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東風猛士有傳來了好消息。在央視節目中,東風猛士的輕型軍卡接受了實彈測試。
7.62毫米口徑的步槍彈打在了猛士軍卡的側面車門位置,但是只留下白色的彈痕,彈頭僅打進去了幾毫米,完全不能擊穿猛士卡車的側門。
要知道,這只是勤務部隊使用的軍卡,在突擊車型或者是專門的防爆車型防禦性能還會更加出色。
東風猛士通常承擔的是低烈度的軍事任務,在這一檔任務中,武裝分子大多是使用步槍的狀態。重機槍和RPG都比較少,飛彈就少了。
因此對東風猛士的基本要求是能防禦一定距離外7.62口徑以下的武器射擊,7.62口徑是AK等突擊步槍的口徑,屬於中口徑步槍;在此之下則為5.56這一檔的小口徑步槍。
有人可能會說了,這東西既然防不住更大口徑的火器射擊,那還有什麼用?如果敵人用反坦克飛彈乃至於武裝直升機來打,那怎麼辦?
這種疑問和思考問題的方式,實際上是不合適的。因為任何一型兵器都有自己的使用範圍和標準,脫離了這個現實就沒太大意義了。
這種輕型裝甲車輛通常的標準就是防禦步槍彈射擊,這跟履帶式步戰車的標準顯然是不一樣的。硬是拿反坦克標準來說的話,那麼即便是重步戰車,世界上幾乎沒有幾款步戰車能防禦的,那步戰車還沒人用了?
再者說了,以一種兵器能克制另一種兵器的思路來看待兵器存在的意義,那麼世界上任何一種兵器都能找到克制的對手,那麼是不是說武器都不發展了?
就以有些人說的直升機可以輕鬆打掉輕型裝甲車為例,那麼防空飛彈也可以打掉直升機,你說這直升機又該怎麼弄呢?加上幾十噸裝甲嗎?
所以談這麼多,就是說一款裝備有一款裝備的標準,在這個範圍內達到優秀,那就是不錯的成績。而東風猛士達到了這個優秀的標準,所以有報導的價值。
需要注意的是這已經不是近期關於猛士的第一條消息了。
2019年5月下旬,猛士平臺的火箭炮公開亮相在部隊組織的實戰化演習當中,這說明該款新式裝備已經服役,並形成了作戰能力。
再往前追溯,2019年5月初,央視公開了第三代猛士的測試,節目說明三代猛士比二代性能有極大提升,而且測試已經完成,三代猛士也即將裝備部隊。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軍軍用裝備的測試通常都是在保密狀態下進行的,不會對外公開展示。
但是在節目中卻給我們展示了猛士的試車狀態、科目以及猛士接受高低溫測試以及淋雨測試等科目。
高度的公開性說明了我們對猛士是十分有自信的,而自信的基礎則是來源於實力。
東風猛士原本只是一種通勤車輛,第一代猛士的定位也只是滿足部隊個別單位或者是二線部隊需求而已,但是當猛士發展到第二代之後,恰逢我軍輕型高機動部隊發展迎來轉機,猛士車輛成為最佳選擇。
輕型高機動部隊是新形勢下著眼於信息化條件下的快速反應部隊,它所需要的不僅僅是某一類作戰車輛,而是一整套體系,而猛士為這套體系提供了絕佳的平臺。
以猛士平臺為載體,目前已經發展出了突擊車型、通訊車型、迫擊炮型、火箭炮型、工程車型。僅僅目前已經列裝到部隊的就已經有數十種之多,未來還會有更多變形車列裝。
這個平臺之下,整個旅級單位將實現猛士作戰體系化。猛士平臺具有極高的公路機動性,同時由於其具備體型小、重量輕的優勢,還可以與運輸機和海上艦艇配合,具備較好的空中投送和海上投送潛質。
目前第三代猛士平臺已經測試完成,即將進入部隊服役,而伴隨著第三代猛士的還有眾多變形車輛,我輕型部隊的裝備體系和作戰能力將隨著新裝備的到來更上一層樓。
所以,加油吧!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