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掰扯一下「鰲府」的錯,都是現代影視劇的通病

2020-12-06 人生五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本正經說歷史,ID:ybzjlis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關於「鰲府」這個詞的錯,一開始挑錯的人明白反被明白誤,後面科普的人也大多浮於形式,這裡還是更深層的說一說吧。

其實新版《鹿鼎記》被人吐槽的何止是一個「鰲府」的錯誤,那些經典高分古裝劇裡,有幾個能如此嚴謹的,但唯獨新版《鹿鼎記》被人詬病至此,大多是因為這部劇可吐槽的地方太多無處下手吧。

備受爭議的「鰲府」

至於這個挑錯呢也是糾結錯了點

一個一個說,鰲拜當然不姓鰲,但見了面也不是說瓜爾佳這那的,很多人都知道,清代滿洲人有「隱去自己的姓氏而只使用名字」的習慣,當時民間稱之為「稱名不舉姓」。

在這種習慣影響下,他們名字裡的第一個字,可以理解為一種「假性姓氏」,通俗的說這些都是「假性」,因為它並不是姓氏,真的姓氏就是「瓜爾佳」、「鈕祜祿」之類的,這些假姓只是在清代旗人「稱名不舉姓」的前提下,被當做姓氏使用。

因此在日常交往中,很少有人對著話呢,就突然嚷嚷著自己的姓氏,那樣會讓人覺得你有病。特別是在夫妻之間對話,還富察·傅恆的叫著,更是彆扭,這也是時下很多清宮劇裡明白反被明白誤的做法。

比如這個橋段《延禧攻略》

一般以為,這種「稱名不舉姓」叫法大部分來自私下場合,但正式場合也會出現,甚至到了清代中期,乾隆帝曾經下旨說旗人不應染上漢俗,互相以字號稱呼為樂。可見在當時,滿人之間不但不舉姓,都開始稱呼字號了。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直隸總督西寧、天津鎮總兵達翎阿與直隸布政使周元理奏報捕蝗蝻的奏摺中,寫「奴才西寧、奴才達翎阿、臣周元理跪奏」。而在和珅的一些摺子裡,也能看到「奴才和珅」這種說法,所以在清代的正式場合下,基本都採用這種叫法。

和珅謝恩折

清代旗人基本都採用這種方式稱呼,有些還會加上字號。比如著名的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姓葉赫那拉氏,他在清人筆記中一般被寫為「侍衛成德」或者以字號呼之為「成容若」。再比如如晚清大學士寶鋆,本姓索綽羅氐,他在清人筆記中一般被寫作「寶中堂」或者以自號呼之為「寶佩蘅」。

所以,稱呼鰲大人也不能說完全錯,當然「大人」這個詞不應該出現在清初,只是絕對不會張口就瓜爾佳大人之類的話。

那麼就再來說到底該不該掛個「府」的牌子。首先來說,掛個牌子原本就不可能出現在清代,這種行為基本是清末和民國時的發明,中國人向來都沒有把自己家名號掛在大門口的習慣,你家也不是皇宮沒這個必要。

在朱家溍的《故宮退食錄》中,就有關於牌匾問題的說明:

《紅樓夢》第三回38頁:「……又行了半日,忽見街北蹲著兩個大石獅子,三間獸頭大門……正門卻不開,只有東西兩角門有人出入。正門之上有一匾,匾上大書『敕造寧國府』五個大字……又往西行,不多遠,照樣也是三間大門,方是榮國府了。」按這座大門的一部分是照清代親王府第格局描寫的,門前有一對石獅子,是最高格局的府,但這種類型門和獅子是不臨街的,臨街的是東西阿塞門............至於府門掛匾,在清代是從來沒有的。只有廟門上才有「敕造××寺」的匾額。還有不屬於「府」類型的官員宅第,門上可掛宅第主人科甲中式標誌的匾額,如「鄉魁」「會元」「進士第」「太史第」等等。

這一點可以在現存建築中得以證明,廣東、江浙一帶有大量的「進士第」的匾額老建築,也就是只寫這裡是進士的宅院。除此以外,在陝西、山西的清代大院落,匾額則是掛了一些吉祥話上去,比如」齋莊中正「」耕讀傳家「等。

