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秒4.4萬億幀!這樣的高速攝影太恐怖-高速攝影,4.4萬億幀,每秒...

2020-12-02 驅動之家

你可能知道電影是什麼時候誕生的,但未必知道它們是如何在你眼裡成為連貫的影片的——原因就在於電影在攝影和放映時,都會將幀率調整為24幅/s,這個參數與人眼的時間分辨能力是一致的,因此雖然電影是不連續放映的,但在人眼看來卻形成了連貫的影像。

也正因為人眼有這麼一個局限,使得一些更高速的運動,人眼就無法完全捕捉了,這時候我們就需要藉助外力,讓動作變慢,以確保可以完整觀看到——高速攝影技術,就是為此應運而生的產物。

高速相機的原理

想要進行高速攝影,就需要依靠高速相機,後者是工業相機的一種,具有高圖像穩定性、高傳輸能力和高抗幹擾能力的優勢。不過在成像原理上,工業相機與民用相機是沒有區別的,都是依靠把光學圖像信號轉變為電信號,以實現存儲和傳輸的目的。而目前使用的最廣泛的就是CCD或CMOS晶片。在這裡我們簡單描述一下二者的不同之處。

CCD即電荷耦合器,是一種特殊的半導體材料,由大量獨立的光敏元件按矩陣排列而成,通常以百萬像素為單位,而像素多少也就意味著CCD上有多少感光組件。在進行拍攝時,景物反射的光線通過相機的鏡頭透射到CCD上,被轉換成電荷(每個元件上的電荷量取決於它所受到的光照強度),再由控制晶片利用感光元件中的控制信號線路對光電二極體產生的電流進行控制,將一次成像產生的電信號收集起來,統一輸出到放大器,經過放大和濾波後的電信號被送到A/D(模/數轉換器),經其處理後變成數位訊號,最終壓縮後存入緩存內,形成最終的照片。

而CMOS和CCD一樣都是可用來感受光線變化的半導體,但它屬於互補性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可細分為被動式與主動式兩種。CMOS本身是計算機上採用的一種主要晶片,1999年首次被XirLink公司做成影像傳感器推向市場,其核心結構上的每個像素點由一個感光電極、一個電信號轉換單元、一個信號傳輸電晶體,以及一個信號放大器所組成,當CMOS感受到光線之後,會經光電轉換後使電極帶上負電和正電,前者的互補效應會產生電信號,再被A/D轉換器上再被處理晶片記錄和解讀成影像數據。

高速攝像技術是重點

然而僅僅是高速相機還不足夠,高速攝影技術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其在資訊理論中的定義為——對於一個人眼無法跟隨的高速流逝過程,高速攝影提供了一個耦合的時空信息系列,其中空間信息用圖像來表示,時間信息用拍攝頻率來表示。

總的來說,高速攝影是一種拍攝速度很快,曝光時間很短的一種攝影方法,再依靠「快攝慢放」的技術,最終將快速變化的運動過程放慢到人眼的視覺的時間分辨程度,使人能夠得以觀察。而這也就意味著在高速攝影時,其拍攝頻率(幀/秒)必須與物體運動變化的速率達到同步,變化越快的運動會要求越高的拍攝頻率。

值得一提的,閃光在高速攝影中的作用是最重要的,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的高速攝影就是靠速度為1/2000秒的閃光拍攝出了「靜止」的運動畫面,此外,2008年美國人塞勒所拍攝的子彈穿過香菸的照片,雖然其使用的尼康D90相機快門速度最高只有1/4000秒,遠遠跟不上300m/s左右的子彈的速度,但是操作者通過先將快門提前打開一秒,藉由子彈觸發雷射束點亮2萬伏微秒級的閃光燈,並在閃光燈閃亮的那一刻完成拍攝,從而完成了對於該照片的捕捉——因為當閃光以微秒計的時候,即便快門時間以秒計,最終保存在傳感器上的仍舊只有閃光下的幾微秒的圖像而已,這就使得高速運動中的物體能夠被清晰的捕捉下來。

高速攝影最新成果——每秒4.4萬億!

