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川鎮:鄉村振興「藍綠紅」繪出多彩小康生活新畫卷

2021-01-18 正北方網

走進鄂爾多斯市鄂託克前旗,沿著省道216線一路前行,色彩斑斕的城川鎮就躍然眼前。這裡是「全國特色小鎮」「國家4A級紅色文化旅遊景區」, 2.5萬農牧民在這裡描繪著多彩小康生活新畫卷。

調整產業結構,「一帶三區」布局圖上的「藍色實踐」

城川鎮依託北緯37度的地域優勢,建設優質果蔬經濟帶、現代農業規模經營經濟區、現代農牧業綜合經濟區和現代畜牧業高效經營經濟區,「一帶三區」產業發展格局為老百姓帶來了可喜的經濟效益。

發展北緯37度優質果蔬經濟帶,城川嘎查是最大的受益者。城川嘎查毗鄰城川鎮農副產品交易市場,區位優勢明顯,市場需求穩定,嘎查裡規劃了優質蔬菜種植基地和北鬥晚熟桃種植基地,建成日光溫室育苗大棚13座,為周邊農牧民提供果蔬育苗、種植服務。嘎查內建成泡沫箱生產廠1處、蔬菜儲藏冷庫26門,形成「育苗、種植、採摘、包裝、儲藏、銷售」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打開了城川鎮果蔬產品賣方市場,保證了農牧戶穩定收入,促進了果蔬產業可持續發展。

麻黃套、二道川等5個村建設現代農業規模經營經濟區,發展馬鈴薯規模種植,探索了一條快速致富的新路子。「短短幾年時間,麻黃套村老百姓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9年人均純收入突破2萬元。」鄂爾多斯市總工會駐麻黃套村第一書記張文介紹。麻黃套村通過引進中川三和、惠豐源及風和日麗3家農企規模化種植馬鈴薯、白蘿蔔,鼓勵村民以量化入股的方式將土地承包給農企,以統一品種、統一耕作、統一管理、統一服務、統一銷售「五統共贏」的運營模式,推廣「網際網路+農業市場」營銷模式,走出了一條經濟、社會、文化、生態齊頭發展、互利多贏的成功之路。

哈日色日、巴彥希裡等嘎查,大部分牧民草場都劃入了限制發展區域,為了使這些嘎查的農牧業發展由數量粗放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城川鎮在這幾個嘎查建立現代農牧業綜合經濟區,重點增加飼草料種植,推廣良種繁育、畜種改良和短期育肥出欄等先進技術。推行「以種促養、種養結合」短期育肥養殖模式,全面推廣自繁自育短期育肥圈養,既保護了生態,又發展了生產。「短期育肥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又不需要依靠草場,還能迅速出欄,見錢快,好發展,如今我家一年純收入接近20萬元。」巴彥希裡嘎查牧民巴特爾說。

在烏定希泊日、呼和陶勒蓋等6個嘎查建立現代畜牧業高效經營經濟區發展現代畜牧業,生產綠色有機牛羊肉,充分利用「城川寨子」「鄂前旗羊肉」等旗域共享品牌標識,形成拳頭產品、抱團開拓市場,提高優勢農畜產品品牌效益,實現優質優價。烏定希泊日嘎查在脫貧攻堅中,利用駐地企業扶持、農牧戶自籌、集體經濟發展基金三部分資金成立了牧民夢農牧業機械專業合作社,形成「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農牧戶」的「包牛到戶」新模式,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同時,鋪就了一條富民強村路,平均1頭育肥牛出欄時毛重達到1300多斤,能賣出2萬多元的好價錢。

優生態謀未來,特色小鎮的「綠色發展」

城川鎮呼和陶勒蓋嘎查牧民曹扎娃老人的家位於毛烏素沙地邊緣,過去這裡到處是沙丘,經過幾十年治理,現在已經是農田了。上個世紀50年代末他就開始種樹治沙,到今年已經是60多個年頭了。幾十年來,曹扎娃在沙丘上栽活的2000多畝樹苗,已經綿延數裡,蔚然成林。昔日的「沙進人退」變成了如今的「綠進沙退」,老人為改變家鄉生態環境全力種樹的精神對村民們起到了示範帶動作用。

