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空間結構分析
——《北京遇上西雅圖》
影片的空間是銀幕體現的基本空間世界,它不能離開影片的敘事和影片的主題,電影中的空間既是主題的載體,又是敘事的環境;既是影片的視覺風格,又是影片的造型風格;所以,電影中的空間有很大的表現性和象徵意義。
影片《北京遇上西雅圖》,未婚女性到美國產子,這時一種被很多人批判的行為,而影片卻是為了展示在西雅圖這座城市,兩個孤獨的人的愛情故事。
女主角剛剛到達西雅圖,在機場等待的時候一個遠景鏡頭,女主角一個人靠在行李箱上,遠處璀璨的燈光顯示出這座陌生城市的繁華,而近處空曠的街道,陌生的路人,卻凸顯了孤身一人到異國他鄉時的孤獨,寂寞。在男女主前往住地的時候,有大量的西雅圖的夜景鏡頭,與在機場時同樣的燈光,此刻卻有了心情來欣賞這燈光的絢爛,因為有了居所,因為知道有一盞燈是為自己而開,從而多了一份心安。美麗的景,美麗的心情,表現了女主對未來生活的嚮往,奠定了整部影片浪漫、美好的感情基調。在月子中心和醫院,大部分是近景和中景,房間內沒有營業機構的商業化裝修,而更多的是類似於普通居民住房的家庭化裝飾,很好的顯示了影片溫馨、浪漫的風格,和女主角即將到來的新身份——母親。
影片中男女主在接受警察詢問的時候切換的鏡頭,兩個互相分離的空間卻在訴說著一個完整的故事,兩個沒有溝通的人表達著自己心目中愛情的樣子,而他們所描述的正是對方的樣子,不能否認這是有應付警察的因素在,可是這也表現了兩個人相互了解,也像是兩個人吐露心聲,是兩個人感情的預言,雖然是做戲,但從這時開始,兩個人似乎就是自然而然地在一起了,吵吵鬧鬧。
影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應該是帝國大廈頂端的相遇,女主角相信愛情,渴望浪漫,與最愛的人在帝國大廈頂端相遇是她對愛情的期盼。同一個時間,相同背景的照片,似乎預示著這就是她所想要的愛情,鏡頭的快速移動、切換,急迫的心情,滿滿的期待。觀眾的心情跟著緊張,心隨著鏡頭的切換而跳動。兩個人相遇,相互倚靠,看似充滿懸念,卻又好像一切都那麼理所應當 ,沒有兩年的分離。鏡頭拉遠,偌大的城市,渺小的兩個人,異國他鄉,相遇,相知,相愛。
北京,西雅圖,紐約。兩個人,一個故事。大城,小愛。近景表現人物的心情,或幸福或憂傷,或憧憬或沮喪,遠景通過城市的感情來表達人物的感情,或冷漠或美好,或風輕雲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