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銀的抗菌性能!

2021-03-05 復朗施納米科技

納米材料(nanomaterial)又稱為超微顆粒材料,是三維空間尺度至少有一維處於納米量級(1~100nm)的材料。其粒徑處於原子簇和宏觀物體交接區域,具有表面積大、尺寸極小、表面活性位點多且活性高、催化效率高,以及吸附能力強等優點。這使得納米材料在熱學、光學、磁學、電學、力學以及化學方面的性質和大顆粒固體材料有明顯的不同,被譽為「21世紀最有前途的材料」


納米銀這種技術已經出現很久了,由於殺菌抗菌效果出色,納米銀現在廣泛用於各種醫療、包裝、電子等等行業。比如一些手術刀表面覆蓋一層納米銀,厚度為6個原子排列在一起的大小,納米銀對殺滅常見的大腸桿菌、淋球菌有很好的作用。

納米銀作為抗菌材料具有許多優良的特性。

首先,納米銀的安全性高。相比於銀離子,納米銀在濃度極低(納摩爾或微摩爾)時就對微生物表現出強烈的抗菌性,而對哺乳動物的毒性較低並且很少出現併發症。

其次,持久性好。納米銀可以負載於殼聚糖等載體上,持續釋放出零價銀離子,維繫較為穩定的銀濃度,達到持久抗菌的目的。

第三,廣譜抗菌。納米銀能夠有效抑制包括金黃色釀膿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假單胞菌等多種致病菌,以及皮膚癬菌等真菌在內的650多種致病菌,甚至可以殺死HIV-1。

第四,納米銀不易產生耐藥性。經納米銀處理的細菌基本無法存活,可以杜絕細菌產生耐藥性。

第五,納米銀還有毒副作用小,使用方便等優點。

納米銀主要殺傷單細胞生物,納米銀與其氧代謝酶結合,讓酶失去活性,使病原菌窒息而死。而多細胞體不使用蛋白酶進行呼吸作用。銀本身對人體的毒性就很小,即使納米銀作為藥物內服時,因為銀含量小(為耐受劑量的幾千分之一),對人體幾乎沒有影響。至少體外使用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金屬或其化合物在納米級別上性狀通常會改變。

目前,復朗施納米科技有限公司各區域各行業代理商正在熱招進行中,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報名頁面。