「我們這裡曾經土地貧瘠、風沙蔽日。可你看現在,同樣是這片草原,卻是綠草如茵,這碧綠的草場現在成了農牧民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城川鎮黨委書記尤建慶說,「近年來,針對『十年九旱』的氣候特點和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的實際,城川鎮不斷加大生態建設和保護力度,重點實施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草場改良等生態建設工程,全面推行禁牧、休牧、劃區輪牧和以草定畜政策,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城川鎮地處蒙陝寧三省區交界,「十年九旱」的氣候特點和草原荒漠半荒漠化的立地條件,加之前些年超載放牧和不合理墾殖,草原生態一度惡化。為此,城川鎮探索實施了「生態新政」——秉持尊重自然規律的理念,在實施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將保護生態作為堅守的紅線,實行最為嚴格的禁牧、休牧和以草定畜政策,以「退」為「進」,逆向推動生態建設,城川鎮的草原逐漸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向文明要動力,文化繁榮釋放的「無限紅利」

農區扭秧歌、牧區拉二胡……每逢佳節,城川鎮多形式舉辦活動,豐富了各族農牧民的業餘文化生活,釋放「特色優勢」實踐紅利。「今年開展的各種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我都參加了,這些活動形式和群眾靠得比較近,和老百姓貼心,大家看著都開心,這就是最好的。」家住城川社區的曹春宏說。

在糜地梁嘎查的黨群服務中心,茶話室、活動室、紅色影院、文明超市等文化設施應有盡有,傳統文化、科普常識、紅色故事等知識把文化長廊佔得滿滿的。趁著冬閒,牧民們三個一群、五個一夥,一起來到文化活動室消遣休閒。「自從嘎查裡有了紅色影院,嘎查的文化活動室就熱鬧多了。」嘎查黨支部書記賀文濤笑著說,「每天來看書的、看電影的、扭秧歌的都誇我們嘎查文化活動室建好了。」

城川鎮加大農村文化優化升級力度,推動文化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讓文化與旅遊、綠色農牧業發展深度交融。呼和陶勒蓋嘎查的新風尚宴會廳,通過開展「草原那達慕」「牧人的一天」等活動,實現了嘎查集體經濟每年增收6萬元,同步輻射帶動周邊10多戶農牧戶發展牧家樂,進一步拓寬農牧戶增收渠道;蘇壩海子村則依託城川紅色拓展基地,打造「十裡長廊」和「一鍋飯」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組建1支紅色志願服務隊,將開展紅色研學活動納入志願服務項目,先後服務外來遊客和培訓學員6000餘人次,開展「重溫長徵路」「埋鍋造飯」等活動100餘次,為集體經濟增收10萬多元,帶動周邊20多戶農牧民吃上了「旅遊飯」。

紅色遊、鄉村遊、特色遊等旅遊產業,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城川鎮農牧民自發組建的各類民間文化團體達10多個近300多人,發展的農家樂、牧家樂、漁家樂近40多戶,從業人員近300人。這些紅色文化產業不僅豐富了農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農牧民的綜合文化素養,更讓農牧民拓寬了增收渠道,鼓起了腰包。

[責任編輯:周婷]

