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菊花開在邊陲小鎮農牧民找到致富新路

2020-12-06 巴彥淖爾新聞網

  菊花,顏值高,是一種觀賞花卉,具有藥用價值,一些品種可以當作食材,可謂「秀色可餐」。2019年,烏拉特中旗海流圖鎮積極創新,與內蒙古梅蘭竹菊景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在巴仁寶勒格村引進了菊花,經過一年的試種,打造了集種植、加工、存儲為一體的菊花產業,實現了村民和公司共同致富,一朵小菊花敲開了邊陲小鎮農牧民的致富門。

 

引進新品種金絲皇菊 每畝收入達到3~5萬

  走進海流圖鎮巴仁寶勒格村的菊花大棚,一叢叢菊花映入眼帘,空氣中散發著淡淡的香氣,沁人心脾。朵朵菊花有的紅似火,有的勝雪白。金絲皇菊色黃如金,盡情綻放。幾名工人端著大笸籮,正在忙著採摘成熟的菊花,一派繁忙景象。

  別看這些菊花個頭小,對海流圖鎮的貢獻可不小。菊花自從被內蒙古梅蘭竹菊景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引進後,為當地農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去年年初,為了改變傳統的種植品種,實現產業致富,海流圖鎮和我們公司合作,從杭州引進7500株金絲皇菊、杭白菊,按每棟大棚正常栽種每畝5000株苗計算,又多買回2500苗,防止在生長中出現死苗等現象。經過一年的精心打理,菊花從溫暖的南方來到北方後並沒有死苗,完全適應這裡的氣候,還能抗風沙抗嚴寒。菊花很好養活,只要不是鹽鹼地,都可以成活,而且我們利用了一些不能種其它作物的舊大棚種植,讓舊大棚發揮了作用。菊花比較好管理,完全散養式種植,基本沒有病蟲害,用的是農家肥(羊糞),不打農藥,河套地區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造就了菊花的品質也特別好,一上市就很受歡迎。菊花是多年生宿根亞灌木,第一年栽下,第二年不用管就會生出很多根,長出很多幼苗。一年的收入也是經濟作物的十多倍。」內蒙古梅蘭竹菊景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經理賈小伍說。

  那麼,你知道一苗金絲皇菊可以開出幾朵花嗎?記者在大棚裡大致數了一下,大部分一株可以開出10朵以上菊花,烘乾後泡茶喝時一杯水放一朵,平均每朵零售價在3元左右。目前,巴仁寶勒格村共種植了3棚金絲皇菊,同時發展林下經濟,在林帶裡種了20畝杭白菊,還引進20多個品種的觀賞菊,按照市場價每畝純利潤2萬多元來計算,兩種菊花一年純收入預計達到五六十萬元。

 

村裡老人家門口掙錢 除草摘花得心應手

  菊花在巴仁寶勒格村落地生根後,不僅帶動了產業發展,也讓年長的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

  今年64歲的閆愛國是海流圖鎮巴仁寶勒格村村民,年齡大了,農閒時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體力活兒幹不動了,去企業應聘歲數太大,找工作很難。村裡種上菊花後,我就來這裡打工,每天120塊錢,春天栽菊花苗,夏天除草,秋天採摘菊花、打包菊花,一個月能掙兩三千元。主要是苦不重,我還能掙錢貼補家用。」洋溢著滿臉幸福的閆愛國端著現摘的半笸籮菊花樂呵呵地說。

  在賈小伍的菊花大棚裡,從種到收,需要常年僱四五個工人打理。「從村裡僱一些年齡偏大的村民,會幹農活兒,幹這個熟門熟路,得心應手。他們在我這裡打工,農閒不用四處奔波了,家門口就能賺錢。」賈小伍說。

 

