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9,用真相告訴你,什麼叫「眼見不一定為實」!

2020-12-06 舊故麻袋

這不是販賣焦慮,

焦慮已然迫近;

亦無需兜售恐慌,

恐慌常潛心底。

技術假使無罪,

人性尚待考量。

——網絡

文丨舊故麻袋

8月末,一款名叫「ZAO」的換臉APP火爆登場,風靡網絡,你只需在該APP上傳照片,就能將自己的臉換成「楊冪」、「迪麗熱巴」、「朱一龍」、「瑪麗蓮夢露」等眾多明星臉,而且人臉融合效果非常好,幾乎可以以假亂真。

新奇的玩法讓ZAO用戶量突飛猛漲,各種惡搞照片開始瘋狂病毒式傳播,大家玩得不亦樂乎。隨時隨地能「變臉明星」,這樣的誘惑無人能擋,但冷靜下來想,背後的危險隱患細思極恐,鏡頭下,曝光的不再只是真相,而真相是什麼?在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下,已沒有答案。

技術本無對錯,只有日人心險惡。BBC新劇《真相捕捉》,就講述了「眼見不一定為實」的故事,短小精悍,適合周末煲劇。

《真相捕捉》

都說眼見為實,監控就是證據,就是一切,但或許,監控中的所謂「真相」,也並不一定就是真的。

深夜,兩名監控管理員在監察社區監控時,發現一對男女從纏綿親吻畫風突變為男人對女人一頓暴打,監控管理員看到情況緊急,立刻報了警。

監控中打人的男人名叫肖恩·艾莫裡,是一名軍人,曾在阿富汗服役兩輪,伊拉克一輪,還獲得過一等兵榮譽,但因為一條視頻,被判定是殺人罪。

幾個月前,肖恩打死了塔利班武裝分子,開槍後發現,戰友頭上的攝像機錄下了一切,於是他大喊一聲:「你他媽給我後退。」就是這一聲,檢方認為肖恩是在對戰友喊話,擔心自己的「殺人證據」被錄下。

你會覺得打死一名武裝分子並不算有罪,可這名武裝分子之前已經繳械投降且身受重傷,而肖恩卻一槍打死了他,在法律上,肖恩的做法是謀殺。

但在法庭上,肖恩自辯說他並未對戰友說過這句話,這話是他對塔利班分子說的,對方也並不是戰俘,當時的情況很危急,情急之下,才開了槍,這是自衛。

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他一次次的上訴,但卻無法給出有意義的辯解,因為視頻就是證據,直到一名資深映像技師的出現,才有了轉機,這位專業過硬的專家說,視頻被動了手腳,證據有漏洞。

原因是頭盔攝像機有音頻滯後視頻的缺陷,也就是說你聽到的話,可能是他幾秒前或是幾分鐘前說的,這種情況,拍攝時間越長,偏差錯誤就越嚴重,至少一小時以上錄製,聲音延遲5秒鐘。

所以這句話,肖恩真的是對塔利班分子說的,肖恩勝訴了,結果又因為視頻證據,肖恩再一次被捕入獄。

這就是說,肖恩先因技術原因入獄,後因技術原因脫罪,再因技術原因被捕。

肖恩結束了半年牢獄之災,可生活並沒有放過他,妻子離開了他,並且進一步限制了他看望女兒的自由。試圖開始正常的生活,但命運就是那麼陰差陽錯。

肖恩獲得自由後,與他的律師漢娜產生了感情,並且成功表白,有了劇集最開頭監控下的擁吻,可下一秒,肖恩卻暴打了漢娜,還綁架了她。

奇怪的是當警察以「綁架罪」將肖恩帶走時,他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直到在審訊室看到視頻,他仍舊否認說:「我沒幹過,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根據視頻,任何人都會認定綁架者就是肖恩。警方是相信自己的眼睛還是肖恩的嘴巴呢?當然是相信視頻,因為視頻就是證據啊,證據確鑿,就辯無可辯。