相關焦點

  • 納米載銀磷酸鋯抗菌聚氨酯抗菌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2、納米載銀磷酸鋯抗菌聚氨酯材料的體外抗菌性能研究採用貼膜法檢測納米載銀磷酸鋯抗菌聚氨酯材料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的抗菌性能。將標準菌株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傳代培養,混懸於TSB培養液中,採用麥氏比濁法配置成濃度為1.5x10 8CFU/mL的菌液,並依次做4次10倍遞增稀釋。分別吸取100 pL菌液接種在各組抗菌試件表面,蓋上消毒PE膜,培養24 h。
  • 6日痔瘡淨納米銀抗菌水凝膠讓你輕鬆擺脫痔瘡!
    近期,筆者了解到這樣一款治療痔瘡的產品——6日痔瘡淨納米銀抗菌水凝膠。其簡單、快速、有效的治療效果受到廣大患者的喜愛。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16343393069神奇的納米銀技術採用。
  • 女性私護好閨蜜,阿希米納米銀抗菌洗液
    女性私護好閨蜜,阿希米納米銀抗菌洗液 時間: 2016-11-25 11:16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希文
  • 納米無機載銀磷酸鋯對樹脂基託理化性能的影響
    本次研究採用的添加劑為納米無機載銀磷酸鋯,按濃度0%、1%、3%、5%、7%添加到PMMA樹脂基託中,探討其對樹脂基託理化性能的影響以及最佳添加比例,以此為口腔臨床醫生選擇修復牙列缺損樹脂基託提供更好的依據。
  • 《ACS Nano》綜述:抗菌、抗病毒納米材料和塗層的現狀和未來展望
    有關銀抗病毒已有多個研究:以離子、納米顆粒和混合塗層形式使用銀來形成抗病毒表面;在塗料中使用金屬離子;AgNPs與許多不同的材料結合在一起以提供抗病毒能力;將銀納米顆粒整合到膜和過濾器中。有關銀的抗病毒特性,主要集中在AgNPs,除了以上使用,AgNPs的大小也會影響到抗病毒的效果。
  • 納米鹽長效防黴抗菌技術——引領固態長效抗菌產品的新技術
    甚至我們可以做一些防黴抗菌的原材料,比如抗菌的塑料包材、紙品,防黴的木材等等,這樣我們的生活環境方式將會完全不同,各種致病菌引起的疾病都會大幅減少。記:您能和我們介紹一下它是怎麼樣的工作原理嗎?彭:好的。簡單來講,就是通過技術,在物體表面形成一個「納米級「的「抗菌磁膜層」。
  • 納米銀與蛋白質相互作用研究取得進展
    納米銀(Silver nanoparticles)是空間三個維度都處於1-100 nm範圍內由銀原子構成的具有特殊性質的材料,由於具有卓越的抗菌性能
  • 用納米材料代替抗生素:一文了解非抗生素抗菌
    近日,昆士蘭大學餘承忠教授課題組在納米抗菌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該工作綜述了納米抗菌領域的綜合性研究和多學科交叉的研究進展,總結了在不含抗生素的情況下,抗菌納米材料的設計思路,包括具有內在或光介導抗菌作用的納米材料,並將其用作天然抗菌化合物的傳遞媒介。
  • 納米銀——當然選微寶
    微寶牌納米銀粒子與金屬銀都屬於銀單質,是沒有毒性的。 微尓芬寶納(WolfsBiene)優勢: 1.電物理法工藝製備的納米銀。 2.只含有銀粒子和去離子水的納米銀。 3. 做到納米銀粒子直徑≤5nm的納米銀。 4.
  • 天然抗菌物質「銀」,比抗生素好用多了,攝入過多會變成藍血人!
    微生物被發現之後,銀的抗菌屬性被更廣泛地利用。 早在19世紀初,銀就已經是預防細菌感染的最佳物質。 此外,傷寒菌在銀片上只能活18個小時,白喉菌在銀片上也只能活3天。 銀的威力並不亞於其他的抗菌劑。 銀也曾被美國FDA認為是一種絕對無毒無副作用的天然抗菌物質。 然而,銀還是在抗生素的浪潮中敗下陣來了。
  • 煙臺海岸帶所在抗菌分離膜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研究人員利用銀納米顆粒高效廣譜的抗菌性能,結合貽貝仿生多巴胺表面修飾方法,以膜表面形成的聚多巴胺層為中間層和結合位點,實現銀納米顆粒在聚醯胺複合膜(TFC膜)表面的原位生長,直接賦予膜本身抗生物汙染能力,提高TFC膜在實際應用中的抗生物汙染能力。
  • 未來醫學的明珠——抗菌納米材料
    如目前市場上出現的納米抗菌洗衣機、抗菌保暖內衣、抗菌鞋襪等產品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01殺菌原因這類納米材料為什麼會有神奇的殺菌功效呢?抗菌劑納米抗菌材料的核心是抗菌劑。抗菌劑主要分為天然、合成兩大類。天然納米抗菌材料主要是沸石類礦物,其主要組成為水鋁矽酸鹽,具有納米孔隙結構。對於分子尺寸的粒子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天然抗菌材料具有抗菌範圍廣、安全性高、無副作用等特點。因此深受大眾的喜愛。
  • 納米級銀的新用途可能是開發可伸縮電子產品的關鍵
    納米級銀的新用途可能是開發可伸縮電子產品的關鍵,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其他電子設備。    本文來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19/0328/53585.html佛蒙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納米尺度下使用銀可以製造具有顯著強度和拉伸能力的納米線。
  • 抗菌性能99.99%的濾膜?不好意思,廣工造出來了
    近日,廣東工業大學聯手多個研究團隊,研發出了納米纖維靜電紡絲批量生產設備以及醫用口罩納米纖維濾膜,產出的口罩抗菌性能可達99.99%。  據悉,參與該項目研發的團隊包括廣東工業大學精密電子製造技術與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佛山輕子精密測控技術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區廣工大數控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季華實驗室等。
  • 竹炭粘膠纖維抗菌性能的研究
    ,以GB/T 20944.3–2008《紡織品 抗菌性能的評價 第3部分:振蕩法》為標準,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能進行了研究。關鍵詞:竹炭粘膠纖維;抗菌性能;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1 前言竹炭是以毛竹為原料,經800℃高溫碳化而成。竹炭類纖維則是運用納米技術,將竹炭微粉化後,經過高科技工藝加工而成。目前,市場上竹炭類纖維以竹炭粘膠纖維和竹炭滌綸纖維為主,具有柔滑軟暖、吸溼透氣、綠色環保等特點,受到人們的親睞。
  • 這些納米材料在抗病毒方面大有潛力
    銀納米材料 在眾多抗微生物材料中,納米銀的研究最為透徹,並且已經有了醫療應用。銀的抗菌性質在古代已經有所了解,金屬銀、硝酸銀及磺胺嘧啶銀杯用於燒傷傷口的處理、牙科等細菌疾病的控制。
  • ...提出一種含有三種成分的新止血材料:藻酸鹽、殼聚糖和銀納米顆粒
    科研人員提出一種含有三種成分的新止血材料:藻酸鹽、殼聚糖和銀納米顆粒 來源:科技日報 • 2020-09-21 17:17:51
  • 納米材料為什麼能殺菌
    納米抗菌材料是近幾年研製開發的一類新型保健抗菌材料, 是納米科技和抗菌技術研究的重點。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 納米抗菌產品不斷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如現在市場上出現的納米抗菌洗衣機、抗菌冰箱、抗菌保暖內衣、抗菌鞋襪等風靡市場, 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 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 家居產品為何能抗菌?_行業新聞_資訊_中華整木網
    美國也比較積極,集中在銀或銀的化合物膠體方面,部分公司生產載銀抗菌劑。我國對於抗菌材料的研究開始與九十年代初,起步並不算晚,在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金宗哲教授的指導下,第一項技術成果就是納米氧化鈦光催化鍍膜抗菌材料,應用製備了光催化鍍膜抗菌陶瓷和抗菌玻璃,隨後陸續開發了礦物載銀無機抗菌材料、含銀抗菌陶瓷、抗菌塗料、抗菌木質板材
  • 富士膠片推出Hydro Ag⁺銀離子手機抗菌保護膜
    2015年,富士膠片研發出一款Hydro Ag⁺銀離子手機抗菌保護膜,該產品集富士膠片80多年在膠片領域對「滷化銀」和「精密塗布」技術的研究成果,可快速並長效殺滅細菌病毒,抗菌效果達到「醫療級別」,抗菌時效可持續18-24個月,是一款超越傳統技術的跨時代抗菌產品,貼心保護各類液晶觸屏設備使用者的健康,也可滿足對環境衛生有更高要求的人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