提升菊花附加值研發深加工產品

  菊花試種成功吸引了許多合作社及商家的眼球,大家都想引進新品種,他們不僅看到了菊花的價值,更是將目光聚焦在菊花產業的發展上。

  在賈小伍的眼裡,菊花可是個「寶貝」。如果哪天心情不好了,他就到大棚裡走走,聞著淡淡的花香,瞬間感覺渾身充滿力量。他邊摘菊花邊介紹菊花的功效:「金絲皇菊有很多好處,清熱降燥、舒緩眼部疲勞、抗衰老、保肝護肝、清心明目;杭白菊被稱為『下火王』,是很好的瀉火藥。」

  菊花產業的發展帶動了村集體經濟,巴仁寶勒格村第一書記蘇和感受頗深,他說,內蒙古梅蘭竹菊景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海流圖鎮巴仁寶勒格村合作,建設田園綜合體項目,以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共同發展,引進適合當地的菊花品種,利用地理、土壤、氣候等優勢種出優質的菊花,上市後銷量一直很好。「有了菊花產業的支撐,鄉村振興之路有了根基,老百姓的脫貧致富就有了希望。」蘇和信心滿滿地說。

  「春天,有些農戶已經在發展菊花『庭院經濟』,在院子裡試種菊花,大家反饋效果非常好。現在,我們投資建起了庫房,買回3臺烘乾爐,把現採的菊花及時烘乾,最大程度保留營養成分,目前在我市及自治區內外銷售的金絲皇菊、杭白菊主要有『鴻雁傳情』『鑫祥泉』兩個茶品牌,品牌下又有十多個品種、規格,自用、送禮都可以,價位從20多元到幾百元不等。」賈小伍介紹, 為了提升菊花的附加值,他決定大幹一場,以農產品加工循環產業鏈發展為路線,帶領農牧民一起致富。

  今年,賈小伍多次外出考察,除了做成菊花茶外,他了解到菊花的更多用途,也為下一步從種植到銷售、從賣原料到深加工的全產業鏈條發展夯實基礎。「我們考察後發現,菊花酒在市場上的價值、價格相當高,今後打算生產菊花酒,今年我們也泡製了菊花酒,大家品鑑後發現口感、品相等都不錯;我們打算將菊花根莖製作成泡腳粉,打造一款家鄉父老都能用得起的驅寒祛溼產品。另外,我們還將擴大種植面積,全程提供菊花培育技術,歡迎大家試種。另外,我們也與烏拉特中旗電子商務產業園合作,通過微信、快手、抖音、直播等渠道拓寬菊花茶銷售。」賈小伍說。  

