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洪智 李珍
供苗渠道正規有保障,技術指導服務到位,在即墨市移風店鎮上泊村,種植大棚西紅柿的村民越來越多。48歲的王芬種植西紅柿已經兩年多,與之前種葡萄相比,耗在地裡的時間少了,在沒有農活的空閒時間,她還到村裡一個工廠打工,收入翻了一番多。
在寬敞的蔬菜大棚內,兩米多高的西紅柿植株成排成列,每一株上面都掛滿了大大小小的西紅柿,有些已經變得紅彤彤,像是一個個紅燈籠。17日中午,記者在即墨市移風店鎮上泊村,見到了正在採摘的王芬,大棚內的高溫令她額頭掛滿汗珠。「採摘季是我們最忙的時候,在西紅柿生長的過程中,我們還要給植株劈茬子,氣溫高的時候,還要給大棚遮陰。」據王芬介紹,自家有4畝地,其中三畝地種糧食作物,剩下的一畝地種蔬菜大棚。2015年之前,她同村裡的多數村民一樣,都是種植大棚葡萄,後來隨著市場的變化,種葡萄的利潤越來越小,一年收入三四萬元,但是考慮到種植成本和一家四口的生活支出,這些錢實在是太少。
「葡萄一年只能種一季,而且地裡離不開人,想抽空出去打工都難。2015年前後,我們把大棚騰了出來,開始種西紅柿,西紅柿一年能種兩季,而且近兩年市場價格比較好,一個大棚一年的收入能達到七八萬元。」王芬說,與以前相比地裡的活少了,平常不忙的時候,她丈夫一個人就能照顧過來,「倒出空來」的王芬到村裡一個工廠打工,一年也有近三萬元的收入。
近兩年來,上泊村種植大棚西紅柿的人越來越多,多位菜農給出了「轉型」的理由。「我們移風店鎮號稱青島的後菜園,種的菜基本在青島本地都能消費掉,我們對市場有信心。而且,我們村有專門供苗的企業,如果使用他們的菜苗,我們還可以享受技術指導的服務,農藥和化肥不用愁,在種植方面我們也吃了定心丸。」村民賈先生說,附近的西紅柿種植很快形成規模,很多菜販子直接到地頭收購,價格也不錯,「現在每斤兩元,春節剛上市的時候,一斤能賣三元。」
種地收入增加了,村民的生活條件隨之提高,很多菜農從原來的「小趴屋」搬進了寬敞的磚瓦房。在王芬家中記者看到,客廳內收拾整潔,空調、冰箱等家用電器樣樣俱全,原本露天的院子也裝上頂棚,王芬和丈夫種了不少花草,除了一個裝有金魚的魚缸,掛在院子裡的鳥籠裡還有一對小鸚鵡。「吃得好了,穿得好了,這是物質方面的提高,種花養鳥是精神層面的享受,咱農民也要跟上時代的節奏。」王芬笑著說。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