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這本書從科幻的角度來說一些黑暗森林、降維攻擊這些東西,但是從科學的角度來講,天文學家是如何看待地外文明這個問題的?其實《三體》小說的出版給我們非常大的興趣就是,文明到底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會發生以及它和我們之間會不會有一個互動。
在了解或者去分析地外文明的時候,其實我們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不知道生命的起源到底是什麼樣的方式來進行的,而我們更多的依賴是在地球上面生命的發生、演化的過程,但是在其他的環境裡面,特別是在其他的星球裡面,它是不是以我們跟地球相似的辦法來進行的,其實目前是不清楚的,在火星探測裡面發現了一些可能有生命的一些證據,但是並不確定,所以它說明其實生命也許是一個普遍的,但是講生命和文明其實是相差非常遠的,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在《三體》三星系統裡面或許也會有生命存在,但是要有文明來發生的話,而從我們現代的對於天文學的認識來講其實非常困難的,我們的立足點還是地球上的環境,在《三體》裡面它包含了3顆恆星,半人馬座 α、半人馬座 β和半人馬座proxima,proxima是個很小的伴星這個恆星的周圍,人們已經看到了行星,但是這些很小的恆星它們有一個特點,跟我們太陽有類似的也有不同的,就是它的宜居帶。
圖解:半人馬座proxima b行星
所謂的宜居帶就是水能夠長期穩定的存在的一個空間範圍,比我們太陽系要更小,比如我們的地球就位於太陽的宜居帶這個範圍裡面,而對於《三體》裡面的無論半人馬座 β還是半人馬座proxima它的宜居帶會更小,半人馬座proxima b行星會更靠近母星,這會產生兩個問題:
第1個問題是潮汐力會特別的強,所以在那麼小的恆星離行星那麼近的空間裡面,行星就有可能自轉和公轉同步,面向恆星和背離恆星的兩個不同的區域,它的溫度會差別特別的大,地球之所以有一個等溫,是因為地球在不斷地自轉,把溫度相對均勻化了。
第2個問題是是小質量的恆星,特別是比太陽更小質量的恆星,它們反而磁場就更強,質量很小的恆星我們稱為「M型恆星」,M型恆星的磁場活動更厲害,所以它拋射的能量會更強,這會對生命產生更大的影響。
這兩個因素都使得在三體特別是像半人馬座這樣的系統裡面,生命不容易繁衍和長期的存在,但是另一方面像這樣小的恆星在銀河系裡面它們的數量又特別的多,比我們太陽要多很多,所以它們也許有更大的機會來誕生生命,所以這是一柄雙刃劍,它既有有可能存在生命的,也有可能不存在生命的,這個兩方面都有可能,所以我們只能去期待未來通過觀測來檢驗來判別,它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啊。
我叫【黃姤】,創作有關(天體生物學領域.太空生物學領域.科學.科技.科研.科普)的文章,歡迎點讚.評論.轉發.關注互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