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

2020-11-22 騰訊網

只待華燈初上,無月,星濃。

農曆七月初七。

便是我國傳統的七夕節了。民俗專家介紹,七夕節始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唐宋盛行,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

又稱「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也稱重七。

亦稱「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乞巧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這段音頻摘錄自親近母語研究院編著的《中國老故事》一書裡《牛郎織女的故事》選篇,書中用簡單易懂卻又飽含深情的文字講述了牛郎和織女悽美動人的愛情故事。

據說當夜深人靜時,在葡萄架下屏息靜聽,還可以聽到牛郎織女的談話聲呢。

圖丨《中國老故事 牛郎織女的故事》插畫

「中庭生桂樹,華燈何煌煌」。

華燈初上,萬家燈火、夜空光輝而明亮。

古時,街頭兩邊雕飾精美的木製華燈掛在高處,

日光剛下,引火人撐著梯子到高處點燃燈內燃料,

七夕當日的夜晚,如同白晝。

秋風至,人頭攢動,各種吆喝聲叫賣聲此起彼伏,

七夕是一個很有煙火氣的節日。

文人筆下的七夕

古詩十九首 · 迢迢牽牛星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行香子 · 七夕

【宋】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秋 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鵲 橋 仙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的民間習俗

穿針乞巧

穿針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

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彩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

古代宮女在七夕時節,還會登上乞巧樓,攬月穿針。

在宮廷這是件大事,歌舞宴樂,連夜不斷。

而在民間,少女們拿出繡花針,捻著五色絲線,

鳳凰、鴛鴦、各色花事,皆是入手的主題。

衣香鬢影

七夕又名香日。

恰此時,七夕鵲橋相會,

金風玉露,柔情似水。

蘭夜有流螢飛舞,有微微荷香,有弦月如鉤,有華燈如雨。

而女子衣香鬢影,該是這七夕月夜圖中,最動人的景象。

而七夕夜的香,是月色池塘裡的蓮花香,

是藤架上閉合的朝顏香。

行走其間,衣染芬芳。

女兒香,幽然於這蘭夜中。

月下巧果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

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

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

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

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

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

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拜織女

「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

於月光下擺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

又有鮮花幾朵,束紅紙,插瓶子裡,花前置一個小香爐,朝著織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

當夜幕降臨,月華初上,不妨讓我們帶著孩子在七夕的月下一起誦讀一首詩吧,在璀璨星河中感受這浪漫的中國傳統節日。

拜新月

【唐】 李端

開簾見新月,即便下階拜。

細語人不聞,北風吹羅帶。

新月:初出的月亮。古代婦女有拜新月的習俗。拜新月的時間是在七夕(農曆七月初七)

