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點名,沒你不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工作於11月1日正式展開,人口普查查什麼、怎麼查、為何查、是否會洩露隱私、如何辨別普查員身份、人口普查會查財產情況等信息麼……近日,帶著大家的疑惑,記者諮詢了一線社區普查員,了解此次人口普查的具體內容。
普查員身份如何驗證
「你好,我是人口普查的普查員邢繼業,這是我的證件您看一下。」11月5日,永昌街道體育社區普查員入戶時,主動向居民表明身份並展示證件。邢繼業告訴記者,普查員執行普查任務時,會主動出示《普查員證》或《普查指導員證》。
另外,在轄區範圍內會對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身份進行公示,其中包括普查員、普查指導員的照片、姓名、編號、普查區域以及二維碼。
如何確保信息安全
「我接到社區電話時,對方詢問了很多問題,其中還問了我家住房面積等信息,請問這個合理嗎?」家住賓館社區的於女士提出疑惑。
對此,賓館社區普查指導員張輝告訴記者,在調查階段,每位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在上崗前都會經過培訓,並籤署保密協議,肯定保證居民信息安全。另外,在數據傳輸階段,每位普查員都有各自的登入密碼,全國各省市的人口普查都統一使用國家平臺,該平臺按照國家網絡安全管理的標準進行安全管理,數據在傳輸過程中全程保密。因此,大家可以放心地將準確的數據和信息提供給國家,讓政府在制定相關政策時可以有更精準的依據。
為何要登記房屋信息
「為什麼會登記房屋面積、客廳多大、衛生間是哪種的以及家裡車輛多少錢等問題。」有不少居民有這樣的疑惑。
對此,體育社區普查指導員張偉解釋,此次普查的長表中,有涉及普查對象家庭的住房和車輛情況相關問題,對這些情況的調查,並不是查資產、查財產,而是對居民居住狀況的調查。查房的目的其實也是查人,登記住房指標是為了摸清居民的居住狀況。
「通過這個指標,政府可以及時掌握和了解老百姓的居住現狀,為制定好後期的民生相關政策做準備。公民也應履行如實申報普查項目的義務。」張偉說。
多地居住在哪登記
「我家有兩套房子,平時上班住市區,周末住新區,這種情況怎麼登記呢?」市民劉先生有兩套房產,且平時都在居住。
針對這種情況,張偉告訴記者,根據規定,普查對象有兩處或兩處以上住所且平時都在居住的,如果戶口登記在其中一處住所,則將該處作為現住地,登記為「人戶一致」,其餘住所登記為空房;如果戶口沒有登記在這些住所,將居住時間較長的住所視為其現住地進行登記,作為「人在戶不在」,其餘住所登記為空房。
人戶分離的情況如何登記
記者採訪得知,人口普查員普遍會遇到這幾種情況,人在戶在,即人居住在戶籍所在地;人在戶不在,即租房的流動人口或有多處住宅的居民;人不在戶在,即空房。
張女士戶籍在河北老家,在丹東長期租房。她告訴記者,她現在所住社區的普查人員對她信息進行了登記。同時,沒過多久也接到了戶籍地普查人員的電話,再次登記了自己的信息。「兩地同時登記,不會重複嗎?」張女士對此有些疑惑。
張偉告訴記者,在他們轄區內會經常遇到這種情況,按照現住地登記的原則,張女士必須在現住地登記,她的歸類屬於「人在戶不在」,戶籍所在地登記她的信息,歸類為「戶在人不在」。最後,普查機構會進行比對剔重,確定張女士為河北的戶籍人口,丹東的流動人口,不會重複統計,確保不漏戶、不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