最初在相機曝光需要達到數十分鐘的時代,以秒計數就已經可以被稱為是高速攝影,但到了當下,高速攝影起點就定在了數千分之一秒左右,甚至幾億分之一秒甚至幾兆分之一秒的也不罕見了,而據最新的消息顯示,日本有科學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高速相機,其光敏元件幀間隔達每秒4.4萬億幀,足以領先之前的高速相機一千倍之多。而之所以能夠實現這樣的效果,原因在於其使用了一項名為「連續定時全光學映射攝影」的技術,簡單來說其是一個基於運動的飛秒成像攝影術,即先對拍攝目標的空間輪廓進行光學映射,再使用脈衝模式相機發出極短的單脈衝串進行圖像採集,因而能夠實現一次成像,而無需像之前一樣反覆測量。

而由於在傳感器面積一定的情況下,視頻的兩大主要參數——幀率與解析度之間存在一定的制衡,因此當幀率提高,那麼解析度就會下降,這也是為何這款超高速相機拍攝的照片解析度只有450×450的緣故。

而4.4萬億這個數字,是在該成果得到的影片幀率為229fs的基礎上計算得來的,fs是指飛秒,即千萬億分之一秒,而1/229fs則就等於4.36萬億,而事實上,這個數字也只能被計算出來,因為它已經無法被測量了。

高速攝影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高速攝影目前最廣泛的應用,是安裝在流水線上代替人工來進行監測,其通過數字圖像拍攝目標後轉換成圖像信號(採集),再傳送給專用的圖像處理系統(傳輸),然後圖像處理系統再對這些信號進行各種運算來抽取目標特徵(計算),最後依據判別結果控制現場設備(反饋)。

舉個例子,當流水線在灌裝飲料時,速度這項指標非常重要,因為過快會導致瓶身爆裂,過慢就會增加耗時與成本,想要達到最完美的成果,就需要確定最合適的速率,而這就要藉助於高速攝影來實現了。

除此之外,高速攝影還廣泛應用於軍事(例如彈道分析)、製藥(細胞運動)、影視(動畫特效)、化工(噴流流體分析)、印刷(檢測高速印刷時可能存在的印刷缺陷)等行業,而在超高速相機的輔助下,還可以實現對化學反應瞬間、等離子體動力學、晶格振動波、熱傳導等現象進行拍攝。例如美國人就以每秒1000億幀的速率拍攝下了光在鏡面上反射的過程(見上圖)。

比起工業用途,民用高速攝影往往更富創造性

由於高速相機屬於工業用相機,因此很多人可能會連帶認為高速攝影不能夠應用於個人和民用市場,但這是錯誤的。比如最受大眾用戶歡迎的拍照設備iPhone 6,它就可以720P的解析度下拍攝240fps的視頻,而定位極限運動愛好者的GoPro也同樣可以實現高速拍攝,雖然它們不如工業用高速相機那麼專業和極致,但已經足夠用戶驚嘆一聲「Cool」了。

一般來說,常見的高速攝影場景,包括對於運動中的孩子或寵物的動作捕捉,像蕩在鞦韆上的小孩、滑雪場上騰空翻滾的英姿、高速飛行的鳥類等等,之前有人用iPhone 6的高速攝影功能拍攝過一隻剛從水裡出來的狗甩動身體的動作,狗的皮膚就伴隨著身體的動作來回甩動,非常有趣。

或者你也可以自己嘗試拍攝水與火這兩種高速攝影常見的題材,比如往空杯子裡倒水,或者是點燃一個桌球——然後你就會發現這些原本轉瞬即逝,甚至你以為無法被看到和記錄的東西,它們不但富有著別樣的精彩,也可以成就你的個性化攝影佳作。