細語:求願祈福的話。

《拜新月》一詩選自《日有所誦 一年級》

相關焦點

  • 南京點亮最美梧桐「項鍊」向你告白|我蘇特稿
    8月25   「臥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   無論你是單身還是成雙成對,願這份浪漫都能伴隨著夏日的晚風流淌入心,為你帶來甜蜜,七夕快樂!
  • 臥看牽牛織女星|混亂博物館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轉眼又要到七夕了,作為四大民間愛情故事中最古老的一個,中國人講述牛郎織女已經有2000年的歷史,然而今天的人每常說起他們,卻絕少能在天上找到這對痴男怨女。 它們就在北半球的夏夜正當空,銀河的兩岸。牽牛星視星等0.77,是全天第十二明亮的恆星。
  • 「臥看牽牛織女星」:古人是怎樣繪製星圖的?
    面對此情此景,人們心曠神怡,往往情不自禁地低吟起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秋夕》詩來:「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拍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也許,它還會使人們聯想起我國古老而美麗的神話故事「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牽牛星和織女星真的在七夕相會嗎?上海嘉定縣西面的百河,真的是那可恨的王母不讓牛郎追趕上織女,因而拔下髮簪劃地成河的嗎?這個神話傳說是那樣的繪聲繪色,使人們的腦海裡不禁泛起這樣的想法。
  • 南京「法國梧桐」真的是蔣介石為宋美齡而種?
    關於南京種植「法國梧桐」的說法有很多種,最浪漫的就是:傳說當年宋美齡特別喜歡法國梧桐,蔣介石愛妻心切,特意從法國引進兩萬棵梧桐樹種,從美齡宮一路種到中山北路,種成一串寶石項鍊,送給愛人做禮物。(航拍美齡宮)其實,這種說法是立不住腳的,首先南京種植的梧桐以法國梧桐和美國梧桐為主,還有英國梧桐,這三種本質上都不是梧桐樹,而叫做懸鈴木。法國梧桐跟法國也沒什麼關係,因為這種樹最早種在上海法租界,葉子像梧桐,於是被成為「法國梧桐」,其真正原產地是印度。
  • 正午視覺 | 臥看牛郎織女星
    臥看牛郎織女星 口述、拍攝 | 戴建峰去西藏看星星很困難,人會有高原反應,特別辛苦。我在尼泊爾拍攝時也曾經掉到冰窟窿裡過。普通人可能⼀輩⼦也沒有⼏次親眼觀星的機會,只能看照⽚。⽽真正美麗的、打動人的星空,像我第⼀次肉眼看到的,那是太漂亮了,照⽚只能展現其中的⼀部分。在現場,你四⾯⼋⽅都是數不過來的星星,那種衝擊和震撼是⽴體的, 照⽚無法再現。
  • 明日七夕,看這份「觀星指南」 變一顆浪漫的心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8月25日,為農曆七月初七,是傳說中牛郎織女一年一度在銀河「鵲橋」相會的日子。這段故事其實就構成了夏季觀星最容易辨認的三顆亮星——「夏季大三角」,織女星(天琴座α星)、牛郎星(河鼓二、天鷹座α星)、天津四(天鵝座α星),分別代表著織女、牛郎、喜鵲。
  • 七夕觀星:臥看牽牛織女星,銀河中相隔16光年的守望
    在夏夜裡只有陰天才會看不見這夏季大三角。如果我們想要在夜空中找到牽牛、織女的默默守望的身影,只要在星空中找到這個明顯的大三角,一切都迎刃而解。「悵望不如河鼓星」牛郎星,即天文學中的「河鼓二」,又稱「天鷹座α星」,是星座「天鷹座」的一部分。
  • 從三首古詩看星象學
    原標題:從三首古詩看星象學  《光明日報》「科技天地」版2013年12月23日《讓「偽科學」露出真容》中說:「天上所有的恆星和行星,它們的位置和運動、變化,都絕對不可能影響到地球上的人或者事情」,這句話用來說明「不會認可星座決定性格和命運」有一定道理。但這句話也不太嚴謹。
  • 「海上記憶」梧桐飄絮時,聊聊武康路「倫敦梧桐」
    「法國梧桐」也從最初上海地區所使用的地方名,傳遍了全國。武康路最動人的美,就是一幢幢老房子在林蔭枝影間若隱若現。無論春夏蔭濃,秋冬落葉,晴日樹影婆娑,還是掛著雨珠的油綠樹葉,高大茂盛的行道樹都為這條街道增色不少。
  • 七夕之夜,牛郎織女星到底在哪兒?上哪兒能看銀河?
    暑氣散去,涼風習習的夜裡,有情人們體會一下「天階月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也是一件浪漫又愜意的事。牛郎織女星到底在哪裡?哪兒能看銀河?仰望星空,尋找象徵著「忠貞不渝、情比金堅」的牛郎星和織女星,是七夕之夜的傳統。
  • 從周代到民國,坐看牽牛織女星,臺灣日據時期的七夕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這首出自唐代詩人林傑詩作《乞巧》,相當生動地描繪出唐代民間於七夕乞巧盛況。農曆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在漫長的時間長流下,每個時代的七夕都有些許不同的變化,在今日被稱為「中國情人節"的七夕,在過去則是專屬於婦女的節日。
  • 「法國梧桐」:不來自法國,也不是梧桐
    我們常常會在道路兩旁看到掛著「法國梧桐」牌子的高大樹木,但是細細觀察你會發現,這種樹木與我們經常見到的梧桐卻並不相同。那麼,「法國梧桐」到底是不是梧桐呢?我國民間有「鳳凰非梧桐不棲」的傳說,雖然鳳凰是傳說中的生物,但梧桐卻是真實存在的。我們常說的梧桐,其實是梧桐科梧桐屬落葉喬木,它的樹幹端直,樹皮灰綠色,葉表面光滑,背面有星狀毛,開淡黃色的小花。
  • 中國梧桐和法國梧桐,你分得清嗎?
    花期6-7月,果熟期10-11月。法國梧桐詳細介紹法國梧桐又叫三球懸鈴木,薔薇目懸鈴木科植物。又叫鳩摩羅什樹,是由外國和尚鳩摩羅什帶來的。它在近代城市綠化中貢獻較大,作為行道樹最早由法國人在上海霞飛路上栽植,後來風靡一時,成為行道樹、庭蔭樹的首選。後來對它花粉、果毛過敏的人越來越多,發展又受到了限制。
  • 【詩詞鑑賞】一壇松月伴秋吟,九首關於秋吟的詩詞,感受古人對秋天...
    > 宋-衛宗武 錚然梧葉響敲風,涼月疏星秋正中 宋-蘇泂 涼稻翻翻臥滿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