浙江新昌古村落儒岙鎮南山村「進士第」牌匾

一般來說,古人在告知對方我家在哪裡的時候,都會直接告知地址。再加上清代大部分時間關於宅邸的規制都有明確記載,懂行的人基本從外觀就能看出來是什麼人物住的地方。

第三個問題,就是必須好好說一說的「府」的問題。府,本是國家收藏文書、器物、財物的地方《《周禮·天官·宰夫》:「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賈公彥疏:「藏文書及器物者,其名曰府。」漢書·張良傳》:「天府之國。」顏師古註:「財物所聚謂之府。」引申指管理府的官吏《周禮·天官·序官》「府,六人;史,十有二人。」鄭玄註:「府,治藏。」孫論讓正義:「凡治藏之吏·亦通謂之府也。」又引中為官吏所居之所《《周禮·天官·大宰》「以八法治官府,」鄭玄註:「百官所居曰府。」《廣雅·釋宮》:「府,官也。」王念孫疏證:「府·謂官舍也。」府由官吏辦公場所擴大指家居之所,偏指有官職人的私人住宅。《史記·曹相國世家》:「(曹)參見人之有細過,專掩匿覆蓋之,府中無事。」北周庾信《哀江南賦》:「誅茅宋玉之宅,穿徑臨江之府。下句指開闢道路,構築臨江王(共敖)的舊宅。《晉書·會稽王道子傳》:「帝嘗幸其宅,謂道子曰:『府內有山,因得遊矚,甚善也。』」

從上述舉例中可以看到,「府」並非一開始就如一些科普文所說是只有王室成員才可稱的,但到了明代,已經有非常明確且完善的宅邸稱呼了。

清代張廷玉編《明史》中有《輿服志》:

親王府制:洪武四年定,城高二丈九尺,正殿堪高六尺九寸,正門、前後殿,四門城樓,飾以青綠點金,廊房飾以青黛.....郡王府制:天順四年定。門樓、廳廂、廚庫、米倉等,共數十間而已。公主府第:洪武五年、禮部言:「牌、宋公能視正一品,府第並用正一品制度......」百官第宅:明初,禁信民房屋不許雕刻佔諸後、聖賢人物及日月、龍鳳、狻猊、麒麟、犀象之形......庶民廬舍:洪武二十六年定製,不過三間,五架,不許用鬥拱,飾彩色......

又《大清會典·卷六十四·府第》:「凡親王府制正門五間啟門三,繚以崇垣,基高三尺;正殿七間,基高四尺五寸,翼樓各九間,前墀環護石欄,臺基高七尺二寸;其上後殿五間,基高二尺;後寢七間,基高二尺五寸;後樓七間,基高尺有八寸,共屋五重,正殿設座基,高尺有五寸,廣十有尺,修九尺,後列屏三,高三尺,繪金雲雕龍。有禁凡正門殿寢均覆綠琉璃脊,安吻獸,門柱丹體飾以五彩金雲龍紋禁雕龍首;壓脊七種,門釘縱九橫七,樓屋旁廡均用甄瓦,其為府庫為倉廩為廚廄及典司執事之屋分列左右皆板瓦、黑油門柱。

世子府制,正門五門啟門三,繚以崇垣,基高二尺五寸;正殿五門,基高三尺五寸;翼樓五間,前墀環護石欄臺基高四尺五寸;其上後殿五間,基高二尺;後寢五間,基高二尺五寸;後樓五間,基高一尺四寸;共屋五重,殿不設屏座,梁棟繪金採花卉,四爪雲蟒,金釘壓脊,各減親王七之五,餘與親王府同。郡王府制與世子府同。貝勒府制基高尺,正門一重,啟門一堂,堂屋四重,各廣五間,脊用望獸,餘與貝勒府同。鎮國公、輔國公制與貝子府同。」

「凡第宅,公侯以下至三品官,基高二尺;四呂以下高一尺。門柱飾黝堊,中梁飾金,旁繪五彩雜花。二品以上房脊得立望獸。公門釘,縱橫皆七;侯以下至男遞減至五五,均以鐵。士庶人惟油漆,與職官同,餘各有禁,逾制者罪之。」