「鐵證如山」,肖恩自己也不知道該如何解釋,而就當肖恩要被判罪時,事情又有了轉機,說肖恩在公交站的綁架視頻被撤銷,不能作為證據。

根據規定,在無證據條件下,警方羈押嫌疑人不得超過24小時,而肖恩已經被拘留19小時,除了視頻,一無所獲,再加上肖恩收軍方保護,所以警方只好將肖恩釋放。

漢娜至今下落不明,警方打算暗地裡跟蹤肖恩。肖恩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潛入了漢娜的家,當然是非法潛入,卻發現有陌生人在漢娜家,肖恩開始跟蹤陌生人,而警察在後面跟蹤肖恩。

在肖恩追蹤陌生神秘人的過程中,計程車司機沒有按照他的追蹤路線行駛,而是將他帶到了另一個地方。

可這時,根據警方的追蹤引導,兩名警員來到了伊頓廣場48號,監控中,肖恩正在和兩個白人男性在進行交接。但在警員視線中,沒有人出現在伊頓廣場48號,空無一人。

警察這時才發現,監控下,並非真相。所謂的「證據」、「真相」,從這一時刻開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眼見的就一定是真實的嗎?或許並不。

肖恩從表面上看來有些「無辜」,甚至是「委屈」,他參加過無數次戰爭,獲得了功勳,可謂是民族英雄,愛女兒,沒有種族歧視,是個好人,至少是個正面角色。

一而再,再而三的被誣陷,背後的組織猶如一隻無形之手在操控,撲朔迷離,為何要陷害肖恩?為何要綁架漢娜?究竟是什麼人如此記恨?

當然,在層層謎團背後,還有另一種可能,肖恩因為參加無數次戰爭,多少有些心理陰影,甚至可能有精神分裂,或許做過,只是不記得了,因為在肖恩的腦海裡,的確有監控畫面的一些記憶。

至於結局是什麼?我也還沒看到最後,該劇導演非常細緻,或許你錯過一個畫面,就錯過了一個細節,特別是片頭,就各種明示你監控的不靠譜。

眼見一定為實嗎?科技發展到今天,你想要成為誰,就能換上誰的臉,若有人頂著你的臉去犯案、去幹壞事,那你就是有理也沒處說了。

《真相捕捉》的新設定非常值得探討和深思,連實時的監控都不可信,那還有什麼是可以相信的呢?

有人相信「親眼所見」,站在上帝視角,運籌帷幄,但事實卻是這只是別有用心之人想要你看到的假象而已。

技術的進步讓我們得益,同樣也讓我們惶恐,技術無錯,但人心險惡,技術一旦被用於「犯罪」,後果將不堪設想。

有網友說《真相捕捉》這個名字並不適合這部英劇,反倒是另一個《囚禁》比較適合。不過我倒認為《真相捕捉》更為直白,雖然沒有更深層的意義,可它明了告訴我們什麼該如何去審視「真相」。

結局無論是背後有人蓄意謀害也好,還是男主自己精神分裂也好,還是既有人謀害,又精神分裂,真相是什麼,已經不那麼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看待科技背後的危機,如何消滅科技帶來的負重感。

當世界成為「楚門的世界」,我們離真相就會越來越遠。

PS:片源在「美劇TV」app上,搜索「真相捕捉」就能出來,目前更新三集,但真的很不錯哦!

