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鬥士——半人馬座

2020-12-05 胡聊胡侃

今天繼續填聖鬥士的坑,這次來#動漫閒聊#白銀聖鬥士——半人馬座巴別。

這半人馬座的巴別,是繼蜥蜴獵犬白鯨這三白銀送人頭之後,教皇派出的第二批白銀聖鬥士。別看只有他一個人,但是出場方式非常炫酷,是從火焰中傳送過來的。號稱要一個打五個,嗯,相當於0.5個葉問。

雖然說是一個打五個,但當時星矢剛打完兩個白銀傷勢未愈,其他幾個的聖衣又都不在,真正需要對付的,也就只有白鳥座的冰河一人而已。而且一開始冰河也不是半人馬的對手,被這巴別用火球轟得到處亂跑。

但是自從被半路殺出來三個鋼鐵聖鬥士過來亂入了一通之後,這半人馬座就突然變弱了,莫名其妙就被冰河打敗了。難道冰河是法師,需要長時間讀條才能放大招?順便吐槽一下,這冰系的冰河的大招居然叫金剛火焰旋風拳,這名字和屬性完全不搭好不好。

其實這半人馬座的實力還是挺強的,號稱其地獄之火能燒掉半個地球,也就冰河屬性相剋打起來輕鬆一些,其他的青銅估計都不一定能打贏這傢伙。我估計作者也覺得這個半人馬的設定的牛吹得有點大,所以趕緊讓他領便當退場了。

但是呢半人馬也是馬,射手(人馬)啊,天馬啊都是好人,所以這半人馬座也當場洗白了,城戶紗織親自燃起女神的小宇宙給他超度,讓他能夠最終悔悟,下一個享受這個待遇的我記得就是十二宮篇的大BOSS——雙子座撒加了吧。不過話說回來有這功夫幹嘛不奶一口讓他別死啊。所以說紗織確實偏心。

冥王篇和蜥蜴座白鯨座一起復活去找冰河的麻煩,當然毫無懸念地被冰河再次擊敗。從此就徹底退場。

最後來說說玩具,這半人馬座貌似和獵犬座是一個待遇,沒有找到成品。不過也是,射手座又帶翅膀又帶弓箭的黃金聖衣它不香嗎,估計就是因為和射手之間的尷尬衝突,所以就沒出吧。

