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疫情防控成效如何?科研團隊利用數學模型驗證有了結論

2020-10-20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過國忠 通訊員 張運 趙婷婷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二次爆發的可能性引發了越來越多的擔憂。那麼,我國的疫情防控政策到底如何?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怎樣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衝擊?

10月19日,科技日報記者從揚州大學了解到,該校林支桂教授科研團隊利用數學模型刻畫了在我國公共衛生四級應急響應機制下採用分階段實施幹預措施控制疫情的發展,驗證了國家早期採取公共衛生應急預案一級響應的及時性和有效性,並對國內疫情防控的措施和成效進行數據化解構,系統分析了原理和意義。

這項由加拿大約克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高校生物數學科研團隊等共同參與完成的研究成果,以揚州大學為通訊作者單位的論文《基於網絡模型的中國四級應急響應機制和新型冠狀病毒的空間傳播》,日前在國際著名生物數學期刊Mathematical Biosciences上在線發表。

記者了解到,疫情發生以來,該團隊密切關注疫情的發展態勢,從生物數學的角度系統記錄並研究了封城、閉戶、保持社交距離及建立收治醫院等影響疫情發展的因素,利用數學語言記錄了我國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的各種做法,並通過科學的方式來展現我國在不同階段實施響應舉措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同時為預防全球範圍內的第二波疫情提供一些幫助。

該團隊葛靜博士告訴記者,SARS之後,我國建立了國家公共衛生應急響應機制。當前,主流的應對方式是在不同的時間段,不同的情況下,對疫情採取不一樣的應急機制。團隊以此為突破口,通過查閱資料和整理城市間遷徙數據,以全國最嚴重的19個城市疫情數據為基礎,以城市間和城市內部的人口流動為依據,以國家四級應急響應防控時間表為主線,從數學角度驗證國家採取公共衛生應急預案一級響應的實施成效。



「我們對比2019年和2020年國內各城市之間以及城市內部的人口流動數據,發現人口流動量在疫情期間顯著減少。」葛靜說,團隊將這些因素和產生的結果數據化,呈現一個更為直觀的表達。這些數據對於制定更加科學的防控舉措意義重大。

如何使用同一個系統刻畫不同城市之間以及城市內部的人口流動情況和感染趨勢是本次研究的主要困難。團隊經過縝密思考,並多次商討和實驗後,決定利用「有向圖」的方法建立模型,使數據更為直觀和簡潔。

不同應急響應機制下,疫情防控的具體成效如何?

林支桂說:「我們用數學模型模擬了不同應急機制下疫情感染趨勢和風險程度,建立了不同應急強度下,有效再生數的模擬圖。這是一種數據化的防控成效呈現方式,通過數據直觀地體現了不同防控力度可能造成的影響。」

「為了獲得民眾參與度對疫情防控成效的影響,我們以遵從度指標表示居民對各階段政策的響應程度,並計算各階段的基本再生數來評估不同階段病毒的感染風險。」葛靜說。

該團隊研究數據結果顯示,四級應急響應防控系統及時有效地展開,對中國在疫情防控取得成功有著極大的助力。國內疫情防控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於政府及時有效的政策、各級機關對於政策的高執行度以及群眾的自覺配合,這也是國內疫情防控區別於世界疫情防控的優勢所在。

「此外,我們團隊通過數學模型發現,疫情防控的措施越嚴格,防控效果越好。但嚴格的疫情防控也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精神壓力。」林支桂說,團隊在發表文章最後提出了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即如何協調防控力度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未來,該方向將成為團隊研究的重點領域之一。

(受訪者供圖)