相關焦點

  • 【弘揚蒙古馬精神】敖特根巴特爾:讓嘎查農牧民養駝致富路越走越寬廣
    太陽剛剛露頭,阿拉善右旗阿拉騰敖包鎮固日班圖拉嘎嘎查牧民敖特根巴特爾就開始忙開了,擠駝奶、給駱駝餵草料。「駱駝可是我的寶貝『疙瘩』,今年我接了30多隻駝羔,一天光母駝就能擠20多斤駝奶,政府和扶貧部門對我發展養駝產業可給了很大的幫助和支持!」敖特根巴特爾說。
  • 肅南縣馬蹄鄉拓出生態畜牧業致富路
    「咩咩咩咩……」近日,在肅南縣馬蹄鄉黃草溝村鑫源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初生的小羊羔圍著羊媽媽親暱地撒著歡兒,羊圈裡的熱鬧勁兒,讓合作社負責人樊得勤夫婦心裡樂開了花兒。    「今年,我家的560隻生產母羊目前已接羔150多隻,陸續還會有更多的母羔生產。對我們牧民來說,接羔就是接來了福氣,幼羔的健康狀況不錯,今年羊肉價格穩中有升,收益很樂觀。」
  • 「只爭朝夕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阿右旗:讓農牧民依「駝」致富
    阿右旗在推進精準脫貧攻堅戰中,把駝產業作為農牧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產業來抓,全面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讓一大批農牧民及貧困戶走上了致富的快車道。一大早,居住在阿右旗巴丹吉林鎮巴音博日格嘎查的脫貧戶張明紅一家就開始在駝圈內擠奶。
  • 茶馬古道走出致富新路
    在當下脫貧攻堅已進入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囊謙縣在貧困人口已基本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基礎上,舉全縣之力,充分發揮人民的主動性和創造力,在文化、產業、教育、電商等各方面持續探索脫貧之道,用事實和數字證明西北內陸的深度貧困縣也可以念好「致富經」、走上小康路。
  • 他與村民一同走向浪漫致富路
    他與村民一同走向浪漫致富路 2020-06-11 2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小小黃顙魚,鋪開廣東佛山儒溪養殖戶的致富路
    小小黃顙魚,鋪開廣東佛山儒溪養殖戶的致富路2018-01-01 14:2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黃骨魚        瀏覽量: 9198 次 我要評論 小小黃顙魚,鋪開儒溪人們的致富路原創&nbsp2017-12-31&nbsp唐志學&nbsp黃骨魚&nbsp&nbsp&nbsp
  • 新疆瑪納斯推動良種繁育和肉牛育肥 助農牧民致富增收
    央廣網瑪納斯4月2日消息(記者蔣雪嬌 瑪納斯臺記者楊世明)新疆瑪納斯縣堅持以「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為核心,積極調整畜牧產業結構,大力推進牛、羊等牲畜良種繁育,同時做好肉牛育肥工作,使牲畜良種率不斷提高,有效提高了農牧民的收入,加速了畜牧產業化發展。   記者見到馬洪兵時,他正忙著給自家的牛餵養飼草料。
  • 青海省玉樹州:犛牛馱起致富路
    犛牛產業是玉樹州畜牧業經濟的基礎和支撐,是增加農牧民收入的重要途徑,更是推進農牧產業興旺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作為全省犛牛產業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玉樹州加快發展犛牛產業,建立草畜平衡機制,推廣捨飼半舍飼、劃區輪牧、高效養殖等適用技術,也將對天然草地保護利用、推進畜牧業綠色發展產業積極作用。經過多年實踐,玉樹發展犛牛產業已經具備堅實的社會基礎。
  • 呼倫貝爾大草原旁的邊陲小鎮 異域風情 蒙古民族發源地
    夏季是遊玩大草原的黃金季節,呼倫貝爾大草原邊陲有一個寂靜的中國邊城小鎮室韋。視為是額爾古納市的邊疆小鎮,它有著悠久的蒙古歷史,這裡又叫蒙兀之源,一詞極為蒙古的意思。翻譯過來,蒙兀之源就是蒙古民族的發源地。去室韋就是要走邊境公路。
  • 羅田縣平湖鄉古羊山村:產業鋪就致富路
    近年來,羅田縣平湖鄉古羊山村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利用「支部+市場主體+產業+旅遊+扶貧」的發展模式,合理利用荒廢土地,引導群眾參與到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規劃中來,在家門口實現增收致富。正在基地務工的江群芳今年68歲,體弱多病的她和老伴兒沒有收入來源,日子過得很是清苦。
  • 「天文小鎮」探秘