相關焦點

  • 孔子:眼見也不一定為實!
    孔子:眼見也不一定為實!有句常用俗語,叫「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是形容不要輕信傳聞,看到的才是事實。聽來的傳聞是靠不住的,親眼看到才算是真實的。是謂親眼看見的比聽說的要真實可靠。「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的觀點,由來已久,早在西漢時期,漢室皇族的劉向就說過:「夫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足踐之不如手辯之。
  • 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眼見就一定為實嗎?
    眼睛看到的就一定真實嗎?原以為年齡越來越大,萬物好像會更清晰,事實是越來越模稜兩可。發現眼睛也會騙人,蒙蔽事實真相。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聊聊關於「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的話題。「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字面的含義形容不要輕信傳聞,看到的才是事實。聽來的傳聞是靠不住的,親眼看到的才算是真實的。所謂親眼看見的比聽說的要真實可靠。我們先看耳聞的「聞」,知聞也,從耳門聲。
  • 「眼見不為實」視錯覺科學創意展等你來參加哦!
    「眼見不為實」視錯覺科學創意展等你來參加哦!眼睛看見的就一定是事實嗎?我們將帶你探秘「眼見不為實」視錯覺科學創意展,等你來現場驗證!創意展上會有哪些好玩的東西呢?快來一睹為快!
  • 眼見不一定為實!18個神奇的視錯覺,看完不相信眼睛系列!
    眼見不一定為實!18個神奇的視錯覺,看完不相信眼睛系列假期在家天天網上衝浪感覺眼睛都不行了不信,你看為啥這個明明是個三稜錐怎麼突然變成了正方體除了左手蒸蛋糕就是右手拌涼皮廚房的門檻都要踏平了為了能漲些奇怪的知識今天打算帶大家雲逛一下這個博物館你們只需要睜大眼睛看就完事了歡迎來到奇妙的幻覺世界感受「眼見不為實
  • 施一公:結構生物學告訴你「眼見不一定為實」
    施一公:結構生物學告訴你「眼見不一定為實」 來源:中國科技網   發布者:亦云   日期:2015-04-10   今日/總瀏覽:1/4886
  • 這個社會 耳聽為虛 眼見不一定為實 多去了解事物的本身
    每個人到一個階段 就會有一個階段的想法 有些事情在這個社會 耳聽為虛,眼見不一定為實 不要看到的第一眼就去做決定,多去了解事物的本身 多思考 不要讓這個社會蒙蔽了雙眼 保持清醒 人就是不斷的往前走 不斷的探索未知的領域 在生活的過程中多去換位思考 不要把事情想的太複雜,讓自己太累
  • 眼見不一定為實!15個神奇的視覺錯覺,你肯定會被騙!
    俗話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其實眼見也不一定都是真相,人類的眼睛只能看到事物的一面,只要利用各種視覺原理,就能輕鬆的混淆人們的大腦,從而造成錯覺。其實這是設計師萊安德羅·埃利希給大家開的一個視覺玩笑,從上面看上去似乎和普通的泳池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底下被一塊透明的玻璃隔離出了一個空間。9.失重牆下面這個裝置,如果你只看上半部分,一定會非常驚,其實都是鏡子搞的鬼!10.
  • 「眼見不為實」視錯覺科學創意展覽 顛覆你的「眼界」
    6月30日起,嘉興博物館聯合青島海璟科普文化有限公司推出「眼見不為實——視錯覺科學創意展」,其間還將開展「話說文物」等配套活動,這是嘉興博物館為青少年打造的首個益智類展覽,也是今年繼「古生物展」後為小朋友們送上的又一個暑期科普展。
  • 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聽不一定為虛
    所以說眼見不一定為實 要理智判斷耳朵聽見的也不一定是虛的,畢竟沒有的事情怎麼會傳出來呢
  • 眼見未必為實 有種欺騙叫「視錯覺」
    眼見未必為實 有種欺騙叫「視錯覺」2018-01-05 13:45 來源: 科技日報有時我們看見的東西並不一定存在,而會受光、形、色、位置等知覺因素的幹擾,在大腦中產生錯覺。眼睛不同於照相機,不是對客體的簡單機械複製,是一種再加工的心路歷程。眼睛所見,在很多情況下確實與視覺世界的特性相吻合,但在某些情況下,盲目的「相信」眼睛所見會導致錯誤,形成所謂的視錯覺。在現實生活中,視錯覺的現象客觀存在。