編輯:嶽靚

相關焦點

  • 用數學模型預測疫情,有必要嗎?—新聞—科學網
    自新型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國內外一些科研機構利用數學模型對新冠病毒的可能感染規模和傳播風險等進行了預測。
  • 新冠疫情防控的數學解釋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之後,不同國家的防控模式在國際上也引起了討論。那麼如何做到科學防控呢?本文嘗試從數學模型角度解釋疫情防控的關鍵問題。
  • 我國疫情預測模型遭權威期刊退回!鍾南山等人用 LSTM 力證「早發現...
    對病毒在人群中傳播的智能預測模型構建與驗證是當前的工作重點。不過,在 2020 年 2 月 27 日廣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辦的疫情防控專場新聞通氣會上,鍾南山院士在談到疫情的預測時表示:疫情開始時,國外有流行病學家用權威的試驗模型,預測 2 月初中國感染新冠肺炎人數將達 16 萬人。
  • 科研攻關跑贏疾病!鍾南山團隊用大數據、人工智慧預測疫情走勢
    楊子峰介紹,在這次疫情中,最困難的時候,團隊成員把實驗室當家,一套防護服穿著就不脫了,累了困了就簡單席地而眠,為了搶時間攻關,科研團隊經常圍在一起進行頭腦風暴。今後疫情將會如何發展?什麼時候才算平安度過疫情?在鍾南山院士的領導下,在以往研究流感的經驗基礎上,迅速組織建立起大數據、人工智慧的預測團隊。
  • ...基於SEIR模型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建模與復工影響預測」課題
    本課程以社會經濟、工程領域項目實踐為研究主體,以優化技術與經濟系統分析為主要研究工具,教授學生如何利用各類數學優化知識及計算機數據處理知識,進行項目評估、設計,優化資源利用效率,提高項目和社會經濟效益。在研究方法上,本課程涉及統計學、經濟學、工業工程及會計學的基本內容。教學方式為方法論和案例並重,並引導學生利用所學內容進行課題研究實踐訓練。
  • 武漢同濟醫院:如何利用信息化技術提高整體疫情防控水平
    信息化支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尤為重要,筆者主要介紹了同濟醫院在疫情爆發後進行信息化抗擊疫情的思路,並對如何利用信息化技術提高醫院整體防控水平進行了詳細介紹,希望能夠為其他醫院疫情期間信息化建設提供參考。一、疫情突發,同濟醫院信息化的困難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正值春節前夕,大量人口流動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和治療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 諾獎科學家:通用模型預測任何地區新冠疫情走勢,歡迎挑戰
    一個數學模型,真的可以做到預測每個地方新冠疫情何時結束,以及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嗎?萊維特團隊開放了所有的研究數據,乃至計算機運算代碼。他們說,歡迎全球對他們的成果進行檢驗,發起挑戰!研究團隊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中國JOBTUBE和印度Rajkumar的統計數據為數據採集源,經過5個月對全球3546個不同國家地區的疫情數據追蹤,和長達90天的科研攻堅,發現在許多地點,雖然疫情開始時間不同、具體情況不同,但是對已知數據利用統計學模型進行計算分析後發現線性趨勢相似,疫情從高峰迴落「曲線變平」的速度相似
  • 高校要做疫情防控的尖兵
    我國高校繼承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的優良傳統,在新中國發展的各個關鍵歷史時期都作出了卓越貢獻。相信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高校一定會發揮好專業精神,詮釋好教育報國、教育強國的教育理念。
  • 誰說的數學無用?數學模型對於預測、控制疾病爆發將至關重要!
    網上不止流傳著讀書無用的荒唐言論,也有人「大論」數學無用,其實你說無用,或許只是對於你這個水平層次來說沒用,有沒有對你都無所謂的那種;但事實卻不這樣,不僅有用,而且越發有用!今天博科園就來談談數學在預測和控制疾病爆發這方面的應用: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隨著數學模型的廣泛應用,預測和控制疾病暴發將至關重要,同時也變得更容易和更可靠,其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微生物學》期刊上。
  • 首個新冠肺炎非轉基因小鼠模型在穗成功構建
    、省第二人民醫院、市第八人民醫院等介紹廣州疫情防控整體情況和科研攻關、醫療救治、防疫志願服務等工作。  鍾南山院士指導的團隊發布重要科研成果  小鼠模型論文已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細胞》  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趙金存在會上公布,在鍾南山院士指導下,其團隊成功構建全球首個新冠肺炎非轉基因小鼠模型,這一動物模型可應用於新冠肺炎治療藥物效果評價及疫苗效果測試等多方面研究,有效緩解了我國新冠肺炎動物模型缺乏的難題