從這段中還可以得出,這電視劇中不僅掛錯了牌子,連鰲拜家的門臉你也搞得太大了,活脫脫一個王府的樣子。同時也能看出,公侯以下至三品官,都是要稱為第宅的,顯然,鰲拜並沒有封王,也不能稱為「府」。

劇中鰲拜的院門比鄭親王府還氣派

清代吳長元《宸垣識略》卷五中有記載這麼一句話:

這條記述與一等公鰲拜有關,說的是清雍正帝為鰲拜全面恢復名譽後的一等公府址。在「康熙五十二年四月,聖祖仁皇帝特諭:『我朝從徵效力大臣中,莫過於鰲拜巴圖魯者,伊功勞冊現藏大內,應於兄弟中另擇承襲之人。』隨追賜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弟之孫蘇黑(或寫蘇赫)承襲」。雖為一等公鰲拜部分恢復了名譽,但還沒有出現「一等超武公」的稱號。

雍正四年四月,賜鰲拜祭葬。五年(十一月),復一等公爵,令其孫達福承襲。九年(三月),加其封號為超武公。」一等超武公的稱號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發生變化,「再論鰲拜功罪,命出缺停襲公爵,以一等男世襲」。嘉慶十二年(1807)慶玉降襲一等男。至於一等超武公第在東堂子胡同的具體位置未見記載。

當然,最後不得不提到,《大清會典》,創修於康熙二十三(1684(甲子年)),此時鰲拜早已去見太宗皇帝了,而清初各種規章制度也比較亂,所以究竟當時鰲拜有沒有逾制也不好說,不過就算鰲拜在朝堂上再跋扈,也未必會到這種程度。

整個清代, 對朝廷有功的滿族貴族以及秉國重臣、皇親國戚等皆可依皇帝旨意按等級分封。除了鰲拜還有揚古利、費英東、額亦都、索尼、佟氏家族、圖海、兆惠、阿桂、和紳、明瑞、額駙福隆安和景壽、長齡等,總共三十餘家。他們中的一部分人的府邸也依等級由內務府賜予, 府邸規模大體同貝子以下宗室王公府邸相當, 佔地較廣,有的甚至佔有整條胡同 , 只是沒有宗室王公府邸的建築規制。

總的來說,「鰲府」掛牌的行為本身就錯誤,所以探討其他也沒啥意義。而這種掛牌的現象在古裝劇裡並非獨一份,比如大多公眾號引用的《鐵齒銅牙紀曉嵐》裡的「和府」。

截圖來自《鐵齒銅牙紀曉嵐》

不過,戲說終歸是戲說,服化道原本就不是這部劇的重點,甚至原著也有很多錯誤。只是如果劇情好,大多數人會忽略這些小細節。雖然我在這裡舉了各種文字記載出來,但如果看個電視劇還總揪著這個不放就累死了,畢竟不掛牌你也不知道現下發生的劇情是在啥地方。

現在想想,新《鹿鼎記》最大的好處,莫過於養活了我們這麼一批自媒體人吧。說這些並沒有挑刺的意思,原本都是刺不用挑,只是為了給網上那些科普文查漏補缺一下,以供諸公消遣而已。

