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有「新家」—大別山村繪出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2021-01-08 中國周刊



  新華社鄭州7月9日電 題:大山深處有「新家」——大別山村繪出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新華社記者王丁、李鈞德、史林靜

  八百裡大別山,橫亙在中國地理的南北分界線,這裡既有北國江南的風光旖旎,也有江南北國的豫風楚韻。古老村落、綠色資源、紅色故事,在此交相輝映。

  伴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大別山區正發生著翻天覆地變化,小康生活悄然走近,叩開革命老區的大門。

  走進散落在大別山那些依山傍水的村落,一幅幅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徐徐展開,這裡有一水護田、青山對開的美麗生態、有蒸蒸日上的各色產業、載滿鄉愁的農耕印記,還有村民臉上洋溢的歡喜,所見所聞恰可滿足遊客對美麗鄉村的想像。

  6月12日拍攝的田鋪大壪(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風景生寶藏,重塑美麗新鄉村

  曾發誓走出田鋪大壪就一輩子不回來的韓光瑩回來了。

  這是田鋪大壪「老家寒舍」民宿(6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剛送走一波遊客,有了片刻閒暇,韓光瑩坐在堂屋望著門外有些出神:盛夏時節,田鋪大壪總是瀰漫著化不開的水墨色,這個曾經拼命想要逃離的地方,現在竟這樣迷人。49歲的韓光瑩如今在老家河南省信陽市新縣田鋪大壪開了一間名叫「老家寒舍」的民宿。

  壪,在字典裡的釋意是指山溝裡的小塊平地。大山阻隔,曾讓這裡的發展緩慢。韓光瑩記憶裡,田鋪大壪總是破破爛爛的,「晴天一腳牛屎,雨天一腿汙泥」。

  「那個時候,年輕人覺得最有出息的事就是離開這個村。」韓光瑩說。20世紀90年代,韓光瑩遠赴韓國務工,這一時期他家裡兄弟姐妹6人,有5人都在外打工。

  一名小朋友在田鋪大壪玩耍(6月12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改變悄然而至。在2014年,田鋪大壪等村莊成功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隨後,新縣規劃「九鎮十八灣」,發展全域旅遊。田鋪大壪先後完成了修路排水、大塘整修、人工溼地等11項系統工程,徹底改變了村莊面貌。

  6月12日拍攝的田鋪大壪(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如今的田鋪大壪青山環抱,碧水縈繞,一道道梯田水塘錯落有致,一排排土坯瓦房樸實靜美,充滿韻味的山鄉風景吸引遠近遊客紛至沓來。

  與此同時,在信陽市,一批大別山村趁著鄉村振興的機遇也開始在紅色文化、綠色資源、古色村落上做足文章,美麗鄉村越來越多。據統計,目前信陽市已獲國家、省、市級美麗鄉村等榮譽稱號1872個。

  遠在韓國打工的韓光瑩一直關注著家鄉的變化,2016年他辭掉工作回老家,將老屋翻新,辦起村裡第一家民宿。改造後的「老家寒舍」,門口有竹、門頭掛匾、院裡設茶,堂屋居中懸掛一幅「蕉嶺煙雲圖」,右側懸掛一幅家族族譜。

  寒舍不「寒」,遊客很旺。韓光瑩的小院共有6間房,平時入住率在60%以上。每逢假期都要提前預訂,現在每年純收入10萬多元。「留在老家,守著田園,還能為家鄉建設出一份力,再沒什麼比這更讓人心裡美了。」 韓光瑩說。

  村民攜創客,故鄉蘊新機興新業

  村民許秀青家的用電量,比5年前漲了10多倍。

  「電都用在哪了?」60歲的村民許秀青掰著指頭算:「家裡現在有3臺空調、4個冰櫃……」電器多到一時數不過來,她乾脆一揮手爽朗地笑道,「用電的地方越來越多,日子也越過越好!」

  在田鋪大壪「春臨農家」飯店,許秀青準備關門午休(6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許秀青是田鋪大壪「春臨農家」飯店的老闆,也曾是村裡最年輕的留守人員。