相關焦點

  • 雲南彌勒:建設美麗鄉村增顏值 繪出幸福生活新藍圖
    近年來,雲南省紅河州彌勒市西二鎮矣維村委會大平地小組以「建設美麗鄉村增顏值 繪出幸福生活新藍圖」為抓手,不斷夯實鄉村振興基礎,拆危拆舊,美化鄉村環境,建設打造出一個環境美、民風淳的美麗新家園,讓人民群眾走上小康生活的幸福路。
  • 平海鎮:鋪展鄉村振興新畫卷
    「鎮領導、掛鈎幹部經常來關心慰問,如今兒媳也有工作了,兩個孫子讀書也全免學費,生活越來越穩定了。」張開泉說道。 平海鎮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1戶167人。經過一系列扶貧政策,王某一家的生活有所保障,但其房子破舊不堪,常是屋外大雨、屋內小雨。為了解決王某一家的住房問題,市信訪局牽頭補助2萬元、平海鎮政府補助6萬元,對王某的危房進行翻建。在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幫助下,王某一家蓋起了一棟2層樓房,圓了「安居夢」。
  • 上宅垟村「紅黃藍」三原色 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泰上黃」  自此,村兩委以紅色黨建引領「泰上黃」黃茶基地建設作為壯大集體經濟、發展農村產業的主打方向,著力將「泰上黃」打造成黃金葉中的萬金茶,精心培育「泰上黃」頂級茗茶精品園,打造出了龜湖茗石特色風情小鎮的又一張金名片
  • 打造鄉村產業振興新動能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無論是謀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還是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穩住農業基本盤、守牢「三農」基礎都是壓艙石,必須答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道必答題。加快發展鄉村產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和工作重點,也是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更是農民致富增收的長遠保障,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實的舉措來加快發展鄉村產業,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推進產業深度融合,構建農業產業新體系,激發農村經濟發展活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為國家糧食安全及國民經濟持續向好提供有力支撐。  強化農業科技支撐。
  • 【努力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阿瓦提縣「葡萄村」:好生態 好...
    「每個人忙的事情不一樣,但幸福的心情是一樣的,因為大家生活的環境這麼好。」熱合曼說,他在村裡清運垃圾近兩年,看到身邊的點滴變化,都與生態環境的改善密切相關。  打特色牌先打生態牌  冬日,沿著託萬克喀格木什村整潔的柏油路、連綿的葡萄架前行,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村民在寬敞民居裡探討葡萄產業發展新路徑,或在溫室大棚裡學習蔬菜花卉種植技術,寒意擋不住村民們的熱情。  阿克蘇地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駐託萬克喀格木什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唐建民告訴記者,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
  • 鋪展鄉村振興新畫卷——秀嶼區平海鎮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升群眾...
    「鎮領導、掛鈎幹部經常來關心慰問,如今兒媳也有工作了,兩個孫子讀書也全免學費,生活越來越穩定了。」張開泉說道。  平海鎮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1戶167人。經過一系列扶貧政策,王某一家的生活有所保障,但其房子破舊不堪,常是屋外大雨、屋內小雨。為了解決王某一家的住房問題,市信訪局牽頭補助2萬元、平海鎮政府補助6萬元,對王某的危房進行翻建。在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幫助下,王某一家蓋起了一棟2層樓房,圓了「安居夢」。
  • 三治融合 激發鄉村治理新活力
    編者按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2020年,我們向深度貧困堡壘發起總攻,啃下了最難啃的「硬骨頭」。2021年,我們咬定青山不放鬆,腳踏實地加油幹,努力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
    新華社消息,今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到2020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各地區各部門鄉村振興的思路舉措得以確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  到2022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初步健全。
  • 一幅鄉村振興圖_鳳凰網資訊_鳳凰網
    鄉村興國家興,百姓富國家富。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描繪出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圖。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
  • 幸福小康入畫來——齊魯大地描繪小康新畫卷
    從泰山之巔到黃河兩岸,從魯西平原到黃渤海之濱,科技賦能,傳統農業加速向自動化、智能化的「高大上」現代農業轉變;水更清、山更綠、環境更優美,生態經濟帶來「金山銀山」;向海而興、向海圖強,耕海牧漁升級換代,海洋經濟挺進新藍海……山東正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一幅生產美產業強、生態美環境優、生活美家園好的幸福小康「齊魯畫卷」越繪越清晰
