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年前的《骷髏幻戲圖》,放大十倍後,網友大呼詭異

2020-11-27 騰訊網

文/靜雅

本文我們來介紹一幅800多年前的老畫。這幅畫作是南宋畫家李嵩創作的《骷髏幻戲圖》。李嵩何許人也?他是南宋杭州人,年輕時曾學過工匠,後來成為李從訓的關門弟子,開始學繪畫。李嵩最擅長的是界畫,而且最喜歡的題材是老百姓的生活。

李嵩出身貧寒,所以他對底層百姓的生活非常關注,他的作品也大多源自生活。傳世的諸多作品中,基本都以此為題。比如關於農家勞作的《春溪渡牛圖》、《春社圖》和組畫《服田圖》,還有關於市井百姓生活的 《夜湖圖》、《觀潮圖》、《西湖圖》、《觀燈圖》、《柳塘聚禽圖》、《花籃圖》等等。

當然,因為南宋時期的市場經濟很發達,再加上老百姓的生活十分豐富,所以李嵩的題材裡頭,也有許多鬧市的題材,比如《貨郎圖》。可以說,兩宋時期的諸多畫家對這個題材都十分喜歡,比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就最是經典。在李嵩的這些畫作中,有一幅非常詭異,它就是本文我們要講的《骷髏幻戲圖》。

畫史上以骷髏為畫的作品,非常少。而李嵩的這幅《骷髏幻戲圖》,更是憑藉其奇特的視角和構思,成為畫界上的一個未解之謎,他為什麼要畫這個東西?畫中的元素,到底是真的假的?他到底有何寓意?大家不妨參照下圖。

上圖就是著名的《骷髏幻戲圖》,整幅畫的構圖非常嚴謹。整幅作品,李嵩將線條的堅韌和紮實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且墨色也十分細膩鮮明。畫中人物的衣衫,或纖柔、或飄動、或挺拔,個性十分鮮明。當然,這幅畫最喜人眼球的,當屬畫中的兩具骷髏。俗話說「畫人畫皮難畫骨」,之所以骨頭最難畫,原因和我國的傳統有關係。骨肉受之父母,古人都十分敬畏,因此在畫作上都沒人單獨畫過。但是,要畫出逼真的人體,則需對人體的骨骼特點、結構比例有研究方能畫得精準。李嵩的這幅《骷髏幻戲圖》也因此顯得十分特別。大家不妨仔細看看畫作的元素。

畫中一共畫了4個人,還有兩個骷髏。左邊是一對哺乳的母子,而中間是兩個骷髏,一大一小,右邊則是另外一對「母子」。這三對人物到底是何關係?有人可能會說:「顯然左邊的哺乳母子是貨郎老闆,而中間的兩個骷髏是貨郎老闆的木偶戲,右邊的當然是觀眾。」大致分析似乎沒錯,但是如果把圖放大十倍,再仔細品味細節,答案恐怕沒那麼簡單。大家不妨參照放大後的幾幅圖片。

首先看下兩個骷髏的細節。從表演效果上看,小骷髏的動作全都是提線的效果,它就是木偶。可是,木偶是誰在控制呢?答案居然是那個大骷髏。這就很詭異了!有讀者可能會說,顯然是貨郎老闆,也就是那個哺乳婦人在控制。可是,她哪裡有時間?她也騰不出手啊?

大家再仔細看看大骷髏的骨架,是不是十分精細?紅色圓圈裡頭的骨架,和真實的骨架毫無二致,脊梁骨、肋骨全都清晰可見。另外,在骨頭之間,居然還有密密麻麻的線條。可見,這個大骷髏,是自己在提線,是它在控制著小骷髏。這就很神奇了。還沒完,大家不妨再仔細看看哺乳女子的眼神。參照下圖。

這個眼神是不是很詭異?如果說它是老闆,可是客人來了,為什麼她的眼神如此犀利?面露寒光,讓人緊張。相反的,大家不妨看看另一個婦人,她的眼神則十分慈祥,不妨參照下圖。同樣都是面對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一個面露兇相,而另一個卻充滿濃濃的關愛?

關於這幅畫,一直存在許多爭議。有專家認為,這是一幅哲學思想非常濃厚的畫作。整幅畫的主題,就是「生和死」。如果把畫作一分為二,那麼生死就各佔了一半!左邊的骷髏表演,象徵死亡,而右邊的一對母子,則象徵生命。整幅畫實則隱藏著兩個主題,一個是道家「方生方死」的理念,大概意思是人從出生開始,就已經開始在走向衰亡。一個是人們對生命的嚮往,對生活的熱愛。整幅畫呈現了一種靜與動、思與行的對立。通過鮮明的對比,讓人對生死產生敬畏之情!