相關焦點

  • 由新版《鹿鼎記》中的「鰲府」看滿清旗人的「稱名不道姓」
    甚至有一個橋段是朝廷去抄鰲拜的家,鰲拜家大門上掛著是牌匾是「鰲府」。這一片段遭到了很多人的吐槽,一個滿族旗人怎麼可能在自家的大門上掛著「鰲府」的牌匾呢?今天小編我就借著「鰲府」這個錯誤的常識來說說滿族旗人的「稱名不道姓」傳統。
  • 鰲拜家到底能不能被稱為「鰲府」?
    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看了一點張一山版的《鹿鼎記》,然後就看到了鰲拜府邸上的「鰲府」。和珅是和大人,鰲拜是鰲大人,這一點是沒有錯的。這當然不代表鰲拜姓鰲,就好像以下這幾個人,其實都是親戚:傅恆的爸爸叫「李榮保」傅恆的大伯叫「馬齊」傅恆的爺爺叫「米思翰」人家都姓富察氏。
  • 別暈,我來掰扯掰扯金旅海獅、金杯海獅、金龍海獅還有福田海獅
    先別暈,且聽我來掰扯掰扯……01說到金杯海獅、金龍海獅、金旅海獅及福田海獅,不得不從其原型車說起。>福田風景海獅其實不止這些,在之前海獅風靡全國的時候,還出現了九龍、中順、金程、江蘇牡丹、上海滬陵等多家模仿企業,但都沒有被市場認可
  • 尺度太大,哥兒們就這麼把自己的腿給掰了
    (總之就是這麼一個我都不知道怎麼扭的大腿和手的動作)為了鍛鍊自己柔韌性...這哥們死命硬扯了一下.....結果「啪」的一聲......醫生表示,這麼嚴重的骨折,他一般都是在車禍案例裡才能看的到....健健康康的自己這麼掰斷的.....這還是第一次.....好吧..
  • 虎扯:不是每個英語老師都是馬雲
    他已經不是那位年薪五六十萬時抱憾沒有「兩顆滾燙的腎」的語錄段子手了,被某些連名字都無法在簡體中文網際網路界不打碼發出來的朋友所誇獎和承認,也不是衡量一位青年企業家的合適尺度。像理想主義或者情懷這種「以心靈的滿足而不是功利的得失作為自己的行為標準的一種品質」,或許依然能夠讓我們對這個已經開始消瘦的胖子愛得涕淚橫流。
  • 【發現】掰手指為什麼會「啪啪」響?科學家曾對此爭論不休
    他們用磁共振成像儀(MRI)拍下了掰手指的實時圖像,發現在掰手指時,包圍關節的液體中快速形成了空泡,正是啪啪聲的來源。這個發現發表在PLOS ONE上。  儘管這是一件無足輕重的小事,但好奇的科學家們曾對此爭論不休,也提出過幾個不同的假說。比如說,1947年,有科學家發表了一篇論文,說他們用X射線拍攝了掰手指時的圖像,並得出結論說,啪啪聲來自於掌指關節中空泡的形成。
  • 護士妹紙,徒手掰安瓿這樣的事兒咱別幹!
    然後按照各種流程操作著,看著她還算嫻熟的動作,正想著小袁還不錯,突然聽到「啊」的一聲,我應聲望去,只見鮮血已經從拇指湧出,原來掰安瓿時劃破了自己的手指,我趕緊讓她清洗傷口,流動水衝洗,再用碘伏消毒,創可貼包紮。       看到小袁劃破手指我既心疼又忍不住想說:護士妹子,徒手掰安瓿雖說方便,但這樣的事兒你真的不能做!工作固然重要,職業防護更重要!
  • 不好意思,發錯群了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卷福一邊掰花生的殼一邊說:Sherlock從來不會說「我愛你」,他只會說________。  茶爽還是叉雙:英語。  (卷福一邊掰花生的殼一邊說微博)    知乎:哪件事,讓你對自己的無知感到震驚?  李四二:小的時候寫作文要寫筆名,我寫的一直是「中華繪圖鉛筆」。
  • 為什麼掰手指會「咔咔」響?到底能不能掰?骨科醫生說出實話
    導語:生活當中有一些年輕人在閒來無事的時候經常喜歡掰指甲,發出咔咔的聲響。有些人覺得這種聲響可以激發自己的靈感,但是有些人覺得掰手指甲會造成關節疼痛,所以會選擇放棄。而有些人覺得經常掰指甲會傷害到自己的手指關節,那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今天我們不妨來了解一下。
  • 掰斷安瓿之後,你的手受傷了嗎?
    護士@點點給小狐狸留言道:「我是實習護士,想知道安瓿瓶怎麼掰才不會弄傷手,今天掰1ml的,直接捏碎了,
  • 技巧掰斷安瓿 需要注意的
    來源:護士筆記親,你在臨床上怎麼掰安瓿的呢
  • 掰安瓿的小經驗
