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張一山主演的新版《鹿鼎記》一經播出,就受到了各大新聞媒體的關注,紛紛批評劇中人物的演技及服裝道具等,別說與歷史不吻合,就算與之前版本的比較也存在很多的槽點。甚至有一個橋段是朝廷去抄鰲拜的家,鰲拜家大門上掛著是牌匾是「鰲府」。這一片段遭到了很多人的吐槽,一個滿族旗人怎麼可能在自家的大門上掛著「鰲府」的牌匾呢?今天小編我就借著「鰲府」這個錯誤的常識來說說滿族旗人的「稱名不道姓」傳統。

影視劇中對滿族人姓名的稱謂
在眾多的關於清朝的影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對朝廷高級官員的稱呼,如《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紀曉嵐對和珅的稱呼經常是「和中堂」、「和二」;《康熙王朝》中下屬對索額圖和明珠的稱呼常常是「索相」、「明相」;稱呼肅順為「肅中堂」等。這往往會使不懂滿清歷史的人以為和珅姓「和」,索額圖姓「索」,肅順姓「肅」,其實這種認知是錯誤的。和珅的姓氏是「鈕鈷祿」,索額圖的姓氏是「赫舍裡」,而肅順更是跟皇帝是一家,姓「愛新覺羅」。之所以不稱呼他們的姓氏,跟滿族人「稱名不道姓」的傳統有關。
赫舍裡·索額圖
滿族旗人姓氏的由來
滿族是我國55個少數民族之一,發源於我國東北地區的白山黑水之間,以狩獵和遊牧為主,後來慢慢發展到定居。滿族人的姓氏大多以部落為姓,如葉赫部落稱「葉赫那拉氏」,清朝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便是「葉赫那拉氏」;還有取自山川、河流、某地域的名稱,如居住在寧古塔地區的便稱「寧古塔氏」;還有使用女真舊姓的,如「完顏氏」、「瓜爾佳氏」;
葉赫那拉·杏貞
滿族旗人的姓名稱謂
滿族旗人的姓名稱謂不像我們漢族似的,一個家族以一個字或兩個字為姓,如「趙、錢、孫、李、歐陽、諸葛」等,滿族旗人的姓氏一般都是幾個字組成的,然後單看名字也區分不出親人之間的輩分。如乾隆時期的朝廷重臣阿桂,他們家族的姓氏是「章佳氏」,阿桂的父親叫阿克敦,阿桂的祖父叫阿思哈,祖孫三代的名字首字都是「阿」,不知情的人很容易將這三個名字理解為同一個輩分,而大家往往只稱呼名不稱呼姓,還很容易將名字中的「阿」理解為姓氏。

滿清入主中原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被漢族同化,傳統的滿族姓氏與漢族姓氏混合,產生了一種新的姓名現象,如上文提到的阿桂,由於大家經常只稱名不稱姓,很多時候就認為阿桂姓「阿」了。清朝滅亡後,很多滿族姓氏為躲避禍害,紛紛將自己的姓氏改成漢姓,如滿族的八大姓「佟佳氏、瓜爾佳氏、馬佳氏、索綽羅氏、齊佳氏、富察氏、納喇氏、鈕祜祿氏」分別改為「佟、關、馬、索、齊、富、那、郎」。清朝的皇室更是將「愛新覺羅」改為「金、趙、羅、榮」等漢姓。

回歸到文章的開頭,鰲拜是滿洲鑲黃旗人,姓瓜爾佳氏,所以鰲拜的全名應該是瓜爾佳鰲拜,當然按照清朝「稱名不道姓」的傳統,稱呼鰲拜沒有錯,再根據後來滿族姓氏與漢族姓氏的融合,鰲拜家稱「鰲府」也不算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