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寄生獸》是巖明均創作的SF漫畫,連載當初是以恐怖為主題,因有一些血腥場面而歸入「另類」漫畫。作品描寫了平凡的高中生泉新一和寄生在他體內、與其右手同化的生物右共存的故事。
內容簡介:
某天地球上空出現許多孢子,其中誕生的幼蟲侵入人體後,可以吞噬掉宿主的頭部取而代之,從而管理這個「屍體」。主角泉新一是被寄生生物寄生的人類之一,但是由於某種意外,寄生在他體內的生物「MIGI」( 右)並沒有吃掉他的腦,而是取代了他的右手。而泉新一為了被寄生獸殺死的親友以及所有人類的未來,開始了一系列與其他完全體寄生獸的殊死搏鬥。
作品簡析:
《寄生獸》最出色的一點在於人物刻畫。所有主要角色,都是有成長有發展的。所有行為和動機,都是有鋪墊合情理的。
男主角泉新一,經歷了「善良軟弱的高中生」、 「冷漠麻木的PTSD患者」(創傷後應激障礙) 、 「有情感有擔當的普通人」三個階段。
在母親被寄生生物殺害之前,男主的性格雖然由於小右的緣故發生了某些變化(比如不怕蜘蛛),但本質上還是個善良卻有些優柔寡斷的少年。直到第5話結尾,泉新一面對母親模樣的寄生生物精神崩潰而被刺穿心臟,這一階段才得以結束。這場戲的殘酷程度,在我所看過的同類型作品裡幾乎絕無僅有, 但正是如此黑暗的正面描寫,為第二階段的「冷漠麻木」打下了令人信服的基礎。
泉新一在被小右救活後,踏上了尋找父親的旅途。臨走前裡美的一句「你還會回來嗎?」可以看作第二階段的開端。裡美在這時就已經敏銳地察覺到了男主的變化,後來男主把死去的小狗扔進垃圾桶,對加奈和其它同學的死的漠不關心,則逐步印證了她的判斷。泉新一情感的缺失,我一開始以為是心臟修復來自於小右細胞的緣故,但後來想想,更深層的原因恐怕還是沒能從喪母的創傷中走出來。
第二階段的結束,來自18話中田宮良子死前把嬰兒託付給男主,男主再次「見到」母親的一幕。男主自喪母后第一次留下了眼淚,而裡美也說」你終於回來了」。這眼淚恐怕不止是為了母親,也是為了死去的加奈和同學,為敏感而悲傷的裡美而流的。此後,男主先後經歷了警方對寄生生物的圍剿行動、大戰後藤以及與浦上的對決。這時的泉新一雖然找回了情感,但還沒有擺脫本性中的猶豫和軟弱,直到失去了小右,獨自面對近乎無敵的後藤時,才真正學會了獨立和擔當。也正因如此,男主在失去「超能力」後,還能把裡美從浦上手裡救回來。
寄生生物田宮良子。這個角色非常有意思。首先她雖然是寄生生物,但動畫並沒有過多描繪她吃人的場景,在片中她更多是以女教師田宮良子的形象出現的,有利於觀眾從情感上接受。其次,寄生生物的本能是吃人,大部分除了填飽肚子對其它事情漠不關心。而她更像是一個觀察者,對寄生生物的起源感興趣:「我們為何來到這個世上?」。而在出於「研究目的」懷上人類胎兒後,隨著與男主的接觸增多,對人類也產生了相當的興趣,或許是因為在她看來,人類在她那「終極問題」的答案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這個角色的質變同樣發生在18話。偵探假摔她嬰兒的那一瞬間,小右感受到她發出了新的「腦電波波長」,也就是愛。在被警察射殺前,她把嬰兒託付給了男主,間接地解開了男主的心結。兩人的劇情在此發生了一次美妙的交匯。她的死,也在某種程度上解答了那個終極疑問。如果說泉新一與小右之間的關係代表了兩種生物個體之間的磨合,那麼田宮良子和人類市長廣川剛志,則代表了兩個物種間一定程度上的相互理解與認同。