相關焦點

  • 射手座、仙女座聖鬥士的由來:伊阿宋半人馬託孤、海怪獻祭的傳說
    伊阿宋「半人馬託孤」的希臘神話與黃金聖鬥士射手座艾俄洛斯的故事在公元前三世紀阿波羅·尼奧斯《阿耳戈》和公元一世紀瓦勒裡烏斯·弗拉庫斯的拉丁史詩《阿耳戈》中都記述了古希臘英雄伊阿宋「阿耳戈遠徵」的故事:愛俄爾卡斯王國的珀利阿斯篡位奪取了伊阿宋父親的王位
  • 半人馬座A的噴流
    從半人馬座半人馬座A是位於半人馬座內的一個透鏡星系,距離我們約1400萬光年。它是最靠近地球的電磁波源之一,也是被天文學家廣泛研究的活動星系核。這個星系是全天第五亮的星系,所以即使它只能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低緯度地區看見,半人馬座A依然是天文愛好者的理想觀察目標。半人馬座A在型態學上是特殊星系。
  • 人馬座和半人馬座怎樣區分
    人馬座也稱為射手座,是南天黃道帶星座,面積867.43平方度,佔全天面積的2.103%,在全天88個星座中,面積排行第十五。人馬座中最亮星為箕宿三(人馬座ε),視星等為1.85。南鬥六星位於座內。人馬座的箭頭正指向西面的天蠍座。鄰接星座蛇夫座,天蠍座,望遠鏡座,南冕座,印第安座,顯微鏡座,摩羯座,盾牌座,蛇尾座 。人馬座是黃道星座,銀心就在人馬座方向,所以這部分銀河是最寬最亮的。它裡面的星團和星雲特別多。有三葉星雲,馬蹄星雲等。
  • 半人馬座不僅一個,科學家發現,宇宙中存在19個半人馬座
    而關於半人馬座的相關研究則是發表在了《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科學家表示半人馬座這一種天體,其本質上面擁有著小行星巖石構成的特性,但是由於其不斷地運動,使得其外層過熱因此蒸發,從而像彗星一樣會拋出塵埃以及氣體雲。而這樣的特性,也使得我們的科學家認為這樣的星體是活躍的。
  • 半人馬座不僅一個,科學家發現,宇宙中存在19個半人馬座
    根據美國《sciencealert》報刊11月1號的科學報告,科學家近段時間研究的這個半人馬座,擁有著彗星以及小行星兩種天體的特徵,可以說是這兩種天體的混合體。而關於半人馬座的相關研究則是發表在了《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
  • 星座傳說之半人馬座的傳說
    就差一個字的半人馬座與人馬座區別?半人馬座是南天星座之一。對南半球的觀測者來說,半人馬座是秋天晚上的星座,但在中國只有南方幾個省份在春天晚上才能看到。而人馬座也是黃道星座(人馬座在黃道星座中也被稱為「射手座」),夏夜,從天鷹座的牛郎星沿著銀河向南就可以找到它。
  • 半人馬座proxima的宜居帶
    在《三體》三星系統裡面或許也會有生命存在,但是要有文明來發生的話,而從我們現代的對於天文學的認識來講其實非常困難的,我們的立足點還是地球上的環境,在《三體》裡面它包含了3顆恆星,半人馬座 α、半人馬座 β和半人馬座proxima,proxima是個很小的伴星這個恆星的周圍,人們已經看到了行星,但是這些很小的恆星它們有一個特點,跟我們太陽有類似的也有不同的,就是它的宜居帶。
  • 半人馬座阿爾法星隱藏了什麼?
    智利超大規模望遠鏡將瞄準南部天空最明亮的星座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圖片來源:Y.BELETSKY (LCO)/ESO 半人馬座阿爾法星,這個由三顆恆星構成的星系距離地球僅有4光年,是距離太陽最近的星系,那裡是尋找類地行星的好地方。日前,在歐洲天文學會(EAS)的一次會議上,天文學家對該系統到目前為止一直阻撓科學發現表示遺憾,並宣布了探索該星系的新計劃。「那裡很有可能存在行星。」
  • 天文學家發現半人馬座A星系吞食星系
    天文學家發現半人馬座A星系吞食星系  左圖顯示的是半人馬座A星系可見光圖片,右圖是半人馬座A紅外圖片。右圖可見一個被半人馬座A吞食的星系所留下的四邊形「殘骸」。    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近日通過對半人馬座A星系新紅外照片進行分析,發現了其數百萬年前所吞食的一個星系蒼白的氣體「殘骸」。    科學家認為,數百萬年前,半人馬座A星系和一個星系碰撞,半人馬座A將其吞食。由於星際塵埃的遮擋,該星系的平行四邊形殘骸無法被觀測到。
  • 半人馬座傳說-不只是《流浪地球》的目的地
    半人馬座也不例外,其中半人馬座α星系距離地球1300萬光年,而半人馬座中球狀星團Ω距離地球130光年,裡面有約1,000萬顆恆星。最令人神往的半人馬座α星C距離地球4.22光年。正是這顆恆星的存在,才使得半人馬座如此的特別。
  • 新行星「獵手」瞄準半人馬座阿爾法星
    科技日報北京6月16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導,新行星「獵手」——「半人馬座α系統內的近地天體」(NEAR)探測儀器已於5月23日開始運作。NEAR是安裝在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VLT)上的熱日冕儀,旨在於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系統——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內尋找潛在宜居的外星世界。半人馬座阿爾法星距太陽約4.37光年,由3顆恆星組成,其中A星、B星類似太陽,形成名為「半人馬座阿爾法AB」的二元系統;C星名為「比鄰星」,是一顆小而昏暗的紅矮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約4.2光年)的恆星。
  • 半人馬座的那些事你知道嗎?
    星座那些事系列回顧:仙女座的那些事;仙后座的那些事;英仙座的那些事;天蠍座的那些事;飛馬座的那些事;仙王座的那些事;天龍座的那些事;南魚座的那些事;小馬座的那些事;三角座與南三角座;南十字的那些事;象限儀座的那些事
  • 《聖鬥士星矢》蛇夫座莎爾娜在白銀聖鬥士中能排到什麼位置?
    ——《聖鬥士星矢》貳:〖1〗人物篇莎爾娜——蛇夫座白銀聖鬥士,聖域24白銀聖鬥士之一,壯漢卡西歐士的師傅,因為爭奪天馬座聖衣,前期莎爾娜將魔鈴、星矢視為死對頭,莎爾娜也是撒加之亂存活下來的聖鬥士之一,後期莎爾娜幫助五小強對付海皇波塞冬,冥王篇中與魔鈴、邪武對抗死神,並在聖戰中存活下來。
  • 半人馬座歐米茄不太可能孕育生命?
    在半人馬座歐米茄球狀星團內部,有大量色彩斑斕的恆星,但可能沒有適宜居住的行星。圖片:NASA, ESA, and the Hubble SM4 ERO Team博科園-科學科普:在尋找適合居住的系外行星過程中,半人馬座歐米茄,銀河系中最大的球狀星團,似乎是個不錯的觀測地點。
  • 半人馬座阿爾法星隱藏了什麼?—新聞—科學網
  • 帶你去半人馬座阿爾法星!
    該計劃項目名為「突破攝星」,試圖在20年內前往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系統——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到底是個什麼鬼?這三個恆星分別被命名為半人馬座α星A、半人馬座α星B和半人馬座α星C,其中A星和B星相距較近,組成了一個雙星系統,C星則在較遠處受到引力作用與這個雙星系統相互關聯。其中半人馬座α星C是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我們稱之為比鄰星。
  • 揭露半人馬座人類監獄行星的解放
    地球上最近的人類殖民地位於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有人告訴我,這個殖民地是在四號行星的月亮上。該殖民地已經存在了多年。有人告訴我他們生活在大約1940年地球的水平上。們是一個農業和林業生產的星球。我雖然不相信秦嶺消失的村莊之類的流言,但是我把興趣關注到了半人馬座的人類殖民地。
  • 半人馬座三星系真是一個混沌三星系統?
    一、半人馬座三星繫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世界?半人馬座南門二是一個三星系,三顆恆星分別是:半人馬座α星A:質量為太陽的1.1倍左右,直徑則為1.2倍左右,視星等為:0.1,全天區第四亮的恆星;半人馬座α星B:質量為太陽的0.9倍左右,直徑則為太陽的0.86倍,視星等為:1.33
  • 科學家發現半人馬座阿爾法星有許多迷你地球
    根據一項新的科學研究,我們太陽系最接近的宇宙鄰居,半人馬座阿爾法星擁有大量的迷你地球,而它卻缺少巨大行星的存在。
  • 神秘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霍金的「突破攝星」計劃
    如果我們成功的話,這個飛越任務將會在發射後二十年左右到達半人馬座阿爾法星,並發送回來在那個星系中發現的行星的圖片。愛因斯坦曾經幻想在宇宙中乘著一道光線飛馳,這個思想實驗為他的狹義相對論奠定了基礎。一個多世紀後,我們有機會可以達到光速的一小部分:一億英裡每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