相關焦點

  • 深圳大學刷新超快高空間解析度成像記錄:每秒15萬億幀有效幀率
    高速相機可以快速連續拍照。在攝影的各種參數中,微觀超快動態過程的連續成像需要高幀率和高時空解析度。在目前的成像系統中,這些特性是相互取捨的。然而,中國深圳大學的科學家們最近開發出了一種全光學超快成像系統,它具有高空間和時間解析度,以及高幀率。
  • 每秒4萬億幀相機,把光拍成黑客帝國子彈
    通俗地理解,這等於是一臺每秒4萬億幀的超快相機,光譜解析度達到了亞納米級(1米=10的9次方納米),刷新超快成像記錄。這樣,雖然單臺相機的快門速度趕不上賽馬,但奔跑的馬匹會依次觸發12臺相機,馬蹄的運動過程由此分解出來。
  • 超快紫外線攝影相機,每秒可達0.5萬億幀 | OE NEWS
    到目前為止,超快速壓縮攝影(Compressed Ultrafast Photography,以下簡稱CUP)技術一直限於紅外和可見光波長。該相機能夠實現每秒0.5萬億幀的成像速度。但即使是這種速度,相機也有改進的空間。研究人員計劃探索光電陰極的其他類型的材料,並希望與INRS的Tiago Falk合作,利用人工智慧進一步改善此設備。
  • 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每秒4萬億幀相機,把光拍成黑客帝國子彈
    《黑客帝國》裡的「子彈時間」不過,特效始終是特效,手槍子彈在無風條件下的速度也不過每秒數百米。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陳烽領導的飛秒雷射微納製造實驗室,卻以突破性的解析度和幀頻,真實地將光的運動過程記錄了下來。
  • 每秒100萬億幀!人類拍到了電子隨原子起舞的珍貴「電影」
    領導該工作的美國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沈志勳,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介紹這個發表在上周的《科學》期刊上的成果:「我們相當於給原子和電子們拍了一段每秒100萬億幀的視頻,同時空間解析度達到頭髮絲的十億分之一。而好萊塢影片一般是每秒60幀。」
  • 高速視覺傳感器可捕獲快速移動物體,以每秒1000幀的速度進行檢測和...
    打開APP 高速視覺傳感器可捕獲快速移動物體,以每秒1000幀的速度進行檢測和跟蹤 工程師黃明星 發表於 2018-07-23 10:36:00
  • 瑞典發明世界上最快相機 每秒拍攝五萬億張圖像
    瑞典隆德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展示了一款能夠每秒拍攝約五萬億張圖像的相機。這不是每秒五萬億個離散幀,為了精細地分割時間,相機從單個幀中拉出幾張圖像,當「快門」打開時,幾個不同的雷射燈照射對象。每個雷射閃光燈被視覺編碼,因此可以使用解密密鑰將其與幀中的其餘信息分離。這款相機和東京大學之前的「世界上最快相機」記錄持有者非常相似,它每秒處理4.4萬億幀圖像。
  • 每秒1000億幀的超高速3D視覺相機,有望破解更多物理學謎團
    加州理工學院光學成像實驗室汪立宏(Lihong Wang)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之前開發了一種被稱為壓縮超快攝影(CUP)的動態成像技術,該技術不使用任何機械或光學掃描機制,而是利用一種條紋相機進行快速二維成像。
  • 美科學家發明光速慢鏡頭攝影機 每秒可捕捉萬億幀畫面
    光子運動的奇異畫面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14日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日前研製出了一款每秒可捕捉1萬億幀畫面的光速攝影機,並成功使用這臺攝影機拍攝到了光子的運動軌跡。這樣,研究人員就可以通過旋轉攝像機鏡頭前的鏡面拍攝到多個分離的光子運動畫面。由於所有的雷射脈衝發射間隔都是一樣的,所以只要將這些分離的畫面連接起來,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光子在飲料瓶中運動的軌跡。「這臺攝影機可以輕鬆抓住瞬間即逝的畫面。我想,世界上應該沒有其他攝像機能夠比它的拍攝速度更快了。」研究員安德烈亞斯•費爾騰說,「因此,我稱它為『終極慢鏡頭攝影機』。」
  • 拍攝時選擇30幀還是60幀
    很多攝影愛好者朋友在製作視頻的時候,經常會糾結一個問題:「視頻可以做成30幀的,也可以做成60幀的,到底該選擇哪種呢?是不是把視頻製作成60幀的會更清晰一些?」1080p 和4k是指畫面的解析度。1080p是1920×1080的簡寫。
