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級銀的新用途可能是開發可伸縮電子產品的關鍵

2020-11-25 中國觸控螢幕網

納米級銀的新用途可能是開發可伸縮電子產品的關鍵

作者:51Touch時間:2019-03-28 來源:長安金融網

    北京時間03月28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彈性銀納米線是下一代柔性器件的關鍵。納米級銀的新用途可能是開發可伸縮電子產品的關鍵,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其他電子設備。

    本文來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19/0328/53585.html

佛蒙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納米尺度下使用銀可以製造具有顯著強度和拉伸能力的納米線。

該大學機械工程教授Frederic Sansoz表示,他和他的研究團隊多年來一直在研究金納米線,當時他們開始有興趣與具有相似結構和機械性能的其他金屬一起工作以擴展他們的工作。

當團隊專注於銀時,他們意識到由這種材料製成的納米線與鉑製成的納米線反應不同,鉑是他們正在試驗的另一種金屬。「銀納米線在沒有斷裂的情況下是超塑性的,而鉑金納米線在室溫下伸長時是準脆性的,」他在接受採訪時告訴設計新聞。

Sansoz說,研究人員意識到銀納米線除了具有顯著的靈活性外還有許多好處。他們說,它們具有導熱和導電性能,可以用作導電電極材料。他們還展示了其他特性,使其適用於下一代柔性電子產品。

「它們在變形過程中的抗拉強度也非常高,比它們的大體積高出50倍以上,因為經典的」更小更強「的趨勢,」Sansoz說。「此外,銀納米線網絡薄膜已被證明是透明且非常靈活的,這對於新的柔性,可拉伸和有機電子應用尤為重要。」

事實上,這種銀線可以被製成網狀物,傳導電流,允許光線透過,並且可以非常容易地彎曲,使其非常適合作為下一代電子設備中的電極材料,他說。

「銀納米線網絡薄膜......直徑10納米到50納米,應具有超高強度,同時具有導電性,柔韌性和透明性,」Sansoz解釋道。「這可以通過柔性透明金屬薄膜取代目前在智慧型手機和觸控螢幕顯示器上製造電極的導電材料 - 脆性ITO(氧化銦錫)陶瓷材料 - 在變形過程中具有超高抗斷裂性。」

研究人員在Nature Materials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關於他們工作的論文。他們說,在文章中,他們還表明銀納米線可以通過晶體滑移和表面擴散之間的耦合機制具有自愈能力,可以治癒變形產生的表面缺陷。「這種自愈機制對於直徑在10納米到50納米範圍內的銀納米線來說是全新的和獨特的,」Sansoz說。

他補充說,由於銀納米線合成已經很成熟,許多公司已經大量在線銷售它們,使其在商業應用中的應用成為迫在眉睫的現實。

「觸控螢幕顯示器行業已經為下一代柔性顯示器採用了這些材料,例如電子紙和大小為85英寸的大面積觸控螢幕,」Sansoz說。「這項技術還有新的有前途的工業應用,可用於能量收集中的柔性太陽能電池,以及微電子元件的室溫焊接。」

他補充說,在這條生產線上,納米線 - 抗菌 - 可用於與醫學生物組織結合的生物傳感器。

Sansoz說,研究人員計劃繼續研究具有相同直徑的銀納米線網絡的力學行為,以及他們的研究結論如何適用於不同類型的金屬。

「研究納米線尺寸對其他物理性質(如電導率或導熱性)的影響也很有意思,」他說。

Elizabeth Montalbano是一位自由撰稿人,撰寫了超過15年的技術和文化。她目前居住在葡萄牙西南海岸的一個村莊。
 

觸控螢幕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控螢幕材料、觸控螢幕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控螢幕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裡查看詳細步驟