這幅畫作現在藏於故宮之中,在故宮諸多的藏品裡頭,它確實非常特別。總體而言,這幅畫的氣氛確實非常詭異,難怪網友看後會驚慌失措:「這是真的嗎?」

你認為這幅《骷髏幻戲圖》,到底要表達什麼思想?

【往期回顧】

她患有抑鬱症,用筆畫下扭曲的世界,網友大呼:不敢看

達文西畫了一個人,不男不女,鏡像處理後,網友慌了:有點恐怖

他用手指畫只鷹賣2800萬,網友看不懂,專家:放大5倍,看看鷹眼

他用舌頭畫畫,看到舌頭後,網友大呼:不敢看

他的畫像小孩塗鴉,專家卻說:「畫聖」的境界,俗人不會懂

相關焦點

  • 陰森詭異?南宋風俗畫《骷髏幻戲圖》真正表達的寓意正與之相反!
    《骷髏幻戲圖》《骷髏幻戲圖》是南宋畫家李嵩創作的絹本設色團扇畫,目前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操縱小傀儡的大骷髏藝人為什麼會產生認為這幅畫詭異陰森的觀點呢?是因為作畫背景時期的骷髏意象,很不同於我們如今觀點中預示著死亡、痛苦的骨骼本體,宋元時期的「骷髏」乃是一種習見的關於人的諧謔式隱喻,而且骷髏戲是宋朝常見的一種市井表演形式,屬於懸絲傀儡,所以妖魔化這幅風俗圖是很沒必要的。
  • 宋代古畫《骷髏幻戲圖》的真相
    第一次看到這幅宋代李嵩的《骷髏幻戲圖》時,只覺得整幅畫內容驚奇,構圖卻又精巧,韻味深遠,值得細品。這幅畫分為兩個部分,畫中左側是一身著褐色衣衫的大骷髏,他席地而坐,手裡提控著一具提線木偶,但這木偶卻也是具骷髏,正引逗著前方的孩童。
  • 骷髏幻戲圖
    《骷髏幻戲圖》,年代南宋,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作者李嵩(1166—1243),錢塘人,少年時當過木匠。大骷髏背後的婦人,懷抱中的嬰兒,正在吮其乳汁。母子神態頗為安詳。他們背後是一個類似於闕的臺狀物,上有「五裡」二字。
  • 令狐先生《骷髏幻戲圖》新解
    瘟疫古而有之,宋代有一位畫家李嵩,他才華橫溢,尤其善於通過繪畫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和態度,這小子有一副非常著名的畫作,叫做《骷髏幻戲圖》,這也是美術史上的一個畫謎,今天秒說書畫就來為大家解開這個謎,其實這幅畫描繪的是古代的瘟疫。
  • 李嵩畫了一幅《骷髏幻戲圖》,究竟有什麼深意?
    南宋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畫家叫做李嵩,他曾經畫了一幅畫叫做《骷髏幻戲圖》,畫的內容顯得有些詭異,畫中的深意,很多人都看不懂,畫得是一個大骷髏人用線正在操縱一個小骷髏。身邊還擺著賣藝用的家當,前面有一個夫人帶著一個嬰兒,嬰兒正在地上向前爬,深受要去摸小骷髏,後面的夫人伸開雙臂,似乎想要去攔住嬰兒。一個大骷髏操作一個小骷髏,顯得十分詭異。
  • 宋畫讀記|《骷髏幻戲圖》:生死一線牽,婆娑紅塵中的命運擺渡
    他的《骷髏幻戲圖》是一幅令人費解和困惑的畫,充滿著神秘主義的色彩,糅合了寫實主義的精妙和超現實主義的風骨,不經意間給人一種「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意味。這幅作品為絹本淺設色扇面,縱27釐米,橫26.3釐米。這麼小的尺幅之中,描繪著一幅莫名詭異的景象。
  • 你怎麼看《骷髏幻戲圖》中的世俗氛圍