  田鋪大壪共81戶,295人,外出打工潮興起後,村裡最少時候剩不到50人。「能走的都走了,到了飯點兒也都沒幾戶冒煙。」 許秀青也碰上了一生中最難的時刻,兒子結婚加上老伴生病,家裡欠下20多萬元的債。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田鋪鄉黨委書記邵燕說,2014年,著手打造田鋪大壪美麗鄉村的同時,如何培育產業、創造就業,讓村民富起來,成為擺在田鋪鄉黨委、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許秀青在田鋪大壪「春臨農家」飯店內打掃衛生(6月1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在村幹部的動員鼓勵下,許秀青辦了村裡第一間農家樂,做起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大家給農家樂起了一個寄寓希望的名字:「春臨農家」。

  「咱窮山溝,有人來嗎?」「可別牌子剛豎起來就砸了!」……在村裡開農家樂,一開始村民並不看好。然而,「逆襲」後的田鋪大壪很快出了名,村裡遊客絡繹不絕。

  在田鋪大壪「春臨農家」飯店,許秀青將做好的菜端入房間(6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趕上假期,我從中午11點開始炒菜,一直到下午4點,手都沒有離開過鍋鏟。」僅用了3年時間,許秀青就還清了所有的外債。去年一年,憑藉農家樂許秀青一家收入30萬元。

  2018年,許秀青贏得了人生中的第一項榮譽,成了田鋪鄉「創業示範典型」,她將獎狀擺在了堂屋最顯眼的位置。

  為在村裡孵化更多「許秀青」。2016年,村裡專門成立三色農耕園藝農民專業合作社,與上海一家旅遊管理公司合作,背靠青山綠水,打造「創客小鎮」。

  「啥是『創客』?」一開始村民們不理解。

  店員在田鋪大壪一家文創紀念品店內整理竹編產品(6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後來,村裡陸續有了:賣手繡鞋墊的「匠藝工坊」、賣竹編的「不秋草」店、賣蜂蜜和豆腐乳等土特產品的「田鋪伴手禮」店……20多家「創客店」就地取材,各具特色。這時,「創客」在村民心中的形象真實豐滿起來。

  店員在田鋪大壪一家文創紀念品店內整理櫥窗(6月12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2019年,田鋪大壪遊客超過1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8500多萬元,吸納就業120餘人。

  除了民宿、農家樂、創客店,田鋪大壪農民還將從「三塊地」刨金。邵燕介紹,全鄉12萬畝林地計劃入股,成立合作社;6000畝耕地即將整合,發展觀光農業;108戶易地搬遷後,流轉宅基地,建設康養度假村。

  產業多了、人也多了。傍晚,許秀青走在村裡的石板路上,看著不到飯點兒家家戶戶都升起煙火,心裡有說不出的歡喜。

  鄉憂成鄉戀,繪出「富春山居圖」新畫卷

  6月12日拍攝的田鋪大壪(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走進田鋪大壪,黑片瓦、黃泥牆,仿佛一幅拙樸的山水畫。

  來到新縣西河村,遠山如黛,一水繞村,150餘間古民居隔河相望,村子每一處最細微的美,都得到了尊重。

  步入羅山縣何家衝村,同是如畫景致卻更顯厚重。這裡是昔日紅二十五軍長徵出發地,青山環野立,古樹參雲天。一幢幢明清風格的豫南古民居,訴說古村的歷史。

  ……

  如今,這些美麗村落星散在大別山區,成為一道道載滿鄉愁的風景線。

  不搞大拆大建,因村制宜,因勢利導,信陽市逐漸打造出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一名村民在田鋪大壪的稻田中勞作(6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青山綠水的美麗生態、蒸蒸日上的各色產業,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返鄉創業,投身家鄉建設。

  據信陽市務工服務辦公室統計,截至2019年底,信陽市農民工返鄉創業累計達13萬多人,累計創辦各類經營主體近8萬個,帶動就業80多萬人,涉及鄉村旅遊、山林綜合開發、電子商務、種植養殖等多個領域。

  不僅曾發誓一輩子不回田鋪大壪的韓光瑩回來了,韓光瑩的大哥、二嫂也都回村開了店,一家人離鄉務工20年後再度團聚。

  如今,田鋪大壪村民對家鄉的改造仍在繼續,每隔一段時間,村裡就如雨後春筍般「生發」出新的主題商店、手工作坊和特色民宿。如今,對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全面振興,大別山區群眾充滿信心。