  • 大山深處有「新家」—大別山村繪出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新華社鄭州7月9日電 題:大山深處有「新家」——大別山村繪出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新華社記者王丁  伴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大別山區正發生著翻天覆地變化,小康生活悄然走近,叩開革命老區的大門。  走進散落在大別山那些依山傍水的村落,一幅幅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徐徐展開,這裡有一水護田、青山對開的美麗生態、有蒸蒸日上的各色產業、載滿鄉愁的農耕印記,還有村民臉上洋溢的歡喜,所見所聞恰可滿足遊客對美麗鄉村的想像。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太倉打通鄉村振興「雙向道」 帶動沿線...
    近年來,瀏河鎮加快農村公路建設,鋪就了一條條以便民惠民為目標、服務農村田園經濟、助推當地產業與旅遊業的「美麗鄉村路」。目前,瀏河全鎮農村公路104.365公裡,其中鄉道48.691公裡、村道55.674公裡,編織起龐大便捷的鄉村交通網絡,打通鄉村振興「出」與「進」的「雙向道」,不僅改變了村民的出行方式,更帶動沿線產業提檔升級,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
  • 從「在希望的田野上」到「鄉村振興戰略」|40年40組關鍵詞
    從「在希望的田野上」到「鄉村振興戰略」|40年40組關鍵詞 原標題:   孟冬時節,山東東明小井村,暖陽高照,村東頭牌坊上的「改革第一村」紅色大字分外醒目,村道兩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描繪農村發展新藍圖」「創建美好鄉村
  • 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意義
    脫貧攻堅戰的衝鋒號已經吹響,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的志向,咬定目標,苦幹實幹,堅決打贏扶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總體要求,就是堅持農村優先發展,按照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推動城鄉一體、融合發展,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 陵水這些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集體和個人受表彰!有你認識的嗎?
    11月9日,全省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舉行,決定授予50個單位「海南省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集體」稱號、150名同志「海南省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個人」稱號,陵水縣有2個集體獲得「海南省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集體」稱號、6名個人獲得「海南省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個人」稱號。
  • 棲霞翠屏街道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屏」上精繪「工筆畫」
    隆冬的雪後,踏入黃燕溪谷,步入慄林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精緻的美麗鄉村「工筆畫」:穿新衣戴新帽的農舍風姿綽約,整修一新的村中河風光旖旎,擠滿老物件的村史館引人駐足……在皚皚白雪映襯下的小山村,如詩如畫,鄉韻悠長。以前的慄林村可不是這樣!村落蕭條房舍老舊,路兩邊雜草叢生、草垛亂堆,河道垃圾成堆、散發出異味。曾經「髒亂差」的小村莊,如今搖身蛻變成美麗村莊。
  • 全國人大代表張家祥:繪製美麗鄉村新畫卷
    如何在「國家要生態、地方要發展、群眾要致富」這三大方面上找到結合點,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九重鎮張河村黨支部書記張家祥通過帶領村民種植軟籽石榴,走出了一條實現夢想的新路子
  • 六大板塊展現四川鄉村振興新面貌《主播看四川——鄉村振興區縣行...
    開播儀式現場四川新聞網成都6月1日訊(記者 張宇 攝影報導)6月1日上午10點,《主播看四川——鄉村振興區縣行》大型媒體行動開播儀式在四川廣播電視臺舉行。《主播看四川——鄉村振興區縣行》大型融媒體行動由四川省文聯、四川廣播電視臺主辦,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四川廣播電視臺公共·鄉村頻道、四川金熊貓新媒體有限公司承辦,全省150多家區縣融媒體中心形成聯動共同完成。
  • 在希望的田野上實現鄉村振興
    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話題,3位省人大代表接受媒體提問,暢談履職心聲,回應百姓關切。3位代表一致表示,我省是農業大省,當前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結合自身實際加強履職盡責,紮根農業農村謀發展,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探索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推進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
  • 清研智庫:站在「兩個決勝期」與疫情的十字路口思考鄉村振興
    在「兩個決勝期」的大背景下,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擴散至農村,現階段防疫、小康、脫貧的形勢都變得十分複雜嚴峻。  一、疫情之下鄉村振興面臨三大「戰役」  一是抗擊疫情的「持久戰」。  如果說城市是疫情防控的「主戰場」,那麼農村便是「敵後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