  • 耳聽為虛,眼見一定為實嗎:畢業作品賞析Ep.21
    耳聽為虛,眼見一定為實嗎:畢業作品賞析Ep.21 2020-06-24 1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聽也可能是虛,別被你的「以為」欺騙了
    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聽也可能是虛,別被你的「以為」欺騙了 2020-11-30 12: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眼見並不一定為實,這是經過孔子和顏回驗證的
    我們平時總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其實眼見也不一定為實。孔子和顏回之間曾經發生一個故事,證明了眼見並非為實。孔子喜歡周遊列國,可是荷包卻不硬,一生窮遊,到了陳國和蔡國之間,他們這一行人斷糧了,七日七夜都找不到什麼食物,缺吃少喝的,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顏回去百姓家討米,回來就做飯吃。飯快熟的時候,孔子看到顏回從鍋裡挖米飯吃,心裡很不悅。孔子想:「顏回太不像話了,老師還沒有吃飯,他就在廚房裡偷吃,不講禮貌。」
  • 眼見不為實:2016年度視錯覺獎
    眼見不一定為實,觸覺也會騙人!2016年度錯覺大獎已經揭曉,一起來欣賞欺騙感官的精彩錯覺作品吧。第一名:轉動的方框視頻中的方框和圓點其實保持著靜止,但我們卻總會感覺它動了起來。這是因為,組成它們的黑白條紋一直處於滾動狀態。這個錯覺體驗是靠人類兩個基本的認知習慣構成的。
  • 這則故事告訴你,眼見不一定為實
    孔子有一個學生叫顏回,他的品行非常高尚,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子經常當眾誇獎他。但是這樣一位品德高尚的弟子,卻被孔子發現一個人悄悄地偷吃食物,但是事情的真相不一定是你所看到的。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這個故事記載在《呂氏春秋》中,楚昭王想聘請孔子,孔子帶領眾弟子前往楚國答謝楚王好意。
  • 遊光掠影:豆瓣8.9!2018年評分最高的恐怖片出爐了,不笑算我輸
    《攝影機不要停》等了半年終於國內出資源了,我被這部恐怖片的評分震驚了,評分8.9超過《閃靈》,好於99%的恐怖片,好於98%的喜劇片。  豆瓣8.9,IMDB8.2,爛番茄新鮮度100%,什麼叫做通殺,這就是通殺。
  • 從「錯覺現象」可以看出:眼見不一定為實!
    有一種錯覺現象,叫「棋盤暗影錯覺」,AB兩個色塊看上去顏色是不一樣的,但其實顏色是一樣的,如何解釋這一現象呢?其實有可能就是我們的潛在意識太過強大了,簡單點講就是大腦認為它就是這樣的,所以不管我們想不想把它看成一樣的,看上去都是不一樣!
  • 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事物,可能是大腦「錯覺」,眼見也不一定是真!
    眼見不一定為實,眼睛看到的事物,很有可能是大腦「錯亂」導致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會聽到一句話「眼見不一定為實」,為什麼這麼說呢?,現如今科技發達,處於信息化的時代,一些人在網上衝浪的時候,看到一些照片開始懷疑,到底是自己的眼睛出現了問題還是照片的問題,為何和自己眼睛看到的不一樣呢?紛紛開始懷疑自己的眼睛是否出現了問題。
  • 豆瓣8.9《返老還童》:勇氣才是愛情裡的強心劑
    2009年獲得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13項提名,並獲得3項大獎:最佳視覺獎、最佳化妝獎、最佳藝術指導獎、豆瓣總排名64名,在豆瓣斬獲8.9的高分,非常值得大家一看。《返老還童》豆瓣評分8.9主角班傑明一出生就是一個老頭,因為母親難產死亡,他的長相可怕。
  • 好電影不迷路!結局最意外的10部豆瓣高分電影!
    2「迷霧」豆瓣7.9分暴風雨過後,長湖被大霧籠罩。畫家大衛·德萊登和他的兒子和一些市民被困在超市裡。濃霧不僅擋住了陽光,而且掩蓋了危機。突然離開的村民在霧中消失了。留下來不安全。狂熱分子所提倡的「獻血」,使每個人的生命都處於危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