  「遠看煙山雲樹,近聽泉水潺潺」。此情此景,49歲的韓光瑩不由感慨:「回來了,就再也不想離開了。」


責任編輯:海洋 校對:海洋

相關焦點

  • 現代版「富春山居圖」,習近平如此運筆
    (近觀中國)現代版「富春山居圖」,習近平如此運筆中新社北京9月20日電 題:現代版「富春山居圖」,習近平如此運筆作者 鍾三屏如果把中國鄉村比作一幅畫,畫面上的層次感正變得越來越豐富、色調也越來越鮮亮。對於「美麗鄉村」建設,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有個形象的比喻——要科學把握鄉村的差異性,因村制宜,精準施策,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如今,習近平心繫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正逐漸成為現實。古語云:農者,天下之本也。習近平對此有更加通俗的表述——「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
  • 世界十二大畫家範光陵在富春江畫範光陵富春山居圖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是元代畫家黃公望於1350年創作的紙本水墨畫,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乃黃公望為師弟鄭樗(無用師)所繪,幾經易手,並因收藏人之 「焚畫殉葬」 而使畫作身首兩段。前半卷:「剩山圖」,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後半卷:「無用師卷」 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 現代版富春山居圖景「樣板間」來了
    山水相望、峰谷相間、城巒相疊的天際線,各具特色的「新坊巷」 在杭州,它或許就是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景。三江匯「未來城市」實踐區景觀控制規劃(草案)公示據浙江省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杭州的城鎮化率達78.5%,較2018年相比有所增長,並高於全省水平。
  • 《富春山居圖》惡評如潮被吐槽毀三觀 導演:抱歉我把魚翅當作粉絲
    歷時三年打造的國產大片《天機•富春山居圖》(簡稱《富春山居圖》)9日姍姍來遲上映,打響了暑期檔第一炮。《富春山居圖》不光擁有劉德華、林志玲等一線大牌演員,還被宣傳為「中國式的3D國際特工大片」,而這部被眾多觀眾吐槽為「奇葩」的大片上映後的反響讓人既驕傲又尷尬:《富春山居圖》由劉德華、佟大為、張靜初和林志玲領銜主演,該片雲集全球30多個國家上千人的國際團隊製作,耗資1.6億元,在今年「小片當道」的市場上,可謂獨樹一幟。
  • 34000片可旋轉百葉 杭州亞運在建場館將再現「富春山居圖」
    新華社杭州8月20日電(記者夏亮、王夢)在元代畫家黃公望筆下,《富春山居圖》定格了後人心中的富春山水。在這幅傳世名畫的重要原創地和實景地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能工巧匠們通過34000片可旋轉鋁合金百葉,將這幅靜態的「富春山水」從畫紙上搬到了亞運在建場館中。
  • 《富春山居圖》為什麼那麼出名?放大10倍再看,你就能找到答案
    小編就給大家扒一扒中國名畫典籍之一,被稱作為國寶級文物的《富春山居圖》。今天要介紹的是《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所創作的紙本繪畫。《富春山居圖》被稱作為畫中之蘭亭,在中國繪畫史上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被稱作為中國古畫的裡程標識代表作。其融合了山水及人物畫的綜合特點,畫家以行文流流水的筆態描繪了心中的藍圖,用六幅紙張拼接而成,別具一格又相互協作。
  • 富陽這個亞運場館 用34000片百葉拼出「活」的富春山居圖
    今天的主角是:亞運射擊射箭現代五項館。  位於富陽區銀湖板塊九龍大道附近的亞運射擊射箭現代五項館主體結構日前通過驗收。  亞運射擊射箭現代五項館和富陽水上運動中心,是富陽區兩個亞運新建場館,加上正在改造的富陽體育館,統稱為「富陽三館」。
