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學報】痕量溫室氣體釋放規律及影響研究獲進展
為揭示黃河口潮灘N2O和CH4的釋放規律,評估河口氮輸入對其釋放的潛在影響及準確估算區域碳排放清單,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副研究員孫志高課題組對其進行了系統研究,相關成果近期發表在《光化層》和《植物與土壤》等期刊上。N2O和CH4是兩種重要的痕量溫室氣體,其在大氣中的濃度雖低於CO2,但增溫潛勢分別為CO2的298倍和25倍。
-
煙臺海岸帶所在抗菌分離膜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膜生物汙染一直以來都是膜分離技術大規模工程應用過程中所面臨的最棘手問題。開發簡便高效的膜生物汙染防控策略,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研究員胡云霞團隊長期致力於高性能抗汙染分離膜開發,並取得最新進展。
-
煙臺海岸帶所等在作物吸收微塑料通道與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副研究員李連禎、研究員駱永明等,在作物吸收微塑料通道與機制領域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微塑料可通過新生側根間隙進入可食作物》(Effective uptake of submicrometre plastics by crop plants
-
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揭牌儀式隆重舉行
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是由中科院與山東省、煙臺市三方共建的創新性國家研究機構,主要圍繞海岸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國家戰略科技需求,針對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研究開發海岸帶資源利用、環境治理、可持續發展決策的科技理論體系和關鍵應用技術,重點開展環境友好型海岸帶資源化學與化工技術、海岸帶環境和生態過程及其檢測與調控技術、海岸帶信息與綜合管理技術應用等領域的基礎性、戰略性
-
煙臺海岸帶所在硝基芳香汙染物微生物降解機制方面取得進展
煙臺海岸帶所在硝基芳香汙染物微生物降解機制方面取得進展 2018-09-04 煙臺海岸帶研究所 【字體: 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海洋環境微生物與生物技術」團隊近期篩選到一株能夠利用2,6-DBNP作為唯一碳源、氮源和能源生長的細菌(Cupriavidus sp. strain CNP-8)。團隊結合基因組、轉錄組、RT-qPCR分析鑑定了CNP-8菌株中參與2,6-DBNP代謝的基因簇(hnpABCD)。
-
中科院黨組第一巡視組向煙臺海岸帶所反饋巡視情況
院巡視工作領導小組聽取了巡視組關於煙臺海岸帶所的巡視情況匯報,並向院黨組報告了有關情況。 陳平平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煙臺海岸帶所領導班子重視加強黨的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在健全組織架構、制定管理制度、落實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等方面開展了相關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
煙臺海岸帶所與牟平區委區政府召開交流座談會
座談會現場1月4日下午,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與牟平區委、區政府召開交流座談會,牟平區委書記、人大主任王中,區長李愛傑,區委常委、區委辦公室主任姜曰象,副區長孫萬坤,煙臺海岸帶所領導班子成員副所長駱永明(主持工作)等參加了座談會。
-
中科院大化所痕量植物激素分析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關亞風研究員、耿旭輝副研究員帶領微型分析儀器研究團隊在微量樣品中痕量植物激素分析檢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市領導到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調研
市領導在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調研時指出 充分發揮科研院所優勢,促進全市又好又快發展 膠東在線網11月27日訊 今天上午,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孫永春,在市委常委、秘書長於愛軍,市委常委、副市長許立華,以及市直有關部門和萊山區負責同志陪同下,到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調查研究。
-
煙臺海岸帶所與煙臺大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及聯合培養研究生協議
8月6日下午,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與煙臺大學戰略合作協議及聯合培養研究生協議籤約儀式在煙臺大學舉行。 煙臺海岸帶所黨委書記高玲瑜指出,煙臺海岸帶所與煙臺大學多年合作已建立深厚的合作關係,作為煙臺市高水平科研機構及綜合高校的代表,雙方在科技、學科,尤其研究生培養方面已經有了很好的合作基礎,希望通過此次籤約,能使雙方的合作更深入、更全面,互相取長補短、互利共贏。