    掰安瓿時手被割破,這幾乎是我們每位護士都曾碰到過的事情。即使在易折型安瓿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這種割手的事情也是時有發生。
  • 徐藝嘉對話朱向前 聊聊影視劇與文學的40年
    這個現象在部隊作家中同樣適用,像江奇濤編劇的《人間正道是滄桑》《漢武大帝》《亮劍》都是經典,重要前提是他此前就已經是一個寫小說非常不錯的好作家。此外還有一些成功轉型的編劇,無論從哪一個方面說,都能看到文學對影視劇提供的原始的滋養。徐藝嘉:市場大潮興起後,資本運作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文化脈絡,市場急需的是金錢,影視劇泡沫就是這麼出現的。
  • 每一部影視劇都是一隻薛丁格的貓,是好是爛是撲是爆真的只有上了才知道
    所以,這種「餅」如果不幸是個原著自身粉絲基礎不錯的IP,基本上就無風三尺浪,一個輕飄飄不負責任的「爆料」,能撩撥書粉和演員粉能掰頭三天,。說實話,我覺得這種衝突錯在書粉,道理是一樣的,為了維護自己心尖尖上的書/角色去踩別人心尖尖上的人,同樣很無理啊,你說句不合適就完了,非要帶著迷之高貴唾人家一句:「切,就他也配演我全世界最好的***」,真的,大家都是腦殘粉,粉書粉角色粉真人的沒啥高低。
  • 如何巧妙」掰「安瓿
    親,你在臨床上怎麼掰安瓿的呢?用筆敲碎?還是直接捏碎?我們先來看一段視頻,看看我們在掰斷安瓿之後會發生些什麼?昨天發了一篇相關的文章,評論有300條,大家可以去看看掰安瓿[bù],縫6針,最完美的解決方法是……為了減少護士在臨床工作中因掰安瓿導致的創傷,小編特意整理一些乾貨!拿走,不謝哦!
  • 為什麼掰手指會出現「咔咔」響?經常掰手指,好還是不好?
    在全場安靜的情況下,突然的手指出現響聲,總是能夠引起注意力,相信大家應該都有遇到過,有些人可以將自己的十個手指都掰響,很是羨慕,襲擊想掰一下,卻總是掰不響。每次大人們聽到響聲的時候,都不讓掰手指,覺得對手部不好,那是不是就不能掰手指了?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掰手指的那些事。
  • 特種兵:別信,影視劇都是騙人的
    自從現代的影視工業出現以後,戰爭就是一個經久不衰的題材。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影視作品中的戰爭場面也越來越宏大,讓人在觀賞的過程中熱血沸騰,仿佛置身於槍林彈雨之中。對此真正的特種兵表示,別傻了,電視劇都是騙人的!或許有人還不清楚子彈是怎麼對人體造成殺傷的,以為就只是在身上留下一個洞。其實子彈在離開槍之後,飛行過程中還在不斷地旋轉,這也就提供了更強大的穿透力,一旦進入人體組織,造成的傷害遠比外表看起來要大多了。
  • 技巧|掰斷安瓿之後發生的事情……
    來源:醫學界護理頻道親,你在臨床上怎麼掰安瓿的呢?用筆敲碎?還是直接捏碎?我們先來看一段視頻,看看我們在掰斷安瓿之後會發生些什麼?看!這是啥?掰安瓿器就做成了!使用的時候用砂輪劃安瓿頸;將食指伸入孟菲式管中一掰,安瓿就容易掰開,且不易傷手。如果嫌麻煩地話還有更簡易的!
  • 必須剎住移民這顆毒瘤,要不然,都成別人家的了,怎麼發展都沒用
    誠然,提起這個話題,你要是說有羨慕嫉妒恨的滋味在裡頭,這也掰扯不清。畢竟,移民是那些「有頭有臉」,富得流油那些人的想法,和普通的老百姓還真沒什麼關係!可是,正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在這裡也要大聲的疾呼:請停止移民吧!這樣對於國家的危害太大了!首先,助長了賣國的風氣,長此以往,誰還去愛這個國!
  • 蔡依林消極掰歌詞來福薩克斯是什麼意思 Life Sucks中文翻譯
    蔡依林的新歌《消極掰》一發布,受到了極大的關注,有些人表示對這首新歌不是很明白,來看看蔡依林消極掰來福薩克斯是什麼意思 ?確實現在有很多人的生活都是比較的沮喪,生活的很沒有希望的,其實這首歌曲講出了很多人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