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海岸帶所在抗菌分離膜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20-11-29 中國科學院

  膜生物汙染一直以來都是膜分離技術大規模工程應用過程中所面臨的最棘手問題。開發簡便高效的膜生物汙染防控策略,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研究員胡云霞團隊長期致力於高性能抗汙染分離膜開發,並取得最新進展。

  研究人員利用銀納米顆粒高效廣譜的抗菌性能,結合貽貝仿生多巴胺表面修飾方法,以膜表面形成的聚多巴胺層為中間層和結合位點,實現銀納米顆粒在聚醯胺複合膜(TFC膜)表面的原位生長,直接賦予膜本身抗生物汙染能力,提高TFC膜在實際應用中的抗生物汙染能力。研究表明,形成的銀納米顆粒與膜表面之間有強的作用力,銀離子釋放速率緩慢,一個月內的釋放量僅為膜表面銀總含量的1.58%。同時,該方法可以實現銀納米顆粒在膜表面的多次重複生長,從而賦予TFC膜持久的抗菌性能。該方法過程簡單,反應條件溫和,無需複雜或大型設備,可以對膜組件進行抗菌改性,易於大規模應用推廣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6, 8 (33), 21666–21673)

  在此基礎上,為進一步降低成本和簡化改性過程,研究人員利用成本更低的銅作為抗菌劑,一步實現膜表面抗菌改性。該方法通過將膜直接浸泡含二價銅離子和多巴胺的溶液,以二價銅離子和氧氣作為氧化劑,可在酸性條件(pH 4.5)下誘導多巴胺的快速聚合,實現在膜表面聚多巴胺的快速沉積,同時將銅離子牢固地絡合在膜表面。研究發現,該方法不受膜表面物理化學性能的影響,可在不同膜表面引入銅離子,且引入的銅離子賦予膜表面優異的抗菌性能,從而抑制膜表面微生物的生長繁殖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16, DOI: 10.1039/C6CC06015C)

  該研究受到中科院「一三五」重點培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山東省科技發展計劃的支持。

 

圖1. TFC膜原位生成銀納米顆粒 

 

圖2. 一步法實現膜表面絡合銅離子 

  膜生物汙染一直以來都是膜分離技術大規模工程應用過程中所面臨的最棘手問題。開發簡便高效的膜生物汙染防控策略,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研究員胡云霞團隊長期致力於高性能抗汙染分離膜開發,並取得最新進展。
  研究人員利用銀納米顆粒高效廣譜的抗菌性能,結合貽貝仿生多巴胺表面修飾方法,以膜表面形成的聚多巴胺層為中間層和結合位點,實現銀納米顆粒在聚醯胺複合膜(TFC膜)表面的原位生長,直接賦予膜本身抗生物汙染能力,提高TFC膜在實際應用中的抗生物汙染能力。研究表明,形成的銀納米顆粒與膜表面之間有強的作用力,銀離子釋放速率緩慢,一個月內的釋放量僅為膜表面銀總含量的1.58%。同時,該方法可以實現銀納米顆粒在膜表面的多次重複生長,從而賦予TFC膜持久的抗菌性能。該方法過程簡單,反應條件溫和,無需複雜或大型設備,可以對膜組件進行抗菌改性,易於大規模應用推廣(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6, 8 (33), 21666–21673)。
  在此基礎上,為進一步降低成本和簡化改性過程,研究人員利用成本更低的銅作為抗菌劑,一步實現膜表面抗菌改性。該方法通過將膜直接浸泡含二價銅離子和多巴胺的溶液,以二價銅離子和氧氣作為氧化劑,可在酸性條件(pH 4.5)下誘導多巴胺的快速聚合,實現在膜表面聚多巴胺的快速沉積,同時將銅離子牢固地絡合在膜表面。研究發現,該方法不受膜表面物理化學性能的影響,可在不同膜表面引入銅離子,且引入的銅離子賦予膜表面優異的抗菌性能,從而抑制膜表面微生物的生長繁殖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16, DOI: 10.1039/C6CC06015C)。
  該研究受到中科院「一三五」重點培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山東省科技發展計劃的支持。
 
