最難的一個環節,因為其重資產企業,投資高、收益慢,技術門檻更高。
在全球範圍內,能夠生產製造晶片的企業,可以說是屈指可數的,而中芯國際就是其中一家,而且技術也很先進,是少數掌握了7nm工藝製程的廠商之一。
最主要的是,在一天時間內,中芯國際接連傳來3個好消息,而且,中芯國際也發聲了。
第一個好消息,中芯國際回應對公司運營沒有重大影響。
都知道,美國近年來不斷對國內技術先進的企業進行無端打壓,華為就是最好的例子,因為華為是5G領域內最先進的企業。
除了華為,美國還將國內30多家企業列入所謂的「實體名單」,禁止向這些企業出口技術等。
意外的是,美國突然將中芯國際等企業列入「黑名單」,並限制向中芯國際出口技術以及元器件等。
面對美國的限制,中芯國際也正式做出了回應,其表示,對本公司運營沒有重大影響,並強烈反對美國的決定。
其實,外界都已經知道,美國無端對國內企業進行打壓和限制,就是擔心國內科技企業在技術方面超越美國,而華為的5G技術已經超越了美國,所以美國才下了重手。
儘管如此,但依舊擋不住華為等國內企業前進的步伐,很多企業依舊與華為合作建設5G網絡,同時,國內企業的科學技術進步仍在繼續。
就像中芯國際一樣,其訂單依舊是滿載,今年的研發任務也基本完成等等。
第二個好消息,第二代 FinFET 已進入小量試產
在全球範圍內,能夠量產5nm以下工藝的晶片,僅有三星和臺積電,但能夠生產7nm以下晶片的企業,將多一家企業,其就是中芯國際。
據悉,中芯國際已經掌握了第二代FinFET工藝(N+1工藝),已經進入小量試產階段。
按照中芯國際給出的數據可知,中芯國際N+1工藝和14nm相比,性能提升20%,功耗降低57%,理論上就是7nm的工藝。
另外,該工藝在功率和穩定性方面與7nm工藝非常相似,且不需要EUV光刻機。
只是在性能方面提升差一點點,因為7nm市場基準性能提升應該是35%,而N+1工藝則是提升20%,也就是說,N+1工藝將主要用於低功耗設備上。
當然,有了N+1工藝,自然就有N+2工藝,該工藝主要提升性能,預計在2021年底試產。
第三個好消息,國產晶片產能不斷提升,加大國內晶片自給率。
美國修改規則,讓國內廠商徹底認識到,在晶片等核心技術方面,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華為、中興、中芯國際等廠商紛紛加大向晶片領域內的投資。
根據中芯國際發布公告可知,全資子公司中芯控股、國家集成電路基金 II 和亦莊國投訂立合資合同以共同成立合資企業,註冊資金高達50億美元。
據了解,合資企業的業務範圍包括生產 12 吋集成電路晶圓及集成電路封裝系列,還有技術測試等。
也就是說,中芯國際通過不同的方式擴建新工廠,目的就是提高晶片產能,從而實現更多晶片自給自足。
對於這三個好消息,你們怎麼看,歡迎留言、點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