-
煙臺海岸帶綜合地質調查成果出爐 透視1038公里海岸線
專家談地質 本期主題:煙臺海岸帶綜合地質調查 特邀嘉賓 趙輝———山東省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院長助理、海洋地質研究所所長 王偉———山東省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海岸帶地質研究中心主任 通過對地下水水質的分析評價,調查將工作區陸域地下水環境質量劃分為四個區
-
中科院海岸帶所(煙臺)招聘會計崗位人員啟事
煙臺海岸帶研究所是中國科學院貫徹新時期辦院方針,面向21世紀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科技戰略布局,是國內唯一的專門從事海岸帶綜合交叉研究的學術性機構。
-
煙臺海岸帶所在海洋微生物還原Sb(V)研究中取得進展
研究環境中Sb的形態轉化,有利於揭示Sb的環境地球化學循環規律和環境風險。理論上來說,Sb(V)和Sb(III)各自穩定存在於好氧和厭氧環境中。但是,在自然環境中,Sb(V)和Sb(III)也分別能在缺氧和有氧的環境中被檢出。近來研究表明,由微生物驅動的Sb(V)-Sb(III)轉換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
-
煙臺海岸帶所2011年招收推薦免試碩士程序
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所2011年接收推薦免試生工作程序煙臺海岸帶所2011年接收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工作已經開始,海岸帶所熱忱歡迎具有保送資格的應屆本科畢業生申請我所推薦免試研究生。
-
張術平到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調研
中國山東網煙臺5月25日訊 昨日下午,煙臺市委書記張術平到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調研,實地察看部分實驗室和科研成果,並與研究所中層以上幹部座談交流,聽取硏究所整體情況和對煙臺發展海洋經濟的意見建議。副市長王曉軍參加活動。
-
武漢植物園在土地利用變化對土壤溫室氣體釋放影響的研究中取得進展
武漢植物園在土地利用變化對土壤溫室氣體釋放影響的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01-03 武漢植物園 甲烷是僅次於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溫室氣體,其增溫潛勢是二氧化碳的28倍。透氣良好的土壤能氧化大氣中的甲烷,減緩全球變暖,因此被越來越多的研究。土地利用方式變化能夠通過改變土壤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微生物群落結構,進而對土壤呼吸和甲烷氧化產生影響。研究土地利用變化對土壤溫室氣體釋放的影響對評估陸地生態系統碳動態有重要作用。
-
水保所在氮沉降對全球土壤碳庫存及溫室氣體排放影響研究中取得進展
水保所在氮沉降對全球土壤碳庫存及溫室氣體排放影響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04-17 水土保持研究所 N施用周期對土壤碳庫和溫室氣體排放的貢獻,並指出了研究中仍然存在的一些問題和未來需要開展的一些工作。
-
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與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7月28日,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與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舉行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促進優勢互補,實現合作共贏,共同推進我市海洋經濟大市建設。煙臺市政府副市長李波出席籤約儀式。 近年來,煙臺市海洋經濟發展迅速,取得了較好成績,形成了船舶與海工裝備製造、海洋生物醫藥與製品、現代海洋漁業、濱海旅遊等六大優勢產業集群,2019年全市海洋經濟增長率達到10.7%,產值約佔全市GDP的1/4。
-
煙臺海岸帶所用近紅外螢光探針檢測活性氧/活性硫交互響應
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研究員陳令新帶領的「環境分析監測理論與工程技術」研究團隊,立足「環境—健康」>效應研究,積極布局生物螢光檢測的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取得了聯動檢測環境脅迫下活性氧物種參與下的活性硫物種交互響應的系列突破。
-
共青團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委員會第一次團員大會順利召開
9月22日上午,共青團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委員會第一次團員大會順利召開。團市委副書記王傑,煙臺海岸帶所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曉斌,煙臺海岸帶所研究生部副主任付玉芹、團市委組織部負責同志,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團員共95人參加會議,會議由煙臺海岸帶所黨群辦主任高麗梅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