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題:源頭如何管住?苗頭如何看住?人頭如何抓實?——直擊當前疫情防控三大焦點
新華社記者曹智、徐揚、汪偉、王君璐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消息,12月29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4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7例,本土病例7例(遼寧5例,北京1例,黑龍江1例)。局部地區的疫情壓力引發關注。
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相關工作,強調「毫不放鬆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連日來,新華社記者在北京、遼寧等地,圍繞當前「源頭如何管住」「苗頭如何看住」「人頭如何抓實」疫情防控的三個焦點問題進行採訪。
(小標題)源頭如何管住?
12月23日,遼寧省瀋陽市通報了一例韓國返沈人員解除14天集中隔離後被確診的病例尹某某。截至12月29日24時,由這一病例引發的疫情累計確診病例已經達到13例。
瀋陽市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指揮部12月29日發布通告,將進一步加大核酸檢測頻次,對中風險地區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對重點風險人群每48小時進行1次核酸檢測。瀋陽市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毛印百說,鑑於目前瀋陽市仍有新發病例出現,將擴大流行病學調查範圍,進一步劃大管控圈,全面快速排查相關接觸者,絕不放過任何一個可疑的人員,漏掉任何一個可疑線索。
輸入性風險既包括「人傳」,也包括「物傳」,進口冷鏈產品也是疫情輸入性風險的重要源頭。最近遼寧省大連市出現的疫情很可能是從冷鏈食品引發,國內多地也相繼通報冷鏈食品新冠肺炎病毒檢測呈陽性。
記者在北京、遼寧等地了解到,各地均加強了疫情的源頭管控。遼寧省疫情防控總指揮部12月27日召開視頻會議,明確提出要嚴格執行入境人員「14+7」醫學觀察措施。大連不斷加派力量嚴格冷鏈產品管控,設定了8個冷庫為首站定點冷庫。
北京海關副關長高瑞峰介紹,北京海關將實施口咽拭子、鼻咽拭子「雙採樣」和實驗室「雙試劑」檢測提高採樣檢測水平,同時建立航班採樣結果全流程追溯機制。
【記者觀察】輸入性風險仍是國內多地散發疫情的主要原因。從幾起境外輸入確診病例情況看,執行「14+7」的隔離觀察政策十分必要,即14天集中隔離後,執行7天居家觀察的辦法。在居家觀察期內,境外回國人員既不能隨意外出,社區也要加強服務管理,做到隨時掌握情況,第一時間上報。此外,對於進口冷鏈食品,要進一步加強進口首站的檢測力度,不檢測不出貨,從源頭切斷傳播可能。許多基層幹部說,這樣看起來是麻煩一點,但可能減少疫情蔓延擴散的「大麻煩」。
(小標題)苗頭如何看住?
掃碼、測溫、佩戴口罩……記者在北京、遼寧等地走訪藥房和診所發現,這些入門條件一個都不能少。「購買用於退燒的相關藥品必須要登記,我們也會上報。」瀋陽市鐵西區一家藥店負責人說。
從國內散發疫情看,醫院、診所、藥店這些疫情一線的「哨點」「探針」及時識別高風險人群,對於疫情防控至關重要。在瀋陽等地,一些確診病例就是在醫院發熱門診就診時被識別出來的。
瀋陽市衛生健康委於12月25日召開了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與醫療救治專題工作會。會上下發《轉發關於強化醫療機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點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要求:未設置發熱門診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一律不得擅自處置發熱病人,嚴格按照屬地指揮部相關規定第一時間履行報告責任,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安排專人引導患者赴就近發熱門診處置。
瀋陽市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指揮部29日發布通告,要求發熱門診必須查驗就診患者「健康通行碼」,做好發熱患者基本身份信息登記;嚴格落實「應檢盡檢」,就診患者全部進行核酸檢測,就地隔離觀察,等待檢測結果;加強零售藥房管理,銷售退熱類藥品時嚴格查驗身份證明,並進行實名信息登記。
記者在北京市東城區核酸採樣定點機構看到,前來檢測的群眾也明顯增多。預約胃腸鏡檢查的李先生告訴記者,現在去醫院檢查需要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雖然麻煩點,但是自己也放心啊。」
【記者觀察】醫院、診所、藥房這些地方是識別發現疫情的重要防線,在疫情防控中發揮著「哨點」「探針」作用。詢問、登記並及時上報就診患者、購藥人員的基本信息,對於疫情的「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處置、早治療」至關重要。但是在個別地區,發熱門診和正常門診之間依然存在有效阻隔不夠的問題;在一些沒有出現散發病例的地區,部分診所、藥店依然有放鬆警惕的問題。目前看,「哨點」必須保持警惕,「探針」必須保持靈敏,不能打馬虎眼,更不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否則就可能延誤疫情防控的時機。
(小標題)人頭如何抓實?
「重點人群管住了沒有」「冷鏈食品檢測是否及時有效」「診所、藥房能否做到問詢登記」……各地圍繞常態化疫情防控密集出臺政策,不斷織密防控網。新年將至,這張網密不密,關鍵是責任是否落實到位到人。
零星散發病例發生以來,有關地區迅速進入應急狀態。在北京市西城區,涉疫胡同東西口均已採取出入管控措施,實行封閉式管理。
「順義區各鎮街道已迅速實施一級防控措施,社區(村)卡口縮減至1到2個,嚴格查證、驗碼、測溫、登記『四件套』,嚴防社區傳播風險。」北京市順義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支現偉說,順義區抽調區內56家單位1050名幹部職工支援屬地防疫,1萬餘名黨員回社區(村)報到,參與各項防控工作。
目前,瀋陽市已對五個小區進行封閉管理。在寒冬裡,有「跑腿員」為居家隔離對象送生活必需品,有「巡邏員」在小區周圍監控異常情況,有「消毒員」為小區貨架上的快遞進行消毒。
針對冷鏈環節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大連市市場監管局局長曲壽巍表示,大連市督促冷鏈食品企業落實從業人員、貨品和環境核酸檢測,將冷庫搬運工等重點人員核酸檢測頻次提高到每3日一檢。
【記者觀察】針尖大的窟窿能漏鬥大的風。防控網繃得緊不緊,實不實,最終要看責任是否落實到人頭。從現在出現的散發病例看,個別地方仍然存在文件、措施很多、很細,但是具體落實參差不齊。個別地方的舉措甚至仍然停留在會議上、文件上。千裡之堤毀於蟻穴。居民能否自覺接受約束,配合防控人員,對於疫情防控也十分重要。部分地區出現散發病例後,有個別人逃避隔離,也有一些人出入公共場所拒絕佩戴口罩的情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人人都是參與者,人人都是受益者,只有大家一起繃緊防控這根弦,才能讓病毒無孔可入。(參與採寫:於也童、魯暢、俠克、陳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