    據統計,2016年以來,通過打造平塘天文小鎮及中國天眼科普基地,克度鎮賓館酒店從原來的6家發展到現在的137家,餐館從原來的8家發展到現在的288家。生活新了,「要是還住裡面,小娃娃初中都讀不起」在FAST落戶建設的大窩凼裡,曾經住有12戶人家63口人。2009年6月,這12戶人家搬到克度鎮政府所在地——紅塘街上,開始了他們的新生活。
  • 打通致富「經絡」 書寫「綠色」人生
    「致富先治沙,黨的十八大以來,沙塵暴越來越少了,環境汙染越來越少了,綠色食品越來越多了,森林綠洲越來越多了,碧水藍天越來越多了,這對老百姓來說,是最大的福祉。」這是王文彪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上個世紀70年代,我考進了當地的旗一中,由於沒有路,要繞400公裡,不得不去離家近的二中,可就這短短的60公裡,我得過黃河,坐火車,再過黃河。
  • 感知山東|朵朵紅花向陽開 花香鋪滿致富路
    韓書記已經63歲高齡,已經是幹了32年的「資深書記」,但是韓書記沒有選擇「躺在功勞簿」,而是用已日漸單薄的身軀扛起帶領人民致富的使命。「發展集體經濟,帶著群眾致富是黨和人民對我們的要求,也是我們的責任」韓書記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 城川鎮:鄉村振興「藍綠紅」繪出多彩小康生活新畫卷
    這裡是「全國特色小鎮」「國家4A級紅色文化旅遊景區」, 2.5萬農牧民在這裡描繪著多彩小康生活新畫卷。調整產業結構,「一帶三區」布局圖上的「藍色實踐」城川鎮依託北緯37度的地域優勢,建設優質果蔬經濟帶、現代農業規模經營經濟區、現代農牧業綜合經濟區和現代畜牧業高效經營經濟區,「一帶三區」產業發展格局為老百姓帶來了可喜的經濟效益。
  • 伊川縣鴉嶺村:小蝸牛帶貧困戶走上致富路
    這樣的好事兒,一共惠及鴉嶺鎮100戶貧困戶,小小的蝸牛將「馱著」貧困戶走上致富路。這樣的好事兒,一共惠及鴉嶺鎮100戶貧困戶,小小的蝸牛將「馱著」貧困戶走上致富路。  46歲的楊紅單是鴉嶺鎮樓子頭村村民,家中上有70多歲的母親,下有兩個正在上學的孩子,愛人早年過世,一家人全靠楊紅單在外務工過活。「今年老娘中風了,行動不便,我也因為腰椎間盤突出及多種慢性病不能幹重活兒了,只能回家務農。」
  • 巴裡坤縣:奶驢養殖帶動農牧民增收
    近年來,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大力支持當地特色農牧企業和合作社發展壯大,引進了以驢奶加工為主的企業,帶動農牧民發展奶驢養殖業。  每天早上10點,巴裡坤縣利農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葉爾恰提·拜山拜克都會到花麒奶業有限責任公司交售驢奶。  30 歲的葉爾恰提家在巴裡坤縣石人子鄉,2014 年,他從塔裡木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
  • 茭白鮮嫩脆爽受歡迎 液氮速凍機鋪開增收致富路
    如今,在許多地方,茭白已成為造福群眾的「致富菜」,成為振興農村經濟,實現農民增收的特色支柱產業。而液氮速凍機在保障茭白產品原有營養、色澤、風味和新鮮品質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也讓全國各地消費者吃上新鮮、脆爽、原汁原味的茭白產品。  一提到茭白,讓人不由地想起李白「跪進雕胡飯,月光照素盤」的詩句;蘇軾的「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而詩中的「雕胡」、「菰」,就是茭白。
  • 天水秦州區牡丹鎮:小菊花大產業,荒山綻放幸福花
    初冬時節,草木枯萎,而在天水秦州區牡丹鎮草川村,漫山遍野卻開滿了黃燦燦的菊花,幾十名村民正在忙著採摘搶收菊花,昔日的荒坡地,改造成高效良田,一朵朵小菊花已經成為了當地群眾致富的「黃金花」。「這個地方的氣候和土壤條件都非常適宜金絲黃菊的種植,今年是我們種植的第二年,今年的產量非常喜人,預計可以收穫70餘萬朵菊花,帶來的收益近40餘萬元。」天水興華榮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書豪說。草川村村民張金珠告訴記者,自從村裡建成了生態農業園,荒山變金山,也讓他在家門口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
  • 重慶女子回農村種菊花,帶2000多名婦女致富,年銷售額2000多萬
    也因為感同身受,她才會在打工的工廠倒閉後,選擇回到重慶雲陽縣農村老家,帶著婦女們一起種菊花。創業9年,冉秀清和她的事業一起成長。曾經不被看好的菊花,已經發展成了村裡的致富產業。曾經不看好她的婦女們,也和她成了關係親近的「一家人」。她們還給冉秀清取了一個特別的稱呼——花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