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強調,嚴格執行並逐步完善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的政策措施,促進房價合理回歸。繼續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改革房地產稅收制度,促進房地產市場長期平穩健康發展。[詳細]
住建部為鞏固房地產調控效果和防止權力尋租,出臺了《建設用地容積率管理辦法》,嚴控地方政府通過修改容積率幫助開發商過冬。[詳細]
住建部副部長齊驥表示,部分地區房地產價格過高、存在投資需求過熱的趨勢。將繼續落實國家的部署,堅持調控政策方向不動搖,堅持調控措施不放鬆,促進價格合理回歸。[詳細]
3月樓市成交量顯現出回升之勢。中國指數研究院昨天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上周被監測的40個城市中,成交量同比下跌的城市維持在5成以下。而重點城市中,僅天津成交量出現同比微幅下降,其餘城市皆上漲。業內人士指出,雖然目前來看樓市熱度有所回升,但從絕對成交量來看成交仍處低位,能否持續回暖仍有待觀察。
受春節後購房需求釋放、地方房地產政策微調預期、市場炒作等因素的影響,京滬深樓市近期出現「假性回暖」。一線樓市目前成交量仍在低位,難言真正回升。在季節因素、政策預期、市場炒作等因素影響的同時,部分降價樓盤成交量提升直接帶動了樓市交易量的整體上漲。開發商藉機「降價跑量」成為樓市一大現象。同時,短期內由於限購限貸政策難以放鬆,樓市庫存量仍然處於峰值水平,開發商面臨著較大的降價壓力。
今年一季度,由於呈現剛需為主、低價樓盤大量成交的市場結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呈穩中略降格局。北京連續三個月新建商品住宅均價徘徊在18000多元/平方米,上海新房均價跌破2萬元/平方米,深圳新房均價一度跌破17000元/平方米的關口,廣州新房成交均價穩定在14000多元/平方米。
專家表示,2012年的房地產政策已經從前幾年刺激和維持房價泡沫轉為控制泡沫,今年房價必然會向合理房價大幅度下降,而政策部門也不敢再次放鬆房地產調控,如此大規模泡沫局面及破裂後果前所未有,風險難以預料。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表示,無論是從主觀還是客觀,房價均不具備報復性反彈的條件。
政策高壓之下,向來價格堅挺的豪宅市場出現下行跡象,近期一線城市多個豪宅項目開始鬆動降價。業內人士認為,銷售壓力下的「以價換量」已延伸至豪宅市場,凸顯多數房企資金面惡化,並強化了樓市將迎來新一輪降價促銷潮的信號。
48家A股房企中,上市房企2011年末的存貨合計高達5906.74億,有14家房企2011年末的存貨同比增幅超過30%,有7家房企的存貨同比增幅超過50%。
在近期成交量上升的城市和房企中,主動以價換量、降價促銷是主要動因。由於自籌資金佔比上升,銀行開發貸、海外融資等在開發商資金來源中持續下滑,再加之一季度銷售回款仍處低位,一季度房企資金狀況持續惡化,負債率明顯上升,2011年平均負債率達到72.3%。創造了最近10年來的最高,標杆房企也將不得不繼續以價換量。
大約1000個離岸私募債、約1000億元的房地產基金和2500多億元信託都將在年內到期;而大約2萬億元的民間信貸也將集中在今年考驗房企的償付能力。隨著銀行加大房地產開發貸款的風險控制,房企轉而謀求其他融資渠道,借新還舊、股東擔保、變賣股權等籌資手段迭出。
業內人士估算,今年一季度房地產業融資規模有望接近千億元水平。雖然存款準備金率仍存下調預期,銀行可貸資金有望寬鬆,但房企仍面臨融資門檻提高、融資成本增大的雙重考驗,短期內資金壓力難以得到有效緩解,房企融資需求將進一步膨脹。
巴曙松指出,中國房地產行業目前正逐步進入行業洗牌與結構調整階段,即將面臨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大調整。這個判斷與其說是房價的拐點到來,不如說是地產行業擠出泡沫走向中速發展之路的裡程碑。每一次的泡沫到來,我們都毋需太悲觀,大浪淘沙最後都會留下真正的強者。而房價,將暫時穩定在這種糾結中。我們衷心希望房地產可以向左走,住上更大更好的房子,享受到更好的環境和服務。而這一切依賴於房地產業健康穩定的發展,而不是這個行業的崩塌。
房產稅目標針對高端住宅,旨在打擊囤房炒房,有利於抑制投機需,房產稅不僅不會增加普通民眾負擔,反而有利於房地產市場長期健康發展。
房產稅總額並不多,未來房產稅的財源支柱屬性將會逐漸顯現,對購房行為影響不小,但單靠一個稅制不可能改變價格上揚曲線。
房產稅試點擴圍有諸多技術問題尚待解決。從房產稅的本質和稅收公平看,技術問題遠比時間問題重要。房產稅需要回到原點上認真設計與構建。
房價連續四年最受關注,前兩月房價回落是否意味著樓市降價「動了真格」?
執行僅一周的上海樓市「舊政新解」叫停,地方鬆綁博弈中央嚴控又一次失敗。
存款準備金率下調0.5個百分點,「降準」效應如何發酵?資金會流向何處?
解決小產權房問題,政府需要明確界定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空間,讓想投機取巧的人無空可鑽。
從「搶灘樓市」到「爭相退出」,地產開發商現「跑路」熱潮,為何「退市」?
蕪湖樓市新政執行3日後夭折,鬆綁與被綁,房地產市場各方正如何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