  • 豆瓣評分最低的十大影片,富春山居圖上榜
    豆瓣評分最低的十大影片,富春山居圖上榜 隨著影視業的高速發展,各式各樣的影片進入了觀眾的視線。任何事情,有好就有壞,電影也是一樣。一件事情發生,就有人去評價,電影的出現,同樣滋生了許多電影評價機構。
  • 科技賦能讓達·文西畫作和《富春山居圖》「對話」
    此次展覽將同時間軸的中西藝術內容呈現在同一空間中,當穿過長廊來到另一端的展館,觀眾又能在「動」起來的《千裡江山圖》《富春山居圖》中,感受東方山水的無盡魅力。
  • 黃公望——「淺絳山水」之《富春大嶺圖》
    圖2 富春大嶺圖一:內容闡述。近景中江岸處的山石以勾勒為主,勾勒轉折處靈活自如,除此之外帶這幅畫相較於黃公望其他畫作,山石表達上少有皴筆,勾勒與水墨配合,虛實相融,枯潤有度。山石點苔用上濃墨,使得虛實感更強,更加醒目。中遠處的山景,以「寫」的方式勾勒皴筆山的形態,運筆方式多以中鋒 為主,夾雜一些側鋒的運筆,輕重緩急,細細繪來,山峰似有似無,就像隱逸在雲霧之間。整個山石用墨極淡,淡淡一層,使得整幅畫淡雅空靈。
  • 富陽:數字雕塑呈現別樣《富春山居圖》
    杭州富春灣新城經過3年多的奮戰,累計拆遷造紙及關聯企業等工業企業1000家、搬遷農居4279戶,騰出用地空間約17800畝,已引進光電雷射、智能裝備、醫療器械等產業項目68個,52個公建配套項目建設熱火朝天
  • 桐廬的瀟灑那都是有故事的
    《富春山居圖》(局部)  譬如,有關《富春山居圖》。   《富春山居圖》本是元代黃公望為其摯友無用師所繪,所繪之富春江景色,大約有八成在桐廬境內。黃公望喜歡桐廬之景,必定是喜歡到骨子裡的,不然不會年近八旬還要如此傾情地來表現春江山水,而且一畫就是7年。看來人與人的真摯友誼是該用「山高水長」來表達。
  • 在大山深處守望「世界」
    圖①:堅守在大山深處倉庫的官兵。  巡邏、守庫、摘柿子……在這大山裡,上士劉益沒有一絲埋怨。他用自己的熱情,認真雕琢平凡日子裡每一個細節,把生活盡力過得有滋味。它隱蔽在大山深處的褶皺裡,手機信號時有時無,一年四季只有狗吠雞鳴和鳥叫。  劉益20歲就來到了這裡。由於山路崎嶇,人手較少,一周或者更久他和戰友才下山採購一次生活物資。6年間,他適應了北方的寒冬,也適應了大山的孤寂。  新兵宣誓、結婚生子、退伍儀式……這個很短時間就可以走完的地方,見證了他和戰友生命中太多重要時刻。
  • 在大山深處,生長著1種植物,人稱「山蕨菜」,見到了,是幸運
    生活在大山裡的農村人,不像城市裡那麼方便,而在日常飲食上,自然也有很大的區別。就拿筆者來說吧,筆者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小時候家裡不富裕,所以經常會吃一些野菜。畢竟野外的一些植物,具備很高的營養價值,口味也不比超市裡差多少。在野外的一些植物野菜裡面,有一種至今筆者還是記憶猶新。它往往生長在大山深處,尤其是東北一帶,這種植物只記得小時候大人們叫它「龍頭菜」。
  • 他們在大山深處守望「世界」
    堅守在大山深處倉庫的官兵。應急保障演練中,官兵正在核對地圖信息。四級軍士長賀申造清點地圖數量。黃海 攝巡邏、守庫、摘柿子……在這大山裡,上士劉益沒有一絲埋怨。他用自己的熱情,認真雕琢平凡日子裡每一個細節,把生活盡力過得有滋味。這裡是某地圖倉庫眾多倉庫中的一個。
  • 出窯洞 搬上樓(記錄中國·暖暖的新家)
    張奮平和高貴娥在新家門口貼對聯。位於呂梁山深處的山西省臨縣石白頭鄉襯羅局村,土地貧瘠,資源匱乏,村民吃水、行路、看病樣樣艱難,貧困的「帽子」戴了一年又一年。如今,隨著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開展,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的人們陸續告別貧瘠的大山,搬到山下的新家園。
  • 少白湯發周揭秘:原來齊白石畫《萬竹山居圖》的原因是這……
    這一年春,金城和陳師曾代表中國畫學研究會到日本舉辦展覽,帶去了齊白石的幾幅花卉山水,沒想到大受日本觀者的歡迎,皆以高出北京數十倍的價錢賣了出去。他感嘆說:「這樣的善價,在國內是想也不敢想的。」此後,在北京買他畫的外國人多了起來,琉璃廠的古董商也紛紛登門訂畫,他的生活有了好轉。《萬竹山居圖》作於此年秋,是一件精心之作。中景畫兩座大山,山腳下有一片竹林,掩映著黑瓦白牆的農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