    南宋大畫家李嵩,擅長畫人物、佛道,繪畫題材豐富多彩,涉及人生百態。尤其擅長風俗畫,有《貨郎圖》流傳於世。《骷髏幻戲圖》是李嵩創作的絹本設色團扇畫,也是一幅南宋民間風俗畫,只是繪畫手法大膽、前衛 。其《骷髏幻戲圖》,骷髏似人,表情豐富,用細勁之線,沒談之色。刻麗精細。畫中一個席地而坐的成人骷髏,在操縱提線木偶,提線木偶中的小木偶似小兒,姿態生動。在骷髏身後,還有一個神態自若的婦人再給嬰兒餵奶;骷髏對面,也是一對母子。提線木偶是宋代市井表演形式之一,十分常見。
  • 西子緒又一夏日裡的涼爽作品骷髏幻戲圖,比吃冰淇淋還得勁
    從《我五行缺你》的社會主義科學靈異,《死亡萬花筒》的快穿類型的靈異,還有《幻想農場》這樣種田美食類型的靈異到現在完結的這一本《骷髏幻戲圖》。全方位地告訴你,我擅長寫這種風格的故事,還擅長把這種風格寫成不一樣的故事。而今天少年就要來給你介紹一下在這個炎炎夏日可以給你帶來涼爽的作品,就是這一部西子緒新完結的骷髏幻戲圖,保證比吃冰淇淋還得勁。
  • 《骷髏幻戲圖》:今晚的月色很美,風也溫柔
    今日分享:《骷髏幻戲圖》作者:西子緒主角:宋輕羅&林半夏簡介及讀後感故事靈感來源南宋畫家李嵩的一幅畫:《骷髏幻戲圖宋輕羅給我的感覺淡淡的,但後面失去半夏後顯露出來的脆弱讓這個人物豐滿了起來,半夏的話,qian迷這個屬性特別加分;配角也有自己的小故事,就覺得很好。整體是挺不錯的一個故事。
  • 純愛推文:《骷髏幻戲圖》……
    01《兼職無常後我紅了》作者:拉棉花糖的兔子*活人到陰間當差,稱之為「走無常」蘭菏混跡娛樂圈,卻因為沒背景,一直徘徊在三十八線。回家一看,賤受狠命往眼睛裡擠眼藥水,擠完後對著牆壁歇斯底裡: 「賀洲…賀洲…我愛你…你、不要扔下我…我錯了…求你…我愛你啊…」 賤受突然笑地打滾: 「誒呀媽呀,這臺詞太他媽二逼了,賀洲那孫子聽了又該以為自個兒多牛逼呢,就他那又渣又蠢的傻逼樣兒,除了臉以外一無是處,連技術都他媽爛地掉渣,誰腦子被驢踢了才會喜歡他哈哈哈哈哈…」 然後賤受滾到了渣攻腳下。 賤受臉色變成了青的。
  • 骷髏幻戲圖竟是民俗畫,恐怖陰森的表象下,又藏著什麼故事呢
    這就是南宋著名畫師李嵩畫的《骷髏幻戲圖》。單單是看到這幅畫的名字,就已經讓人不由得背後一涼,之後不禁疑惑骷髏怎麼能成為民俗畫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幅畫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骷髏幻戲圖》是李嵩創作的絹本設色團扇畫,乍一眼看過去畫面並不驚悚,甚至還有些其樂融融般的溫馨感覺,但很快目光就會被畫面中間偏左的一大一小兩個骷髏給吸引過去。畫面中只見一個頭戴綸巾,身穿透明紗衫的大骷髏席地而坐,一手提線操縱著身前的小骷髏木偶。
  • 故宮收藏的這幅畫,圖中大骷髏有可能操控看圖者思維
    它的名字叫《骷髏幻戲圖》,出自於南宋畫家李嵩之手。南宋 李嵩《骷髏幻戲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先讓我們來了解這幅畫的內容:整幅畫詭異的根源就在:操縱小骷髏的不是街頭藝人,而是一個大骷髏。左邊畫一大骷髏,頭戴樸頭,身著色衣,關節以線穿連,為藝人的演戲傀儡,含有死之意;右邊則畫一小兒,手足著地,仰首伸臂,帶有生之欲。生死既分,卻又互相吸引,故畫幅中央被大骷髏戲弄的小骷髏,面向小兒,作躬身招呼狀。此是戲中之戲,亦是精心之筆。
  • 愛過了這本《骷髏幻戲圖》,再遇到非天夜翔的這本,愛不釋手
    愛過了這本《骷髏幻戲圖》,再遇到非天夜翔的這本,愛不釋手骷髏幻戲圖作者:西子緒精彩看點: 下一刻,他的疑惑便有了答案,女人推開窗,在窗前停頓片刻最後李景瓏射的那一箭則近乎致命,穿透了它的小腹,再從後背刺過,莫日根的箭上帶有倒鉤,只能連著箭羽反向扯出,扯得那小狐狸哀嚎不休。
