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看牽牛織女星|混亂博物館

2020-12-05 騰訊網

七夕轉眼就要到了,這個剛剛誕生的中國情人節,究竟有什麼來頭?

特別是天上的牽牛星和織女星,在古今中外,又有怎樣的傳說呢?

為了提防觀眾們溺於享樂而錯過觀看,我們特地把七夕的主題節目提前到了今天——這樣,大家即便兩情不悅也能有緩解尷尬的談資了。

-文字稿-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轉眼又要到七夕了,作為四大民間愛情故事中最古老的一個,中國人講述牛郎織女已經有2000年的歷史,然而今天的人每常說起他們,卻絕少能在天上找到這對痴男怨女。

它們就在北半球的夏夜正當空,銀河的兩岸。牽牛星視星等0.77,是全天第十二明亮的恆星。織女星視星等0.03,是全天第五亮的恆星,天赤道以北第二亮的恆星。

從詩經的年代開始,牽牛和織女的名號就已經明文確定下來——那時的人們埋怨織女牽牛高高在上,既不肯織布,也不肯拉車。

而到漢代《古詩十九首》的時候,人們就覺得牽牛星旁邊的兩顆小星像兩個兒子,織女旁邊的四個小星像個梭子,遐想起他們的被迫分居的悲劇愛情來。

特別是東亞的喜鵲總在盛夏換毛,頭上常常禿一片。心底純潔的善男信女就附會那是它們飛上星漢給牛郎織女搭橋,被劇烈的摩擦蹭禿了——即所謂鵲橋相會。

在唐代起的星官劃分中,織女旁邊4顆矩形排列的小星又被命名為「漸臺」,意思是臨水的臺子,而不遠處的一組亮星就被稱為「天津」,意思是「天河的渡口」,每年喜鵲就是在這裡搭橋,促成眷侶的好事。

而到北宋,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已經上升到了「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樣的理論高度,織女那些連夜織布的巧工奇蹟也在市井文學中流傳起來。七夕很快成為東亞地區廣泛流傳的「乞巧節」

轉眼到了21世紀,在現代天文學裡的牽牛星叫做天鷹座α,織女星叫做天琴座α,天津叫做天鵝座,就是來自希臘人的附會了。

希臘人看到牽牛星與周圍的小星組成了一個十字,就想像他是宙斯強姦特洛伊王子時變成的巨鳥;而鬼使神差覺得織女星和周圍的小星像是俄爾甫斯的琴——歷史上的俄爾甫斯在畢達哥拉斯之前就崇尚著音樂的神學意義,後來在神話裡演繹成一個技藝精湛的音樂家,發明了希臘的裡拉琴。

而天鵝座的眾星也大致構成了一個長頸的十字架,它被想像成一隻天鵝,也是宙斯那些風流韻事的衍生物。

同時,在北半球的夏日仰望星空,能看到牽牛、織女和天津四,也就是天鵝座的α星,構成了一個醒目的大三角,就是著名的「夏季大三角」,儘管這個名稱到1950年才在業餘天文愛好者中流行起來

但它也有可能是人類最早確立起來的第一批星座:早在所有文明誕生以前,至晚在16500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法國拉科斯洞穴壁畫(Lascaux)上,我們就已經能夠看到七姐妹星團、金牛座和獵戶座的腰帶。

同時,還有一頭牛,一個勃起的男人,以及一隻鳥,一些當代研究認為它們的眼睛就代表了夏季大三角。

這種詮釋恐怕不無道理:在引力場中自轉的地球的猶如桌子上自轉的陀螺,必然因為日月引力的力矩而進動,圍自轉軸的頂點畫圈擺動,年年歲歲有差異,稱為歲差。而自轉軸頂點在天球上的投影就是北極星,結果就是北極星這個頭銜成為流動紅旗,經常變更——在拉科斯的年代,正是天津最接近北天極,所以這個大三角就將終年不變地繞著北天極盤旋,自然會擁有今日北鬥七星般的顯赫地位。

16000年星移鬥轉,面對這樣的滄桑巨變,我們對傳統的變遷恐怕要坦然起來:這個古老的國度正在經歷工業化的巨變,因此在思想上重演著西方式的浪漫主義,小農的女工針黹再也不是什麼值得一提的事情,而個人的自由與激情卻日漸成為人生的意義——七夕從傳統乞巧節變成現代的情人節,真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相關焦點