  • 爭分奪秒開展技術研發和科研攻關 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教育部簡報〔2020〕第5期疫情發生以來,全國教育系統發揮高校人才科技優勢和多學科綜合交叉優勢,以防止疫情蔓延、有效治療疾病為第一目標,迅速組織科研攻關行動。據初步統計,已經有40餘款檢測產品獲得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或國外相關部門認證,並在本次抗疫中投入臨床使用。清華大學醫學院程京院士團隊與相關公司聯合研發6項呼吸道病毒(含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獲得歐盟CE認證,助力歐洲地區疫情防控。
  • 人源化小鼠模型助力新冠病毒抗體藥物研發
    (通訊員 王淼)為抗擊疫情,發揮人源化小鼠模型優勢,湖南昭泰生物醫藥有限公司近日聯合廣東昭泰體內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昭泰湧仁醫療創新有限公司連合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等單位共同開展新冠肺炎病毒防控科研攻關項目。
  • 人工智慧如何助力疫情防控?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形勢,如何理解和準確分析其傳播過程,如何迅速開發診斷技術和有效藥物,如何使用信息技術推動復工復產是疫情防治防控的關鍵。上周末,「疫情與人工智慧」公開學術講座在網上直播平臺開播,來自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AIRS)和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的專家學者在直播中分享了人工智慧在疫情防控工作方面的應用。
  • 河北:加強實驗動物管理 滿足疫情防控科研攻關需求
    長城網訊(記者 李代姣)3月16日,河北省科技廳印發《關於加強實驗動物管理和保障全力支持疫情防控科研攻關的通知》,提出將實施8項具體舉措,加強實驗動物生產和使用管理,全力滿足疫情防控科研攻關重大需求。通知要求,嚴格實驗動物生產管理。
  • 曉星說數學:數學模型——川普的"秘密武器"
    何謂數學模型數學模型並不神秘,大約三千年前,我國古數學家陳子利用勾股定理測量太陽的高度(陳子測日),就曾使用勾股定理作為數學模型。&34;的作用就是揭示現實世界的數學規律,預言未來或未知的事物。2. 生物數學模型與人類最息息相關的數學模型當然是&34;。
  • 疫情拐點何時出現——基於數學模型的新冠病毒傳播預測
    前言  截止到2020年2月2日24:00,我國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患者已超過1.4萬人,短短一個來月時間確診病例數已經遠超2003年「非典」疫情的全部確診數,目前每日新增的確診數仍在攀升,疫情的傳播速度超過了大多數人的預期。
  • 科研|我國科研團隊揭示新冠病毒由水貂向人傳播的機理
    那麼,水貂是如何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12月8日,《國家科學評論》在線刊出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領銜的研究論文「Replication, pathogenicity, and transmission of
  • 鍾南山團隊構建全球首個新冠肺炎非轉基因小鼠模型
    6月12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廣州市第125場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新聞發布會(廣州抗疫力量發布專場)。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趙金存在會上公布,在鍾南山院士指導下,其團隊成功構建全球首個新冠肺炎非轉基因小鼠模型,這一動物模型可應用於新冠治療藥物效果評價、疫苗效果測試及新冠致病機制等多方面研究,有效緩解了我國新冠肺炎動物模型缺乏的難題。該研究成果已於6月10日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細胞》。
  • 【疫情防控在行動】揚州市人才智力支援戰「疫魔」
    省雙創人才、市「綠揚金鳳計劃」創業領軍人才、公司聯合創始人陳雲弟和公司產品研發部、生產部人員悉數到場,來不及互道祝福,直入主題——如何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研發試製工作。「作為分子診斷上下遊企業,公司要抓緊聯合專業力量爭分奪秒進行科研攻關,讓疫魔無所遁形。」
  • 期刊戰「疫」 |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英文版)》COVID-19防控專欄線...
    這場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幾乎觸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控制感染源?上海這種超大城市如何防控?如何切斷傳播途徑?何時考慮復工復學?怎樣降低傳染風險?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高曉渢教授帶領多支建模團隊,基於我國基本國情、政府強大的幹預能力、人們自覺隔離的狀態,以及湖北和非湖北地區不同的醫療狀況,建立了四個模型來預測我國未來疫情的走勢,分析其傳染關係及接觸關係,對疫情防控和疫後的研究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