  • 冷軍畫了只蜻蜓賣200萬,網友懵了,專家:放大十倍,看看眼睛
    許多網友也紛紛表示看不懂。既然如此,為何這幅畫還能在2011年的保利國際秋拍中,賣到207萬?我們不妨把畫中的紅蜻蜓放大十倍,看看其中的細節,答案應該就很清楚了。圖二放大後的紅蜻蜓,所有的細節栩栩如生。
  • 冷軍畫了個五角星賣92萬,放大十倍後,網友:裡面藏著一隻小老鼠
    網友對這幅畫也十分質疑,畢竟相比其它五角星,它確實簡單了許多。專家卻建議將它放大十倍,看看其中到底藏了什麼?我們來看看放大後的細節,如下圖。上圖就是放大十倍後的局部參照圖。大家是否被畫中的細節驚豔到了?都說冷軍的畫比肩百萬像素的照片,把作品放大後,我們才知此言不虛。大家不妨看看三個紅色圓圈中的細節,相信一定會被其震撼,尤其是紅色圓圈1。
  • 故宮有一副宋朝時期的「鬼畫」,因畫中圖案詭異,至今無人能看懂
    例如,在故宮就有著一副「鬼畫」,被不少人稱作是一幅詭異的文物,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畫上的圖案根本讓人看不懂,它的名字也起得十分簡單粗暴,叫做《骷髏幻戲圖》,光聽這個名字,就有一種「百鬼夜行」的既視感了。不過這幅畫也說不上複雜,就是一具骷髏提著一具提線木偶骷髏,正在逗一個小孩玩,有著有著一股很強烈的動態感,幾乎讓人看一眼這幅畫之後,閉上眼睛便是能夠想像到動態時的場景。
  • 500年前的古畫放大十倍後,發現了一位戴眼鏡的男子,顛覆歷史
    然而,500年前的一幅古畫被放大十倍後,竟然在畫中發現了一位戴眼鏡的男子,這是不是意味著眼鏡在我國出現得更早? 這幅古畫名叫《南都繁會景物圖卷》,簡稱《南都繁會圖》。
  • 五本質量上乘純愛文推薦:《骷髏幻戲圖》《邪祟》驚悚懸疑不斷!
    1、《骷髏幻戲圖》作者:西子緒簡評:林半夏買下了一套便宜的房子,卻沒想到個入住之後接連遭遇了一系列奇怪的事件,以此認識了隔壁似乎和常人格外與眾不同的宋輕羅,知道了世界上有種名為異端的奇異物品。由於冷凍膠囊出現故障,主角楚斯提前醒來,剛睜眼就被一位「恐怖分子」找上門來,他們少年時相識,成年後相殺,又在這種極端境況下被迫成為隊友,從此日子再無安寧。當衣冠楚楚的楚斯碰上亡命之徒,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他們會怎樣遊走於各方混亂之中,又該怎樣挽救分崩的故土?作者用生動的文字描繪了一個獨特的星際世界,也塑造了一對出彩絕配的組合,詼諧幽默,值得一讀。
  • 故宮裡有幅「詭異」的畫,700年來很少有人看懂
    故宮裡有幅詭異的畫,700年來很少有人看懂前言:如今的中國人都是比較相信儒家文化的,然而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就是孔子,他經對鬼神給出了觀點與態度。在故宮內就有一幅畫像,更是讓人們感到很是詭異,被貼上「詭畫」的稱號,內容更是讓人摸不到頭腦,也根本無法讓別人理解當中的含義。這幅畫在700多年前,就出現在了我們的眼前,在看到了內容後,很多人也都不理解,為何這幅畫作如此的詭異,到底當中在表達什麼呢?
  • 清代有一幅女鬼圖,放大十倍後看它在做什麼?網友:越看越滲人
    而在國家博物館當中,卻也收藏著一幅來自清代的古董畫,名為《窺窗見鬼圖》,膽小的人也不敢看,在一個房間當中,一個青面獠牙的惡鬼,似乎趴在桌子上畫著什麼。當放大十倍後,看它在做什麼?網友卻表示,越看越嚇人,惡鬼在桌上畫著的,竟然是一張女子的人皮,而在旁邊的窗戶處,一隻眼睛將這一切全部目睹。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