女主村野裡美,高中第一天就與男主相識,互生好感,但直到後期才正式確立關係。裡美情感細膩,能夠準確察覺泉新一精神狀態的變化。但由於種種原因,男主很久都沒能對她敞開心扉,對她的態度也反覆無常,這對一個心思細密的人來說無疑是極度痛苦的。雖然是女主,但除了校園屠殺那次作為花瓶被男主救出外,在全劇中缺乏存在感,這讓我一度認為這個角色僅僅是流於表面。然而在最終話的末尾,被劫持的裡美給出了「人類之所以區別於野獸,是在於珍惜一切生命」這樣深刻的見解。而當危機解除,她和泉新一一同倒在辦公樓樓頂,被人發現時還能坦然地笑著說「我們也被當成犧牲者了」。可見一番經歷下來,裡美的成長不輸男主。
加奈,單戀男主的北高學生。巖明均畢竟不是喜歡搞三角戀的少女作家,12話中直接把加奈寫死在了男主的懷裡。加奈死後,泉新一曾懊悔的說「如果不約她出來而是跟裡美去看電影,就不會發生這種事了」,小右回答說「這是遲早的事」。飛蛾撲火的愛情悲劇,就像《悲慘世界》裡的艾潘妮。對充滿幻想的年輕靈魂來說,這樣的死法或許不算太差。
對於《寄生獸》中幾個頻繁提及的問題,我也想在這裡補充下:
田宮良子的終極問題:寄生生物為何來到這個世上?劇中的一大觀點是:人類是毒素,是地球的「寄生獸」,需要中和劑來為地球解毒,而寄生生物就是這樣的解毒劑。人類作為食物鏈頂層的生物,對自然不斷破壞而不受制約,只有出現更強大的捕食者才能制約人類,維護自然平衡。大Boss後藤是這麼想的,田宮良子一開始恐怕也是這麼想的。寄生生物數量遠少於人類,要想做到一點,首先要能隱蔽,所以它們能變作人類的模樣混進人群之中;其次具備遠強於人類的身體素質和等同於人類的智商;最後應絕對理性,也就是說除了「捕獵」的本能外不被情感拖後腿,以生存為第一要務。
這個觀點如果要成立的話,那麼寄生生物就應該像編好程序的終結者一樣,「蜘蛛生來就會織網」。但田宮良子的轉變打破了這一切,她先是在一挑三的內訌中對同類性格表現出的多樣性感到高興,後來又感受到了愛,捨棄生的機會把自己的孩子——一個人類嬰兒交給了泉新一。這說明寄生生物雖擁有高等智慧,但卻不是人類的「天罰」。它們和我們一樣,同屬於這個世界,二者應該學會共存。事實上動畫的結尾也是寄生生物隱沒在人類社會之中,不再以人為食。
男主為什麼一開始不殺大Boss後藤,後來又回來補刀?這是一個能力問題。男主從能力上講根本不是後藤的對手,取勝有很大的運氣成分(發現弱點+氰化物垃圾堆)。展示寬宏大量的前提是能力遠超對手。泉新一在打敗後藤的那一瞬間,有一種兩族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英雄主義錯覺。但後來想通了,自己只是個普通人,面對遠強於己的對手,想保護自己僅存的一兩個心愛之人已經很困難了,一不小心就會被反殺。
環保問題。市長廣川剛志:「既然最後要出爾反爾,一開始就不要說的冠冕堂皇,說到底環保就是人類扭曲的自保途徑。」這其實就是個偏激版的丁仲禮答柴靜問:
我是地質學家,我研究幾億年來的環境氣候演化,我很樂觀,這(二氧化碳減排)不是人類拯救地球的問題,是人類拯救自己的問題,地球用不著你拯救。地球溫度比現在高十幾度的時候有的是,地球二氧化碳濃度比現在高十倍的時候有的是,地球都這麼演化過來好好的,毀滅的只是物種。
人類作為地球這一階段的主宰生物,一切道德和是非的評判標準,都是從自身利益的角度出發。這本身無可厚非,但拿這套標準和別的物種打交道就會出問題。這就好像每個人有自己的價值觀沒事,但如果拿自己的那一套去指摘要求別人的話,就難免不產生矛盾。很遺憾絕大多數人在這點上做的並不好,畢竟對別人評頭論足是自我滿足的重要手段。環保問題說到底還是人性問題。
一個是為了生存不擇手段的物種,一個則在純粹的戰鬥中體驗著樂趣的物種;一個是沒有幫手就會膽小如鼠的物種,一個是只剩一人也不慌不忙的物種;一個是把武器的力量當作自己的力量得意洋洋的物種,一個是赤手空拳只相信自己能力的物種……到底什麼叫醜陋什麼叫標準?
感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