  • 「臥看牽牛織女星」:古人是怎樣繪製星圖的?
    面對此情此景,人們心曠神怡,往往情不自禁地低吟起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秋夕》詩來:「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拍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也許,它還會使人們聯想起我國古老而美麗的神話故事「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牽牛星和織女星真的在七夕相會嗎?上海嘉定縣西面的百河,真的是那可恨的王母不讓牛郎追趕上織女,因而拔下髮簪劃地成河的嗎?這個神話傳說是那樣的繪聲繪色,使人們的腦海裡不禁泛起這樣的想法。
  • 臥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
    只待華燈初上,無月,星濃。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 正午視覺 | 臥看牛郎織女星
    臥看牛郎織女星 口述、拍攝 | 戴建峰去西藏看星星很困難,人會有高原反應,特別辛苦。我在尼泊爾拍攝時也曾經掉到冰窟窿裡過。普通人可能⼀輩⼦也沒有⼏次親眼觀星的機會,只能看照⽚。⽽真正美麗的、打動人的星空,像我第⼀次肉眼看到的,那是太漂亮了,照⽚只能展現其中的⼀部分。在現場,你四⾯⼋⽅都是數不過來的星星,那種衝擊和震撼是⽴體的, 照⽚無法再現。
  • 七夕觀星:臥看牽牛織女星,銀河中相隔16光年的守望
    在夏夜裡只有陰天才會看不見這夏季大三角。如果我們想要在夜空中找到牽牛、織女的默默守望的身影,只要在星空中找到這個明顯的大三角,一切都迎刃而解。「悵望不如河鼓星」牛郎星,即天文學中的「河鼓二」,又稱「天鷹座α星」,是星座「天鷹座」的一部分。
  • 七夕之夜,牛郎織女星到底在哪兒?上哪兒能看銀河?
    暑氣散去,涼風習習的夜裡,有情人們體會一下「天階月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也是一件浪漫又愜意的事。牛郎織女星到底在哪裡?哪兒能看銀河?仰望星空,尋找象徵著「忠貞不渝、情比金堅」的牛郎星和織女星,是七夕之夜的傳統。
  • 從三首古詩看星象學
    原標題:從三首古詩看星象學  《光明日報》「科技天地」版2013年12月23日《讓「偽科學」露出真容》中說:「天上所有的恆星和行星,它們的位置和運動、變化,都絕對不可能影響到地球上的人或者事情」,這句話用來說明「不會認可星座決定性格和命運」有一定道理。但這句話也不太嚴謹。
  • 明日七夕,看這份「觀星指南」 變一顆浪漫的心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8月25日,為農曆七月初七,是傳說中牛郎織女一年一度在銀河「鵲橋」相會的日子。這段故事其實就構成了夏季觀星最容易辨認的三顆亮星——「夏季大三角」,織女星(天琴座α星)、牛郎星(河鼓二、天鷹座α星)、天津四(天鵝座α星),分別代表著織女、牛郎、喜鵲。
  • 從周代到民國,坐看牽牛織女星,臺灣日據時期的七夕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這首出自唐代詩人林傑詩作《乞巧》,相當生動地描繪出唐代民間於七夕乞巧盛況。農曆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在漫長的時間長流下,每個時代的七夕都有些許不同的變化,在今日被稱為「中國情人節"的七夕,在過去則是專屬於婦女的節日。
  • 招聘|卓美展覽、北京博物館通票、北京天圖、混亂博物館、中國博物...
    招聘總覽 招聘單位:卓美展覽、北京博物館通票、北京天圖、混亂博物館、中國博物館協會招聘地區:北京招聘職位:平面設計師、主創設計師、藝術設計、項目經理、平面設計師、製作人(實習+全職)、外事主管、信息主管01卓美展覽北京卓美展覽裝飾工程有限公司(BEIJING jo.shine
  • | 混亂博物館
    ▼ 點擊閱讀原文,觀看混亂博物館更多視頻。
  • 今日七夕,如何才能看到織女星、牛郎星?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初秋,銀河清淺,不如尋片夜空,重溫古老的神話故事,與古人看同顆星星。故事:牛郎織女+七夕,經歷了多次「再加工」牛郎與織女的故事在先秦時代就有流傳。古人們抬頭看著璀璨的銀河,想像著銀河中也有波浪。
  • 你是怎麼變黑的 | 混亂博物館
    近期公眾號推送規則逐漸發生改變,為了各位能及時收到混亂博物館的信息,在看完推送內容後,您可以在右下方點一個「贊」或「在看」,或分享到朋友圈和微信群。 關注混亂博物館微信公眾號,打開對話框回復「膚色」,即可參與抽獎。開獎時間2020年8月12日晚,祝福你好手氣。
  • 超光速簡易方法一則 | 混亂博物館
    ▼ 點擊閱讀原文,觀看混亂博物館更多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