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用地緊張學校徵集設計方案
天台縣赤城街道第二小學,是個民樂特色的學校。
裘校長介紹,學校的老校區,佔地面積僅有3.8畝,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到2012年,學校已經擁有24個班級、1300多名學生。問題隨之而來——學校,不夠用了。「由於土地有限,學校裡沒有任何輔助設施。這不僅使正常的教學活動無法開展,也無法滿足學區及周邊市民的求學需求。」
建設新校區迫在眉睫。「經審批,政府批了一塊7210平方米的土地(10.8畝)給我們建設新校區,同意我校整體搬遷。」裘校長說,雖然學校的面積比以前增加了,但是依舊無法滿足現在教學規模的需要,比如學校需要一個跑道操場,但由於新批的地在城關鬧市區,向周圍拓展的可能性很小,要一個跑道操場,還真的很緊張。
有限的土地就要求學校的教學樓功能更加全面,所以學校決定新校區建設向社會公開招投標。
在幾個設計方案中,將環形跑道安置在教學樓頂上的設計,獲得了學校的認可。「讓人耳目一新,而且又利用了立體的空間,又不需要擴張用地面積,所以在去年6月15日,新校區正式動工。」
裘校長介紹,經過一年多時間,到今年6月30日,天台縣赤城街道第二小學新校區全部完工,總建築面積為11265平方米。校區整體為橢圓形,4層樓高的教學樓、行政樓相互連接。
「各種教學設備應有盡有。樓頂是200米環形塑膠跑道,在一側的方形空地上,還設計了籃球場。總的來說,操場的所有功能都可以在樓頂實現。」裘校長說,新校區會在今天投入使用,可容納36個班級,滿足近1800名學生的正常教學活動。
對於這個設計方案,學校還是比較認可滿意。 「這個設計處理了建築與場地、形態與功能之間的關係,非常有效地解決了老城區改造用地面積不足的問題。」裘校長說,這個設計為以後學校改造提供了一個新模式,在浙江應該是首例。
80後設計師:創新讓很多規則可以改變
擔任學校教學樓設計的是零壹城市建築事務所,這是一批由80後年輕設計師組成的團隊。2014年登上美國《時代周刊》網頁頭條的「貓桌」就是由這個團隊設計的。他們的理念就是,通過創新設計,來探索城市設計的模式,給城市和城市生活帶來最大的價值。
阮昊是零壹城市建築事務所的創立人,「這個設計方案,是我們設計團隊在查看實地之後,不斷開會討論,不斷進行頭腦風暴後,最後拿出來的。這個創作方案,就經歷了一個月的時間,反覆修改。」阮昊介紹,通過這次設計,他們也想證明,因為創新設計,可以改變很多規則。
「比如在之前,放眼浙江甚至國內的眾多學校,操場跑道的設計有要求,需要距離教室25米遠,為什麼?因為怕學生活動健身的噪音,影響到教學樓內正在學習的學生。」阮昊說,但是規則和現實產生了矛盾,比如學校用地緊張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土地都不夠,要一個學生能夠奔跑運動的操場,談何容易。所以在這次的設計中,設計團隊顛覆了以往的規則,把一直在地面上的操場跑道,搬到了空中。而且這個方案,也讓教學樓的建築層數,按照要求控制在4層樓。
阮昊還介紹,將教學樓設計成一個完整的橢圓形,是給學生們帶來了一種內向性的安全感。學生和老師走出教室,都能看到彼此。
從設計方案到落地變成建築樓,前後經歷了一年的時間。
安全和噪音怎麼解決
把樓道操場搬到教學樓頂上,不僅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也引發了眾多網友的討論。不少網友提出了擔心——安全問題和噪音問題。
有網友提出,操場建立在空中,學生在上面奔跑展開各種運動,會不會有危險。其實這樣的爭議,在2009年也引發過——根據媒體報導,在2009年,有網友貼出了深圳東灣小學的設計圖,只見主教學樓樓頂上設有一長形跑道,並且有學生在樓頂上跑步運動。
有網友驚嘆著這個大膽的建築設計,不過多數網友則感嘆民校的用地實在緊張,網友們同時也為孩子的安全感到擔心。當時,學校的負責人解釋,因為學生活動空間緊張,東灣小學把教學樓頂改造成為活動場所,設有2.5米的護欄,並不存在安全的問題。
同樣,面對網友的擔心,設計師阮昊說,教學樓的設計,經過嚴格的規劃,安全係數很高。
他們是怎麼解決安全和噪音的,請看圖片解釋。
目前,這個設計方案代表中國參加了有「藝術的奧林匹克」之稱的「第14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本屆威尼斯雙年展於今年6月開幕,11月底閉幕。
噪音:對於噪音問題,設計師阮昊也道出了他們的解決方案——空中的塑膠跑道下,每隔50釐米,就安裝了一個減震彈簧,起到了減震減少噪音的作用。打個形象的比方,樓頂的整個跑道,就像是一個懸浮跑道。對於樓下產生的噪音,很小,影響不大。(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