  • 小米11官方再爆新料,人工智慧突破攝影的光學物理限制
    伴隨著小米11發布會時間的推進,關於小米11的信息也愈發多了起來,今天上午小米官方再度為小米11宣傳,稱小米11將加入計算攝影
  • 宅家趣科普第五季2 | 沉澱:高速攝影下的美麗定格瞬間
    宅家趣科普第五季2 | 沉澱:高速攝影下的美麗定格瞬間 2020-11-23 16: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俄製成每秒拍攝20萬億次的全息數位相機
    新華社莫斯科7月12日電(記者欒海)為揭示微觀世界的某些連續物理變化和生命活動,俄羅斯研究人員最新研製出一種每秒拍攝20萬億次、可立體顯示被研究對象動態的全息數位相機。  全息攝影是指當某種光波透射一個物體或被其反射後,記錄透射及反射光中所有光波振幅和相位的照相技術。
  • 光的速度可以看見了:每秒一萬億幀的相機出事世了!
    即使是每秒飛行30萬千米的真空中的光,在一飛秒內,也只能走300納米。平時說到秒,感覺已經是最快的了,其實還有我們無法想像的,比如下面這組數據。100萬幀的高速相機拍攝了子彈打穿一個蘋果的照片。但是50年後,人類,具體來說是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 Ramesh Raskar 的團隊創造出了每秒可以拍攝一萬億張照片的相機,比金頓的還快100萬倍。這就是飛秒攝影技術(femto-photography)的誕生。你或許會想,這麼快的攝像技術有什麼用?用處可大了。比如,可以看清光的運動。
  • 手機攝影知識大揭秘,拍攝高速運動中的物體拍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怎樣拍攝高速運動的物體手機攝影性能越來越好,但受限於體積控制和晶片性能,手機拍攝高速運動物體的能力和相對相機還有很大差距。儘管很多手機號稱連拍能力可以達到每秒30多張,看起來非常唬人,但其連續對焦能力卻往往跟不上。今天小編的推薦是教大家拍攝高速運動中的物體。
  • 小米11 官宣支持計算攝影:突破光學物理限制
    除了性能之外,小米手機表示,小米 11 將支持計算攝影,帶來高端影像新突破。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用人工智慧突破光學的物理限制,用強大算力創造全新的視覺想像,用深度學習超越人眼可見的細節。
  • 終於看見光的速度了:每秒一萬億幀的速度,拍攝到光的運行狀態!
    即使是每秒飛行30萬千米的真空中的光,在一飛秒內,也只能走300納米。平時說到秒,感覺已經是最快的了,其實還有我們無法想像的,比如下面這組數據。100萬幀的高速相機拍攝了子彈打穿一個蘋果的照片。但是50年後,人類,具體來說是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 Ramesh Raskar 的團隊創造出了每秒可以拍攝一萬億張照片的相機,比金頓的還快100萬倍。這就是飛秒攝影技術(femto-photography)的誕生。你或許會想,這麼快的攝像技術有什麼用?用處可大了。比如,可以看清光的運動。
  • 終於看見光的速度了:每秒一萬億幀的相機,拍攝到光的運行狀態!
    即使是每秒飛行30萬千米的真空中的光,在一飛秒內,也只能走300納米。平時說到秒,感覺已經是最快的了,其實還有我們無法想像的,比如下面這組數據。100萬幀的高速相機拍攝了子彈打穿一個蘋果的照片。但是50年後,人類,具體來說是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 Ramesh Raskar 的團隊創造出了每秒可以拍攝一萬億張照片的相機,比金頓的還快100萬倍。這就是飛秒攝影技術(femto-photography)的誕生。你或許會想,這麼快的攝像技術有什麼用?用處可大了。比如,可以看清光的運動。
  • 都是慢動作攝影 這幾個手機差距可不小
    可以看出,這一項上960幀與240幀之間的對比還是非常明顯的:直接影響你能不能看清楚高速轉動的指尖陀螺。而三款支持960幀的手機中,我們能看出三星S9+的細節和穩定性都要好上不少。        下面我們再來看第二個視頻對比一下。
  • 紋影攝影拍超音速飛機衝擊波:空氣折射率變化
    北京時間8月3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正用一項具有150年歷史的攝影技術,拍攝超音速飛機製造的衝擊波的驚人照片。這項技術叫紋影攝影,會讓人在一個特定介質中看到空氣折射率或光速的變化。由於衝擊波代表折射率的一個既明顯又突發的變化,所以可通過紋影攝影清楚得看到它們。