相關焦點

  • 後觸控顯示時代 「納米銀+」如何實現賦予顯示新「定義」
    由於納米銀具有高透光度,低霧度,低電阻值及耐彎折特性,因此納米銀成為大尺寸及超大尺寸首選且最優的觸控螢幕材料。而對於超大尺寸的應用,互動式電子面板是最大的一塊市場,尤其在學校的教育用途。宸鴻科技非常看好互動式電子面板的市場成長,包括在教育,會議,商顯,公共看板等等的應用,所以今年宸鴻TPK在廈門翔安建納米銀觸控產品專屬生產基地。
  • 電子產品納米銀導電墨水噴印技術正式面市
    這一組合解決方案,將有益於消費電子產品製造商,幫助它們獲得生產過程中可靠耐用的技術手段,來應用納米銀顆粒墨水列印半導體接收及傳感等電子元器件。  相對於傳統印刷技術,工業噴墨印刷可為消費電子產品製造商提供顯著的優勢。噴印技術要比其他的導電銀墨水印刷手段更為潔淨。在承印底材如顯示屏上進行印刷時,任何產量損失的代價都是昂貴的。
  • 納米科學:可擴展的二維材料推動了未來的電子產品!
    納米科學:可擴展的二維材料推動了未來的電子產品!自從發現石墨烯的顯著特性以來,科學家們越來越多地將研究重點放在許多其他可能的二維材料上,包括在自然界中發現的和在實驗室中炮製的材料。本月在兩篇納米技術期刊上發表的一篇論文為未來電子設備的晶圓級二維晶體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贊助的二維晶體聯盟 - 材料創新平臺主任,以及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與電氣工程教授Joan Redwing領導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製備單晶原子薄膜的多步工藝在大面積藍寶石襯底上的二硒化鎢。
  • 可感知疼痛的電子皮膚,可能成為「非侵入性皮膚移植」的一種選擇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電子技術能夠真實地模仿出人的疼痛感。當壓力、熱度或冷度達到令人痛苦的閾值時,我們的人造皮膚都會立即做出反應。這是未來開發複雜反饋的關鍵一步。我們需要提供真正的智能假肢和智慧機器人的系統。」
  • 科學家開發納米級反應器,可將CO轉為乙酸
    打開APP 科學家開發納米級反應器,可將CO轉為乙酸 cnBeta.COM 發表於 2021-01-12 16:04:27 萊斯大學的工程師們開發了一種新的反應器
  • 超薄納米材料膜或激發新一代可重寫存儲設備和低功耗電子產品
    超薄納米材料膜或激發新一代可重寫存儲設備和低功耗電子產品由伯克利實驗室材料科學系高級教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教授Alex Zettl領導的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新技術,該技術可以用超薄材料製造下一代電子產品的超薄材料,例如可擦寫,低功耗等。存儲電路。他們的發現發表在《Nature Electronics》雜誌上。
  • 在半導體上生長石墨烯納米帶的技術帶來更高效的電子產品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直接在常規鍺半導體晶片上生長具有理想半導體特性的石墨烯納米帶的方法。這一發現可能使製造商能夠在混合集成電路中輕鬆使用石墨烯納米帶,這將大大提高下一代電子設備的性能。這項技術還可能在工業和軍事應用方面有特殊用途,例如探測特定化學和生物物種的傳感器以及操縱光的光子設備。
  • 開發了一種新的電子皮膚,使機器人也能「感到痛苦」
    功能感測原型除疼痛感測原型外,研究團隊還開發了由可拉伸電子設備製成的設備,該設備可以感知並響應溫度和壓力的變化。RMIT功能材料和微系統小組的聯合負責人Bhaskaran表示,這三個功能原型旨在以電子形式提供皮膚感應功能的關鍵特徵。隨著進一步的發展,在傳統方法不可行或行不通的情況下,可拉伸人造皮膚也可能成為非侵入性皮膚移植的未來選擇。
  • 研究員研發可伸縮LED裝置,可充當臨時紋身?
    據報導,最近,南京大學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可伸縮的
  • NIST開發納米級3D列印凝膠新方法
    納米材料是8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型材料,由於納米微粒(1-100nm)的獨特結構狀態,使其產生了小尺寸效應、量子尺寸效應、表面效應、宏觀量子隧道效應等,從而使納米材料表現出光、電、熱、磁等特殊功能,在醫學、要學、化學等多個領域具有巨大潛力。
  • 電子產品防水有多難?中科院納米塗層獲新進展