圖1. TFC膜原位生成銀納米顆粒 
 
圖2. 一步法實現膜表面絡合銅離子 

相關焦點

  • 煙臺海岸帶所在硝基芳香汙染物微生物降解機制方面取得進展
    煙臺海岸帶所在硝基芳香汙染物微生物降解機制方面取得進展 2018-09-04 煙臺海岸帶研究所 【字體:  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海洋環境微生物與生物技術」團隊近期篩選到一株能夠利用2,6-DBNP作為唯一碳源、氮源和能源生長的細菌(Cupriavidus sp. strain CNP-8)。團隊結合基因組、轉錄組、RT-qPCR分析鑑定了CNP-8菌株中參與2,6-DBNP代謝的基因簇(hnpABCD)。
  • 煙臺海岸帶所在海洋微生物還原Sb(V)研究中取得進展
    研究環境中Sb的形態轉化,有利於揭示Sb的環境地球化學循環規律和環境風險。理論上來說,Sb(V)和Sb(III)各自穩定存在於好氧和厭氧環境中。但是,在自然環境中,Sb(V)和Sb(III)也分別能在缺氧和有氧的環境中被檢出。近來研究表明,由微生物驅動的Sb(V)-Sb(III)轉換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
  • 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揭牌儀式隆重舉行
    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是由中科院與山東省、煙臺市三方共建的創新性國家研究機構,主要圍繞海岸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國家戰略科技需求,針對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研究開發海岸帶資源利用、環境治理、可持續發展決策的科技理論體系和關鍵應用技術,重點開展環境友好型海岸帶資源化學與化工技術、海岸帶環境和生態過程及其檢測與調控技術、海岸帶信息與綜合管理技術應用等領域的基礎性、戰略性
  • 寧波材料所在PVDF油水分離膜材料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傳統油水分離方法主要包括氣浮法、離心分離法、吸附和燃燒等,但均存在效率低、成本高、應用範圍窄等缺點。超浸潤分離膜由於具有結構可控性好、分離效率高和分離精度高的優點,目前成為油水分離領域的研究熱點。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劉富團隊(先進功能膜)在高性能聚偏氟乙烯(PVDF)油水分離膜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1)PVDF瞬時催化及油水分離膜。
  • 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與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7月28日,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與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舉行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促進優勢互補,實現合作共贏,共同推進我市海洋經濟大市建設。煙臺市政府副市長李波出席籤約儀式。  近年來,煙臺市海洋經濟發展迅速,取得了較好成績,形成了船舶與海工裝備製造、海洋生物醫藥與製品、現代海洋漁業、濱海旅遊等六大優勢產業集群,2019年全市海洋經濟增長率達到10.7%,產值約佔全市GDP的1/4。
  • 市領導到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調研
    市領導在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調研時指出  充分發揮科研院所優勢,促進全市又好又快發展  膠東在線網11月27日訊 今天上午,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孫永春,在市委常委、秘書長於愛軍,市委常委、副市長許立華,以及市直有關部門和萊山區負責同志陪同下,到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調查研究。
  • ...課題組在氧化石墨烯膜限域分離策略及其水處理應用方面取得新進展
    環境學院張煒銘/潘丙才課題組在氧化石墨烯膜限域分離策略及其水處理應用方面取得新進展 2020-09-14 18: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連化物所在二維金屬有機骨架分離膜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楊維慎團隊在二維金屬有機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氣體分離膜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 DOI: 10.1002/anie.201703959)上。
  • 半導體所在柔性一維光電探測器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最近,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沈國震課題組,在一維無機分枝同質/異質納米線製備及柔性光電探測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 半導體所在柔性一維光電探測器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煙臺海岸帶所等在作物吸收微塑料通道與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副研究員李連禎、研究員駱永明等,在作物吸收微塑料通道與機制領域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微塑料可通過新生側根間隙進入可食作物》(Effective uptake of submicrometre plastics by crop plants
  • 微電子所在氮化鎵界面態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高頻高壓中心研究員劉新宇團隊等在GaN界面態研究領域取得進展,在LPCVD-SiNx/GaN界面獲得原子級平整界面和國際先進水平的界面態特性,提出了適用於較寬能量範圍的界面態U型分布函數,實現了離散能級與界面態的分離。
  • 煙臺海岸帶所河口研究組痕量溫室氣體研究取得新進展
    準確估算二者對全球溫室氣體釋放的貢獻已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潮灘處於海陸相互作用地帶,物質輸運與轉化極為複雜。國外在20世紀80年代率先開展了潮灘痕量溫室氣體研究,國內在最近幾年才開展相關工作且當前研究集中於南極濱海及長江口、閩江口的濱岸潮灘,對北方河口(如遼河口和黃河口)潮灘的相關研究還鮮有報導。
  • 煙臺海岸帶所與牟平區委區政府召開交流座談會
    座談會現場1月4日下午,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與牟平區委、區政府召開交流座談會,牟平區委書記、人大主任王中,區長李愛傑,區委常委、區委辦公室主任姜曰象,副區長孫萬坤,煙臺海岸帶所領導班子成員副所長駱永明(主持工作)等參加了座談會。
  • 中科院黨組第一巡視組向煙臺海岸帶所反饋巡視情況
    院巡視工作領導小組聽取了巡視組關於煙臺海岸帶所的巡視情況匯報,並向院黨組報告了有關情況。   陳平平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煙臺海岸帶所領導班子重視加強黨的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在健全組織架構、制定管理制度、落實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等方面開展了相關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 煙臺海岸帶所2011年招收推薦免試碩士程序
    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所2011年接收推薦免試生工作程序煙臺海岸帶所2011年接收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工作已經開始,海岸帶所熱忱歡迎具有保送資格的應屆本科畢業生申請我所推薦免試研究生。
  • 過程工程所在卷式靜電紡絲納米纖維膜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靜電紡絲是一種製備納米纖維的重要手段,在空氣淨化、電池隔膜和生物醫學方面有重要應用。
  • 張術平到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調研
    中國山東網煙臺5月25日訊 昨日下午,煙臺市委書記張術平到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調研,實地察看部分實驗室和科研成果,並與研究所中層以上幹部座談交流,聽取硏究所整體情況和對煙臺發展海洋經濟的意見建議。副市長王曉軍參加活動。
  •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在擔子地衣系統分類研究方面取得進展—新聞...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在擔子地衣系統分類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 聚合物敏感膜電位傳感技術研究獲進展
    為進一步提高膜電極響應特性、拓展電位傳感應用領域,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海岸帶環境過程與生物修復重點實驗室秦偉研究員課題組進行了系統的研究: 1、強電解質背景條件下高靈敏電位檢測 由於容易受到幹擾離子的影響,長期以來離子選擇性電極無法應用於海水等強電解質背景樣品的測定。
  • 煙臺海岸帶綜合地質調查成果出爐 透視1038公里海岸線
    透視1038公里海岸線        煙臺海岸帶綜合地質調查成果出爐芝罘灣海岸帶調查。    專家談地質    本期主題:煙臺海岸帶綜合地質調查    特邀嘉賓    趙輝———山東省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院長助理、海洋地質研究所所長    王偉———山東省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海岸帶地質研究中心主任    通過對地下水水質的分析評價,調查將工作區陸域地下水環境質量劃分為四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