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大畫家李嵩,擅長畫人物、佛道,繪畫題材豐富多彩,涉及人生百態。尤其擅長風俗畫,有《貨郎圖》流傳於世。《骷髏幻戲圖》是李嵩創作的絹本設色團扇畫,也是一幅南宋民間風俗畫,只是繪畫手法大膽、前衛 。
其《骷髏幻戲圖》,骷髏似人,表情豐富,用細勁之線,沒談之色。刻麗精細。畫中一個席地而坐的成人骷髏,在操縱提線木偶,提線木偶中的小木偶似小兒,姿態生動。在骷髏身後,還有一個神態自若的婦人再給嬰兒餵奶;骷髏對面,也是一對母子。提線木偶是宋代市井表演形式之一,十分常見。
整個畫面非常祥和歡樂,毫無驚怖,應是一個流動的攜家帶口的提線木偶(傀儡)藝人的一場演出,主要描寫婦女與兒童生活的一個歡樂場景。
而李嵩的骷髏提線木偶會畫中的骷髏為主角的去讓人大感意外。李嵩畫對釋道感興趣,大約表現人生命運的虛幻、五常,幻滅。人生到頭來,不過如此。恰如《紅樓夢》中的風月寶鑑。
宋元時期,骷髏是一種常見的諧謔式隱喻,但隨著時光流逝,其比喻義已逐漸被人遺忘,道家的齊物、樂死,佛家的寂滅、涅檗,是骷髏幻戲的思想淵源,該畫作就展示了李嵩個人諧謔有趣之格調,並體現了這種思想淵源。也揭示了人生活中世上的無奈,誰能逃過生死輪迴。骷髏代表已經過去的消失了的人,而小兒正在緩慢、最終趕往骷髏之地。婦人在繁衍生命。生生死死,循環往復。人置身其中是無法控制的。這幅畫之核心主題,左邊畫一大骷髏,穿戴整齊,關節以線穿連,為藝人的演戲傀儡,含有死之意;右邊則畫一小兒,手足著地,仰首伸臂,帶有生之欲。生死既分,卻又互相吸引。
這副畫帶有強烈的佛道意識,道家把死亡看做回歸,像回家一樣。生死是一個整體,有生就有死。所以,畫中的骷髏,小兒,並無半點悲苦狀,自然如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