    因為水是電子產品的天敵,大多數電子產品遇水之後,性能嚴重下降,甚至無法使用。防水成為消費電子產品需要解決的關鍵難點技術之一。關於防水,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防水手錶。防水手錶不僅能防水潑濺,甚至能在50米、100米水壓下使錶盤不進水。防水產品早就有了,為什麼還說防水對電子產品而言是難點呢?
  • 應用非晶納米晶軟磁材料促進電子變壓器的小型化探討
    電子變壓器的生產工藝面臨一場巨大的變革,電子變壓器向高頻化、低損耗、重量輕、體積小方向發展是必然的趨勢,作為電子變壓器核心部件的軟磁鐵芯將是這場變革的關鍵元件,因而推廣應用具有高飽和磁感、高初始磁導率和高頻低損耗非晶納米晶軟磁合金材料用作電子變壓器磁芯將大大促進電子變壓器的小型化,滿足電子行業的發展需要。
  • 用於下一代電子產品的可拉伸鑽石
    用於下一代電子產品的可拉伸鑽石鑽石是自然界中最堅硬的材料。但是,出於許多期望,它作為一種出色的電子材料也具有巨大的潛力。由香港城市大學(CityU)領導的聯合研究小組首次通過納米力學方法展示了微細加工的金剛石陣列的大而均勻的拉伸彈性應變。
  • 屏幕可摺疊 儀器更精密…納米技術帶來更多可能
    該晶片可應用於人工智慧、汽車電子等行業,今年已實現量產。新華社發  本周,第十一屆中國國際納米技術產業博覽會將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正式拉開帷幕。今年以來,國內與納米技術相關的各類會議、比賽接連不斷,展現出中國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推進納米技術領域國際合作的積極姿態。
  • 月產7000升納米銀墨水!全球最大納米銀項目投產
    雙星新材公司擁有納米銀膜的產品及技術儲備,公司新產品研發系列中也包括了柔性線路板。天材創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前身Cambrios Technologies於2004年創立於美國矽谷,多年來投入巨資致力於納米銀的技術研發及產品創新,並在智慧財產權的布局及發展上不遺餘力,目前已獲得國內外157項專利,範圍涵蓋材料、成膜、製程與應用各個層面。  Cambrios是納米銀線技術的領導者,也是全球首家量產納米銀線並成功商業化的公司。
  • 日本開發可存儲靜電的液體,實現自由伸縮振動發電元件
    ,全球首次實現了能伸縮和摺疊的振動發電元件。該元件能將心率和脈搏等非常小的振動轉換成電信號,而且可以伸縮、摺疊等,變換不同的形狀,因此有望應用於佩戴在手腕或胸部的無電池脈搏傳感器及心率傳感器等醫療用途。
  • 【科研進展】高k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極大的提高了紅外探測器等電子儀器的性能!】
    將高k無機/有機雜化納米材料嵌入介電聚合物中可形成介電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具有出色的介電性能和高擊穿強度/高能量密度,適合用於合適的電子應用。High-k介電聚合物與傳統的剛性矽技術相比,高k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的固有性能為柔性和可拉伸電子領域提供了一個新的維度。
  • NIST科學家在納米尺度上開發3D列印凝膠和軟材料的新方法
    近日,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3D列印凝膠和軟材料的新方法。該研究團隊沒有像大多數現代軟材料3D印表機那樣使用紫外雷射(UV)或可見光來引發其凝膠,而是利用電子和X射線束來固化一系列光敏樹脂。
  • 軟性電子產品崛起 軟性透明導電膜躍居關鍵材料
    從軟性電子對可撓性的功能需求來看,受力彎曲碎裂的特性使ITO在軟性電子組件應用上碰到瓶頸,具有可撓特性,取代ITO透明導電膜的產品必是未來軟性光電產品的基礎材料,是軟性光電產品的戰略物資。惟奈米銀線高長徑比的材料特性,使得塗布均勻度難以控制,因此開發能夠掌控均勻度的製程與設備是奈米銀線透明導電膜產品產業化的關鍵之一。軟性透明導電膜技術發展三大趨勢綜觀以上幾種軟性透明導電膜技術發展,在可撓、光穿透、導電三大特性都有一定的開發成果,以下就從材料特性、量產製程、技術成熟度探討其未來發展。
  • 噴墨列印石墨烯實現太陽能可穿戴電子設備
    單層石墨烯(single-layer graphene, SLG)的發現和分離開闢了基礎科學的新體系,並實現了電子設備的體系結構和性能的變革。升級器件處理能力以及將大面積石墨烯與其他材料共沉積仍然是關鍵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